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解释4*5分 简答题2*10分
论述题2*10分 案例分析2*15分
1.公共关系:是旨在传递关于个人、公司、、机构或者其他组织的信息,以改善公众对其态度的和活动。
2.知名度:知晓人数/被调查人数
3.美誉度:称赞人数/知晓人数
4.公关专题活动:指社会组织为了某一明确目的,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而精心策划的公共关系活动。
5.赞助:指社会组织以不计报酬的捐赠方式,出资或出力支持某项社会活动、某项社会事业。
6.庆典活动:指组织在其内部发生值得庆祝的重要事件时,或围绕重要节日而举行的庆祝活动,一般将其作为一种制度和礼仪。
7.展览会:指组织通过集中的实物展示和示范表演,配以多种传播媒介的复合传播形式,来宣传产品和组织形象的专门性公共关系活动。
8.公共危机:是各种危机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由组织内外的某种非常因素引发的公共关系非常事态和失常事态,也是一种特殊的公共关系状态。
9.危机公关:指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具体讲,危机公关就是任何社会组织为了处理给公众带来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危害的危机事件,以及预防、扭转或改变组织发展的不良状态所采取的公共关系策略与措施,也就是组织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对危机的产生、发展、变化,采取或实施的有针对性的一系列控制行为,其内容主要是对危机进行预防和处理。
10.介绍几种常见的公众分类方法,并说明各类公众的含义
根据公众与组织有无归属关系,可以分为内部公众(指组织的员工)与外部公众(内部公众之外的一切与组织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公众)
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的时序特征可以分为非公众(指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的各项方针和行为左右的人)、潜在公众(尚未与组织发生任何关系的公众,或称为未来公众,即未来可能与组织发生利害关系的公众。已经同组织发生某种直接关系,由此引起某种问题,但尚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存在的公众)、知晓公众(面临共同问题,本身也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尚未采取行动)和行动公众(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而且已经或者准备或已经采取解决问题的某种行动)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分为首要公众(指组成组织的内部公众及决定组织生存发展的公众,他们对组织的生存、发展与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次要公众(指对组织的生存发展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的公众,其重要性小于首要公众)和边缘公众(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其重要性最小)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分为顺意公众(又称支持公众,是指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逆意公众(又称敌对公众,是指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公众(又称中立公众或不确定性公众,是指那些持中立态度或态度不明朗或未表态的公众)
11.传播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说明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传播的要素:信源、信宿、信息符号、信息通道
传播模式: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传播过程的反馈模式、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12.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试举例说明其中的某一项原则?
从我做起、双向沟通、透明公开、诚实无欺、互惠互利、不断创新
13.公众的特点
群体性、同质性、变化性、相关性、层次性、整体性
14.公关与广告的区别?
传播目标不同、传播原则不同、传播方式不同、
传播周期不同、所处地位不同、效果不同
15.公关与市场营销的区别?
受众不同、目标不同、手段不同
16.论述组织公共关系部的设置原则
规模适应性:公共关系部的规模大小应当与组织的规模及其发展相适应
整体协调性:在设置公共关系部时,应与组织内部各部门相协调,如果有冲突,应做适当调整,以免制造矛盾。
工作针对性:公共关系部的机构设置要根据不同组织的工作性质与自身所面向的社会公众的特殊性来确定。
机构权威性
17.从工作方式的角度,说明公共关系部三种组织结构的类型及其各自的优点。
公共关系对象型:有利于熟悉自己的工作对象,了解其需要和反应,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
公共关系手段型:各部门的工作内容按照工作人员的技术专业划分,工作人员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着重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方面下功夫,便于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各自的公共关系手段,开展多方面的公共关系活动。
公共关系复合型:把手段型和对象型结构合二为一,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下属机构,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在机构内具体部门的机构名称既反映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又反映公共关系的对象。
18.试比较公共关系部与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 优势 | 不足 | |
| 公共关系部 | 熟悉组织情况 | 职责不明,负担过重 |
| 能提供及时的公共关系服务 | 看问题有时不够客观,即所谓“当局者迷” | |
| 有利于保持公共关系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总费用可能比聘请公关公司多 | |
| 有利于节省经费 | 有可能成为组织的负担 | |
| 公共关系公司 | 职业水准比较高 | 不太熟悉客户的情况 |
| 看问题比较客观 | 工作缺乏连续性、持久性 | |
| 社会关系广泛 | 远离客户 | |
| 信息比较灵通 | ||
| 机动性强 | ||
| 建议容易为人们所重视 | ||
| 节约经费 |
收集和处理情报、新闻传和编辑制作、咨询和建议、协调和交往
20.公共关系部门的地位
资料存储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社会环境检测中心、
趋势预测中心、公众接待中心
21.简述公共关系调查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常用方法
基本内容:
调查组织的自我期望形象:领导层对组织的期望形象、员工对组织的期望形象、组织的实际状况和基本条件
调查组织的实际社会形象:调查组织的公众对组织的知晓情况、
调查组织的公众对组织的态度情况、调查组织的公众对组织的行为情况
比较分析两种形象之间的差距
常用方法:
观察调查法、询访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检索调查法、量表测量法
22.在拟定公共关系活动的主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目标的一致性、主题的时效性、主题的客观性、
主题的新颖独特性、主题的通俗简练性
23.在公共关系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障碍?
实施主体障碍:实施人员障碍、目标障碍、创意障碍、预算障碍、实施方案障碍
实施过程中的沟通障碍:语言障碍、习俗障碍、观念障碍、心理障碍、机构障碍
24.组织形象的价值: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精神资源
外在扩张的市场铺垫 取得社会公众支持
25.新闻发布会的准备工作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
把握时机 确定主持人和发言人 准备宣传辅助材料
选择地点和布置任务 确定时间,及时邀请 做好费用预算
26.社交距离的分类:
亲密接触:交谈双方关系密切,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用于双方关系最为密切的场合,比如夫妻和情人之间。
私人距离(45-120CM):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以这个距离为宜。
社交距离(120-360CM):用于处理非个人事务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办理事情时。
公共距离(360-750CM):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如在公共场所看演出等。
27.说明危机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预测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应急的原则、
积极行动的原则、勇于承担责任的原则
28.阐述危机处理的一般程序:
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态发展
坦诚告知,表明诚意
调查情况,收集信息
针对对象,确定对策
评价总结,改进工作
29.危机事件的特点和类型:
特点:突发性、紧迫性、危害性、可变性
基本类型:由不可抗拒的外部力量引起的事件、非组织成员有意或无意造成的事件、由公众的误解引发的事件、由组织管理方面的责任引起的事件
30.危机演化的一般规律:
31.说明CI 的企业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
内部功能:有利于重建企业文化 有利于增强产品竞争力
有利于多角化、集团化、国际经营化
外部功能:有利于企业稳定原有职工队伍,不断吸收招揽到优秀人才
有利于企业融资、扩大社会资金来源、增强股东投资的信心
有利于争取更多的供应商和销售商,扩大企业的流通渠道
有利于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有利于企业公共关系的转运
32.CI包括哪三个方面?
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MI)
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BI)
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V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