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日期
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监制
2017-08-07
一、绿色建筑外墙节能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保温工程将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致力于创新的居住理念,为居住者提供优美舒适的社区环境,并体现环保绿色特点,故设计对建筑物围护结构内、外墙进行无机保温体系保温系统设计与施工,以达到苏南地区所属的《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成高质量、绿色节能,提升居住品质的生态型居家住宅小区。
保温工程采用先进的耐火等级为A级保温材料。外墙保温材料技术设计保温腻子厚度为14mm,压入两道耐碱玻纤网格布,加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内墙采用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方式,技术设计厚度为15mm(20mm),3-5mm抗裂砂浆压入一道耐碱玻纤网格布。都以粉刷、批刮方式与砂浆基层粘结固定,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为保护和增强内、外墙保温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温腻子导热系数为0.085 W/(m.K),燃烧性能为A级,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导热系数为0.052W/(m.K),燃烧性能为A级。这种建筑保温方式首先不占用室内空间,另外,较之普通使用的内保温方式保温性更好,它可以让墙体免受外界不利气温的影响而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不容易被破坏。
各楼栋设计要求概述:
| 楼号 | 设计要求 | 工作量 | 施工单位 |
| 8#,15# | 1、外墙主体部分构造类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14mm保温腻子+钢筋混凝土200mm厚+WA纳米石墨微孔相变保温砂浆; 2、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水泥砂浆(5.0mm)+再生轻骨料保温混凝土(45.0mm)+(钢筋混凝土+WA纳米微孔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3.凸窗不透明的上顶板、下底板和侧板:水泥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00.0mm)+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0.0mm) 4、冷桥梁构造类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200.0mm)+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5.0mm) 5、冷桥过梁构造类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200.0mm)+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5.0mm) 6、冷桥楼板构造类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120.0mm) 7、冷桥柱构造类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200.0mm)+水泥基无机矿物轻集料保温砂浆(15.0mm) | 外墙外保温粉刷面积21453.79㎡,外墙内保温粉刷面积9454.82㎡ | 无锡市易道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9# | 1、外墙主体部分构造类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混凝土双排孔砌块190(20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5.0mm) 2、冷桥柱构造类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200.0mm)+水泥基无机矿物轻集料保温砂浆(15.0mm) 3、冷桥梁构造类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200.0mm)+水泥基无机矿物轻集料保温砂浆(15.0mm) 4、冷桥过梁构造类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20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5.0mm) 5、冷桥楼板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120.0mm) 6、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构造类型1:水泥砂浆保护层(5.0mm)+再生轻骨料保温混凝土(45.0mm)+钢筋混凝土(12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20.0mm) 7、凸窗不透明的上顶板、下底板和侧板构造类型1:水泥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00.0mm)+保温腻子(10.0mm) | 外墙外保温粉刷面积22260.57㎡,外墙内保温粉刷面积7770.32㎡ | |
| 10# | 1、外墙主体部分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混凝土双排孔砌块190(20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20.0mm) 2、冷桥柱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20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20.0mm) 3、冷桥梁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20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20.0mm) 4、冷桥过梁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20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20.0mm) 5、冷桥楼板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120.0mm)+水泥砂浆(20.0mm) 6、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构造类型1:水泥砂浆保护层(5.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2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0.0mm 7、凸窗不透明的上顶板、下底板和侧板构造类型1:水泥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00.0mm)+保温腻子(10.0mm) | 外墙外保温粉刷面积12172.7㎡,外墙内保温粉刷面积5291.32㎡ | |
