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 症 医 学 科
护理小提示
标准护理单元要求
●床单位:铺备用床,备枕头(套枕套)、被子(套被套)、铺床单、橡胶单、中单,床处于平放状态,与床头齐平,床栏无胶布痕迹,床无破损,床尾齐绿线
●监测导线:标准导线(ECG、NBP、SPO2)缠绕整齐,放置在监护仪上
●床头吊塔柜:清除已转走病人物品,柜内物品按标准放置,干净无灰尘
●床头桌:与床尾齐平,距离床尾10cm
●病历:患者相关记录整齐放在床头桌左上角
●治疗车:要求干净,无杂物,按治疗车标准配置
●床下无杂物,地上无落
格拉斯哥(GCS)评分
睁眼反应:
自发性睁眼反应 4
声音刺激睁眼反应 3
疼痛刺激睁眼反应 2
任何刺激均无睁眼反应 1
语言反应:
对人物、地点、时间等定向问题清楚 5
对话混乱不清,不能准确回答有关物,地点,时间 4
言语不当,但字意可辨 3
言语模糊不清,字意难辨 2
任何刺激均无任何反应 1
运动反应:
可按指令动作 6
能确定疼痛部位 5
对疼痛刺激有肢体退缩反应 4
疼痛刺激对肢体过屈(去皮质强直) 3
疼痛刺激对肢体过伸(去大脑强直) 2
疼痛刺激四肢无反应 1
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
| 得分 | 术语 | 描述 | |
| +4 | 攻击行为 | 明显的好战行为、暴力行为、对工作人员构成直接的危险 | |
| +3 | 非常躁动不安 | 抓或拔出引流管或各种插管,具有攻击性 | |
| +2 | 躁动不安 | 频繁无目的的动作,与呼吸机抵抗 | |
| +1 | 烦躁不安 | 焦虑不安,但动作不是猛烈的攻击 | |
| 0 | 清醒状态且平静 | ||
| -1 | 昏昏欲睡 | 不能完全清醒,但声音刺激能够叫醒并维持觉醒状态(睁眼/眼睛接触≧10sec) | 声音刺激 |
| -2 | 轻度镇静状态 | 声音能叫醒并有短暂的眼睛接触<10sec | |
| -3 | 中度镇静状态 | 声音刺激后有动静或睁眼反应(但无眼睛接触) | |
| -4 | 深度镇静状态 | 对声音刺激无反应,但身体刺激后有动静或睁眼反应 | 身体刺激 |
| -5 | 不可叫醒状态 | 对声音或身体刺激均无反应 |
1、躁动 病人焦虑 躁动不安
2、安静、合作性镇静 病人配合 有定向性 安静
3、镇静 病人对指令有反应(理想镇静)
4、深度镇静 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灵敏
5、麻醉状态 嗜睡 ,对轻扣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迟钝
6、深度昏迷 嗜睡,无任何反应
动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变化的临床意义
| 指标 | 临床意义 | 处理原则 | |
| BP低 | CVP低 | 有效血容量不足 | 补充血容量 |
| BP高 | CVP高 | 循环负荷过重 | 使用血管扩张或利尿药 |
| BP正常 | CVP高 | 容量负荷过重或右心衰 | 使用强心与利尿药 |
| BP低 | CVP正常 | 有效血容量不足或心排血量减少 | 使用强心、升压药 |
| BP低 | CVP进行性 增高 | 心包填塞或严重心功能不全 | 使用强心利尿药 |
零点:右锁骨中线第四肋
胸外心脏按压
(1)按压平面:硬质平面(如按压板or地面)
(2)按压者位置:患者右侧;
(3)按压部位:胸骨下1/3(剑突上两指);
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
(4)按压姿势:双臂伸直,重直下压;
(5)按压幅度:45 cm;
(6)按压频率:100次/min;
(7)按压间隔:压松相等,比为1:1;间隙期不加压
(8)按压连贯:按压中尽量减少中断;
(9)按压周期:在 30次内,保持双手位置固定;
(10)按压比例:压/通比例 = 30∶2。
胸外心脏按压位置
机体反应水平分级(Reaction Leuel Scale,RLS)
RLS-1 清醒:神智清除,没有反应的延迟。定向准确,没有嗜睡。
RLS-2 嗜睡或意识模糊:观察对轻刺激的反应。嗜睡:病人处于倦睡状态,表现有反应轻度迟钝。意识模糊:病人被唤醒后,在回答下列三个问题时至少一个错误:1、你叫什么名字?2、你在什么地方?3、现在时哪年哪月?
