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衡常数
东北师大附中化学组 柳西
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属于高考新增内容,近年来也逐渐成为高考必考的热点内容。因此,研究这几种平衡常数的相关考点,并寻找对应的解题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含义及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nB(g) pC(g)+q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
注意:
各物质的浓度一定是平衡时的浓度,而不是其他时刻的;
②在进行K值的计算时,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1”;
③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有关,当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增倍或减倍时,化学平衡常数也相应的发生变化;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和压强无关。
2.应用:
定量地衡量反应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一般当K>105时,该反应进行得基本完全。
②利用某一时刻的浓度商()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
Qc=K ,V(正)=V(逆),可逆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Qc<K ,V(正)>V(逆),可逆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c>K ,V(正)<V(逆),可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③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常见考点及典例分析
考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正误判断;
例1(09年天津理综·5)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O2+HbCO,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K=
B.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
C.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
D.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练习1。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②计算:包括根据表达式的简单计算,以及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平衡时的浓度等;
例2.(08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9 B.16 C.20 D.25
练习2(09年宁夏理综·1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H2(g)+ X2(g)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5% B.17% C.25% D.33%
③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
例3.(09年海南化学·4)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 物质 | X | Y | Z | 
| 初始浓度/mol·L-1 | 0.1 | 0.2 | 0 | 
| 平衡浓度/mol·L-1 | 0.05 | 0.05 | 0.1 |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借助平衡常数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方向
例4(2010天津卷)已知反应②2CH3OH(g) CH3OCH3(g) + H2O(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 。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 ,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 物质 | CH3OH | CH3OCH3 | H2O | 
| 浓度/(mol·L-1) | 0.44 | 0.6 | 0.6 | 
图像题:借助图像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化学速率等问题
二、电离平衡常数
1.含义及表达式:在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各种离子浓度之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就叫电离平衡常数。如CH3COOHCH3COO-+H+,K=c(CH3COO-)c(H+)/c(CH3COOH)。
注意:
①电离平衡常数是描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主要参数,也是弱酸、弱碱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尺
②它只受温度的影响,因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故它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③对于多元弱酸来说,由于上一级电离产生的H+对下一级电离起到抑制作用,一般是K1》K2》K3,即第二步电离通常比第一步电离难得多,第三步电离又比第二步电离难得多,因此在计算多元素弱酸溶液的c(H+)或比较弱酸酸性相对强弱时,通常只考虑第一步电离。
2.应用:利用Ka或Kb判断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
3.常见考点及典例分析
计算:Ka或Kb数值的计算
根据已知浓度或电离度求算
②判断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
例8.已知:25℃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数:Ka(CH3COOH)=,Ka(HSCN)=0.13;
25℃时,将20mL 0.10 mol·L-1 CH3COOH溶液和20mL 0.10 mol·L-1HSCN溶液分别与20mL 0.10 mol·L-1NaHCO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为图所示:
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CH3COO-) c(SCN-)(填“>”、“<”或“=”)
③水解平衡常数的考查
例9.(09年福建理综·10)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32-+H2OHCO3-+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通入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升高温度,减小 D.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
1.含义及表达式:对于沉淀溶解平衡:MmNn(s) mMn+(aq)+nNm-(aq)。固体纯物质不列入平衡常数,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sp=[c(Mn+)]m[c(Nm-)]n,符号为Ksp,在一定的温度下,它是一个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它只受温度影响,不受溶液中物质浓度的影响。
注意:溶度积的数值与难溶电解质的离子个数有关
2.溶度积的应用:
通过比较溶度积和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C >Ksp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QC= Ksp 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QC <K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②根据Ksp判断难溶物的溶解度相对大小
根据Ksp判断沉淀的先后顺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3.常见考点与典例分析
不同物质的Ksp的大小比较
利用Ksp数值的大小判断沉淀的转化
例10.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0×10-16.下列关于难溶物之间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AgCl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
B.两种难溶物的Ksp相差越大,难溶物就越容易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
C.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可以转化为AgI
D.常温下,AgCl若要在NaI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必须不低于×10-11 mol/L
利用不同物质的Ksp判断沉淀析出的先后顺序
例11.(09年山东理综·28)(14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 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
练习6.已知:25℃时,Ksp[Mg(OH)2]=5.61×10-12,K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C.25℃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氨水中的Ksp比在20 mL 0.01 mol/LNH4Cl溶液中的Ksp小
D.25℃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
②条件(温度或浓度)改变时,判断溶液所处的状态(饱和或不饱和)
根据Ksp与QC的关系,判断溶液的所处的状态
例12.已知25℃时,电离常数Ka(HF)=3.6×10-4 mol/L,溶度积常数Ksp(CaF2)=1.46×10-10.现向1 L 0.2 mol/L HF溶液中加入1 L 0.2 mol/L CaCl2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5℃时,0.1 mol/L HF溶液中pH=1
B.Ksp(CaF2)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C.该体系中没有沉淀产生
D.该体系中HF与CaCl2反应产生沉淀
图像:根据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判断条件(温度或浓度)改变时溶液状态或离子浓度大小变化
例13(2008年山东卷)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提示:BaSO4(s) Ba2+(aq)+SO42-(aq)的平衡常数Ksp=c(Ba2+)·c(SO42-),称为溶度积常数。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练习7.(2009年广东)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
A.温度一定时,Ksp(SrSO4)随c(SO42-)的增大而减小
B.三个不同温度中,313K时Ksp(SrSO4)最大
C.283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283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练习8.(2010山东卷)某温度下,Fe(OH)3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辩护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Ksp [Fe(OH)3]< Ksp[Cu (OH)2]
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
