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依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
3、《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7、建筑、给排水、暖通专业提供的资料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商住建筑,地下一层为车库,1-2层裙房为商业建筑,3层以上为住宅建筑。车库为大(中)型地下车库,商场为小型商场,住宅为一类高层建筑。
车库部分(包括公共用电):
5.设计范围:
1)变、配电系统;
2)照明配电系统;
3)防雷接地系统;
4)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系统;;;
5)监控系统;
6)停车场管理系统;
6.变、配电系统
一级负荷包括:车库应急照明设备、公共楼梯间应急照明设备、车库防排烟设备、电梯、机械停车设备、换热站、消防泵等消防设备;
其他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
住宅部分负荷计算按两室-6KW/户,一室-4KW/户,三室-8KW/户,电梯按照20KW/部;
本工程电气负荷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车库部分总用电负荷负荷计算表;
车库部分变电所负荷计算:
| 序号 | 用电设备组名称 | 设备容量(kw) | 需要系数(kx) | 功率因数(cos/tg) | 计算负荷 | 变压器容量 | ||
| 有功 P30 | 无功 Q30 | 视在 S30 | ||||||
| 1 | 车库 | |||||||
| (1) | 车库 | 506 | 0.8 | 0.8/0.75 | 405 | 304 | ||
| (2) | 电梯 | 855 | 0.2 | 0.6/1.33 | 171 | 228 | ||
| (3) | 配套公建 | 31 | 0.7 | 0.8/0.75 | 21.7 | 16.3 | ||
| (4) | 换热站 | 300 | 0.8 | 0.8/0.75 | 240 | 180 | ||
| (5) | 水泵房 | 100 | 0.8 | 0.8/0.75 | 80 | 60 | ||
| (6) | 公共照明 | 515 | 0.8 | 0.8/0.75 | 412 | 309 | ||
| (7) | ||||||||
| (8) | ||||||||
| 合 计 | 1330 | 1098 | ||||||
| 计入同时系数K=0.95 | 0.95 | 12 | 1043 | 1639 | ||||
| 低压电容器补偿 | -500 | |||||||
| 补偿后合计 | 0.94/0.37 | 12 | 543 | 1376 | 2*800KVA | |||
| 名称 | 规格 | 数量(台) | 备注 | 
| 中置式高压开关柜 | HYN44- | 5 | |
| 低压柜 | GCS- | 14 | |
| 直流屏/信号屏 | GZDW-24Ah/220V | 3 | |
| 变压器 | SCB10-800/10/0.4,Dyn11 | 2 | 
低压系统为单母线分段,当任一路电源故障或停电时,人工闭合联络断路器。低压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如:水泵房、消防泵房、换热站、消防控制室等用电设备;对其他一般负荷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
计量方式采用变电所内低压进线柜计量。
对消防泵房设备、防排烟风机、电梯、应急照明等消防负荷采用末端互投的供电方式。
7.照明配电系统:
1.照明部分:
1)照度标准参照国标《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 -2004执行。
主要场所照度如下:
电梯前厅 75Lx
门厅 100Lx
走廊 50Lx
仓库 100Lx
车库 75Lx
变配电室 200lx
泵房/换热站 100lx
发电机室 200lx
2)光源以荧光灯为主。
3)在门厅、公共楼梯和主要通道设置事故照明和疏散照明。
4)地下车库内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具。
8.防雷接地:
本建筑物属于二类防雷建筑物。为防直击雷,在屋顶设避雷带,其网格不大于10M*10M,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属体和构筑物均应与避雷带电气连接。为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引起的过电流和过电压,在下列不为装设电涌保护器。
1)低压配电室母线装设一组SPD.
