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学设计与评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14:40
文档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学设计与评价

学会科学探究-----------------《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学设计与评价靖江市第三中学瞿红芳【教学内容】沪教版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认识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做一些探究活动。(3)知道化学用语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性,增强记忆的目的性。2.能力目标: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究3.情感目标: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上的重要性【教学准备】1.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调查了解实验规则、安全要求及
推荐度:
导读学会科学探究-----------------《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学设计与评价靖江市第三中学瞿红芳【教学内容】沪教版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认识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做一些探究活动。(3)知道化学用语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性,增强记忆的目的性。2.能力目标: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究3.情感目标: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上的重要性【教学准备】1.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调查了解实验规则、安全要求及
学会科学探究-----------------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学设计与评价

    靖江市第三中学   瞿红芳

【教学内容】沪教版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做一些探究活动。

(3)知道化学用语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性,增强记忆的目的性。

2.能力目标: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究

3.情感目标: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上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调查了解实验规则、安全要求及常见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操作要求。

2.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铜器上的铜绿,调查分析铜生铜绿的条件

3.教师准备演示、分组实验器材、药品

4.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热情

1. 直接揭示课题,设置疑问:我们应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板书课题)

教师:学好化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利用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

2.课件展示一些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化学史图片(如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居里夫妇在实验室等)。

教师: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上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我们在学习化学和研究学习化学必须进行化学实验。(板书)

【点评:图片能让学生直观了解化学实验在学习化学研究化学中的重要作用,真实的历史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分组实验,巩固操作

1. 教师:展示生锈的铜制品和一瓶铜绿,介绍铜绿的俗名和化学式(板书)

提出问题:铜绿有哪些性质?请同学们利用提供的药品和仪器完成下列实验。

[分组实验]

 1、观察:铜绿(碱式碳酸铜)是   色    体。

2、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铜绿。

3、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2ml左右稀盐酸,现象:(1)有         产生,(2)绿色粉末       ,(3)溶液由     色变为      色。结论:铜绿                        

4、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现象:(1)粉末由   色变为   色,(2)试管口有     产生。结论:                             。

5.将废液、废渣倒入废液缸、废渣缸。

6.用试管刷洗涤试管。

7.简单整理一下实验台。

交流讨论:(1)通过上述实验,你对“铜绿”有什么认识?

(2)学习了哪些实验基本操作?

2.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完成有关铜绿的实验 ,个别加以辅导。强调常见的仪器的使用、操作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强调实验室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3. 实验时同组学生可小声交流,实验结束后向全班交流:通过上述实验,你对“铜绿”有什么认识?你巩固了哪些实验基本操作?

(1)当学生回答对“铜绿的认识”时,评价后追问:你觉得认识一种物质应该从哪些角度出发?

(2)当学生回答“巩固了哪些实验基本操作”时,追问:各个基本操作的操作要点。

(3)在学生交流回答的过程中,如有不准确或不严谨之处,请其他学生指出纠正或补充。(课件穿插展示结论)

【点评:本教学片段以实验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分析、小组归纳交流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实验,对一些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还不是很熟悉。通过分组实验大家分工合作,互相提醒纠错。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的操作要点。分组实验比演示实验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实验现象,通过教师的指导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能逐步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增强了对铜绿的认识,在脑海里留下更深的印象。】

三、学会探究,体验乐趣

过渡: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化学的过程中将会不断接触到新物质、新知识、新问题,而科学探究是我们积极主动获得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那么应该怎样进行科学探究?

[模拟探究]:镁的性质

提出问题:镁的性质有那些?(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具体内容提出猜想)

猜想与假设:(1)                                  

(2)                                  

                 (3)                                 

设计实验: (利用给定的仪器和药品)

(1)                                                                 

(2)                                                                    

(3)                                                             

进行实验:

记录现象: (1)                                                          

(2)                                                            

(3)                                                           

讨论交流:通过上述探究你对镁这种“新”物质有什么认识?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观察交流展示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观察镁带,用砂纸打磨

 颜色银白色        

镁带是银白色固体          

2.弯一弯、折一折

被弯曲、折断,硬度较小,易弯曲折断
3.打磨好的镁带连接一节

干电池和电珠

电珠亮了能导电
4.在空气中点燃镁带

镁带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有一股白烟产生,生成白色固体。  

镁带能在空气中燃烧
5.与食醋作用有大量气泡产生,镁带逐渐消失。镁带能和食醋反应

1.(展示金属镁)下面我们通过探究镁的性质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1). 教师提问:金属镁有哪些性质?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经验或熟悉的金属铁,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具体内容来提出猜想。

学生交流讨论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从颜色、硬度、导电、导热、可燃等各个角度提出猜想。教师及时指出:猜想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2). 教师提问:怎么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回答:设计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利用桌上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猜想。

学生边小声讨论方案边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 当大多数学生完成3-4个猜想的验证时,请一位学生向全班交流。

教师强调应按照“你的猜想内容”“你的设计方案”“现象和结论”的顺序来回答。及时评价后追问:你们有和他不同的猜想、不同的设计方案和不同的结论吗?其他学生举手补充。

(4). 学生小结:镁的性质(略) (课件展示结论)

教师提问:烟花、照明弹中含有镁,利用了镁的什么性质?

