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4年北京市各区一模实验探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13:39
文档

2014年北京市各区一模实验探究

1(昌平).(8分)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兴趣实验。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中吹气,发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于是他们决定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提出问题】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查阅资料】1.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CO2、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不能与N2发生反应。2.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及含量:N2:74%;O2:16%;水蒸气:6%;CO2:4%3.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猜想与假设】1.可能
推荐度:
导读1(昌平).(8分)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兴趣实验。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中吹气,发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于是他们决定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提出问题】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查阅资料】1.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CO2、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不能与N2发生反应。2.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及含量:N2:74%;O2:16%;水蒸气:6%;CO2:4%3.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猜想与假设】1.可能
1(昌平).(8分)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兴趣实验。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中吹气,发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于是他们决定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提出问题】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

【查阅资料】

1. 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CO2、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不能与N2发生反应。

2. 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及含量:N2:74%;O2:16%;水蒸气:6%;CO2:4%

3. 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

【猜想与假设】 

1. 可能是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2. 可能是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3. 可能是_______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实验验证】

实验I:验证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甲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制取并收集了一瓶CO2气体,将包有Na2O2的脱脂棉放在燃烧匙中,伸入集气瓶,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得出结论,猜想1成立。乙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理由是__________。

     图 1

同学们经过讨论,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用图2所示的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验证猜想1成立。打开止水夹K,鼓入纯净、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K。注入稀盐酸,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

   

 图 2

【解释与结论】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II:验证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

2(石景山).(7分)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504双吸剂”,其成分为铁粉、生石灰等。实验小组同学对一包使用过的“504双吸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使用后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Fe + 2FeCl3 === 3FeCl2

 【进行猜想】固体成分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进行实验】

甲同学的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      ,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一定含有    ,

不含Fe2O3。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

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实验质疑:你认为甲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      。

乙同学的实验:

        

综合上述实验过程和数据回答问题:

① 加足量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504双吸剂”使用后固体的成分是      。

【反思与评价】

依据甲、乙同学的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甲同学实验中得到的浅绿色溶液中溶质一定有FeCl2、CaCl2 

B.乙同学实验过程有3个反应发生

C.乙同学实验中得到的黄色溶液中溶质为FeCl3、CaCl2

D.甲、乙两位同学实验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

3.(朝阳)(7分) 据报道,一辆载满20t电石的货车,在高速路上发生意外,燃起大火并伴有大量黑烟,这辆货车在雨中燃烧了很长时间。某化学小组对电石中碳化钙(CaC2)的性质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和一种白色固体。

②乙炔(C2H2)气体燃烧时伴有大量黑烟。

【猜想假设】甲同学对碳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作出如下猜想:

可燃性气体可能是:①氢气 ②氧气 ③乙炔

白色固体可能是:  ①氧化钙  ②氢氧化钙  ③碳酸钙

(1)你认为甲同学猜想的理由是                                              。

(2)其他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有不合理之处,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

【实验探究】

步骤1:取适量碳化钙加水,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气体燃烧,伴有大量黑烟,

说明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

步骤2: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                                         

                               ,说明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是氢氧化钙。

【反思交流】

(1)碳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碳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B.碳化钙应贮存在阴凉干燥的库房

C.碳化钙与水反应可用于测定电石中碳化钙的含量

D.实验室用电石与水制乙炔的发生装置与制氧气完全相同

4.(密云)6分)化学活动日,小冉和老师共同完成以下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实验。

(1)请依据上图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①溶液颜色          ;

②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       为止。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小资料

BaCl2+ H2SO4 = BaSO4↓(白色沉淀)+  2HCl

BaCl2+ Na2SO4=BaSO4↓ (白色沉淀)+ 2NaCl

(2)小冉选取BaCl2、酚酞、紫色石蕊溶液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上述酸、碱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请你根据下表判断正确的实验方案及分析方案错误的原因:

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过量
方案二取样,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酸、碱恰好反应
方案三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硫酸过量
①以上设计的三个方案中,有一个正确的方案是:方案       。

②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                                  ;           

                             。(2分)

5(延庆). (8分)(1)小方用右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进行研究,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

【猜想假设】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氢氧化镁均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MgO+2HCl= MgCl2+H2O 、

③MgCl2+2NaOH=Mg(OH)2↓+2NaCl 。

【实验探究】

①右图中镁带剧烈燃烧,冒白烟,有黑色固体生成,并放出大量的热。

②为检验生成物的成分,做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向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有黑色固体。I、将黑色固体收集、洗涤、干燥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黑色固体是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II、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_______,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