2)向重要设备供电的末端配电箱的各相母线上,装设SPD.重要设备包括:电梯、正压风机、火灾报警装置、有线电视前端箱、计算机房等。
本工程采用共用接地装置,以建筑物、构筑物的金属体、构造钢筋和基础钢筋做接地体,其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低压系统接地形式采用TN-S。
建筑物做总等电位连接,在配电室和柴油发电机房安装总等电位端子箱,将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金属构件、接地干线等于总等电位端子箱有效连接。
9.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系统
1.本建筑设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消防控制室设在首层,按一类建筑一类保护对象设置火灾探测器。主要设置部位为地下车库,地上营业网点以及消防电梯、防烟楼梯的前室及合用前室,走道、门厅等部位。在每个防火分区设火灾报警按钮,从任何位置到手动报警按钮的距离不超过30米。消防控制中心在接到火灾报警信号后,按程序联锁控制消防泵、喷淋泵、排烟机、风机、防火卷帘、电梯、非消防电梯和应急电源等。
2.在消防控制中心设置向消防部门的外线电话,并设消防专用紧急电话总机,分机设在消防水泵房、配电室、发电机房、排烟机房、电梯机房等,在手动报警按钮处设置电话插孔。
3.在消防控制中心设置电梯监控盘,在火灾发生时,根据火灾情况及场所,由消控中心发出指令,指挥电梯按消防程序运行,并对全部或任意一台电梯进行对讲,说明改变运行方式的原因,除消防电梯保持运行外,其余电梯强制返回首层并开门。
4.广播和紧急广播系统。设置部位主要为:地下室及地上个疏散通道。广播系统由日常广播和紧急广播两部分组成,前端均设在消控中心。日常广播和紧急广播和用广播线路和扬声器。平时播放日常广播,火灾时受火灾信号控制,相关楼层自动切换为紧急广播,切换的顺序是:二层及二层以上发生火灾时,先接通着火层及相邻的上下层;受曾发生火灾时,先接通本层、二层及地下层;地下室发生火灾时,先接通地下层和首层。
扬声器采用吸顶扬声器,功率为3W,从本层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大于25米,走到内扬声器距走到末端不大于12.5米。
10.监控系统
在小区内主要通道和出入口、电梯等处设置监控装置。在车库内每个防火卷帘门处设置监控系统。
监控室设在首层,与消防控制中心合用。
11.停车场管理系统
在地下一层车库出入口处设置停车场道闸系统,对出入车库的车辆进行管理。
住宅部分(包括地下二层车库):
一、设计范围:
1) 变、配电系统;
2) 照明配电系统;
3) 防雷接地系统;
4) 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系统;
5) 综合布线系统;
6) 有线电视系统;
7) 监控系统;
8) 访客对讲系统;
9) 广播系统;
10)航空障碍灯系统;
11)泛光照明系统;
12)入侵报警系统;
二、变、配电系统
住宅变电亭负荷计算:
| 序号 | 用电设备组名称 | 设备容量(kw) | 需要系数(kx) | 功率因数(cos/tg) | 计算负荷 | 变压器容量 | ||
| 有功 P30 | 无功 Q30 | 视在 S30 | ||||||
| 1 | 1# | |||||||
| (1) | 住宅 | 694 | 0.45 | 0.8/0.75 | 313 | 235 | ||
| 2 | 2# | |||||||
| (1) | 住宅 | 1042 | 0.35 | 0.8/0.75 | 365 | 274 | ||
| 合 计 | 678 | 509 | ||||||
| 计入同时系数K=0.95 | 0.95 | 5 | 484 | 807 | ||||
| 低压电容器补偿 | -250 | |||||||
| 补偿后合计 | 0.94/0.37 | 5 | 234 | 687 | 1*800KVA | |||
| 名称 | 规格 | 数量(台) | 备注 | 
| 高压环网柜 | RM6- | 4 | |
| 低压柜 | GCS- | 7 | |
| 直流屏/信号屏 | GZDW-24Ah/220V | 3 | |
| 变压器 | SCB10-800/10/0.4,Dyn11 | 1 | 
住宅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
本工程为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在地下一层车库设置变电厅1座,变压器容量为1*800KVA;由市政电网引来1路10KV电源供电,高压系统为单母线,高压断路器采用真空断路器,直流操作系统。
低压系统为单母线分段,当任一路电源故障或停电时,人工闭合联络断路器。低压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住宅部分计量方式采用分户集中计量,电表箱分布在设备夹层和机房层。(每表箱不超过12块计量表)
3#,4#住宅变电亭负荷计算:
| 序号 | 用电设备组名称 | 设备容量(kw) | 需要系数(kx) | 功率因数(cos/tg) | 计算负荷 | 变压器容量 | ||
| 有功 P30 | 无功 Q30 | 视在 S30 | ||||||
| 1 | 3# | |||||||
| (1) | 住宅 | 694 | 0.45 | 0.8/0.75 | 313 | 235 | ||
| 2 | 4# | |||||||
| (1) | 住宅 | 1042 | 0.35 | 0.8/0.75 | 365 | 274 | ||
| 合 计 | 678 | 509 | ||||||
| 计入同时系数K=0.95 | 0.95 | 5 | 484 | 807 | ||||
| 低压电容器补偿 | -250 | |||||||
| 补偿后合计 | 0.94/0.37 | 5 | 234 | 687 | 1*800KVA | |||
| 名称 | 规格 | 数量(台) | 备注 | 
| 高压环网柜 | RM6- | 4 | |
| 低压柜 | GCS- | 7 | |
| 直流屏/信号屏 | GZDW-24Ah/220V | 3 | |
