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每节体育课是由准备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构成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和前提。这些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环扣一环的,缺少某一部分.就会造成教学的不完善,甚至导致损伤的出现.准备部分为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作了从心理到生理机能的总动员,预先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的生理机制,不仅能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而且发展了各肌群,关节、韧带的灵活柔韧性,对提高了机体机能的协调性及工作能力,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有重要意义,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适宜的身体状态去参加一节课的学习活动起了重要作用。
二、准备活动的作用
准备活动是在体育课、训练或比赛前,有意识、有目的的做各种身体练习,逐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兴奋性与适应性,使之达到为即将来的运动做好生理我心理的准备。其作用有:
1)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使之处于兴奋状态,唤醒神经的暂时联系,提高脑的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整个人的适应能力。
2)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从生理角度分析:支配内脏器官的植物神经传导速度较慢,并且经过的突触联系多,这些均构成了内脏器官自身的生理惰性。
3)加速血液循环速度,为肌肉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同时带走代谢产物,防止过早出现疲劳。
4)使氧合血红蛋白分解,释放出大量氧气以增强运动时肌肉的供氧能力。
5)体温升高,这样,使细胞的代谢过程以较高的速度进行.因为,温度每增加一度,细胞的代迅速度增加约13%.在较高的温度中,神经传导活动会更迅速的使你对即将进行的训练或比赛有跃跃欲试的感觉。
6)减少肌肉粘滞性并搞高肌肉的机械工作效率。因为肌肉内部的肌维之间存在着磨擦,特别是气候寒冷时,这种粘滞性磨擦加大。
7)搞高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预防肌肉拉伤和运动损伤的出现,提高肌肉工作的效果。
8)不仅能使学生身体全面活动开,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站立、走步的姿势。
9)把学生注意转移到本节内容上来。
10)学生自带的准备活动更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准备活动的内容
准备活动其内容按其性质与目标,可以分为组织教学所需要的教学常规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其具体的内容则十分丰富,通过总结归纳如下:
1) 徒手操练习 包括各种形式的慢跑,单人、双人徒手操,武术操,以及依靠支架、墙壁、地面等进行的练习。
2) 器械操练习 包括棍操、绳操(个人或集体跳绳)、带操、火棒操,藤圈和哑铃等。
3) 球类运动 如篮球(球性练习或比赛都行)、足球、橄榄还需等等,但时间不宜过长。
4) 舞蹈目标练习 它是配以音乐舞曲而进行的一种新型的身体练习。
5) 队列队形和专门性、诱导性练习
6)游戏 可以参考一些游戏专著进选择。
教学常规活动是指每节课开始所需的一些基本活动,主要包括全班整队、检查人数、宣布教学目标与要求、检查服装、布置见习生活动内容、队列队形练习等。一般性的准备活动,是采用那些促进全身各部分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全面发展和充分活动的练习,具有内容有走、跑、跳、投练习、徒手操、游戏或持轻器械练习、传统项目基本动作、舞蹈等。专门性准备活动,所采用的练习在性质和结构上与基本部分教材的性质和结构相类似,大都是一些模仿练习,辅助练习或诱导性练习,以及大纲所规定的掌握该项教材所必须发展的相应的身体素质练习等。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在继承以往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发展,更加注重内容的全面性、多样性、渐进性、针对性、趣味性和新颖性,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四、准备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般采用以班为集体的形式,为避免学生对其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应坚持“形式多变,妙趣横生”的原则,教师要认真备课,不能敷衍了事,只是走一个过场,不管教材的内容,性质,气候、对象特点,总是用固定的形式,内容循环往复。根据实际合理科学要安排新鲜内容,使学生每次上课时都有新鲜的感觉,这样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精力,做好充分的心理与生理的准备上好体育课,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准备活动发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内容的变化: 一般包括队形变化和动作的变化,日本有人主张“自由式队形”做准备活动,但这做法又易造成纪律松散的现象,所以,我们提倡以“变”代“散”,如圈形队形、四边形队形、三角队形等进行做各种徒手操或器械操,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奋与趣味。动作的变化是内容变化的主要主面,因此,周而复始一味做几节徒手操,这样学生厌烦,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就必须动脑筋,积极创新。如在教学中,我们非常注意准备活动的内容变化,几乎每一节都有一套新的准备内容,包括队形、花样的变化,除动作、身体部位、路线、方向和节奏效率等主面进行变换外,还研究了双人操、器械操、拍手击掌操等,这样对以前准备活动的充实和发展,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往往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街舞等,就可以吸收到准备活动中来,充实准备活动的内容,提高准备活动的趣味性和新颖性,也有利于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而安排专门性准备活动,我们要采用模仿练习,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以及规定内容的教学比赛等等,在全面多样化的基础上,要有其针对性。如排球比赛可先做传球,垫球,扣球和发球的练习;如标课的准备活动应结合标运动的专项技术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与投掷标相似的专门性练习,标的技术主要包括握、持、助跑(包括投掷步),最后用力缓冲等技术环节,其助跑技术中,投掷步技术是助跑技术的关键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助跑和最后用力相结合的关键,因此可有针对性的选用扶助木做原地转髋练习、行进间交叉步练习等。