| 11# | 1、外墙主体部分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混凝土双排孔砌块190(20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5.0mm) 2、冷桥柱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20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5.0mm) 3、冷桥梁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20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5.0mm) 4、冷桥过梁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20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5.0mm) 5、冷桥楼板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120.0mm) 6、凸窗不透明的上顶板、下底板和侧板构造类型1:水泥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00.0mm)+保温腻子(10.0mm) | 外墙外保温粉刷面积17693.45㎡,外墙内保温粉刷面积6858.76㎡ | |
| 12#,13# | 1、外墙主体部分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混凝土双排孔砌块190(20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5.0mm) 2、冷桥柱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20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5.0mm) 3、冷桥梁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20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5.0mm) 4、冷桥过梁构造类型1:保温腻子(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20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5.0mm) 5、冷桥楼板构造类型1: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2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0.0mm) 6、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构造类型1:水泥砂浆保护层(5.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2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0.0mm) 7、凸窗不透明的上顶板、下底板和侧板构造类型1:水泥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00.0mm)+保温腻子(10.0mm)+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 | 12#:外墙外保温粉刷面积21842.92㎡,外墙内保温粉刷面积9726.07㎡ 13#:外墙外保温粉刷面积20875.27㎡,外墙内保温粉刷面积9523.01㎡ | |
| 14# | 1、外墙主体部分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混凝土双排孔砌块190(200.0mm)+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5.0mm) 2、冷桥柱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200.0mm)+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5.0mm) 3、冷桥梁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200.0mm)+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5.0mm) 4、冷桥过梁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钢筋混凝土(200.0mm)+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5.0mm) 5、冷桥楼板构造类型1: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2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0.0mm) 6、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构造类型1:水泥砂浆保护层(5.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20.0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0.0mm) 7、凸窗不透明的上顶板、下底板和侧板构造类型1:水泥砂浆(20.0mm)+钢筋混凝土(100.0mm)+保温腻子(10.0mm)+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 | 外墙外保温粉刷面积21453.79㎡,外墙内保温粉刷面积9625.07㎡ |
外墙主体部分构造类型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2.0mm)+保温腻子(14.0mm)+混凝土双排孔砌块190(200.0mm)+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15.0mm)
外墙(含非透明幕墙)类型传热系数
