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中常考物理学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24:35
文档

高中常考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学史(力、电部分)主题科学家国籍主要贡献力和运动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意大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对运动基本概念,例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给出了严格的数学表达式,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运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笛卡尔法国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
推荐度:
导读高中物理学史(力、电部分)主题科学家国籍主要贡献力和运动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意大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对运动基本概念,例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给出了严格的数学表达式,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运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笛卡尔法国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
高中物理学史(力、电部分)

主题科学家国籍主要贡献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意大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对运动基本概念,例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给出了严格的数学表达式,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运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笛卡尔法国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英国1687年,发表了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第谷丹麦毕生观测天体运动,记录了详实的行星运动数据。
开普勒德国经过毕生艰苦的计算,于1609和1619年,分别发表了行星运动的三条定律,他被后人称为“天空立法者”。

牛顿英国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卡文迪许英国1798年,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库仑法国1785年,巧妙的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标志着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

欧姆德国1826年,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通过实验确定了它们的关系——欧姆定律。

焦耳英国1841年,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焦耳定律。

密立根美国1913年,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

奥斯特丹麦1820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先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安培法国1820年,总结出判断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的判断方法,即安培定则,发现同向电流相吸,反向电流排斥。

1826年,发现通电导线受到磁场力的规律,即安培力。

法拉第英国1831年,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楞次1834年,总结出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即楞次定律。

麦克斯韦英国18年,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他是电磁学的奠基人。

赫兹德国1887年,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洛伦兹荷兰15年,发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即洛伦兹力。

高中物理学史(近代物理部分)

科学家国籍主要贡献
贝克勒尔法国16年,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该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内部结构。

汤姆生英国17年,发现电子,表明原子是可分的。

普朗克德国1900年,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物理学进入了量子世界。

爱因斯坦美国1905年,提出了光子说及光电效应方程,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建立了新的时空观。

1915年,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包括著名的质能方程。

卢瑟福英国1911年,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计算出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m。

1919年,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存在中子。

玻尔

丹麦1913年,提出原子能级结构假说。

德布罗意法国1924年,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每一个运动的粒子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即物质波。

查德威克英国1932年,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

安德森美国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

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1934年,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文档

高中常考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学史(力、电部分)主题科学家国籍主要贡献力和运动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意大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对运动基本概念,例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给出了严格的数学表达式,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运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笛卡尔法国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