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考试刚刚结束,学生们都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分析成绩,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专家认为,期中考试是上半学期阶段性、反馈性、校正性测试,其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上半学期的学习成果,帮助他们摸清知识盲点、梳理知识脉络。所以,学生不要过于在意分数,而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每一个扣分点背后的知识漏洞。尤其是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的学生,需要在还没有进入升学总复习、时间尚且充裕的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改进学习方法上。争取在进入升学年级之前,培养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同时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缜密的知识网络。
客观评价 找回自信
案例
小雨今年刚刚升入理想中的重点高中,实现了自己和父母的期望。但在新学校3个多月的学习生活中,小雨觉得特别不适应。自己在初中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现在在班级中只是处于中等水平。这次期中考试是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大型测试,小雨成绩非常不理想。
专家分析:有很多初中阶段成绩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中后不适应。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课程变化导致不适应。初中阶段课程注重基础性,学习难度相对较小,知识内容比较具体,学习效果明显。进入高中后知识深度、难度加大,抽象性、探究性内容增加,因此一些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方面一时调整不过来,导致成绩出现波动。
第二,环境变化导致不适应。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会使人际环境较以前更复杂,尚未成年的孩子们面对新的环境往往目不暇接,难免产生种种心理困惑和矛盾冲突,导致学习专注度不够,出现成绩波动现象。
第三,学习方法不正确导致学习退步。初中学习方式以模仿和记忆为主,而高中则是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要求学生要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实践的能力,将基本概念、原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容易被初中学习和思维习惯所束缚,导致方法不当而使得成绩下降。
像小雨这样尚未适应高中学习的高一新生,首先应该调整心理状态。要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不要轻易丧失信心。其次要尽快适应新环境。要主动和同学进行交流,主动和老师交流。第三,要学会自主学习。
第四,要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寻求帮助 走出困境
案例
小阳是普通高中高二学生,平时学习成绩靠后,这次期中考试又有退步。小阳虽然平时学习很努力刻苦,但成绩始终没有起色,甚至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
专家分析:考试成绩是学习情况的具体体现,小阳同学现在最紧要的是:找到制约其学习能力提升的原因。虽然期中成绩又退步了,但是小阳的成绩差不是一天造成的,就好像对待慢性病患者,需要从“根”上治,而不能盲目吃“止痛片”。长期成绩不佳,容易导致心态上的问题。尤其是学习很刻苦,但成绩却每况愈下的学生,更容易导致自卑甚至厌学,个别孩子表面上会无所谓甚至破罐子破摔,但是骨子里还是自卑。小阳同学已经高二了,长期处于这种心境之下,会衍生出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光是对孩子的学业有影响,将来的就业、社会关系等,都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治学也一样,小阳同学要解决成绩下降的问题需从学习心理、学习知识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几方面科学系统规划。对于小阳这种长期处于逆境的“学困生”,自身调整能力不足,建议他们到专业的辅导机构或请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给予分析和指导,并帮助他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针对这次期中考试,建议小阳眼睛不要只盯在分数上,要找到知识层面所存在的不足和遗漏点,以及在答卷时所产生的问题。尤其应当避免产生逃避问题、抱怨环境的情绪,若将成绩差的原因总是归于外部因素,埋怨老师教的不好,试题太难等,很难调动主观能动性,也很难走出困境。
精确分析 准确定位
案例
从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到现在,小明一直特别兴奋。虽然他平时学习上不太用功,总爱耍小聪明,但这次考试成绩却特别好,比初一期末考试的成绩提高了100多分。
专家分析:对于小明这种考试超长发挥的学生来说,不要盲目乐观。这次考试成绩好,可能是因为题目难度不大,小明复习到位;但也可能存在一些巧合的因素,比如考试内容有小明做过的题目,或者答对的试题中有猜对的成分。而这一部分得分是不稳定的,很可能在下次考试中巧合部分不存在了,分数就会出现下降。
专家分析:小明的试卷分析要格外细致,统计出哪些题目比较简单;哪些题目以前老师讲过或练过;哪些题目是模棱两可,但却选对答案的;哪些题目是小明真正会做的。这样的精确分析,才能帮助小明真正看清自己的学习情况。
专家分析:对于小明这一类比较聪明,但学风不踏实的学生来说,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很重要。他们应站在成熟理性的高度指导小明分析成绩,不偏不倚,鼓励为主,打击为辅,指导语言应把握分寸。这类学生往往表达欲望强,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主动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以讨论的形式在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多谈谈未来的理想与前景,有助于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助孩子积攒英语词汇
初期, 由少量的听力输出听力词汇 (输出以故事, 整句整段为主, 能够进行一些听力词汇的小游戏来稳固)
中后期, 通过拼读和朗诵阶段, 将听力词汇转成浏览词汇, 同时代继承增添听力词汇, 另外学习拼读阶段的高频词, sight words, word family 和同音字
中期, 学习拼写规矩, 训练拼写, 将个别性罕用词汇变成能书写的词汇。 同时通过浏览扩张词汇量。并通过应用, 多说和多写将词汇变成本人言语的一局部
中后期, 学习 词根, 前缀和后缀的常识。 同时通过扩张浏览规模, 排汇科普, 历史天文 ,政治, 数学, 。。各个方面的词汇量。
进步期 ,为敷衍各种测验, 背记一些不罕见的单词。这些就是为应
测验, 一些不罕用的单词, 考过个别就忘了。
将统计所需词汇量的一段网上考察也办过来。 是我做的统计, 材料来自网上。
英语的好坏,词汇量的多少起了至关主要的作用。有人统计了一下,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是英语搜集词汇最多的字典,它19出的第二版收录了多于171476 个现用的词汇。
那我国的教导请求有多少词汇量呢?(以下数据均搜集于互联网)
上海新编的英语教材,请求有
小学毕业生中心词汇量不少于500词,总词汇量不少于600词,(六年500~600,一年100)
初中毕业生中心词汇量不少于1600词,总词汇量不少于2100词,(三年1600,一年530)
高中毕业生中心词汇量不少于2300词,总词汇量不少于4200词,(三年2300,一年767)
国度个别规矩进入大学(初高中)的词汇为3000
四级词汇是4200(进大学学两年公共英语)
六级5500
全部大学英语的词汇量是6500
考研新纲领请求考生应控制5500个左右的英语词汇
假如想出国, 词汇量要多少?