外墙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混凝土双排孔砌块190 | 200.0 | 0.680 | 6.00 | 0.294 | 1.76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80 | 0.231 | 0.52 | 1.25 | |
| 外墙各层之和 | 231.0 | 0.92 | 2.54 | ||||
| 外墙热阻Ro=Ri+∑R+Re= 1.07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外墙传热系数 Kp=1/Ro= 0.93 W/(m2.K) | |||||||
|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50 | |||||||
冷桥柱类型传热阻值
冷桥柱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200.0 | 1.740 | 17.20 | 0.115 | 1.98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20 | 0.240 | 0.35 | 1.25 | |
| 冷桥柱各层之和 | 231.0 | 0.75 | 2.58 | ||||
| 冷桥柱热阻Ro=Ri+∑R+Ri= 0.91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柱传热系数 Kp=1/Ro= 1.10 W/(m2.K) | |||||||
| 冷桥柱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冷桥梁类型传热阻值
冷桥梁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200.0 | 1.740 | 17.20 | 0.115 | 1.98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20 | 0.240 | 0.35 | 1.25 | |
| 冷桥梁各层之和 | 231.0 | 0.75 | 2.58 | ||||
| 冷桥梁热阻Ro=Ri+∑R+Ri= 0.91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梁传热系数 Kp=1/Ro= 1.10 W/(m2.K) | |||||||
| 冷桥梁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冷桥过梁类型传热阻值 表 6
冷桥过梁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200.0 | 1.740 | 17.20 | 0.115 | 1.98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80 | 0.231 | 0.52 | 1.25 | |
| 冷桥过梁各层之和 | 231.0 | 0.74 | 2.75 | ||||
| 冷桥过梁热阻Ro=Ri+∑R+Ri= 0.90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过梁传热系数 Kp=1/Ro= 1.12 W/(m2.K) | |||||||
| 冷桥过梁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冷桥楼板类型传热阻值 表 7
冷桥楼板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120.0 | 1.740 | 17.20 | 0.069 | 1.19 | 1.00 | |
| 冷桥楼板各层之和 | 136.0 | 0.46 | 1.44 | ||||
| 冷桥楼板热阻Ro=Ri+∑R+Ri= 0.62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楼板传热系数 Kp=1/Ro= 1.62 W/(m2.K) | |||||||
| 冷桥楼板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 部位名称 | 墙体 (不含窗) | 热桥柱 | 热桥梁 | 热桥过梁 | 热桥楼板 |
| 传热系数K W/(m2.K) | 0.931 | 1.105 | 1.105 | 1.117 | 1.616 |
| 面积(m2) | S1=3071.560 | S2=7208.461 | S3=1015.3 | S4=106.729 | S5=297.839 |
| 面积∑S(m2) | ∑S(m2)= S1+ S2+ S3+ S4+ S5=11699.978 | ||||
| Km [W/(m2.K)] | Km=(K1.S1+ K2.S2+ K3.S3+ K4.S4+ K5.S5)/ ∑S(m2)=1.07;D=2.54 | ||||
| 外墙传热系数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1条规定的D>2.50时,K≤1.20的要求。 | |||||
外墙(含非透明幕墙)类型传热系数 表 3
外墙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混凝土双排孔砌块190 | 200.0 | 0.680 | 6.00 | 0.294 | 1.76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80 | 0.231 | 0.52 | 1.25 | |
| 外墙各层之和 | 231.0 | 0.92 | 2.54 | ||||
| 外墙热阻Ro=Ri+∑R+Re= 1.07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外墙传热系数 Kp=1/Ro= 0.93 W/(m2.K) | |||||||
|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50 | |||||||
冷桥柱类型传热阻值 表 4
冷桥柱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200.0 | 1.740 | 17.20 | 0.115 | 1.98 | 1.00 | |
| 水泥基无机矿物轻集料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80 | 0.231 | 0.52 | 1.25 | |
| 冷桥柱各层之和 | 231.0 | 0.74 | 2.75 | ||||
| 冷桥柱热阻Ro=Ri+∑R+Ri= 0.90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柱传热系数 Kp=1/Ro= 1.12 W/(m2.K) | |||||||
| 冷桥柱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冷桥梁类型传热阻值 表 5
冷桥梁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200.0 | 1.740 | 17.20 | 0.115 | 1.98 | 1.00 | |
| 水泥基无机矿物轻集料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80 | 0.231 | 0.52 | 1.25 | |