| 变压器 | SCB10-800/10/0.4,Dyn11 | 1 | 
住宅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
本工程为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在地下一层车库设置变电厅1座,变压器容量为1*800KVA;由市政电网引来1路10KV电源供电,高压系统为单母线,高压断路器采用真空断路器,直流操作系统。
低压系统为单母线分段,当任一路电源故障或停电时,人工闭合联络断路器。低压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住宅部分计量方式采用分户集中计量,电表箱分布在设备夹层和机房层。(每表箱不超过12块计量表)
5#,6#住宅变电亭负荷计算:
| 序号 | 用电设备组名称 | 设备容量(kw) | 需要系数(kx) | 功率因数(cos/tg) | 计算负荷 | 变压器容量 | ||
| 有功 P30 | 无功 Q30 | 视在 S30 | ||||||
| 1 | 5# | |||||||
| (1) | 住宅 | 512 | 0.45 | 0.8/0.75 | 231 | 173 | ||
| 2 | 6# | |||||||
| (1) | 住宅 | 512 | 0.45 | 0.8/0.75 | 231 | 173 | ||
| 合 计 | 462 | 346 | ||||||
| 计入同时系数K=0.95 | 0.95 | 439 | 329 | 549 | ||||
| 低压电容器补偿 | -200 | |||||||
| 补偿后合计 | 0.94/0.37 | 439 | 129 | 458 | 1*630KVA | |||
| 名称 | 规格 | 数量(台) | 备注 | 
| 高压环网柜 | RM6- | 4 | |
| 低压柜 | GCS- | 6 | |
| 直流屏/信号屏 | GZDW-24Ah/220V | 3 | |
| 变压器 | SCB10-630/10/0.4,Dyn11 | 1 | 
住宅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
本工程为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在地下一层车库设置变电厅1座,变压器容量为1*630KVA;由市政电网引来1路10KV电源供电,高压系统为单母线,高压断路器采用真空断路器,直流操作系统。
低压系统为单母线分段,当任一路电源故障或停电时,人工闭合联络断路器。低压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住宅部分计量方式采用分户集中计量,电表箱分布在设备夹层和机房层。(每表箱不超过12块计量表)
7#,8#住宅变电亭负荷计算:
| 序号 | 用电设备组名称 | 设备容量(kw) | 需要系数(kx) | 功率因数(cos/tg) | 计算负荷 | 变压器容量 | ||
| 有功 P30 | 无功 Q30 | 视在 S30 | ||||||
| 1 | 7# | |||||||
| (1) | 住宅 | 694 | 0.45 | 0.8/0.75 | 313 | 235 | ||
| 2 | 8# | |||||||
| (1) | 住宅 | 768 | 0.45 | 0.8/0.75 | 346 | 260 | ||
| 合 计 | 659 | 495 | ||||||
| 计入同时系数K=0.95 | 0.95 | 627 | 471 | 785 | ||||
| 低压电容器补偿 | -250 | |||||||
| 补偿后合计 | 0.94/0.37 | 627 | 221 | 665 | 1*800KVA | |||
| 名称 | 规格 | 数量(台) | 备注 | 
| 高压环网柜 | RM6- | 4 | |
| 低压柜 | GCS- | 7 | |
| 直流屏/信号屏 | GZDW-24Ah/220V | 3 | |
| 变压器 | SCB10-630/10/0.4,Dyn11 | 1 | 
住宅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
本工程为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在地下一层车库设置变电厅1座,变压器容量为1*800KVA;由市政电网引来1路10KV电源供电,高压系统为单母线,高压断路器采用真空断路器,直流操作系统。
低压系统为单母线分段,当任一路电源故障或停电时,人工闭合联络断路器。低压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住宅部分计量方式采用分户集中计量,电表箱分布在设备夹层和机房层。(每表箱不超过12块计量表)
三、照明配电系统:
1)照度标准参照国标《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 -2004执行。
2)卧室、书房、客厅等仅设置40W裸灯头,以便于住户更换灯具,厨房、卫生间等采用18W防潮灯具
3)空调插座、普通插座与照明分设回路,厨房和卫生间插座、热水器插座单独回路,浴霸电源单独回路。
4)在楼梯间、前室等主要通道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照明。
5)地下车库内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具。
主要场所照度如下:
起居室 100~200 Lx
卧 室 75 Lx
厨 房 100 Lx
卫生间 100 Lx
四、防雷接地:
本建筑物属于二类防雷建筑物。为防直击雷,在屋顶设避雷带,其网格不大于10M*10M,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属体和构筑物均应与避雷带电气连接。为防止侧击雷,9层以上每层利用圈梁作均压环。为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引起的过电流和过电压,在下列不为装设电涌保护器。
1)低压配电室母线装设一组SPD.
