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3年苏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14:02
文档

2013年苏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有4大题,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合;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4.考生
推荐度:
导读2013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有4大题,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合;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4.考生
2013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有4大题,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

4.考生答题均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近日,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草鞋山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该文化遗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时期的遗址,下列遗址中与其同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

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在行政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该材料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3.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它向人们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4.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农耕织布炼水银、朱砂

A.《水经注》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

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B.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6.对于现在的中日争端,有专家评论说:“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的危机感剧增。日本想借问题联合美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以第三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位专家眼中的日本“第一次和第二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应该是指

①甲午中日战争②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③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

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列强,除军阀

③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④打过长江去,全中国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①③④D.④①③②

8.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农业合作化运动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A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 .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C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9.1961年6月,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当时已经提出了“一国两制”

B .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C .和平统一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 .“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10.阅读下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A .A ~

B 点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

B .

C 点城镇人口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全面调整,生产恢复发展

C .“”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

D 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D .

E ~

F 点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方针的调整

11 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中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③中国经济总体上比美国落后 ④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打破禁忌”的论断

A .促成农村经济改革

B .促使城市经济改革

C .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D .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3.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启蒙运动

D .工业

14.钱乘旦教授在《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指出:英国克服王权,实现权力向下转移,是其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目标。英国完成这一目标是通过

A .1688年宫廷政变

B .《权利法案》颁布

C .《宣言》发表

D .《宣言》制定

15.查尔斯·P ·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 .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B .殖民霸权的确立

C .垄断组织的出现

D .工业的发展

16.阅读欧美18

A C .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D .社会主义制度即将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17.弗洛伊德曾说:“人类的自我观念在科学发展的冲击下,受到两次重大打击。……第二次是生物学研究,把人类贬到‘我们都是动物界的子民’,打破了人类一向自以为是万物之灵的固有观念。”造成这次“打击”的人物是

A .牛顿

B .达尔文

C .爱迪生

D .爱因斯坦

18.右边的漫画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初德国人、日本人参加哪

次会议后的心情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19.《太平洋英雄》是一款模拟空战游戏,30个游戏任务都是根据

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的真实事件改编的。那么这款游戏

的第一个任务应该是

A .突袭波兰

B .突袭苏联

C .偷袭珍珠港

D .诺曼底登陆

20.右边图示反映的第三次科技的特点是

A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B .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C .科技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D .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促进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 ,错误的填涂B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读下列图片信息判断:商朝时期,因书写材料不同而形成了甲骨文和金文两种文字。

甲骨文 金文

22.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3.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次调整,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4.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反对封建制度,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和欧洲的社会进步。

25.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6.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形成了“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互相竞争”的局面。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西汉史学家 ▲ 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一部编年体通史《 ▲ 》。 28.1935年1月, ▲ 会议的召开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 ▲ 的伟大决策。

29.20世纪20年代,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开始实施 ▲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 ▲ 实行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6分)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展示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通道?它的开通有什么意义?(2分)

(2)读材料二隋朝大运河图,请写出流经苏州的那段运河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2分)

31.(6分)2012年11月29日,总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一两百年间东西方在思想文化领域不断碰撞,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还是新民主主义,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重大运动。(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1分)

32.(6分)21

世纪以来,美国调整外交战略,重返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冷战思维引入亚太……阅读下材料一

材料二

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试论泠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核心内容。(2分)

(2)根据材料二,你能判断出这是什么计划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协助西欧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2分)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2分)

2013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历史试题参

27.司马迁《资治通鉴》

28.遵义改革开放

29.新经济罗斯福

四、材料解析、问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1)通道:丝绸之路。(1分)

意义:打通了中西方的交通要道;促进了中西方的友好关系;推动了中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与发展。(任答一点给1分)

(2)名称:江南河。(1分)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任答一点给1分)

(3)变化: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1分)

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实行积极的航海贸易;北方民族政权并立,战事纷争。(任答一点给1分)

31.(1)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新民主主义。(任答三点给3分)

(2)特点:现代化启蒙。(1分)

原因: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任答一点给1分)

(3)作用:推动中国救亡图存;推动近代化进程;推动中国社会转型。(任答一点给1分)

32.(1)核心内容:美苏冷战或两大阵营的对峙(美苏对峙、冷战对峙)。(2分)

(2)计划:“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1分)

目的:防止;控制西欧;遏制(对抗)苏联;称霸世界。(任答一点给1分)

(3)评价:美苏争锋既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彼此又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军备

竞赛既付出了高昂代价;又推动了科技发展。(任答两点给2分)

文档

2013年苏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有4大题,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合;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4.考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