| 冷桥梁各层之和 | 231.0 | 0.74 | 2.75 | ||||
| 冷桥梁热阻Ro=Ri+∑R+Ri= 0.90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梁传热系数 Kp=1/Ro= 1.12 W/(m2.K) | |||||||
| 冷桥梁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冷桥过梁类型传热阻值 表 6
冷桥过梁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200.0 | 1.740 | 17.20 | 0.115 | 1.98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80 | 0.231 | 0.52 | 1.25 | |
| 冷桥过梁各层之和 | 231.0 | 0.74 | 2.75 | ||||
| 冷桥过梁热阻Ro=Ri+∑R+Ri= 0.90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过梁传热系数 Kp=1/Ro= 1.12 W/(m2.K) | |||||||
| 冷桥过梁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冷桥楼板类型传热阻值 表 7
冷桥楼板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120.0 | 1.740 | 17.20 | 0.069 | 1.19 | 1.00 | |
| 冷桥楼板各层之和 | 136.0 | 0.46 | 1.44 | ||||
| 冷桥楼板热阻Ro=Ri+∑R+Ri= 0.62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楼板传热系数 Kp=1/Ro= 1.62 W/(m2.K) | |||||||
| 冷桥楼板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 部位名称 | 墙体 (不含窗) | 热桥柱 | 热桥梁 | 热桥过梁 | 热桥楼板 |
| 传热系数K W/(m2.K) | 0.931 | 1.117 | 1.117 | 1.117 | 1.616 |
| 面积(m2) | S1=3175.903 | S2=4553.273 | S3=1244.574 | S4=3.0 | S5=313.683 |
| 面积∑S(m2) | ∑S(m2)= S1+ S2+ S3+ S4+ S5=9291.073 | ||||
| Km [W/(m2.K)] | Km=(K1.S1+ K2.S2+ K3.S3+ K4.S4+ K5.S5)/ ∑S(m2)=1.07;D=2. | ||||
| 外墙传热系数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1条规定的D>2.50时,K≤1.20的要求。 | |||||
外墙(含非透明幕墙)类型传热系数 表 3
外墙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混凝土双排孔砌块190 | 200.0 | 0.680 | 6.00 | 0.294 | 1.76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20.0 | 0.052 | 1.80 | 0.308 | 0.69 | 1.25 | |
| 外墙各层之和 | 236.0 | 0.99 | 2.71 | ||||
| 外墙热阻Ro=Ri+∑R+Re= 1.15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外墙传热系数 Kp=1/Ro= 0.87 W/(m2.K) | |||||||
|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50 | |||||||
冷桥柱类型传热阻值 表 4
冷桥柱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200.0 | 1.740 | 17.20 | 0.115 | 1.98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20.0 | 0.052 | 1.80 | 0.308 | 0.69 | 1.25 | |
| 冷桥柱各层之和 | 236.0 | 0.81 | 2.93 | ||||
| 冷桥柱热阻Ro=Ri+∑R+Ri= 0.97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柱传热系数 Kp=1/Ro= 1.03 W/(m2.K) | |||||||
| 冷桥柱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冷桥梁类型传热阻值 表 5
冷桥梁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200.0 | 1.740 | 17.20 | 0.115 | 1.98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20.0 | 0.052 | 1.80 | 0.308 | 0.69 | 1.25 | |
| 冷桥梁各层之和 | 236.0 | 0.81 | 2.93 | ||||
| 冷桥梁热阻Ro=Ri+∑R+Ri= 0.97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梁传热系数 Kp=1/Ro= 1.03 W/(m2.K) | |||||||
| 冷桥梁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冷桥过梁类型传热阻值 表 6
冷桥过梁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200.0 | 1.740 | 17.20 | 0.115 | 1.98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20.0 | 0.052 | 1.80 | 0.308 | 0.69 | 1.25 | |
| 冷桥过梁各层之和 | 236.0 | 0.81 | 2.93 | ||||
| 冷桥过梁热阻Ro=Ri+∑R+Ri= 0.97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过梁传热系数 Kp=1/Ro= 1.03 W/(m2.K) | |||||||
| 冷桥过梁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冷桥楼板类型传热阻值 表 7
冷桥楼板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120.0 | 1.740 | 17.20 | 0.069 | 1.19 | 1.00 | |
| 水泥砂浆 | 20.0 | 0.930 | 11.31 | 0.022 | 0.24 | 1.00 | |
| 冷桥楼板各层之和 | 156.0 | 0.48 | 1.69 | ||||