2)向重要设备供电的末端配电箱的各相母线上,装设SPD.重要设备包括:电梯、正压风机、火灾报警装置、有线电视前端箱、计算机房等。
本工程采用共用接地装置,以建筑物、构筑物的金属体、构造钢筋和基础钢筋做接地体,其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低压系统接地形式采用TN-S。
建筑物做总等电位连接,在卫生间内设置局部等电位端子箱。
五 、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系统
1.本建筑设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消防控制室,设在首层,按一类建筑一类保护对象设置火灾探测器。主要设置部位为地下车库,楼梯间以及消防电梯、防烟楼梯的前室及合用前室,走道、门厅及公寓内房间等部位。在每个防火分区设火灾报警按钮,从任何位置到手动报警按钮的距离不超过30米。消防控制中心在接到火灾报警信号后,按程序连锁控制消防泵、喷淋泵、排烟机、风机、防火卷帘、电梯、非消防电梯和应急电源等。
2.在消防控制中心设置向消防部门的外线电话,并设消防专用紧急电话总机,分机设在消防水泵房、配电室、发电机房、排烟机房、电梯机房等,在手动报警按钮处设置电话插孔。
3.在消防控制中心设置电梯监控盘,在火灾发生时,根据火灾情况及场所,由消控中心发出指令,指挥电梯按消防程序运行,并对全部或任意一台电梯进行对讲,说明改变运行方式的原因,除消防电梯保持运行外,其余电梯强制返回首层并开门。
4.广播和紧急广播系统。设置部位主要为:地下室及地上个疏散通道。广播系统由日常广播和紧急广播两部分组成,前端均设在消控中心。日常广播和紧急广播和用广播线路和扬声器。平时播放日常广播,火灾时受火灾信号控制,相关楼层自动切换为紧急广播,切换的顺序是:二层及二层以上发生火灾时,先接通着火层及相邻的上下层;首层发生火灾时,先接通本层、二层及地下层;地下室发生火灾时,先接通地下层和首层。
扬声器采用吸顶扬声器,供率为3W,从本层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大于25米,走到内扬声器距走到末端不大于12.5米。
六 、综合布线系统
每套住宅按2~3个宽带插口(电话宽带共用),有特殊要求的按实际情况确定。
七 、有线电视系统
每套住宅在客厅和主卧室设置2个有线电视插座
八 、监控系统
在门厅、电梯轿厢、地下一层及一层电梯前室设置监控系统。监控室与消防控制中心合用。
九 、对讲系统
在一层住宅入户处设置对讲系统,管理主机设置在物业。
十 、入侵报警系统
在住户内设置报警按钮及入侵报警探测器,报警系统主机设在物业。
网点部分:
一、设计范围:
1)变、配电系统;
2)照明配电系统;
3)防雷接地系统;
4)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系统;
5)综合布线系统;
6)有线电视系统;
二、变、配电系统
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
网点变电所负荷计算:
| 序号 | 用电设备组名称 | 设备容量(kw) | 需要系数(kx) | 功率因数(cos/tg) | 计算负荷 | 变压器容量 | ||
| 有功 P30 | 无功 Q30 | 视在 S30 | ||||||
| 1 | 网点 | |||||||
| (1) | 网点 | 1142 | 0.9 | 0.8/0.75 | 1028 | 771 | ||
| 合 计 | 1028 | 771 | ||||||
| 计入同时系数K=0.95 | 0.95 | 977 | 733 | 1222 | ||||
| 低压电容器补偿 | -400 | |||||||
| 补偿后合计 | 0.94/0.37 | 977 | 333 | 1033 | 2*800KVA | |||
| 名称 | 规格 | 数量(台) | 备注 | |
| 中置式高压开关柜 | HYN44- | 5 | ||
| 低压柜 | GCS- | 14 | ||
| 变压器 | SCB10-800/10/0.4,Dyn11 | 2 | ||
| 直流屏/信号屏 | GZDW-24Ah/220V | 3 | ||
配电采用TN-S系统,计量表计安装在网点内部门口处。(需确认,安装在网点内部还是露天安装在网点外部?)
(需甲方确认事宜:网点的供电电源是由供电局做设计走,还是从车库内的变电所直接引电源?)
抚顺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11.0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