白烟的成分是______。

③为了回收II中的白色沉淀,证明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步骤、试剂、现象和结论)。

【反思提高】实验室中由某些活泼金属引起的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应用细沙灭火。

品名:504双吸剂

成分:铁粉、生石灰等

6(. (10分)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

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Ca(OH)2 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实验探究1:甲同学的方案(见下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变红固体中一定含有        

和氢氧化钙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的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              ,

一定不含有Fe2O3

(3)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实验质疑:(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的实验中不能得出一定含有Ca(OH)2的结论,理由是                                           。

(2)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                                                              。

实验探究2: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7(东城).(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获得以下信息:

①钾、钙、钠等活泼金属能和冷水发生反应,且能在CO2气体中燃烧。

②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该小组同学将钠置于充满CO2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1)若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水 B.泡沫灭火剂 C.干沙土 D.二氧化碳

(2)该小组同学经分析得知,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NaOH,原因是     。他们对白色物质的成分进一步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如下假设:

Ⅰ.白色物质是Na2O Ⅱ.白色物质是Na2CO3

Ⅲ.白色物质还可能是     。

(3)为确定瓶壁上白色物质的成分,该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
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1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分析,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     (填“Ⅰ”、“Ⅱ”或“Ⅲ”)成立。

②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8(房山).(7分)某校化学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淀粉、食盐、纯碱、泡打粉、去污粉和部分变质的熟石灰6种固体物质。老师从中取出任意3种并编号,让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确认分别为哪种固体。

【查阅资料】

 1.该去污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钙

2.该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                   

3.熟石灰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准备】

为顺利完成任务,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预备实验。部分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1

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溶解

实验2

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

淀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无明显现象
泡打粉有气体产生,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有气体产生
【实验过程】

小组同学对老师提供的三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部分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1

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溶解

实验2

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

实验3

取实验1上层清液,加入3滴酚酞溶液

固体Ⅰ有气体产生,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有气体产生
固体Ⅱ固体溶解,形成无色溶液有气体产生溶液变红
固体Ⅲ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有气体产生溶液变红
【得出结论】

1.固体Ⅱ、Ⅲ加水形成的溶液pH       7 (填“>”、“<”或“=”);

2.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得知,固体Ⅰ是       ,固体Ⅱ是       。

3.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固体Ⅲ不能确定。请你设计确认该固体的实验方案       。

【实验反思】

检验和鉴别也是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面对多种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上述实验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       。

9(丰台)、(8分)实验课上,甲同学用石蕊试液测定稀盐酸和NaOH溶液的酸碱性,乙同学用石蕊试液测定石灰水和Na2CO3溶液的酸碱性(如右图所示)。实验后进行废液处理:甲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烧杯A中,得到蓝色溶液;乙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烧杯B中,得到蓝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最终将A中的溶液和B中的上层清液倒入烧杯C中。

(1)甲同学的实验中向         中滴加石蕊试液后,溶液颜色为红色。

(2)甲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混合后,烧杯A中的溶液溶质一定有   。

  .H .NaOH  .NaCl

(3)两位同学继续对烧杯C中的废液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C中的废液除石蕊和水外,其组成可能为:

1               ,②                ,③                 。

【设计完成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烧杯C中的废液可能的组成:

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4)最后,两位同学向烧杯C中加入           ,实现了此次实验的绿色排放(呈中性)。

33、(1)HCl或稀盐酸。

(2)BC

(3)

【猜想与假设】①NaCl、NaOH  ②NaCl、NaOH、Ca(OH)2  ③NaCl、NaOH、Na2CO3

【设计完成实验】(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C中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②另取少量C中废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若有气泡产生

若有沉淀产生, 

若两支试管均无现象

则C中废液的成分是NaCl、NaOH、Na2CO3

则C中废液的成分是

NaCl、NaOH、Ca(OH)2

则C中废液的成分是NaCl、NaOH

(4)适量稀盐酸(或加入稀盐酸至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

10(海淀) (8分)制作馒头时常加入泡打粉,在制作过程中由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变得松软可口。小明对泡打粉的发面原理产生兴趣,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泡打粉是一种复合膨松剂,又称为发泡粉,可作为快速发面剂用于制作面食。某种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粉和酒石酸氢钾。

【提出问题】泡打粉为什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

猜想1: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2:酒石酸氢钾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3: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在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探究】  小明利用以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装置1                                        装置2