备战新托福,考生至少应具备8000以上的词汇量
SAT测验请求词汇量至少是12000
GRE单词基础上在1.8万左右
那英语为母语的国度,他们各阶段都到达多少词汇量?
一个五岁的孩子上学前有4000~5000 的词汇量 (能听懂的词汇量)
一个高中毕业生大约具备10000~12000
而一个大学毕业生个别具备20000~25000 的词汇量
有人预算莎士比亚领有66534的词汇量
英语中晓得1000个最基础的词汇就能读懂72%,假如增添到2000个罕用词汇,浏览了解可进步到80%, 3000词时为84%, 5000词时为%, 6000词时为90%,要想到达了解98%的文字,词汇量一下子蹦到15000的高度。
还有一个有关词汇量的概念须要廓清一下。东方学者将一个人一切的词汇量细分为四类,即,
听力词汇量: 一听就领会词汇
书面语词汇量: 脱口而出的词汇
浏览词汇量: 一读就领会词汇
写作词汇量:写文章罕用的词汇
咱们寻常的词汇量是靠学课文而来,能够纳入浏览词汇量, 而不是听力或书面语词汇量。这就说明为和涌现一听就懵,一说就傻的哑巴英语。假如词汇量是靠背词汇书而来,而不靠浏览加以稳固的话,就只能纳入咱们本人发现的"测验词汇量" 考完就忘, 对英语才能的进步没什么赞助。
当领有少量的听力词汇量和书面语词汇量,不只能听会说,而且这些听和说的词汇量很快全部转成浏览词汇量。像一个美国五岁的孩子领有的5000词汇量是听力和局部书面语词汇量,一进学校学一年PHONICS,再学一到两年高级浏览(DECOD, readingcomprehension),不只能够进入自在浏览阶段(不必一篇一篇课文来教了),而且本来那些只能听懂的词汇如今全能读懂。所以美国小学三年级是一个分界,三年级之前是learn to read, 三年级之后是read to learn.
反过来, 假如领有的是少量的浏览词汇,除非再花少量时光从头练听力和书面语,很难将它们, 哪怕只是一小局部转过来。
所以英语词汇量的习得次序最好是:听力词汇量,书面语词汇量,浏览词汇量,写作词汇量
而词汇量的最佳组合是, 少量的浏览词汇量,其中含有足够用的听力, 书面语, 和写作词汇量。即便有不少测验词汇量,也应尽快通过应用:据说读写转成本人的词汇量
处于输出阶段,听一些动画还有3L,我把他接触到的单词挑进去写在黑板上;
看幼儿园的读物,也在看sight words,将其中的生词摘进去,写在黑板上。
孩子对黑板上的内容有肯定的敏理性,过来过来的,瞟一眼就记一遍。因为是曾经碰到过的,所以有亲热感,对比轻易记住。
每天分时段做题和看书,比如精神好的时候做题,不太好的时候看书。
过来人经历分享:写给教育学考研同学的建议
现在正是开始准备考研的好时机,在这里给各位朋友说一说关于教育学考研的过程,供大家参考.
一.树立目标:首先得有明确的目标.考研尤如一场战争,<<孙子>>认为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有五个要素:道、天、地、将、法。这里的“道”就是这场战争的意义。要明确为什么打这场战争,战斗的目的和意义:赢得战争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输掉战争会带来什么后果。如果不明确这些,那你的战斗就会失去动力,没有后劲,陷入迷途。
二.制定计划:凡事预则立,一定要订好学习的计划,包括作息时间,学习时间,根据自己情况确定专业课和政治英语的比重,上午下午和晚上的分配.以及打算复习几遍,每遍完成的时间.还要做到藏息相辅,每周都要有一个放松,也可以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做到有张有驰.
三。开始行动
1.开始学习。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应该尽早开始。可以先从教材或大纲解析看起。建议先从教育史开始看,一是因为教育史所占的比重大,内容多,还因为从教育史看起比较容易入门。看教材要配合大纲一起看,抓重点,把不考的内容略过。跨专业的考生,如果感觉不入门的话,可以在网上找网络课程来听,每一部分都有,几十课时,坚持听完的话能使你的状态达到接近专业水平。虽然会占用很多时间,但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还是很值得的。暑假是一个黄金时期,一定要好好利用,争取把所有教材看三遍。第一遍一定要精,边看边联系自己的实际来理解,可能会花很多时间。第二遍就会快很多,以后会越来越快。
2.知识拓展阶段:根据今年的试题来看,考察的内容不在于死记硬背,而是理解.而且考察的面很广.这些题目有时候没有标准的答案,不可能通过背诵来解决,就算是能背下来课本上与此相关的几段话,但如果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论述的话,也得不到高分.所以,平时一定要多看教育相关的书籍,可以去图书馆借来看,用上一两天的时间看完就还回去,不必背诵什么,主要是学习分析论述问题的方法,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并能发表自己有创造性的见解,充分显示自己在教育上的深厚基础,这样才能够得到高分.