【点评:学生对科学探究还不太了解,直接放手让学生来探究镁的性质,肯定是一团糟。教师采取逐步引导:层层分析,层层引导,从而探究出镁的性质。这种处理方式既顺应了学生的认知程度,让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个初步认识。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随着教师的提问引导而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同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中得到改善,让绝大多数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而适时评价调动学生学习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通过探究镁的性质的活动过程,我们归纳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 收集证据 → 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 表达与交流 

(1). 教师提要求:模拟镁的性质的探究过程,探究铁和铜的性质与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探究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 教师提问:通过你的探究活动,你发现铁和铜有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时如没有条理,教师评价后提醒,模仿镁的性质把铁和铜的性质分开描述。

小结:我们要正确认识一种新物质,必须通过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

【点评:让学生回顾“镁的性质的探究步骤”归纳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并思考“铁和铜的性质” 的活动步骤,学生进一步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了印象。接下来对“铁和铜的性质”的描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认识一种新物质要从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来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体到整体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阅读课本,尝试记忆

介绍:为了国际交流统一、使用方便使用一些符号表示元素名称、物质的名称。

[尝试记忆]: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物质的化学式              。

[观察思考]:根据下表中物质的化学式,试分析哪些物质中含有氢元素或氧元素。

物质化学式是否含氢或氧元素物质化学式是否含氢或氧元素
氧气O2

 氧化铜CuO

 
H2O

 氧化镁MgO 
镁条Mg 石灰水Ca(OH)2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碳酸氢铵NH4HCO3

 
【点评:这部分知识在前面课的学习中已穿插介绍和记忆过,不需花多长时间在这里,学生一起背诵回答即可。】

五、巩固应用,课堂反馈

[基本练习]:

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2.镁在空气中点燃,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氧化镁     D.产生白烟

  3.某纪念币外观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中,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能力提升]:

4.根据所学内容回问题

   (1)、白色烟花、照明弹中含有的物质是铜还是镁,为什么?

   (2)、铜和镁两种金属,哪一种更易发生化学反应?你是根据什么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

   (3)、你能有几种方法来区分铜和铁?

先让学生完成,再组织全班交流1-4题。重点强调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和区分不同物质应从它们的性质分析。

【点评:课堂反馈阶段,提醒学生细心审题,完成,及时进行反馈与交流,既让学生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又给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培养了学生解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知识总结,自我评价

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个评价。

【点评: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打下了基础。而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个评价,则培养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行为进行反思的习惯。】

【总评】

本节课能在正确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上,精心设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活动。

    一、灵活运用教材,不生搬硬套

教材中对科学探究的内容叙述过于简单,缺少详细而明确的提问和引导。学生照方抓药、不用思考、分析,关心的是实验结果和书本结论是否相同。教师应在学生动手做“镁的性质探究”实验前,细致全面的考虑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和易忽略之处,写出相应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明确提问和引导的学案,让学生带着疑问操作。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提问引导而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又让绝大多数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二、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循序渐进

本节课学生接触化学实验还不久,对一些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还不是很熟悉,需要不断加强巩固。通过分组实验大家分工合作,互相提醒纠错,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的操作要点。学生初做实验,多数学生的兴趣只集中在有趣的、好看的现象上,很少冷静的仔细观察不明显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这是正常的。教师就要注意引导,逐步启发,培养学生细致地观察和研究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初中学生对科学探究还不太了解,直接放手让学生来探究镁的性质,肯定是一团糟。教师采取逐步引导:层层分析,层层引导,从而探究出镁的性质。这种处理方式既顺应了学生的认知程度,让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个初步认识。而接下来对“铁和铜的性质”的活动探究就能水到渠成。

 三、及时课堂反思,自我提高经验

教者觉得在这一节课中学生较完整地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全面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学生形成探究性的思维奠定了基础。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肯定比老师包办课堂费时。但为了完成计划,让讨论匆匆结束,学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学习收获和情感满足。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究者、活动者。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各种情景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同时也要注意受初中学生自身知识的局限,为防止耗时、低效的实验出现,不宜过分强调开放式的科学探究,而宜采用指导式的科学探究。

文档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学设计与评价

学会科学探究-----------------《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学设计与评价靖江市第三中学瞿红芳【教学内容】沪教版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认识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做一些探究活动。(3)知道化学用语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性,增强记忆的目的性。2.能力目标: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究3.情感目标: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上的重要性【教学准备】1.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调查了解实验规则、安全要求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