| 冷桥楼板热阻Ro=Ri+∑R+Ri= 0.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楼板传热系数 Kp=1/Ro= 1.56 W/(m2.K) | |||||||
| 冷桥楼板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 部位名称 | 墙体 (不含窗) | 热桥柱 | 热桥梁 | 热桥过梁 | 热桥楼板 |
| 传热系数K W/(m2.K) | 0.868 | 1.028 | 1.028 | 1.028 | 1.562 |
| 面积(m2) | S1=2537.945 | S2=2442.913 | S3=812.958 | S4=0.720 | S5=236.710 |
| 面积∑S(m2) | ∑S(m2)= S1+ S2+ S3+ S4+ S5=6031.246 | ||||
| Km [W/(m2.K)] | Km=(K1.S1+ K2.S2+ K3.S3+ K4.S4+ K5.S5)/ ∑S(m2)=0.98;D=2.79 | ||||
| 外墙传热系数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1条规定的D>2.50时,K≤1.20的要求。 | |||||
外墙(含非透明幕墙)类型传热系数 表 3
外墙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混凝土双排孔砌块190 | 200.0 | 0.680 | 6.00 | 0.294 | 1.76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80 | 0.231 | 0.52 | 1.25 | |
| 外墙各层之和 | 231.0 | 0.92 | 2.54 | ||||
| 外墙热阻Ro=Ri+∑R+Re= 1.07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外墙传热系数 Kp=1/Ro= 0.93 W/(m2.K) | |||||||
|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50 | |||||||
冷桥柱类型传热阻值 表 4
冷桥柱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200.0 | 1.740 | 17.20 | 0.115 | 1.98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80 | 0.231 | 0.52 | 1.25 | |
| 冷桥柱各层之和 | 231.0 | 0.74 | 2.75 | ||||
| 冷桥柱热阻Ro=Ri+∑R+Ri= 0.90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柱传热系数 Kp=1/Ro= 1.12 W/(m2.K) | |||||||
| 冷桥柱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冷桥梁类型传热阻值 表 5
冷桥梁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200.0 | 1.740 | 17.20 | 0.115 | 1.98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80 | 0.231 | 0.52 | 1.25 | |
| 冷桥梁各层之和 | 231.0 | 0.74 | 2.75 | ||||
| 冷桥梁热阻Ro=Ri+∑R+Ri= 0.90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梁传热系数 Kp=1/Ro= 1.12 W/(m2.K) | |||||||
| 冷桥梁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冷桥过梁类型传热阻值 表 6
冷桥过梁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200.0 | 1.740 | 17.20 | 0.115 | 1.98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80 | 0.231 | 0.52 | 1.25 | |
| 冷桥过梁各层之和 | 231.0 | 0.74 | 2.75 | ||||
| 冷桥过梁热阻Ro=Ri+∑R+Ri= 0.90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过梁传热系数 Kp=1/Ro= 1.12 W/(m2.K) | |||||||
| 冷桥过梁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冷桥楼板类型传热阻值 表 7
冷桥楼板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120.0 | 1.740 | 17.20 | 0.069 | 1.19 | 1.00 | |
| 冷桥楼板各层之和 | 136.0 | 0.46 | 1.44 | ||||
| 冷桥楼板热阻Ro=Ri+∑R+Ri= 0.62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楼板传热系数 Kp=1/Ro= 1.62 W/(m2.K) | |||||||
| 冷桥楼板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 部位名称 | 墙体 (不含窗) | 热桥柱 | 热桥梁 | 热桥过梁 | 热桥楼板 |
| 传热系数K W/(m2.K) | 0.931 | 1.117 | 1.117 | 1.117 | 1.616 |
| 面积(m2) | S1=2858.007 | S2=4767.903 | S3=1073.310 | S4=1.000 | S5=274.620 |
| 面积∑S(m2) | ∑S(m2)= S1+ S2+ S3+ S4+ S5=74.841 | ||||
| Km [W/(m2.K)] | Km=(K1.S1+ K2.S2+ K3.S3+ K4.S4+ K5.S5)/ ∑S(m2)=1.07;D=2.65 | ||||
| 外墙传热系数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1条规定的D>2.50时,K≤1.20的要求。 | |||||
外墙(含非透明幕墙)类型传热系数 表 3
外墙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混凝土双排孔砌块190 | 200.0 | 0.680 | 6.00 | 0.294 | 1.76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80 | 0.231 | 0.52 | 1.25 | |
| 外墙各层之和 | 231.0 | 0.92 | 2.54 | ||||
| 外墙热阻Ro=Ri+∑R+Re= 1.07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外墙传热系数 Kp=1/Ro= 0.93 W/(m2.K) | |||||||
|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50 | |||||||
