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历程及现实意义
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2003年,十六大上,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一年后,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在五中全会上,则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和保护的条件和能力。所以,现在的中国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建设新农村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思想。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能不能全面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城乡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如何将国家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各项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落到建设实处,如何将科学的发展观在新农村的建设实践中贯彻始终,这些都与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有很大关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规划先行、科学规划,只有把规划做好,才能有效地指导实际建设,有力的促进建设进程。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曾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新农村是指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不难看出,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村庄整治规划应该与新房舍的建设、新设施的完善配套、新环境的美化和优化紧密联系。
3村庄整治规划过程中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下面结合村庄整治规划工作的实际内容,探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村庄整治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1)首先,村庄建设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按照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立足于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优化村庄布局,加快产业发展,挖掘农村潜力,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其次,在规划设计方案设计之前,要明确现状村庄存在的普遍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制定方案,从安徽省村庄建设现状来看,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各个村民小组布局松散、规模偏小,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和产业的规模经营;
②现状建筑新旧差异明显、色彩混乱,老中心村庄房屋布局较为密集,消防难以保障;③老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存在垃圾乱到,污水乱排、电线乱拉、人畜混居等现象;④村庄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村内道路等级较低、给排水设施落后、通讯设施不到位、缺少文化娱乐场所。
面对这样的问题,在规划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尝试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以期达到村庄有效治理、环境合理优化、提供农民生活高质量的最终目的。具体的规划解决方法见表1。
(3)在规划指导思想方面提出: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村庄打造成为个性鲜明、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一般的村庄整治规划应该本着以下原则进行:以人为本、尊重农愿的原则;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因借自然、传承文脉的原则;设施配套、共享共建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
刘丽云
(安徽安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41)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方略。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针对目前村庄建设中普遍存在
的一些问题,提出在村庄整治规划中的一些整治方法、措施和建议,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村庄;整治规划;建设
-37-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20卷第7期(总第225期)新农村建设
的原则。
(5)以上是在安徽省内普遍适用的一些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那么为了使规划具有不同的特色和针对性,可以在不同的地区的村庄整治规划中,针对现实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一些创新的思路和设计手法,其中就包括节能规划和殡葬规划,还有其它一些建议措施。
一是按照国家建设效能社会的大方针,本着四节一环保的基本路线,节能规划一般提出这样的一些要求:①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②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建筑朝向选择地区的最佳朝向,增加自然采光和通风;③合理选用节水器具,统筹考虑传统与非传统水源地利用,提高人畜粪便循环使用效率,减少污水排放。④照明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节能灯具及其他节能控制措施,尽可能用太阳能代替电能;⑤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使用在建
筑物相对位置,结构施工与装饰
工程一次施工到位;⑥指定垃圾
管理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
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
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二是在规划中,可以创新发
展殡葬规划:①确定公益性公墓
规划选址;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
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新建殡葬
设施。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对
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员提供墓穴
用地;③禁止在耕地、林地以及
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
护单位以来水库及河流堤坝附
近和水源保护区,公路主干线两
侧可视范围内建设墓地。
三是其他一些建议措施:例
如倡导民房内部设施改造,修建
水冲式卫生间,配套设置化粪
池、沼气池,坚决取消旱厕,实现
无害化卫生厕所,以村庄四旁
“村旁、水旁、路旁、宅旁”绿化为
主,将绿化与发展庭院经济结合
起来,绿化、美化村庄,进一步改
善人居环境,实现绿化覆盖率≥
45%,森林覆盖率≥58%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扶贫办等十部委《关于共
同做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
文明新村工作的意见》
[2]关于加强和改进城
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3]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4]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
[5]施利红;谈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2008年06期.
[6]杨建军,薛友谊;统筹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模式[J];山西建筑;2008年27期.
[7]胡佰林、赵素霞、尚志忠,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居住环境问题的研究(Ⅱ)——
—以大成村为例对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的探索[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8]许和本,严珊珊,许国,左艳红;国保查济,古村新屋——
—安徽泾县查济新农村建设住房设计方案[J];小城镇建设;2007年05期;33-35.
作者简介
刘丽云(1971—),女,安徽安博建筑设计公司,工程师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