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封-----------------------------------------------------线-----------------
前旗2010---2011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二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卡中,否则不得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
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2.在下面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是:( )
A.潜水艇利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
B.光线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后面形成影
C.站在河水中的同学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
D.汽车司机通过观后镜看到汽车后面的物体
3、天文学上的“光年”是: ( )
A. 速度单位 B. 时间单位 C. 长度单位 D. 质量单位
4、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5、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
A. 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
B. 在公路两旁和住宅间植树造林
C. 用外罩把噪声源罩起来
D. 戴上防噪声耳塞
6、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A 、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
B、 在挖掘遂道时利用激光准直
C 、插入水中的筷子,其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
D 、用潜望镜可以在水面下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7、08年春节晚会中有一精彩的“手影戏”──《逗趣》。两位演员用手分别表演了动物、人物的各种形态。活灵活现的手影如下图所示,让观众大开眼界。手影的形成是由于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镜面反射
命题人: 审题人: 得分:
8、下列有关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也能用光屏承接
B、实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D、实像是实际存在的像,虚像是实际不存在的像,是人的幻觉形成的
9、站在平面镜前的人向平面镜移动,那么他的像 ( )
A、向平面镜移动,像会变大一些
B、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像会变大一些
C、向平面镜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D、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的大小都不变
10、如图5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1、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 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3、科学研究表明,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养蜂人就可以通过听觉知道蜜蜂采蜜的情况。那么,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 ) A.音调要高 B.音调要低C.响度要大 D.响度要小
14、以下四个图都是我们物理书上的,与它们对应的相关知识不正确的是( )
15、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前旗六中2010---2011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二物理试卷
备注:(只交第2张卷,第1张自己保管)
一、选择题答题卡(每小题3分,共45分)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选项 | 
1、电视机上的音量调节旋钮可以改变声音三个特征中的_______. “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 很高.“闻其声而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 判断.
2、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___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
3、观看电影时,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景象,是由于光发生了__________反射。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发生了__________反射。
4、舞台上绿色追光灯照到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现 色,裙子呈现 色.
5、“九寨沟”的镜海中有着“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的美丽景观,这空中画面的“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填“实或虚”)像;水中的“鸟”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填“实或虚”)像。
6、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他的像距离平面镜 m。这个人向平面镜前进2m,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 ,他与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相距 m。
7、有经验的渔夫用鱼叉捕鱼时,不是将鱼叉对准他看到的鱼,而是对准所看到的鱼的位置的 (选填“上”或“下”)方叉去,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 。
8、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反射角为 。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能在底片上得到一个 、 的 像。
10、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音在水中的每秒传播1500米,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秒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 米。
11、图8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 。这个实验能说明 。
三、作图题:(共10分)
1、完成下列光路图(每小题2分,共6分)
(1)在甲图中画出入射光线;
(2)在乙图中画出经凹透镜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3)在丙图中画出经过凸透镜后的光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下图中物体AB的像。(2分)
3、在图中做出光经过水面发生折射时的大致光路(2分)
四.实验探究题(1分×14,共14分)
1.请阅读下表,并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然后写出两个与声速有关的结论:
| 在空气中 | 在气、固、液体中(0℃) | 在15℃空气中 | |||
| 温度/℃ | 声速/m·s-1 | 介质 | 声速/m·s-1 | 频率/Hz | 声速/m·s-1 | 
| 0 | 330 | 氧气 | 316 | 2000 | 340 | 
| 15 | 340 | 水 | 1450 | 1000 | 340 | 
| 30 | 349 | 冰 | 3160 | 500 | 340 | 
| 100 | 386 | 铁 | 4900 ~5000 | 256 | 340 | 
2.如右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A蜡烛的像,同时也能巧妙地解决确定像的 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
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 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 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3.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 ∠AO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将AO向ON靠近,则OB向 靠近;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 的.
(2)在图乙中,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 (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 .
五、解答题(4分)
---------------------------------------------------------------------------------------------------------------------------------------------------------------------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门窗紧闭的房间里各有一位同学,乙房间的玻璃是双层的,中间抽成真空。
(1)甲、乙两个房间的同学都能看见树上的小鸟,这是为什么?
(2)但乙房间的同学听不到小鸟的“歌唱”,又是为什么?
第3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