RLS-3 非常嗜睡或意识模糊:观察对强刺激的反应。
RLS-4 昏迷:能定位疼痛,但不能去除疼痛。定位疼痛:检查时身体处于平卧位,双臂放于身体的侧面。1、按压乳头根部,病人的手臂可上抬高于胸部的位置;2、按压指甲,病人能够移动另一只手超越身体的中线。
RLS-5 昏迷:有躲避疼痛的作用。躲避疼痛:1、按压乳头根部,病人转动面部面向对侧;2、按压指甲,病人虽不能定位疼痛,但有明显的缩手动作。
RLS-6 昏迷:强痛刺激时肢体屈曲(去大脑皮质状态)。肢体的屈曲运动:对强痛刺激,腕及肘关节有缓慢而机械屈曲运动,但没有定位或躲避疼痛的动作。
RLS-7 昏迷:强痛刺激时肢体背伸(去大脑状态)。肢体的背伸运动:对强痛刺激,上肢或下肢出现强制性的背伸。若既有屈曲,又有背伸,应记为RLS-6
RLS-8 昏迷:强痛刺激时机体没有反应。强痛刺激没有反应:重复给予强痛刺激,病人上下肢及面部均没有任何反应。
机体反应水平分级(Reaction Scale,RLS)根据病人是否具有四项功能之一(语言应答、眼球定向运动、遵嘱运动、去除疼痛),迅速判断病人的意识水平,区分有意识反应及昏迷两个档次。
RLS共分为8级,RLS1-3属有意识反应;RLS4-8属昏迷状态。
意识反应:机体处于唤醒状态,至少表现有下列四项功能之一:语言应答、眼球定向运动、遵嘱运动、去除疼痛。
昏迷:是机体的无意识反应,不能表现有意识反应中所定义的功能。
轻度刺激:喊叫病人的名字、摇动病人的肩膀、或搓擦胸前皮肤。
强痛刺激:吸痰、或5秒钟用力按压眼眶、乳头根部、胸部或指甲。
RLS每上升或下降1级,均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医护人员在连续观察病情时,只需描述瞳孔和RLS,就可以准确了解病人的意识状态以及颅脑损伤有无恶化。
肾上腺素
用法:1mg/次,静注,3-5分钟可重复
作用: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作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心肌收缩力增加
微量泵配置方法:Kg×0.3→+NS/GS=50ml 1ml/h=0.1ug/(kg。min)
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
①激动血管的α1受体,使血管收缩,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 ,
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脏血管
②较弱激动心脏的β1受体,是心肌收缩性加强,心率加快
微量泵配置方法:Kg×0.3→+NS/GS=50ml 1ml/h=0.1ug/(kg。min)
异丙肾上腺素
作用:
①对心脏β1受体具有强大的激动作用,表现为正性肌力和正性缩率作用
②激动β2受体,舒张血管
③激动β2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微量泵配置方法:Kg×0.03→+NS/GS=50ml 1ml/h=0.01ug/(kg。min)
去氧肾上腺素
作用:
①主要激动α受体,有明显的血管收缩作用。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但较弱而持久,毒性较小
②可反射地兴奋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并有短暂的散瞳作用。对心肌无兴奋作用
微量泵配置方法:Kg×0.03→+NS/GS=50ml 1ml/h=0.01ug/(kg。min)
多巴胺
作用:
①1~2ug/kg.min兴奋多巴胺受体,使肾和肠系膜血管扩张。
②2~10ug/kg.min兴奋心脏β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
③>10ug/kg.min 兴奋α受体收缩血管
微量泵配置方法:Kg×3mg→+NS/GS=50ml 1ml/h=1ug/(kg。min)
多巴酚丁胺
作用:
①兴奋心脏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对心率的影响较增强心肌收缩力相对要小
②小剂量对α受体作用弱,但由于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肾脏灌注相应得到改善,尿量增加。大剂量时对α受体兴奋作用明显,周围血管收缩
微量泵配置方法:Kg×3mg→+NS/GS=50ml 1ml/h=1ug/(kg。min)
硝普钠
作用:扩张血管,有强力降压作用,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治疗。
微量泵配置方法:Kg×0.03→GS=50ml 1ml/h=0.01ug/(kg。min)
甘油
作用: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与预防,也可用于降低血压或治疗充血性
心力衰竭。
微量泵配置方法:Kg×0.3→+NS/GS=50ml 1ml/h=0.1ug/(kg。min)