3.基础能力训练阶段:经过努力的学习,你有了一定的教育学修养,但要想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还要专门训练自己的得分能力.主要是书写能力和记忆复述能力.首先说书写能力,由于你的答案是写在卷面上的,你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表现自己,所以你必须有一定的书写速度,和边写边组织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你写的字数和你的得分是成正相关的.你要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把答题卷写满,没有一定的速度是不行的,所以平时要多练习,字不一定要写得很好,但一定要清楚,这个很重要.另外,一定要分清层次,把你的答案写成一篇小的论文,有一二三,有分段换行,条理清楚,这些都是高分的要素.再一个就是记忆复述的能力.你要每看一本书后(小到每看一个章节),就合上书本,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一节讲了些什么,分为几条,每条大致上都说了些什么(其中分为哪几条一定要记清楚,一条也不要漏,每条具体说了些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话来答).这个就是复述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有了这个能力,你才能在考场上很好的发挥,取得好的成绩.举个例子来说一下:今年的考题"教育心理学化"的内容.当你看过课本上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内容后,合上课本,回忆一下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育心理学化是什么2.教材的心理学化3.方法的心理学化4.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这四条一定要记清楚,至于每条是什么意思,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在考试时能说清楚就可以了,不用死记书本上的原话.
4购买习题:书看过以后,记住了多少,效果如何,哪些东西是重点,要通过做题才能得到反馈.经常做一些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你会明白哪些东西是重点,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事件,重要制度,著名教育家的著名思想,当今教育界的重点热点问题等.而且这些东西不能仅仅看过就完事了,一定要记住,能复述出来,因为这有可能出现上明年的试卷上.
5疯狂记忆阶段:最后一两个月,要把你的解析和习题背烂.尤其是重点内容,一个都不能放过.应该要达到以下标准:对任何一道习题,只看题目就能准确复述出条目和框架,并能说出每条的基本意思.对一些有固定答案的精典的题目,如"朱子读书法国防教育法"等,最好要原文背诵,还要能说出更深层的含义.
注意事项:1.背题一定要注意方法,.2.最好经过精细加工(参见教育心理学学习策略一章相关内容),如取关键字,编歌诀等方法.3.不要过分爱护你的书:该划的就划.第一遍看时遇到重要地方用铅笔划线,第二遍用钢笔,关键词用荧光笔标出,第三遍以后不划线了,直接画圈(这是我的学习策略).有的同学很爱惜书,难道你的课本明年在跳蚤市场上卖出一个好价格比考上研重要吗?划线的好处是:一是划线时你就等于把知道复习了一遍.二是当你第二遍再看自己的划过线的东西时,能激起上次的回忆,形成记忆合力,加强记忆效果.虽说努力是一个内在的概念,但以上两条可以看做是内在努力的外在表现.如果你明年失败了,请检查两件事:一是教材有没有看过两遍以上,二是教材是不是太新了.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就别说自己的如何努力过.
四.学习求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记>>.应该经常和同专业的研友讨论方法,相互提问,这是一个能使大家都得到提高的好办法,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一些相关信息。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多交流.但是,如果你已经决心要考上,就应该断绝一切不必要的联系,(最好是关机,或是换号)一心用在学习上."要想成功必须要耐得住寂寞"! 要学会体会到学习本身的快乐,在本来枯燥的学习中体会到轻松和愉快.让自己完成浸入在学习之中,那时胜利就离你不远了.
教育学考研有很多的跨专业考生,所以跨专业的考生不用担心这个.这个考试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考试,即使是本科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比你们多学不了多少东西。关键的东西都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学习到的。但这个考试是考察面很广的一个考试.所以一定要全面复习,不放过大纲上的每一个点.即使是一个只可能出选择的题的小问题,也不要轻视.还要多看相关的书籍,要能答出课本上没有的正确观点,在考试中表现出你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这是得到高分的关键.以上是对教育学考研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并祝大家考研成功!
——盛世清北教育
兄弟,咱也是新生,成绩还好了,我的“绝技”就是上课一定认真听讲,至少保证35分钟的听讲,然后就是尽量认真的完成作业,不要想得太空了,初一还是比较简单的。我做了一些考前复习的,先给你,自己觉得还行。
语文阅读嘛!首先抓住中心句,以及每段的中心句,然后理解,从各个方面【修辞、写作手法等】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最重要的是答题完整,如果你觉得有很多方面的话就弄成一句话,老师更不会抠你的分。
生物嘛,上学期貌似就是细胞的有点问题,多做点习题,然后去理解,不要死记。
历史当成故事来记就好多了。
政治。嘿嘿~你只要答题时往光明写,阳光点,多计计那些主体,就OK~
地理。。目前还没什么难的似乎。。你把几大洲、洋的大小,形状记下来就行了。
再次强调:上课认真!!!【最重要的】现在数学比较容易,你可以多找点奥数做作,每天3道,我就是这样的,现在满有进步的恩!积少成多!
英语最好多看看阅读,看多了就懂了!【查字典】
做数学时一定要多动动脑子,不要老想着老师,不然就会有惰性的!
数学答题不要乱了,一条条写。
计划嘛。。我想想,你现在可以中午做几道奥数,没事多看看课外书,写写作文对阅读、作文,有很大帮助的!!!真的!我就是这样的,蛮有效果的。。写卷子时别紧张,相信你能行的!上课认真!!!!!作业认真!!!
还有,就是周末时适当加一些课外的联练习,没事去户外运动运动,我每周都去打羽毛球【和同学】。
注意劳逸结合。你的成绩也不是蛮好的呢?不用太累了。。
其实上课认真、适当“加餐”就够啦!答题注意技巧哦!我上面说过了的。还要多多看书、阅读的。
最好还是几个差不多的同学一起弄,效果更好的恩。
理科的话一定!多!用脑!做作奥数哦。
如果你看的这,就请把前面所看过的全扔一边,因为那都是扯蛋。
以你的情况,眼下最需要的不是学好英语,而是以及格通过1个月后的水平考试,对吧?
