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21:41
文档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一、单元专题热爱生命二、课程标准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良好书写的习惯,有初步的识字的能力。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初步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三、教材分析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本组教材,就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
推荐度:
导读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一、单元专题热爱生命二、课程标准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良好书写的习惯,有初步的识字的能力。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初步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三、教材分析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本组教材,就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
四年级下册·第五组

一、单元专题  热爱生命                

二、课程标准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良好书写的习惯,有初步的识字的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教材分析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本组教材,就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永生的眼睛》启示我们: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生命生命》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花的勇气》激励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热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四、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 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 情感 道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五、课时安排:  9课时

17《触摸春天》        2课时

18*《永生的眼睛》     1课时

19《生命生命》        2课时

20*《花的勇气》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3课时

17   触摸春天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书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花繁叶茂、多姿多彩”等词语。

   2、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意思。

学习重、难点: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会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学习活动学习评价二次备课
激趣导入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度过了十个春秋,谁能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

  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通过眼睛所提供给我们的视觉形象。那么一些双目失明、失去视觉的盲人心中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没有视力的盲人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是他们心中得春天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出触摸春天。

预习汇报

环节一

识字

完全采用接力棒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识字,如何把字写正确、如何把字写美。完成目标一。

采用接力棒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识字。评价目标一。

预习汇报

环节三

读文

以小组为单位练读,赛读。完成目标二。

通过小组内练读,组与组赛读的方式。评价目标二。

预习汇报

环节三

知大意

在熟读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目标三。

再次默读、指名让学生说出课文叙述顺序并用自己的话简要说出课文主要内容评价目标三。

教学反思教学中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上课伊始, “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然后揭示新课。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课文中描绘的哪些画面出现在你的脑海里?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花香间流连---花丛中穿梭---准确地把手伸向一朵月季花---拢住了一只蝴蝶---放飞蝴蝶。接着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认真地读一读描写这幅画面的文字,想一想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读出来吗?在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附:板书设计:

                                    磕  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会说出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3、我会用自己的话说出盲童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关爱,并能用激情地话语鼓励

大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出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2、用激情地话语鼓励大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学习活动学习评价二次备课
环节一

复习读文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意思?指名说一说
环节三

研读语句

深化感悟

1、 明确研读内容:上节课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交流了感悟,这篇课文有许多词句含义深刻,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并认真揣摩言外之意。

2、 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研读结果。

3、 全班交流,教师点播使学生理解引向深入。

4、 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一说,个别读、齐读
环节四

拓展阅读

升华情感

1、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

2、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说:“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下面请同学们自渎“阅读链接”中的内容。

3、 班交流:“我”在树林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4、 同学们谈一谈对海论凯勒的认识和了解

指名读、齐读、教师引读等多种形式的读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接触文本,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画面,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推敲,体会文本内涵。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后,又引导学生诵读、品读、想象读等等,带领学生以读悟情,以读生思,在读中品,品中读。经过学生自己的朗读体会,无声的文字转化为了有声的鲜活的语言。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安静的内心世界。
附: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

奇迹 —— 神奇的灵性 —— 感动 (热爱生活)

18.永生的眼睛

学习目标

1.我会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并掌握新词。

2.我能说出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的做法。

3.我会划出令我深受感动的语句,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重点

我能说出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的做法。

学习难点

我会划出令我深受感动的语句,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学习活动学习评价二次备课
环节一

导入

活动1

1.春天来了,万紫千红的花开了,树木也不声不响地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小草般的嫩芽。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告诉我们春天来了,但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永远也无法看到如此美丽的春天,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盲童的生活,感受下盲童的世界。

2.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看完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环节二

学习词语

活动2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请大家深情的读一读课题。

2.用多种学习方式解决词语。

【完成目标一】

互读,指名读,齐读词语。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精读感知

活动3

1.他们是怎么做的?谁让你最感动?划出感动的语句!四人一小组交流交流

2.父亲用这句话来安慰女儿时,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让我们平静的读一读父亲的话,父亲的心中真的平静吗?谁不为失去亲人而痛苦,父亲只能压抑自己内心的伤痛,只有这样才能安慰自己的女儿.