冷桥柱类型传热阻值 表 4
冷桥柱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200.0 | 1.740 | 17.20 | 0.115 | 1.98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80 | 0.240 | 0.35 | 1.25 | |
| 冷桥柱各层之和 | 231.0 | 0.75 | 2.58 | ||||
| 冷桥柱热阻Ro=Ri+∑R+Ri= 0.91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柱传热系数 Kp=1/Ro= 1.10 W/(m2.K) | |||||||
| 冷桥柱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冷桥梁类型传热阻值 表 5
冷桥梁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200.0 | 1.740 | 17.20 | 0.115 | 1.98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80 | 0.240 | 0.35 | 1.25 | |
| 冷桥梁各层之和 | 231.0 | 0.75 | 2.58 | ||||
| 冷桥梁热阻Ro=Ri+∑R+Ri= 0.91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梁传热系数 Kp=1/Ro= 1.10 W/(m2.K) | |||||||
| 冷桥梁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冷桥过梁类型传热阻值 表 6
冷桥过梁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保温腻子 | 2.0 | 0.085 | 1.56 | 0.019 | 0.04 | 1.25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200.0 | 1.740 | 17.20 | 0.115 | 1.98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80 | 0.231 | 0.52 | 1.25 | |
| 冷桥过梁各层之和 | 231.0 | 0.50 | 2.79 | ||||
| 冷桥过梁热阻Ro=Ri+∑R+Ri= 0.65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过梁传热系数 Kp=1/Ro= 1.53 W/(m2.K) | |||||||
| 冷桥过梁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冷桥楼板类型传热阻值 表 7
冷桥楼板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20.0 | 0.052 | 1.80 | 0.308 | 0.69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120.0 | 1.740 | 17.20 | 0.069 | 1.19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0.0 | 0.052 | 1.80 | 0.154 | 0.35 | 1.25 | |
| 冷桥楼板各层之和 | 150.0 | 0.53 | 2.22 | ||||
| 冷桥楼板热阻Ro=Ri+∑R+Ri= 0.69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楼板传热系数 Kp=1/Ro= 1.45 W/(m2.K) | |||||||
| 冷桥楼板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 部位名称 | 墙体 (不含窗) | 热桥柱 | 热桥梁 | 热桥过梁 | 热桥楼板 |
| 传热系数K W/(m2.K) | 0.931 | 1.105 | 1.105 | 1.528 | 1.452 |
| 面积(m2) | S1=2426.569 | S2=8341.632 | S3=910.913 | S4=108.508 | S5=266.987 |
| 面积∑S(m2) | ∑S(m2)= S1+ S2+ S3+ S4+ S5=12054.610 | ||||
| Km [W/(m2.K)] | Km=(K1.S1+ K2.S2+ K3.S3+ K4.S4+ K5.S5)/ ∑S(m2)=1.08;D=2.57 | ||||
| 外墙传热系数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1条规定的D>2.50时,K≤1.20的要求。 | |||||
外墙(含非透明幕墙)类型传热系数 表 3
外墙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混凝土双排孔砌块190 | 200.0 | 0.680 | 6.00 | 0.294 | 1.76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80 | 0.231 | 0.52 | 1.25 | |
| 外墙各层之和 | 231.0 | 0.92 | 2.54 | ||||
| 外墙热阻Ro=Ri+∑R+Re= 1.07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外墙传热系数 Kp=1/Ro= 0.93 W/(m2.K) | |||||||
|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50 | |||||||
冷桥柱类型传热阻值 表 4
冷桥柱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200.0 | 1.740 | 17.20 | 0.115 | 1.98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80 | 0.240 | 0.35 | 1.25 | |
| 冷桥柱各层之和 | 231.0 | 0.75 | 2.58 | ||||
| 冷桥柱热阻Ro=Ri+∑R+Ri= 0.91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柱传热系数 Kp=1/Ro= 1.10 W/(m2.K) | |||||||
| 冷桥柱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冷桥梁类型传热阻值 表 5
冷桥梁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200.0 | 1.740 | 17.20 | 0.115 | 1.98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80 | 0.240 | 0.35 | 1.25 | |
| 冷桥梁各层之和 | 231.0 | 0.75 | 2.58 | ||||