2).年龄的变化:准备活动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注意区别对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儿童、少年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相对地少,他们的中枢神经兴奋性高,灵活性大,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对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简单易学、节奏分明、生动活泼,动作速率较快,重复的次数少些,变化适当多些。如模仿操、活动性游戏等是他们所喜欢的。另外,根据他们在学习中坐得多、活动少的特点,在准备活动中多加强他们的胸、背、肩、腰和大腿后部肌肉群的练习,培养他们正确的身体姿势,预防和矫治脊柱弯曲,促进身体正常发育。青年人则应选择结构复杂、刚强有力、积极快速、幅度大的动作进行练习。技术水平高的,准备活动的动作应复杂些,难度应高些。
3.地点的变化:学生练习环境的变化,在场地和时间的允许之下,我们可以采用不同地点和不同环境地进行练习,充分利用学生对环境的选择而提高其兴奋和练习效果。
4.带操人的变化:改变体育课上只由教师或体育委员带操的做法,可以让学生轮流带操。这样就以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好地区性锻炼学生。但教师不能只分配任务,还要在学生带操之前进行指导和帮助,避免出现学生带操带不下去或草率结束、流于形式的现象。
5.分组的变化:是可以改变班一起做准备活动的组织方法,让学生独产地或自由分组做准备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养成做准备活动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的方法,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学生碰到问题时能随时予以指导和帮助,才能保证准备活动的效果。6。听觉的变化:一个体育教师除了具备口令清楚、声音宏亮的条件外,还应利用各种不同的口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论是声音还是哨声,都应注意其音量、节奏、音调、韵律之变化。另外可以用音乐代替口令,提高练习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实际价值和健身效果以,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兴奋性(优其对女生),使练习过程活跃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听觉上也是一种享受,让学生在愉快的乐曲中完成准备活动,何乐而不为。
五、准备活动的时间
我们知道各器官的机能都有它的生理惰性,肌肉的惰性最不,从安静到发挥最大能力只需二、三十秒。心和肺惰性最大,需要二、三分钟才能发挥较大能力。在准备活动与正式活动之间的休息时间
准备活动对机休的能量有一定的消耗。准备活动的适当休息,可以使物质重新再合成,使机体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样,投入正式运动时,才能更好地提高成绩。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运动之间的休息间隔以二至三分钟为宜。
课时
准备活动时间
常规练习
一般性准备活动
专门性准备活动
45'
10'—12'
2'
6'
4'
90'
16'—18'
4'
8'
6'
时间也是决定运动负荷的一个重要因素,准备活动总的时间应根据季节、温度、学生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略有增减,不能太教条。专门性准备活动的时间更需要根据所学的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而调整变化。
六、准备活动的强度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体质强弱,训练强度而定。如用心率表示,十五岁到十七岁的学生安静时的心率为70—80次/min,而运动员只为50—60次/min,这个年龄的学生在做大强度运动时心率为170—180次min ,而同年龄的运动员则可达200—220次/min。大强度运动都是在无氧代谢的情况下进行的, 全讯网|www.049.cc不可以长时间地进行,只能在短时间或间歇时间运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运动强度可以分为三级:高强度、中强度、低强度。高强度心率在170—180次/min,中强度在150—160次/min,低强度在120—140次/min,
准备活动不能盲目,也不能呆板,必须根据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科学地确定负荷量。负荷量过小, 起不到准备活动的作用;过大,又会使疲劳早出现,不利于体育学习。因此,从教学实际,准备活动的负荷量以不超过基本负荷的1/3,心率110~130次/分为宜。
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取决于正式练习或比赛的强度和性质。同时,也取决于人体现有的机能状态和客观外界环境的条件等等。时间短、强度大的剧烈项目的比赛,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强度要相应加大,使身体充分活动开,避免使肌肉韧带突然处于极度紧张状态,突然被拉长而受伤。在天冷的情况下,准备活动的运动量要大大提高肌肉浊以以免造成肌肉拉伤,在身体感到疲劳的情况下,进行难度较大的动作练习和比赛,准备活动的量要加大,注意充分动员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惰性,这样,才能避免受伤。值得特别重视的是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也同正式训练的原则一样,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小幅度到大幅度。
总之面对《全日制义务教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的课程理念,在研究和探讨体育教学方法的同时,不能忽视准备活动;在备课程资源,备老师,备学生,备器材,备场地的同时一定要在准备活动上多下功夫;体育教师应善于运用组织准备活动,全理的科学的安排准备活动,必须十分重视这一环节,以保证体育课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也要重视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训练、比赛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样才能预防和避免受伤,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训练水平,运动水平创造优异成绩,促进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全面发展,增强体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