D.Fe(OH)3、Cu (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运用Ksp进行相关浓度的计算等
例 14 (2008年广东卷)已知Ag2SO4的Ksp 为2.0×10-5,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4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2SO4溶液中c(Ag+)=0.034mol·L-1)。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mL0.020mol·L-1Na2SO4 溶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t1时刻后Ag+和SO4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高考题选(平衡常数·计算)
出题人:柳西
1.(07年宁夏理综·13)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 ,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A
A.16.7% B.20.0% C.80.0% D.83.3%
2.(08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 NH3(g)+HI(g);②2HI(g) H2(g)+I2(g) 答案:C
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9 B.16 C.20 D.25
3.(08年海南化学·10)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答案:D
A.33% B.40% C.50% D.66%
4.(08年山东理综·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A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5.(09年宁夏理综·1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H2(g)+ X2(g) 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B
A.5% B.17% C.25% D.33%
6.(09年天津理综·5)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O2+HbCO,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答案:C
A.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K=
B.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
C.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
D.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7.(09年海南化学·4)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 物质 | X | Y | Z | 
| 初始浓度/mol·L-1 | 0.1 | 0.2 | 0 | 
| 平衡浓度/mol·L-1 | 0.05 | 0.05 | 0.1 |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8.(2010北京理综12)某温度下,H2(g)+CO2(g) H2O(g)+CO(g)的平衡常数K=.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右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C
| 起始浓度 | 甲 | 乙 | 丙 | 
| c(H2)/mol/L | 0.010 | 0.020 | 0.020 | 
| c(CO2)/mol/L | 0.010 | 0.010 | 0.020 |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
是0.012mol/L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9.(07年广东化学·25)
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烧产物为SO2和Fe3O4。
(1)将0.050molSO2(g)和0.030molO2(g)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 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0mol·L-3。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SO2的平衡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
1.6×103L/mol
80%
计算过程略)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B、C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E.加入催化剂 F.移出氧气
(3)SO2尾气用饱和Na2SO3溶液吸收可得到更要的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H2O+Na2SO3=2NaHSO3。
(4)将黄铁矿的煅烧产物Fe3O4溶于H2SO4后,加入铁粉,可制备FeSO4。酸溶过程中需保持溶液足够酸性,其原因是抑制Fe2+、Fe3+的水解,防止Fe2+被氧化成Fe3+。
10.(07年宁夏理综·27)(14分)
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SiO2 + C+ N2 Si3N4 + CO
(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3 6 2 1 6
(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N2,其还原产物是Si3N4;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4)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ΔH小于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使压强增大,则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6)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18mol·L-1·min-1,
则N2消耗速速率为v(N2)=6mol·L-1·min-1。
11.(08年宁夏理综·25)
已知可逆反应:M(g)+N(g) P(g)+Q(g),ΔH>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 1 mol·L-1,c(N)=2.4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25% ;
(2)若反应温度升高,M的转化率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4 mol·L-1,
c(N)=a mol·L-1;达到平衡后,c(P)=2 mol·L-1,a= 6 ;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M)= c(N)=b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41% 。
12.(2010海南化学14)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Fe2O3(s)+CO(g) Fe(s) +CO2 (g)
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ΔH < 0(填“>”、“<”或“=”);
(2)在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000℃时加入Fe、Fe2O3、CO、CO2各1.0 mol,反应经过10min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 0.006mol/(L·min)、CO的平衡转化率=60%
(3)欲提高(2)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C 。
A.减少Fe的量 B.增加Fe2O3的量 C.移出部分CO2
D.提高反应温度 E.减小容器的容积 F.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13.(2010山东理综28)(14分)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Ⅰ SO2+2H2O+I2 = H2SO4+2HI
Ⅱ 2HI H2+I2
Ⅲ 2H2SO4 = 2SO2+O2+2H2O
(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 b.反应Ⅰ中SO2氧化性比HI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 d.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 O2的同时产生1mol H2
(2)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HI(g),发生反应Ⅱ,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2 min内的平均放映速率v(HI)= 0.1 mol·L-1·min-1 。该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 。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 b 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 b.HI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 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向右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者“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 b ,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NaNO3 b.CuSO4 c.Na2SO4 d.NaHSO3
(4)以H2为燃料可制成氢氧燃料电池。
已知 2H2(g)+O2(g)= 2H2O(l) ΔH=-572kJ·mol-1
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KJ电能时,生成1mol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80% 。
14.(09江苏卷20)联氨(N2H4)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火箭燃料。N2H4与N2O4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1)已知:2NO2(g)=N2O4(g) ΔH=-57.20kJ·mol-1。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 N2O4(g)达到平衡。
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2转化率的是 BC (填字幕)
A.减小NO2的浓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NO2的浓度 D.升高温度
(2)25℃时,1.00gN2H4(l)与足量N2O4(l)完全反应生成N2(g)和H2O(l),放出19.14kJ的热量。则反应2N2H4(l)+N2O4(l)=3N2(g)+4H2O(l)的ΔH= -1224.96 kJ·mol-1
(3)17℃、1.01×105Pa,密闭容器中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c(NO2)=0.0300 mol·L-1、c(N2O4)=0.0120 mol·L-1。计算反应2NO2(g) N2O4(g)的平衡常数K。
根据题意知平衡时:;
K=
答:平衡常数为13.3。
(4)现用一定量的Cu与足量的浓HNO3反应,制得1.00L已达到平衡的N2H4和NO2的混合气体(17℃、1.01×105Pa),理论上至少需消耗Cu多少克?
由(3)可知,在17℃、1.01×105Pa达到平衡时,1.00L混合气体中:
则
由===可得
答:理论上至少需消耗Cu 1.73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