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在扼要分析英语新目标写作课程教学设计基础上,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和过程法写作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实践,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研究帮助学生借助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建构主义;合作学习;过程法;英语写作教学
中学英语语言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言表达基本形式的写作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中很薄弱的环节。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选择有效的写作策略并进行有效地自我评估是对语言教学的巨大考验,也是中学英语教育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和过程法写作(Process Approach)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实践,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研究帮助学生借助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1.建构主义理论和过程法写作
建构主义始于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研究。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学习过程被定义为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理论中阐述的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是经历了同化-顺应-同化、平衡-不平衡-平衡这一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笔者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建构主义尤其强调合作学习,着重利用差异这种宝贵的资源来丰富自身经验。教师只是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同样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过程写作教学法也提出:写作是一个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思维创造过程。写作是写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认知、交互活动来提高其认知能力、交互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Raimes,1979)。教师的作用仅是协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思考、总结其心理认知的各道程序。
综合上述认识,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投入到的写作话题中,带领学生通过协作探索和发现写作过程,并最终实现意义的构建是值得思考和实践的。
2.初中英语新目标与单元话题的统一
初中英语新课标7-9年级系列教材61个单元均以话题为主线, 引出了不同的文化内容。话题的设计均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文娱活动,饮食文化,著名的节假日,旅游胜地,交通,电影类型,国外家庭教育,服装与礼仪等,内容全面且富有时代气息,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单元教学有不成熟的“过桥理论”。每个单元都有自身的项目功能,就像各种结构复杂的桥梁。SectionA部分的教学内容(词汇、话语材料、语法结构)就是桥墩,起到支撑的作用。而不管悬索式、斜拉式、吊臂式还是拱桥都要靠各种合力才能将桥面铺设完整。SectionB就是交际性活动和文化差异(篇章阅读)的集中体现。教学(过桥)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经过这个过程,对事物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学会写作)。
笔者也发现,随着知识的逐步深入新课标强调用大量的阅读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对同等重要位置上的写作,却缺乏有效的编排。缺乏精确的思路指引、没有具体的训练程序、训练时间也没体现,很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笔者认为既然已有了大量的输入,就可以进行有效地输出。但如何让学生在较好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自如地运用则是难上加难。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本人采用了单元话题写作这一方式,以围绕中心话题为原则,力求以同步语言材料,来攻克这一语言教学的难关。
3.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
由于写作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学界对它的认识并未达成统一。早期的写作过程被分成三个阶段:训练阶段,写作阶段和修改阶段。Guth(19)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写作前的启发和搜集资料阶段。这跟传统的控制性写作模式发展到交互式写作模式相联系。Claudia L.keh(1990)的写作七阶段则有了明显的进步,出现了同学互评和师生交流等相关内容。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认知意识和思维方式,笔者也尝试并初步形成了初中写作课的教学模式:
审题→写前准备→初稿写作→学生互评、自我反思→最终定稿→教师评价。
此种模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更要他们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让他们在参与、交流、实践中逐渐构建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了更深度地挖掘课堂,进行研究性教学。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达到师生双赢(a win- win situation)的目的。我从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角度着手,进行分析:
3.1教师的教
3.1.1创设贴近生活的话题
教学设计最基础的一环就是话题的创设。好的话题不仅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形成更多的情感兴奋点,也能激发他们的联想,扩充他们的视野。本人任教班级问卷调查显示,仅6%的同学认为往届考题可以引发他们的写作兴趣,82%的同学认为有趣的、与生活时事有关的内容更能吸引他们。所以,话题的设置最好贴近学生的生活、时代,让他们运用生活的积累创造出更生动的习作。八上Unit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我机智运用中日两国的钓鱼钓争端进行材料写作,从area、population、history、people等方面对两国进行对比,很快地把大家带入了讨论的环节当中。
3.1.2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材料