1.针对性的复习,考试大概会考些什么总知道吧,就冲着这些题复习,多做模拟,熟悉题型,要熟到例如:看见"how are you" 就知道后面肯定跟着“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2.如果有听力的话,要去练习听力。现实情况就是,1个月听力是练不出来的,所以能听会多少就听多少,别全军覆没就行。
重点还是放在熟悉选择题,死记硬答题上面。
3.考试的时候不会的不要空着(答错不扣分制度的情况下),任何选择题在完全不会的情况下都有25%的几率答对。
4.抄小条,传说中的作弊。别扯道德伦理,你现在就是要及格,所以甭管什么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这个具体怎么操作我就不教了,自己看着办。考试前都弄好,有信心凭实力及格呢,就别看。实在不行了,该看就得看。
最好还是先看课本吧,毕竟课本是一切学习的根本,里面攘括了一切学习的知识点,只有看透课本,才能掌握基础知识。从近年来的数学真题来看,出题者越来越注重回归课本知识,相关定理等的证明,这个作为过来人是有深切感受的,所以觉得要学习好数学就得好好打好课本基础,并且平时的学习也不用太将心思花在那些偏题怪题上,复习全书也是比较好的参考书,里面有不少学习方法等的总结。。
数学学习的确是一大难点,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参考资料。在百度里我也回答过不少同学关于数学学习的问题,所以有兴趣的话你可以看看,希望能帮到你。。
中招并不可怕1、。
①保证不在上课的时候大瞌睡。
晚上安安静静做题、背书,时间可适当拉长到10点至11点,甚至更晚。要在心理上首先给自己硬性要求,全力复习,不可懈怠。
这对考前取得成绩突破是有极大作用的。
②。无论在身理还是心理上都对自己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奋进感。给自己上足发条。
晚上主攻背记。到9点半准时睡觉,绝对保证睡眠时间与质量。
方法的选择因人而异,但一定要有劳逸结合,过度地打疲劳战只会适得其反
“学科轮换”减疲劳
在考前一周,考生要科学利用时间,调整复习节奏,但是不要非常机械地去改变自己的生活规律。比如按照中考上、下午开始考试的开始时间复习功课,把每天的复习功课、文体活动、休息与睡眠的时间安排合理,防止在家复习忙忙乱乱,这样有助于进入考试状态,使生理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增强。同时要善于抓住最佳记忆时间,心理学研究证明,早晨起床后半小时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由于不受前摄抑制、后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效果最好。建议考生在早晨起床后半小时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复习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内容。切不可玩电脑和上网。玩电脑、上网容易上瘾,分散复习精力。长时间复习后,要克服“心理疲劳”,所以考生可以采用“学科轮换法”,将各门课程交替起来进行复习。既可以听轻松的音乐消除疲劳,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运动消除疲劳。复习期间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都要酌量减少。可做些轻微的运动,考生每天晚饭后散散步,或慢跑一会儿,锻炼的最佳时间是下午4-6点,以稍微出点汗而不感到累为宜。晚上复习时间不宜过迟,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晚间睡眠调整到10点左右,但应避免在临睡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过后太兴奋而影响休息。
语文:回归“课本”和“方法”
■复习要领:
1. 回归“课本”。对于课内外常见的字词(尤其是教师归纳好的字词)要练练写写,对于50篇背诵的古诗文要记得牢,写得对,尤其是名句,常考句,易错句要再过关。对于23篇诗歌赏析要逐一过关。对于10篇名著要从篇名,作者,情节,人物主旨,艺术特色上加以记忆。对于25篇课内古文阅读,一是要夯实字、词、句的解释,二是要对其内容的考查心中有数。
2. 回归“方法”。对于阅读而言,无非是古文的比较阅读,文字作品阅读,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议论文的阅读,散文的阅读,一般性记叙文阅读这几类。考生应根据教师的复习,按照每一类阅读的体裁从考点、题型、答题方法入手进行归纳梳理,再辅助以一两篇的阅读,重温方法,把握要领。
■应试技巧:
1、 答题有序
语文试题从表述上看,没有看不懂的,也很少是考生根本就不会做的。建议考生拿到试卷,看清题目要求,按顺序做,不必首先浏览全卷(做阅读时浏览一篇阅读的几道题除外),更不必先看作文题,以免潜意识里将其当作负担,很难集中精神。关于答题时间安排,建议基础题用20分钟左右,阅读题用50分钟左右,作文用40分钟左右,争取留下10分钟的检查时间。
2、答题有“法”
① 字词、默写书写要规范,对字词的字形、字音考查要心中有数,默写考查的字句要了然于心。考生在做此类题目时,要坚持“回头看”,避免笔误。
② 文言文翻译要把握住句子中的考查点:哪几个关键词,什么句式等。尽量采用直译,直译不通则适当意译。
③ 课外文言文阅读要心中有课内,善于联想,要读懂文章,只要了解大意,不必字字落实,如遇不懂的句子,可以猜测大意或根据后面的意思去推测。
④ 现代文阅读要明确题干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答题;要有答案在原文中的意识,做题时一定要以文章为准,不要把个人的思想强加到解题中;注意采点答题;答案要完整,表述要规范、准确,所组句子要文通字顺,书写要认真,要让阅卷老师速读时一目了然,才不至于丢冤枉分。
⑤ 作文。写好考场作文的步骤: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写作——修改。写好考场语文的要诀:审题要清,扣题要紧;立意要明,主题健康;选材真实,生动感人;构思巧妙,布局合理;文题新颖,开头精彩,结尾完美,文体分明,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尽量少改,保持卷面整洁美观。
政治:浏览主要复习资料
■复习要领:
中考前两天,应以调整、休息为主,将作息时间与中考时间的安排相一致。这两天以休息为主,养精蓄锐,以利在考场使思维更好地发挥。最后的总复习应以浏览主要复习资料为主。主要复习资料是指:依据考点编写的基础知识点和结构;时政热点和典型的生活事例,主要试卷和老师讲的解题方法。浏览时切记:
(1)所看材料必须少而精,内容上有针对性。
(2)边看材料边记忆边反思,做到查漏补缺。
■应试技巧:
认真审题,准确、全面作答。正确审题是答题的前提,要求逐字逐句地阅读,明确题目中心,明确设问,领悟考题的意图。如果感到没有多大把握,要相信教材中的知识完全能够分析作答,不要慌张,力争不离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要求作答,找准题中的事例与知识的结合点。理论与实际结合。要根据题分答题,要分要点答题,做到有的放矢。安排好答题的时间,防止前松后紧。字要写端正。答完题后要再仔细检查一遍,以求更好。
数学:重点复习“错题”
■复习要领:
1、“看”是以阅读的方式进行复习。在最后阶段需要看的内容较多,同学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对照《中考指导书》看课本。要仔细阅读《中指》,根据了解、掌握和应用的不同要求,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那些知识点,想不起来的地方再看课本,重点记录下来。看课本知识时切忌零散无序,而要强调知识的结构性与整体性,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看已经做过的题。把前一阶段做过的题,尤其是模拟考试中的模拟题和《中指》中的重要题,以“阅读”的形式再熟悉一遍。这种“看”可不能走过场,一定要认真看,一定要看进去。最好是边看边做,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看题的作用。
