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序号 | 标 准 内 容 | 分值 | 
| 1. |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 | 3 | 
| 2. | 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明确,相关人员知晓其履职要求。 | 3 | 
| 3. | 有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相关文件(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 3 | 
| 4. | 有专科护理常规及各项操作规程,并落实到位,有考核评价,有记录。 | 5 | 
| 5. | 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不低于2.5~3∶1。 | 5 | 
| 6. | 护士长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 3 | 
| 7. | 急救设备齐全,急救药品备置合理,无过期,放置有序。 | 3 | 
| 8. | 有专人负责设备维护,有维修保养记录,设备、设施处于备用完好状态。 | 5 | 
| 9. | 药品、一次性医用耗材的管理和使用有规范与流程、有记录。 | 3 | 
| 10. | 护士熟练掌握各种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对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有演练(至少每年一次),有记录,有讨论与评价。 | 3 | 
| 11. | 护士为患者进行治疗或护理操作时,应当按照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严格实行无菌技术。 | 5 | 
| 12. | 严格执行交及三查七对制度,准确执行医嘱,护理记录客观、及时、准确、完整。 | 3 | 
| 13. | 严格执行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专人负责、定时检查。冰箱药物储存专人管理,符合要求,有每日温度监测记录及定时除霜记录。 | 5 | 
| 14. | 护士熟悉抢救药品作用、用法、剂量、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 5 | 
| 15. | 护士熟练掌握急救技术操作及各种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 5 | 
| 16. | 护理员、保洁员经过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后上岗。 | 3 | 
| 17. | 有护理工作年、季、月计划,并按时完成,有效果评价。 | 5 | 
| 18. | 护理查房记录内容全面,有日统计及各种质量指标记录,每月小结,并签全名。 | 3 | 
| 19. | 有护士绩效考核制度及考核标准,并纳入个人年度考核。 | 3 | 
| 20. | 有人才培养及专科教学培训计划,进修实习带教计划,体现专科特点,相关资料完整。 | 3 | 
| 21. | 有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等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有工作计划与记录。每月至少活动一次,质量管理资料完整,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体现持续改进。 | 5 | 
| 22. | 有医护人员资格、技术能力准入及授权管理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 3 | 
| 23. | 对医护人员进行重症医学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 3 | 
| 24. | 对高风险技术操作实行授权、定期评估和再授权管理,定期考核与再培训、再授权管理,保证医护人员技术能力,呈持续提高状态。 | 3 | 
| 25. | 落实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的制度。 | 3 | 
| 26. | 对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 | 2 | 
| 27. | 主管部门应履行日常监管职能,对问题与缺陷改进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措施。 | 5 | 
| 28. | 
重症医学科护士基本技能要求:
1、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
2、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输液泵的临床应用和护理,外科各类导管的护理,给氧治疗、气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循环系统血液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测及除颤技术,血液净化技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技术,胸部物理治疗技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技术,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等。
3、除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外,应具备以下能力:各系统疾病重症患者的护理、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重症监护的心理护理等。
重症医学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
2、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
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
4、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
5、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率。
6、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
7、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
8、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率。
9、人工气道脱出例数。
重症医学科护理教学科研能力评估(加分项目)
| 序号 | 项 目 内 容 | 分值 | 
| 1. | 科主任、护士长在国家级、省级重症医学会/护理学会任职。 | 1 | 
| 2. | 可开展16项危重患者重要脏器、系统功能监测(附表2)。 | 1 | 
| 3. | 护士掌握10项重症监护技术(附表3)。 | 1 | 
| 4. | 可提供教室, 视听设备, 培训工具(CPR模拟人)。 | 1 | 
| 5. | 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占全科护士总数≥60%。 | 1 | 
| 6. | 工作≧3年或ICU工作≧2年护士占全科护士总数≥50%,与学员人数比例不低于0.6:1。 | 1 | 
| 7. | 副主任及以上医师不少于5%。 | 1 | 
| 8. | 带教老师为本科学历,ICU工作>5年,具备3年以上带教经验。 | 1 | 
| 9. | 至少有3名临床教学老师具备省级以上专科护士资格证书。 | 1 | 
| 10. | 近三年有承担进修生、实习生的临床教学任务。 | 1 | 
| 11. | 有专人负责教学任务、有教学管理制度、培养计划、实施记录及考核记录。 | 1 | 
| 12. | 有进修生及实习生教学质量反馈记录。 | 1 | 
| 13. | 有定期开展护理人员的新技术、新知识培训计划及实施记录。 | 1 | 
| 14. | 近5年内在国家核心期发表论文≧2篇。 | 1 | 
| 15. | 近5年内有院级及以上护理科研立项≧1项。 | 1 | 
一、根据卫生部《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要求,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总分100分,大于80分为合格。
三、采取查阅资料,现场考核,实地检查及提问医务人员的方式进行评价,不符合标准或达不到要求不得分;一处不合格扣1分。扣分部分不超出其每项分值范围。
四、评价方法中的“查阅资料”以核查有关原始文件、记录、登记、统计等,不以复印件为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