3.父亲还有哪些话让你感动了,谁来读一读。如果你是接受眼角膜的盲童。在他们的帮助下重见了光明,看到了自己的亲人,看到了世界,你最想跟琳达的父亲,那位将你从黑暗带向光明的人说些什么呢?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完成目标二】

说说自己的感受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指导读文

活动4

1.让琳达感动、骄傲的不仅仅是他的父亲,还有谁?划出来读一读并说说体会。

2.同样是14岁,当父亲将母亲的眼角膜捐献的时候,琳达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请同学们回到文中找一找。

3.你读出琳达什么样的心情?

4.【出示填空句子】

5.温迪、琳达父亲、母亲只是进行眼角膜捐献人群中的一部分,你还搜集到哪些资料?

6.课文学到这里结束,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这才是故事的结尾……【完成目标三】

1、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评价目标三】

环节五

体会课题含义

活动5 

1.透过那双闪着光芒的眼睛,我们看到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让我们来读一读课题,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

教学反思《永生的眼睛》是“热爱生命”单元的一篇文章,展示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可贵品德,并借此来教育所有的读者,宣扬了“一个人不但自己要热爱生活,而且更要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道理。虽说是教育,但这是语文课,我在具体执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进行空洞、抽象的说教,应让学生读中感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附:板书设计

                                 永生的眼睛

                       父亲       无私奉献      高尚 

                       温迪         善良      为他人着想

19. 生命 生命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读“扰、诊”等5个生字,会读写“扰、欲”等8个生字,能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说出文中有关“生命”的三个事例。

学习重点

    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文中有关“生命”的三个事例。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学习活动学习评价二次备课
环节一

导入揭题

活动1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来,齐读课题(课件)。板书课题:生命  生命   

2.看到这个题目,你发现和以前的题目有什么不同?(预设2个) 

(1)为什么把生命写两遍呢? 

(2)生命是什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作者在文章开头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谁来读?标点是什么?怎么读?带着疑问一起读读。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体会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 

指名学生交流,

带着问题读文。

环节二

初读课文,学会字词

活动2

1.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可以借助文中的注音读准确,没有注音的生字可以查字典标注音,然后读准确。读到不流畅的句子要反复读几遍。

2.学习课文之前,先来看看生词。谁会读?(课件出示生词: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

另强调“动弹”“糟蹋”中第二个字读轻声。

3.词语会读了,生字会读会写吗?

(课件:扰  欲  屈  茁  诊  撼  蹋  限)

结构分类:(左右:扰  欲  诊  撼  蹋  限;上下:茁;半包围:屈)

相近字形:屈、茁         

书写指导:欲(左宽右窄)、屈、茁

学生在生字表下方对应书写:要求看准字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完成目标一】

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生字词;指名交流识字,指导书写。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指导读文,

整体感知

活动3

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完成目标二】

指名逐段读文,正音纠错。 【评价目标二】

活动4

读了课文,你认为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完成目标二】

指名交流,师生概括,指名学生板书。

【评价目标二】

活动5  

交流质疑不理解的词语(“骚扰、震撼”等)师生共同解决。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含义非常深刻,短小精悍,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说实在的,我自己也被这篇文章深深的感染着,但文章的内涵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大部分时间我在引领孩子逐步感悟生命的真谛。
附: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生命  生命

 飞蛾 —— 挣扎求生 生字: 

 小苗 —— 倔强生长                               

静听自己心跳 —— 受到震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我能说出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并能说出其中的道理。

3.我能感悟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能联系实际说出对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理解,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学习重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学习活动学习评价二次备课
环节一

品读事例,

指导读文

活动1

自主品读:轻声读课文,反复诵读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语段。

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完成目标一】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选读的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品读课文,

感悟语言

活动2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体会。

预设:1.“但它挣扎着……极力……那样强烈!”