3).看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复习的过程就是由不熟悉到较熟悉,由错误较多到错误较少的过程。在复习过程中出现错误不是坏事,知错就改才能达到复习的目的。在复习过程的最后阶段,我们有必要把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整理,以达到不再重犯的目的。
2、“做”自然是做题。光“看”还不够,还应该动笔做题。不过我们认为在这一阶段做难题是没有必要的。
1).做基础题。在这个阶段做基础题有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用基础题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二是用来调整心态。三是培养和锻炼做题的手感。在做基础题时,也不要盲目地做,最好有个时间的。建议大家做2006年中考真题的1-22 题,时间大约以45分钟为宜。
2).做已经做过的题。对前一阶段已经做过的试题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题,可以是老师讲解的重点题,也可以是自己曾经做错的题,把这些题目复印后不看原解答,再重做一遍。在做的过程中要像做新题,写出详细的答案。然后再与以前做过的答案进行比较,寻找差异,看看有没有变化。通过做已经做过的题,强化重要的知识和方法,同时也是考前心态调整的一种好方法。
■应试技巧:
1.拿到试卷后,先把所有题目从头到尾看一遍,做个大体了解,再把答题时间大致分配一下,然后开始做题,按先易后难的顺序。
2.遇到难题时,花了3-5 分钟仍毫无进展时,应及时放下来做后面的题,以免在一个题目上花时间过多影响到后面的答题。
3.要审清题,建议审题时要一字一句地默读,关键的地方要用铅笔画一下。
4.当试题中出现“熟题”时要格外小心,切忌思维定势,要找出与原题的细微差别再答题。
5.做综合题时要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动笔,应充分“挖掘”题中的隐含结论,在寻找量关系时(方程或函数关系等),要想到利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函数等知识!
6.注意答题表述要规范清楚整洁,问答题要作答,作图题要下结论,综合题要有综合表述。
物理:练好“变式”运用
■复习要领:
1、回归课本,知识归类,抓好基础,不留漏洞。可以先列出要掌握的知识点,构建起知识框架,然后对照并熟记每章后面的《知识梳理》,重温课本后的相关习题。这样即对初中物理要掌握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也练习了物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回顾物理课本中著名的科学家及其重要的物理实验、需要记忆的物理常数、常用的换算关系、常见的需估测的物理量等。
浏览四册课本,看看还有什么自己没有完全掌握的地方。(特别是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讯》、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要抓要点)
2、重视实验,掌握原理,研究方法,关注评价。对于演示实验的复习一定要逐个回顾,知道这个实验探究的什么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有的实验还要知道其简单应用。对23个重要的学生实验,要全面掌握,特别要关注实验过程。可以重温这些实验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得出的结论。选用的实验器材,要知道其在实验中的作用;有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要求的,要回顾表格的设计方法;有评价要求的实验要会对实验结论作出正确评价(如:测固体、液体密度的实验、测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等);对实验的可行性,会从测量仪器的量程、最小分度值上加以辨别(主要是量筒、弹簧测力计、电压表、电流表等仪器)。对研究物理问题方法的考查,是中考中的较高要求,不要死背常用的九种研究方法,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尽可能把思想方法相同的实验归类比较,便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重温错题,注意规范,仔细审题,应对变式。克服思维定式导致的错误,较好的方法是整理出已做习题中的错题,将其归类,找出错误原因。(主要是找涉及什么知识点、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把容易混淆的问题排列组合在一起,进行比较后再通过变式练习,可以去伪存真,排除干扰,使思路更加清晰。
4、关注热点,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生活,提高综合素质。物理是一门与社会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最后的复习中,可以适当关注当前热点,比如与火车提速有关的动车组题材、与2008年奥运会有关的题材等;适当注意生活中涉及具有教育功能,培养人文素养的相关物理知识。另外,在冲刺阶段适当选择模拟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达到热身、模拟、调整状态的目的,查出在知识、思维、解题规范上的漏洞,也是后一阶段复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切忌不加选择地大量做题,要量身裁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应试技巧:
审题仔细,作图规范,简答题用标准的物理语言表述(切记:物理现象不要用生活语言去解释),计算题注意相等的物理量之间的过渡和书写规范,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没有你不会的中考题,只有你做不对的中考题”。在最后阶段要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找准成绩提高的基准点。
英语:考听力前先“热身”
■复习要领:
同学们应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为目的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熟练掌握重点词组,句型;通过纵向串联,横向比较,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完整的语法体系。同时充分发挥课堂笔记本和错题订正本的威力,通过整理归类,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语言点。在将复习内容上升到灵活运用的高度后,同学们还要适当进行应试技巧的训练。英语测试分成四大块:听力,基础,阅读及作文。中考拿到英语试卷后,一定要抓紧时间先看听力。对需要捕捉的信息要做到心中有数,适当时边听边做必要的记录,做完后别忘了一定要回头凭着刚才的记忆检查一遍,尤其杜绝不必要的错误。做听力时直接在题目上钩出答案,然后用剩余的时间看下一题,千万别忙着填答题卡。单项选择已经不再单纯考查某一语法,而是将考点放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加以考查。要求学生一定要找准找全关键词。阅读则要求学生一定要静下心来通读全文,考查的重点是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捕捉到所需的信息,然后细读进行判断,分析,最后复读全文确定答案。千万不能断章取义,或凭着自己的想法大概选一下。
