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观潮》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21:51
文档

《观潮》教案

学科课时教案课题:1.观潮课型:阅读赏析教材分析:“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
推荐度:
导读学科课时教案课题:1.观潮课型:阅读赏析教材分析:“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
学 科 课 时 教 案

课题:1.  观  潮                         课型:阅读赏析

教材分析: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

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况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语言积累。

批注: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提高品读词句的能力。能够根据所学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塘江潮。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词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对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不易理解,易产生疑惑: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真是这样吗?因而对于作者基于真实,富于生动的表现方法也不易体会。因此只有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突破难点的方法:

(1)借助录像,提供感性材料,帮助理解内容,释疑解难。

(2)朗读和品味词句相结合,朗读中品味,品味后朗读。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师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鼓励学生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

你的脑海中呈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听到浪花拍打的声音,看到浪朝岸边涌来。

设计意图:通过声音联想画面,引出课题

师:有谁看过潮水?说说你的感受。(课件:浪潮图片,便于学生联想)

生:很好玩,很刺激,很惊险。

师:谁来描述一下浪潮涌来的过程。

生:不好描述

师:这时引出课题:观潮,带领学生一起感受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壮观景象。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

2、思考:1、“天下奇观”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景致才能称为天下奇观?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课文可以怎样分段(事情的发展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或者时间顺序早上、午后、霎时分段)

体会江潮的变化,体验观潮者心情的变化

3、默读课文,边读边用铅笔划出生字、新词

4、抽读生字词,教师正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5、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同桌互评;

(3)小组比赛谁写的字又准确又漂亮,获胜的学校组获一面小红旗

(三)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海宁盐官会形成大潮?

借助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以及海宁市和盐官镇的地理位置;也可以在学生初读后提出疑问时,再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中的内容,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建议学生课后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在进一步的交流中不断加深体会。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播放记录钱塘江大潮的一则新闻,带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提问:看了钱塘江大潮,你的感受是什么?用你知道的词语形容钱塘潮。(学生可能会用书本上的词语)

(二)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划出潮来之前江面的特点。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观潮者的语句。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表演当时人们的神态动作(昂首东望)

2、说话练习:根据图片和文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观潮胜地的情况。

  情景演示: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古镇盐官迎来了前来观潮的各地的朋友,潮还没来,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你是一名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将眼前的情况介绍给观众朋友呢?(自由准备,可以利用文中的词句)

(三)品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惊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在课文中适当批注。

2、同桌或合作小组内交流,说说大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

3、(1)说一说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说一说潮来时,江面的变化,找出由远及近的观潮顺序

(3)比较句子。

①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4)认清比喻句: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潮头直立向前移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这不是一般的浪,是罕见的浪,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见的潮。(为什么把潮水比作战马?)

  (5)说一说潮来时人们的变化,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从另一个角度体会钱塘江大潮之奇。

(四)品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1、描述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

2、面对滚滚而去的大潮,你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五)积累词汇

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

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的第3、4自然段背诵下来。另外,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很多,要在引导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把这些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还可以建议学生归类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如,写声音的“人声鼎沸、风号浪吼”,写形态的“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浩浩荡荡、漫天卷地”。

创设情境,运用词语 

   ⑴ 引导: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段话里有很多非常优美的词语,你们喜欢吗?想要积累它们吗?下面听老师说意思,你们猜词语,看谁掌握最好,反应最快。 

     ① 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人声鼎沸),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② 风和浪都很平静— 

     ③ 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④ 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⑤ 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⑵ 积累词语,单单知道意思还不行,还要学会运用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应用一下把,假如你是一个小记者,现在你就在钱塘江边,你要报道这样一个天下奇观,你会怎么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词语的办法要求学生根据词义说出词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同时又采用小记者报道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内化知识,升华感情。

(六)课外延伸

观潮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七)作业

  1. 师生交流学习本课后的感受体会。 

  2. 出示作业自助餐: 

   ① 喜欢积累的你,背诵课文3、4自然段,并抄一抄,背一背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语。

   ② 喜欢交流的你,向你的爸爸妈妈简单介绍钱塘江奇特壮观的景色。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重感悟,重体验,课外必要的延伸将会使学生讲课内的所学的知识融汇到现实生活中,这一环节的设计,从教材延伸到生活,进一步增进了体验,强化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档

《观潮》教案

学科课时教案课题:1.观潮课型:阅读赏析教材分析:“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