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加热

  a试管口内壁有无色液滴,_________。

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猜想1正确

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酒石酸氢钾,加热

a试管口内壁有无色液滴,石灰水不变浑浊

______________

在装置2的c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的混合物,滴加________。

             ,

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3正确

【实验反思】(1)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小明又查阅到碳酸氢钠分解的反应为: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和所学知识,小明对探究问题又提出了第4个猜想,并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装置2完成实验验证,其实验方案为____。

 (2)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下列关于泡打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泡打粉保存时要注意防潮     

B.使用泡打粉前不需要将面进行发酵

    C.用纯碱替代泡打粉能起到完全相同的效果

D.泡打粉在加水揉面与蒸馒头的过程中均能起到发面作用

11(. (8分)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 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_。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    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拓展提高】已知Na2CO3溶液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振荡,先生成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

12(顺义).(7分)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右图),想通过探究确定其成分,以便重新利用。

【初步分析】操作不规范可能造成标签破损,能造成标签破损的不当操作有          (写一点)。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填字母代号)。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有关四种物质的信息如下:

物质NaClNaOHNa2CO3

NaHCO3

20oC溶解度/g

3610921.5

9.6

水溶液的pH

714119
【实验探究】为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芳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过程:

 图乙 图丙

(1)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由此得出结论是          。

(2)实验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还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活动,小刚认为不能确定瓶中试剂的成分,小芳认为可以,小芳的理由是          。

【拓展应用】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组同想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设计了如图丙所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13.(通州)(7分)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NaHCO3饱和溶液中,镁条消失并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 

  为确定产生的气体和白色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收集并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呈淡蓝色,火焰上方罩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无现象,则该气体为    。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想假设】①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2;

②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

③白色固体可能是       。

【查阅资料】①:Mg(HCO3)2能溶于水;    

    ②: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③:碱石灰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操作现象结论
1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      

观察到      

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2秤取一定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将产生的气体先通入碱石灰,再通入浓硫酸,分别称量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

碱石灰增重,浓硫酸不变

                

【反思评价】其他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改进方法是                                        。

14(西城).(7分)资料表明:在不同温度下,CO可将Fe2O3还原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温度对该反应产物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Ⅰ.Fe3O4与盐酸反应,得到FeCl2和FeCl3的混合溶液

Ⅱ.用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FeCl2和FeCl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FeCl2溶液

FeCl3溶液

加入Fe

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成浅绿色
加试剂A

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过程】

甲、乙两组同学分别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作为热源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检验得到的黑色固体的成分,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与解释
①取少量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______

②向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试剂A

甲组:

固体溶解,无气泡冒出

加试剂A后,溶液变成红色

黑色固体的成分是______

甲组用CO还原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乙组:

固体溶解,______

加试剂A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黑色固体的成分是Fe

【实验反思】

(1)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温度会影响反应的产物

b.试剂A用于检验FeCl3溶液

c.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

d.得到的黑色固体的质量一定小于参加反应的Fe2O3的质量

(2)有人认为乙组的实验结论有欠缺,你是否认同此观点,其理由是______。

1.(昌平).(7分,每空1分,最后一空2分)

(1)2H2O2 ====== 2H2O + O2 ↑      

答案合理即可,如医疗抢救、登山、潜水、宇宙航行等。

(2)① 盐    

② NaOH + HCl === NaCl + H2O            复分解

   ③ NaCl或NaCl、Na2CO3 (或Na2CO3 、NaHCO3、NaCl或NaHCO3、NaCl)   (2分)

2.(石景山)(7分)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稀盐酸Fe 和CaCO3

试管壁有热感,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实验质疑:

不正确。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铁,可能会继续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因此不能说明固体中没有Fe2O3;氧化钙和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钙,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一定会变为红色,因此不能证明固体中有氢氧化钙。

①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② Fe、Fe2O3、CaO、Ca(OH)2 、CaCO3

【反思与评价】A D

3.(朝阳)(7分)

【猜想假设】(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气体不可能是氧气,因为氧气不具有可燃性;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氧化钙,

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2分)

【实验探究】步骤1:C2H2

        步骤2:加水溶解,过滤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或取滤渣

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合理给分)

【反思交流】(1)CaC2+2H2O=C2H2↑+Ca(OH)2    (2)ABC

4.(密云)(1)①红色 ② 无色  ,2NaOH+H2SO4 == 2H2O + Na2SO4   

(2)①三,②方案一中硫酸钠也能够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判定硫酸过量;方案二中酸碱反应后得到中性物质遇酚酞也显无色,不能判定恰好完全反应。