今年的作文分值是15分,要求学生更加重视。学生一定要先审题,考虑题材,人称,时态,然后根据提示立提纲,别漏掉要点。条理清楚,用简单的、有把握的句式完成作文,写完后要通读全文,确保没有错误。千万注意书写的规范,整洁。平时英语检测,有许多同学都后悔自己做错了会做的题目,也有一些学生会轻描淡写地说是“粗心”。其实这粗心背后隐藏着问题:审题不到位,知识点掌握不扎实,做题方法技巧不科学。在最后两周,学生一定要静下心来把四会的单词过关,并一边看时能一边想其词性及相应的用法,做题时认真思考获得答案的关键点,做完后认真检查。
■应试技巧:
1、听力
① 中考前先“热身”:在家听英语磁带15分钟,可以使头脑中的英语思维活跃起来。
②考试时迅速浏览问题,比较选项,带着问题听。
③听力遇细节,应记笔记。
④听短文,第一遍听大意,第二遍再做题。
2、单项填空
①仔细研读题干,重视语境的理解,尤其是对话时要考虑情景。
②采用跟踪追击法或排除法,缩小选择范围。
③捕捉关键信息找突破口。
④掌握固定搭配,熟记习惯用法。
3、完型填空
①第一遍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抓住主题句,完成30%的选项。
②第二遍瞻前顾后,精读试选。联系上下文,从语境和语法两方面入手,完成剩下选项。
③第三遍复读全文,局部调整。采用代入式,进行推敲。
4、阅读理解
①针对文章的题材,采用略读和寻读相结合的方法。有的先看题目后看文章,有的先看文章再看题目。
②注意首句和尾句,理解作者意图。
③细读文章定答案,以原文的信息为准。
④任务型阅读先看题,后读文章。明确疑问词,尽量使用文中原句来回答问题,转述时注意时态,人称的变化。
5、首字母
①快速浏览全文,领会文章大意,发现作者的观点和意图,抓住文中的中心思想。
②根据上下文,从句意,结构来推测所填单词。
③代入式复查,注意词尾变化,如名词复数形式、动词时态、语态及非谓语形式,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及最高级等。
6、写作
①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读懂所给的资料,圈出要点。
②列出提纲,打好草稿。
③注意行文流畅,语言通顺。提倡用简单句及熟悉的句型来写。
④注意语态、时态准确无误;主谓一致;代词、冠词的正确运用;注意拼写;注意字数。
化学:学会分析社会热点
■复习要领:
1、以课本为根本,以不变应万变。将书上的重要概念、课后习题、活动与探究、情景素材、演示实验与家庭小实验、书上的插图、表格、讨论、单元小结、资料等内容结合笔记再看一遍。
2、网络知识,提升能力。在梳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认真思考,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根据知识体系将所学知识整理归纳,使其条理化、网络化、规律化。
3、重视实验,注意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考题中科学探究(含实验题)比例约占25%,所以在考试前,书上的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及家庭小实验都要认真看一遍,熟悉重要实验探究的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并会书写实验报告。注意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重视错题,寻找增长点。一定要把过去做错的题认真看一遍,真正理清错误的原因并订正。因为错误的印象往往是根深蒂固的,你以为早已纠正过的问题很可能并没有真正理解、掌握。
5、关注学科特点,关注社会热点。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化学试题多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于社会热点,所以要特别关注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如空气、水的污染、污染源及防治;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金属资源与环境;能源的使用与环境;化学物质与健康;化肥农药与环境;有机高分子材料与环境等等。可以从有关报纸、广播中获取一些相关资料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应试技巧:
仔细审题、完整答题。近几年来中考学生都觉得化学试题并不很难可就是难得高分,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些失分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化学试题好做“文字游戏”,同一题中有时“符号”、“名称”交替要求,只要认真读题、审题,把一道题读完再答题,定能避免出错。叙述性题一定要按试题要求尽量答完整、答到位。对于综合性的试题,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按题述理出分析过程,设置台阶,以便顺利解题,取得理想的成绩。
历史:关注时政热点和大事
■复习要领:
首先,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先读目录,包括单元题、课题、每课的小标题,这不仅有利于理解历史过程、历史主题和历史线索,而且有利于快速查找知识。阅读教材不需逐字逐句地看,而是运用“概括法”阅读,从原因、时间、人物、经过、结果、性质和意义等方面去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注意分清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意义、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等。另外,阅读时要注意各课的引言、插图、表格、注释以及文献资料等,这些可能会成为考题的史料来源。在此基础上,结合专题复习几大板块,对教材中孤立的、易混淆的点和块进行优化整合,其中要加倍注意中外历史的联系。
其次,关注时政热点和重大事件的纪念。中考命题不回避学生身边的生活及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如中美中日关系、问题和经济全球化、三次科技等,复习时应多加留意,总结出核心观点。同时,时政热点和周年类问题的结合也会成为中考命题的侧重点。2007年需注意的周年纪念有:十月90周年(1917年);中国党建党85周年(1921年)等。
最后,总结错题,看哪些是知识上的错误,哪些是能力方面的错误。结合中考宣讲提纲和《中考指导书》172个考点,逐一落实相对薄弱的知识点。
■应试技巧:
应注意归纳答题的规律。做选择题时,注意区分最佳型、因果型、组合型、排序型、逆向型等典型题型的解题技巧;做材料题要依据材料和课本答题,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置于相关的历史背景中,答题时要看分赋点,材料题每问的分值通常都是1-2分,相应的答案可归纳为一到两句话,切忌堆砌史实不着边际,另外要注意字迹清晰避免写错别字。
1.我们学习口语目的是为了与别人进行交流,所以英语口语中的几个要素的重要次序应为:流利——准确——恰当。
2.Try to find some partners practicing oral English together and English corner is a good place as where we may exchange English study experience, widen our sight and improve interest in English.