2.“我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

3.“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是……无限的价值!” 【完成目标二】

指名交流,理解句子。

【评价目标二】

活动3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说说其中的道理。            【完成目标二】

同桌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通读课文,

畅谈收获

活动4 

回读全文,自我总结学习收获;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表达方法和语言上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完成目标三】

全班交流,分享对生命的感悟。 【评价目标三】

环节四

读背美文,

积累运用

活动5

练习背诵: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浓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请你们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完成目标一】

指名试背: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 ,比一比谁背得好。【评价目标一】

环节五

拓展表达,

延伸感悟

活动6

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完成目标三】

用一句话轮流表达感悟。

【评价目标三】

教学反思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去解读文本,去品味语言、感悟语言,情感得到熏陶,思想得到提升,师生共同享受语文、享受学习,情感达到共鸣。备课时,我重点思考四个问题:1、如何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课文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懂得热爱生命、在遭遇挫折时与命运抗争。 
附: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顽强抗争  永不放弃

         

瓜苗破土:  不屈向上  茁壮成长       (生命有限  价值无限)

静听心跳:  自己决定  自己负责

20、花的勇气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4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读错字。

3、我能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词句,并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学习重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学习活动学习评价二次备课
环节一

自读课文

一、自读课文,归纳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看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把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勾下来,有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轮流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学生汇报,指名学生回答。注意学生对于几个要素的总结: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

4、师总结

【完成目标一】

自读课文,小组成员轮流读课文。
环节二

理清脉络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学生汇报

刚见草地,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扒开草丛,见到_____________,感到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里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目标二】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三、品味语言

1、学生自主研读

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深刻的地方仔细体会体会。

2、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

“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绿色到处泛滥”“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分别体会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

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完成目标三】

理解分析,小组交流汇报【评价目标三】
环节四

深入体验

四、细细品味,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2.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细细品味,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作者的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

总结交流,升华情感。
教学反思本文节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附:

板书设计:                     花的勇气

  

         失望    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吃惊    花藏在草下面

         遗憾    离开维也纳前

         惊奇    冷风冷雨中冒出来

         震撼    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

    1、我能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我能说说自己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

学习重难点:

    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学习环节学习活动学习评价二次备课
环节一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可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环节二

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a: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b: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c: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么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完成目标一】

指名读、男女生互读、齐读。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畅所欲言

1:自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批评、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完成目标二】

大胆探讨,师生评价【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课堂小结

 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 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踊跃,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 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教学主要是为了查漏补缺、巩固,再加上适当的拓展,针对这些目标,我制定了这次的教学方案,总的来说效果比较好,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来说。相对来说,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还不够,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以后要在这一方面有所加强。 
附: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第二课时 习作

学习目标 :

   1、我会由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现象中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2、我能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学习重难点:

   我会由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现象中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学习环节学习活动学习评价二次备课
环节一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完成目标一】

环节二

阅读提示

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a:内容具体

   b:写出真实感受

   c:题名自定【完成目标二】

环节三

试写初稿

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写出来的!请同学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提出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小组互读互评,自主修改
环节三

朗读佳作

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使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环节四

誉写作文

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教学反思另外,学生在仿照句子写话时,反应不积极,课后我去调查原因,发现很大的原因还是在自己的身上,于是得出以下启示:引导性的语言一定要得当。那些事先没有想过的,临时想不起来,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有几个学生虽然写了,却没有在课堂上发言,我问他们原因,才知道是我引导时的语言不恰当,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附:板书设计:习作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我会发现并总结句子含义的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我能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3、我会复述成语故事,说出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我会发现并总结句子含义的方法

学习环节学习活动学习评价二次备课
环节一

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环节二

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完成目标一】

指名读、男女生互读、齐读。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B: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C: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D: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又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 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环节三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环节四

誉写作文

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教学反思今天我请学生仿造句子时,为了提醒学生,我说了一句:“像它们这样写一句话,能说明某个人的可爱或可恶。”而学生却因为他的句子既没有反映可爱,更没反映出可恶,以为不正确就不敢说了。这让我明白,引导语不得当,会让效果适得其反。
附:板书设计: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文档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一、单元专题热爱生命二、课程标准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良好书写的习惯,有初步的识字的能力。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初步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三、教材分析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本组教材,就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