阿托品
作用:
①解除平滑肌痉挛:松驰多种内脏平滑肌,对过度活动或痉挛的平滑肌松驰作用较显著。作用部位比较:胃肠>膀胱>胆管、输尿管、支气管。
②抑制腺体分泌:唾液腺.汗腺>呼吸道腺体>胃腺
③眼 :散瞳 、眼内压升高 、调节麻痹
④心血管系统:心率增加和传导加速
⑤中枢神经系统:
较大剂量(1~2mg)可轻度兴奋延髓和大脑。
中毒剂量(>10mg),由兴奋转入抑制(昏迷等)
咪唑安定 丙泊酚
消除半衰期短 诱导质量: 平稳, 迅速, 可靠
水溶性
镇静、抗焦虑作用强
顺行性遗忘作用强 维持效果: 容易控制镇静深度
易于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肝脏代谢,肾脏排泄
对心血管和呼吸影响小 恢复质量 : 迅速, 后遗效应小
拥有特异性拮抗药物氟马西尼
重症医学科重症病人护理分级管理
Ⅰ级监测:生命体征不稳定+ICU支持手段使用中 专人护理
Ⅱ级监测:生命体征稳定+ICU支持手段使用中 护士:床位=1:2~3
Ⅲ级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无ICU支持手段+潜在危险 护士:床位=1:3~4
Ⅳ级监测:生命体征稳定,随时可转出ICU 护士:床位>1:3~4
1、生命体征不稳定参考指标
(1)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容量负荷正或负衰竭,或血压、心率严重异常。
(2)呼吸频率/节律严重异常。
(3)出血量﹥100ml/h,或腹围增加迅速(腹部外科)。
2、ICU支持手段
(1)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或降血压。 (5)床边血液净化或血浆置换等。
(2)需要严密的容量管理或心功能管理。 (6)内环境严重异常需要ICU严密监测与处理。
(3)需要呼吸机辅助(控制)支持。 (7)需要持续血制品输入。
(4)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需要及时清理。 (8)其他病情变化,随时需要调整支持手段。
重症医学科重症病人护理分级管理
| 项 目 | Ⅰ级监测 | Ⅱ级监测 | Ⅲ级监测 | Ⅳ级监测 |
| 血压 | 持续(有创) 每15—30分钟测录一次 | 持续(有创) 每小时测录一次 | 持续(无创) 每小时测录一次 | 持续(无创) 每2小时测录一次 |
| 心电监护 | 持续 每15—30分钟测录一次 | 持续 每小时测录一次 | 持续 每小时测录一次 | 持续 每2小时测录一次 |
| 体温 | Q1h/ Q2h | Q4h | Q4h | Q4h |
| CVP | Q1h/ Q2h | Q2h | 必要时 | 必要时 |
| 血糖监测 | Q1h/ Q2h | Q2h/ Q4h | 必要时 | 必要时 |
| 意识、瞳孔、反射 | Q1h | Q4h | Q8h | 必要时 |
| 呼吸监测 | Q4h | Q6h | 必要时 | 必要时 |
| 血气分析 | 每4~8h一次 | Q12h | 每天一次 | 必要时 |
| 血电解质 | 每天一次 | 每天一次 | 每天一次 | |
| 肝肾功能 | 每两天一次 | 每48h一次 | 入室一次 | |
| 血常规检查 | 每天一次 | 每天一次 | 必要时 | 必要时 |
| 凝血机制检查 | 每天一次 | 必要时 | 必要时 | 必要时 |
| 测量尿量 | Q1h | Q2h | Q2h | Q2h/ Q4h |
| 出入量小结 | Q12h | Q12h | 每24h一次 | 每24h一次 |
| 名称 | 冲管液剂型 | 冲管量 | 冲管间隔时间 | 注射器型号 | 注意事项 | |
| 胃管 | 温水 | 20~40ml | 8小时 08-16-00 | 20ml | 脉冲式正压冲管 胃肠减压患者遵医嘱执行 | |
| 鼻空肠管 | 温水 | 20~40ml | 4小时 08-12-16-20-00-04 | 20ml | 脉冲式正压冲管 | |
| 浅静脉管 | 61.25u/ml稀释肝素液 {0.9%NS100ml+肝素钠(12500u)1ml} | 2~3ml | 输液完 | 5ml | 脉冲式正压封管 | |
| 深静脉置管 | 冲管 | 0.9%NS | 5ml | 12小时 08-20 | 10ml | 脉冲式正压冲管 |
| 封管 | 61.25u/ml稀释肝素液 {0.9%NS100ml+肝素钠(12500u)1ml} | 3~5ml | 输液完 | 5~10ml | 脉冲式正压封管 | |
| PICC置管 | 冲管 | 0.9%NS | 10ml | 8小时 08-16-00 | 10ml | 脉冲式正压冲管 |
| 封管 | 0.9%NS | 10ml | 输液完 | 10ml | 脉冲式正压封管 | |
| 动脉置管 | 5u/ml稀释肝素液 {0.9%NS500ml+肝素钠(12500u)0.4ml} | 5ml | 6小时 08-14-20-02 | 5ml | 加压袋内压力保持300mmHg 发现有回血及时冲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