2.寻找学伴一起练习口语。英语角是个不错的地方,在那我们不但可以练习口语,还可以交流英语学习经验,开拓视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3.If English partners are not easy to get, then we have to create an English environment ourselves by speaking English to ourselves.
3.如果找不到学伴或参加英语角的机会很少,那么也没有关系,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自己练习口语。比如通过自己对自己将英语来创造英语环境。可以对自己描述所看到的景物,英语口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4.This method is very effective and easy to insist on--interpreting Chinese-English novels or books. First we read the Chinese parts and then try to interpret them into English and then compare our interpretation with the original versions in the novels or books so that we can find out the mistakes, shortcomings and progresses in our interpretation.
4.有种方法非常有效且很容易坚持——口译汉英对照(或英汉对照)的小说或其它读物。首先我们先读汉语部分,然后逐句直接口译成英文,完成一小段后,去看书上的对应英文部分并与我们的口译进行比较,我们马上可以发现我们口译的错误,缺点和进步。
请注意:开始要选择较简单的读物,且应大量做,只做一两篇效果是不明显的。开始可能较慢,费时较多,但请坚持,整体上这是一个加速的过程。高级阶段请计时练习,以加快反应速度和口语流利度。 作为成人学英语,记忆力差是个拦路虎,作复述练习或背诵课文往往力不从心,或者由于词汇量太小觉得直接作口译太难,那么这样做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先学习英文课文,通篇理解透彻后,再来看汉语译文,把汉语译文口译回英文。这样等于既作复述练习又作口译(语)练习,可谓一石二鸟!
这样做的好处:
1)自己就可以练习口语,想练多久,就练多久。
2)始终有一位高级教师指出您的不足和错误——英文原文。
3)题材范围极广,可以突破我们自己的思维禁锢,比如我们总是喜欢谈论我们自己熟悉的话题,所以我们总是在练习相同的语言,进步当然就缓慢了。
4)选择小说,幽默故事或好的短文阅读,使我们有足够的兴趣坚持下去。
5)有一些我们在直接学习英语课文时被我们熟视无睹的地道的英语用法会被此法发掘出来。
6)对所学知识和所犯错误印象深刻。这等于我们一直在作汉译英练习,很多英文译文是我们费尽心思憋出来的,所以印象相当深刻。比直接学习英文课文印象要深的多。
7)经过大量的练习,你会有这样的感觉:没有什么东西你不能翻译,你的翻译水平大大加强了,你的口语表达力大大提高了!
闲谈高效学习
其实写这些东西真的很令人抓狂,因为写一篇要花不少时间,而看的人却不多。(上一次那篇讲阅读的就是一个例子)。尽管这样(这次更被某人泼冷水),我还是决定再写一篇有关学习方法的日志,谈谈我的一些观点,对自己近来的一些学习习惯进行一次总结和反思。(就算没人看也算了。。)
有人可能会说,你老写这些教人学习的方法,你学习很牛吗?恰恰相反,我不牛,我也是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之中。但我的头脑里已经有了一些学习方法的概念,并且在实际中也尝到了一点甜头,于是,我便想自不量力地来调侃一番。
好了,废话不多说,开始转入正题。首先,我想谈谈“学习时间”和“有效学习时间”。就从字面上看,估计没人会说它们是一样吧....起码后者比前者多了两个字。 O(∩_∩)O哈!事实上,尽管许多人意识上清楚它们的不同,但潜意识上仍然把它们当成一致。什么意思?很多人认为,我花了7个小时学习,我就学习了7个小时。所以,我每天都花大量时间学习。但很多时候,你其实只学习了不到2个小时。前者7个小时就是所说的“学习时间”,是你坐在书桌前,装模做样拿起书的时间。而后者2个小时,才是“有效学习时间”,是你真正吸收到知识,提升能力的时间。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就要抓狂了,我花了7个小时学习,你却说我其实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2个小时?我并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由一家著名大学(忘了是哈佛还是剑桥了)统计出来的数据。所以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在高中时候,你看到有许多人挑灯夜读,就连出恭的时候也带着一本书,学习成绩却不见有大的提升,那是因为,他们“有效学习时间”占“学习时间”的比例太小了。(其中包括我)
所以,我们必须更正一个概念,那就是不要以为坐下来拿本书就算学习。在学习得过程中,可能会有个美女从你身旁走过,你看了一眼;也可能学着学着,想到中午,进而考虑吃什么,用手抓还是用筷子吃。。等等这些花费掉的时间,占了你学习时间的一大部分吧(不要违心的说你没有,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不是人)。所以,你也不必为你一天学10来20个小时而窃喜,可能你只是学了一两个小时;也不必为自己一天到晚都参加各类活动,只学那么个3,4个小时而羞愧,可能你学得比前者效果还要好。如何知道你是否在有效学习?放下书本后,你能够回忆起你所学知识,能运用它去解题,那就是有效学习。如何提高“有效学习时间”的比重,才是高效学习的重点。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我一天应该学多长时间啊?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因为这个是因人而异的。。拿破仑、保罗盖帝、比尔盖茨这些牛人,一天可以学习工作17,8个小时,而且他们大都处于有效学习时间。你有效学习时间内,你的大脑应该是清醒并且活跃,你会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我还有一个建议,当你学得头昏脑胀,当你学习学得痛苦时,你应该停止学习,休息或做一些其他活动。