5.(延庆)(8分)(1)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②碳 2 2 2+Ca(OH)2=CaCO3↓+H2O 各1分

 无明显现象 氧化镁

 (3)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说明沉淀完全

6.(燕山)(8分)(1)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②碳 2 2 2+Ca(OH)2=CaCO3↓+H2O 各1分

 无明显现象 氧化镁

 (3)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说明沉淀完全

7(东城).(5分)(1)C

(2)无氢元素 Na2O和Na2CO3混合物

(3)①Ⅱ ②

8(房山). (7分)

【查阅资料】Ca(OH)2+CO2   CaCO3↓+H2O

【得出结论】

1.>    2.泡打粉    3.纯碱(或Na2CO3) 

3.取少量固体Ⅲ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有气体逸出,则固体Ⅲ为去污粉;若无气体逸出,则为部分变质的熟石灰。(2分) 

(或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加入碳酸钠溶液,若滤液变浑浊,则固体Ⅲ为部分变质的熟石灰,若滤液不变浑浊,则固体Ⅲ为去污粉) 

【实验反思】利用物质的特性或性质的不同点进行检验和鉴别。注意排除干扰,进行有序比较(不要求全面,有一定的理解和归纳,叙述合理即可)。

9(丰台)、(1)HCl或稀盐酸。

(2)BC

(3)

【猜想与假设】①NaCl、NaOH  ②NaCl、NaOH、Ca(OH)2  ③NaCl、NaOH、Na2CO3

【设计完成实验】(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C中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②另取少量C中废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若有气泡产生

若有沉淀产生, 

若两支试管均无现象

则C中废液的成分是NaCl、NaOH、Na2CO3

则C中废液的成分是

NaCl、NaOH、Ca(OH)2

则C中废液的成分是NaCl、NaOH

(4)适量稀盐酸(或加入稀盐酸至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

10(海淀). (8分)【实验探究】

Ⅰ: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H2O 

Ⅱ:猜想2 不正确

Ⅲ:水     c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实验反思】

(1)待实验I充分反应后,取试管a中剩余固体和酒石酸氢钾,放入装置2的试管c中,滴加一定量水后,若试管c中有气泡产生,试管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猜想4正确。(0或2分)

(2)ABD

11(门头沟).(8分)(1)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CO2↑, H2SO4+2NaOH==Na2SO4+2H2O(2分)

(2)吸水       【交流讨论】  ②③④

【方案改进】关闭c、打开a、b       【数据分析】  偏低

【拓展提高】Na2SO4和H2SO4;Na2SO4;Na2SO4和NaHCO3(写名称也对)(2分)

12.(7分)得出结论2分,全对得2分。其他每空1分,其他合理答案可以得分

初步分析: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手心    A

实验探究(1)溶液显碱性,不是氯化钠溶液

        (2)石蕊由蓝色变为红色(紫色)

得出结论:实验②有气泡产生,说明不是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最大浓度不足10%,可以推出是碳酸钠溶液

拓展应用:取30% 的氢氧化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13.(通州)(7分)

(1)H2

 (2)[猜想假设]③MgCO3 和   Mg(OH)2  

    [进行实验]①稀盐酸;固体溶解,产生气泡

        ②白色固体只有碳酸镁(必须答出“只有”意思来)

 反思评价]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浓硫酸不增重,不能说明不含有氢氧化镁。

改进方案:将加热后产生的气体通入浓硫酸中,称量。如果浓硫酸增重,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镁和碳酸镁;如不增重,固体中只有碳酸镁。(答案合理给分;操作,现象,结论要全,否则不给分)

14西城(7分)

【实验过程】

①稀盐酸       Fe3O4       CO + 3Fe2O3    2Fe3O4 + CO2     有气泡冒出

【实验反思】

(1)abcd

(2)认同,若固体是Fe和Fe3O4的混合物,过量的Fe可与FeCl3反应生成FeCl2,加入试剂A同样能观察到溶液无明显变化。(2分)

文档

2014年北京市各区一模实验探究

1(昌平).(8分)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兴趣实验。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中吹气,发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于是他们决定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提出问题】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查阅资料】1.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CO2、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不能与N2发生反应。2.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及含量:N2:74%;O2:16%;水蒸气:6%;CO2:4%3.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猜想与假设】1.可能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