各单元写作部分前的语言教学,已给学生输入了足够多的信息。为了减轻学生的写前焦虑情绪,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为下一步作文教学铺路。根据不同的需求,我们可以设计成Group work、Demo、Tasks、Brainstorming、Daily report等形式,让大家可以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互动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引导,多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帮助学生挖掘更多的信息。也应提醒学生把思维过程中出现关键词、短语和句型用版书呈现出来。如:七下Unit6 It’s raining. 可以设计成一个News report,要求学生回答“What’s in your mind when you look at the picture? ”学生会从weather、scenery、people、activities等因素来组织语言。3.1.3为学生搭建支架
对于英语语言能力较弱的二语语言学习者来说,他们的心理素质、语言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是不稳定因素。初中生英语写作前,对文章的构思、内容、布局和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存在困惑和疑问。因此,老师应该为学生初步搭建粗放的支架。笔者经过尝试,初步形成了写作的大纲架构:
好的主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平时的写作训练当中我都求每一位学生给文章确定主题,即中心思想。提醒学生不同的体裁偏重点不同。描写人、物要注意细节描述。叙述事件必须条理清晰地把事情经过展现给读者。说明文要求给事物准确的定义,并给出它的特点本质等。文章内容就提醒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内部排序。如: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③重要性顺序;④因果关系;⑤比较方式等。
3.1.4范文的示范作用
学生习作参差不齐,一篇精彩的原型范文不仅可以给大家提供学习和借鉴,更能在遣词造句、语法规范、标点符号、文章结构等内容方面提供一种平等的交流。创造很多时候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融入自己思维的模仿创造。
3.1.5教师的正面评估
学生作品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教师的评估反馈。为了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们不能继续沿用“红笔圈错”的办法一味给学生指正错误。还应该考虑他对作品的理解、学习的愿望等来判断他的学习技能(Gardner,1993)。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之后再给出诊断性的评价。
3.2学生的学
如何培养学生自信地运用语言进行思想、情感、信息的交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长期的针对性训练。
3.2.1掌握基础词汇、语法与句型
词汇、语法和句型就像搭建大厦的框架,没有足够的词汇无法进行语言表达,语法掌握不牢固会造成语义的支离破碎。因此,在平日的教学当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过渡性训练。单词讲解注重不同词性的用法,功能短语则进行同义句转化和对比练习,重点词和短语都要求他们进行整合式地造句训练。八年级上册Unit2单元词组的造句练习,曾有同学一次用了6个黑体词进行语篇连接。“Everybody likes ice-cream. I want to have a balanced diet, so I never eat ice-cream although I felt thirsty sometimes.”
3.2.2投入课堂,积极学习
写作之前需要调动所有同学的记忆材料进行加工编码,然后整理出大量相关的语言材料进行写作前的预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并逐步增加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老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英语阅读中多积累语言材料。多读多记一些好句子、谚语,背诵一些经典的文章,转述一些话语材料等等。以便写作过程中的厚积而薄发。
3.2.3把握篇章,积累语言
写作前的小组活动已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学生更多得是负责篇章的整合。在准确揭示主题内容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句型结构的转换和语义的衔接。
3.2.4团结协作,共同提升
初稿完成后,要求在学生互评与个人自评基础上进行完善。其中学生互评更为重要,这样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批改过程中,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文章内容、语言表达、人称时态、书写格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判。尤其要鼓励学生学会发现作文中的“亮点表达”,并进行介绍宣读。在增强了学生写作自信心的基础上,写作者自身再对原稿进行反思和完善,根据提示进行二稿的修改。
3.2.5调整心态,定时训练
目前,低年级的写作训练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尽早规范学生的写作认识,每单元安排至少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对他们的写作要求。
4.专项训练的效果
笔者曾在英语基础水平相当的初一两个班级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性的对比研究。为了观察训练效果,我坚持用单元话题写作手册来追踪记录初一(2)班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过程。训练的结果是:学生的写作焦虑感明显减轻,学会了分析问题,有自己独特的写作思路,任何场合都有着较为稳定的发挥。
5.结论
教无定法,但必得法。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过程写作教学肯定了学生的旧知、新知在语言学习方面的迁移现象。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降低了写作难度。整个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从而运用有效地学习策略更好地提高自主学习。
此外,课堂写作时间的分配、同伴互评和有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都需要在日后更长时间的写作实践中提升精确度。作为教师,则应采取更耐心、宽容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Raimes,A.Problem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in RSL composition. Alington [J/OL] VA: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1979.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第一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47.
[3]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第一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103.
[4]吴霞.如何搞好初中英语写作教学[J].中学生英语,2011,10:85-86.
[5]李森.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措施:过程教学法[J].外语界,2000,1:5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