又像前一篇那样,说了一大堆了。好吧,下面我简单谈谈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当你坐下来了,第一件事不是拿起书就钻进去,而是先深吸几口气,心中默念“放松”,“我要集中注意力,开始进入高效学习状态”(原因在前一篇有,这里不说了),尽量把中午要吃什么,老婆在干什么之类的事情丢掉(能丢多少就丢多少吧,也不太可能全部丢掉),然后设定自己这次学习的目标,例如:我要学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学完后能解决什么程度的题?大概要学多长时间?准备以一个什么步骤学?(和前面阅读所说那样,做到心中有数,大局学习)。我这里再次强调目的的重要性,只有明确的目的,才能让我们的大脑更加集中,(不会东学一点西学一点)耗时更少而效果更好。道理很简单,例如你想找个老婆,那你就集中火力去追一个你喜欢的女孩啊!而你却分散心思,东追一个,西追一个,甚至连男的也不放过,能行吗?(可能有这样的人,在此当残差剔除了)
好了,言归正传。目标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了。这里的过程在我那篇阅读日志已经讲了,在这里就懒得再打一次了。还是那句,学习要“避其锋芒,以柔克刚”,坚决不在难题上死扣,时刻保持大局观。(说的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所以要慢慢来)
好,已经把书学了一遍了。那我该怎么来检验我刚才是不是处于有效学习时间呢?(而不是在那里想MM)那就是运用一个非常好用,惊天地泣鬼神的技巧——自我讲授。想象自己是一位大学教授,站在讲台上,下面是一群猴子般的大学生,你要给他们讲授你刚才学习的内容。注意,不要把你讲授刚才记下来的书本原话,你见过那个HighLevel教授会照背书本原话的?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来,最好加上自己的理解,因为只有这样,你刚才看的死的东西才会变活,变成你自己的东西。如果讲不出怎么办?那还用问,再把书翻开看啊!(看到这里,估计有人坐不住,这么麻烦,怎么可能做得到呢?做不到我也没办法,我只能遗憾地对你Say Goodbye!)
辛苦的搞完自我讲授这一步,可能有人会说:“该完了吧。”呵呵,现在才是重头戏呢!——练习。国学大师翟鸿燊曾说:“人们都愿意学习,就是不愿意复习,更不愿意练习。可是,事实上,学过不等于学懂,学懂不等于会用。”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要能够运用吗?一个学生问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什么是微积分,苏步青只迸出来一句:“你去做题吧!当年我做了2万道题,才知道什么是微积分。”为什么专家能成为专家,大师能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都经过了大量的练习,把自己领域的知识都练活了,所以他们用起来信手拈来。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些学文科的说,你们理工科的才要练习吧。我们文科就读读背背好了,练什么?O(∩_∩)O哈哈~可你知道,哈佛商学院的学生每年都会研究800个案例吗?一个案例搞你一个星期,写个几万字的报告。。所以,无论你是哪行哪业,想要有所成就,都离不开大量高质量的练习。
注意到我上一句还用了一个“高质量”吗?什么是高质量?有人做题,一天做到晚(像我们高三一样),怎么他没成为专家?因为他做题时,他还是他,题目还是题目。什么意思?就是他只是单纯做题,没有把做题上升到一个哲学的程度。(又开始胡扯了,什么意思啊?)简单说,我们做题,必须意识到知识的根源。那解数学来说,你做一道题,它需要什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属于数学的哪个版块,与其他版块有什么联系。。你都要反复揣摩,而不是解完就扔一边。(建议去看看波利亚写得《如何解题》)然后还要考虑能否从不同角度切入,用不同方法解。这样解题,才能正在活化你的知识,让它在你的头脑中形成沉淀。(所以你知道,专家和大师可不那么好当的!)第一次解题,耗时估计要很久,可当你再遇到同类型题目时,那可就爽了~~
最后,在简单说说复习吧!其实练习也算复习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么,我接下来说的就不重要吗?你自己判断吧!放电影(高中老师估计也跟你说过,我就不说了),画思维导图(什么是思维导图?自己百度去!)这两个技巧的确十分有效。它们不仅能帮助你查漏补缺,还能帮助你形成一个学科框架,就像是自己成为一台超级电脑一样,要什么知识就能调什么知识(我还没做到这一步,我坦白了)。
看得到这里的人,估计也快疯了,我也疯了!那要花多少时间啊?不是说高效学习吗?你是白痴吗?不是我说的都要全做啊!你可以灵活变通嘛!!而且并不是用的时间少就是高效啊!其他人所说一切的方法对于你来说都不是最好的方法。。(自己接下去想吧)
搞这篇东西,又花了我两个多小时。某人说我无聊,浪费时间,所以以后我也懒得再写这类日志了。(以免引起众怒)谁爱看就看,不同意就骂我两句,不要让我听见就行了。好了,我要午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