| 冷桥梁热阻Ro=Ri+∑R+Ri= 0.91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梁传热系数 Kp=1/Ro= 1.10 W/(m2.K) | |||||||
| 冷桥梁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冷桥过梁类型传热阻值 表 6
冷桥过梁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2.0 | -- | -- | 0.260 | -- | 1.00 | |
| 保温腻子 | 14.0 | 0.085 | 1.56 | 0.132 | 0.26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200.0 | 1.740 | 17.20 | 0.115 | 1.98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5.0 | 0.052 | 1.80 | 0.231 | 0.52 | 1.25 | |
| 冷桥过梁各层之和 | 231.0 | 0.74 | 2.75 | ||||
| 冷桥过梁热阻Ro=Ri+∑R+Ri= 0.90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过梁传热系数 Kp=1/Ro= 1.12 W/(m2.K) | |||||||
| 冷桥过梁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冷桥楼板类型传热阻值 表 7
冷桥楼板1
| 每层材料名称 | 厚度(mm) | 导热系数W/(m.K) | 蓄热系数W/(m2.K) | 热阻值(m2.K)/W | 热惰性指标D=R.S | 修正系数 α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20.0 | 0.052 | 1.80 | 0.308 | 0.69 | 1.25 | |
| 钢筋混凝土 | 120.0 | 1.740 | 17.20 | 0.069 | 1.19 | 1.00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10.0 | 0.052 | 1.80 | 0.154 | 0.35 | 1.25 | |
| 冷桥楼板各层之和 | 150.0 | 0.53 | 2.22 | ||||
| 冷桥楼板热阻Ro=Ri+∑R+Ri= 0.69 (m2.K/W) | Ri= 0.115 (m2.K/W);Re= 0.043 (m2.K/W) | ||||||
| 冷桥楼板传热系数 Kp=1/Ro= 1.45 W/(m2.K) | |||||||
| 冷桥楼板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7条R≥0.52的规定。 | |||||||
| 部位名称 | 墙体 (不含窗) | 热桥柱 | 热桥梁 | 热桥过梁 | 热桥楼板 |
| 传热系数K W/(m2.K) | 0.931 | 1.105 | 1.105 | 1.117 | 1.616 |
| 面积(m2) | S1=3071.560 | S2=7208.461 | S3=1015.3 | S4=106.729 | S5=297.839 |
| 面积∑S(m2) | ∑S(m2)= S1+ S2+ S3+ S4+ S5=11699.978 | ||||
| Km [W/(m2.K)] | Km=(K1.S1+ K2.S2+ K3.S3+ K4.S4+ K5.S5)/ ∑S(m2)=1.07;D=2.54 | ||||
| 外墙传热系数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 第5.2.1条规定的D>2.50时,K≤1.20的要求。 | |||||
(1) DGJ32/J19-2015》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 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定标准》
(3) GB50300-20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4) JGJ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5) GB54011-2014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 GB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7) GB78-201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8) DB31/T366-2006《外墙外保温专用砂浆技术要求》
(9) JGJ 144-2008《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10) JGJ253-2011《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规程》
(11) DGJ32/TJ 165-2014《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
(12) JG/T 158-2013《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13)《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
(14)《色建筑评定标识实施细则》
(15) 设计图纸及图纸相关答疑所形成的资料
三、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
项目负责人:
施工负责人:
材料检验员:
(16)施工员:
安全员:
质检员:
(17)施工操作人员班组
图3.1管理组织机构图
四、绿色建筑外墙节能设计概况
4.1、外墙保温材料设计性能指标
| 围护结构部位 | 主要保温材料 | 热传导系数W/(㎡·K) | 热惰性指标D | 基层 | ||||||||
| 名称 | 干密度(kg/m³ | 厚度(mm) | 导热系数 | 蓄热系数W/(㎡.k) | 燃烧性能等级 | |||||||
| λ[W/(m.K)] | 修正系数α | 设计值 | 规范限值 | 设计值 | 规范限值 | |||||||
| 外墙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保温腻子 | 400 | 14 | 0.085 | 1.25 | 1.56 | A级 | 1.07 | 2.54 | 混凝土砌块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450 | 15 | 0.052 | 1.2 | 1.2 | A级 | ||||||
| 外墙冷桥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保温腻子 | 400 | 14 | 0.085 | 1.25 | 1.56 | A级 | 1.07 | 2.54 | 钢筋混凝土 | ||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450 | 15 | 0.052 | 1.2 | 1.2 | A级 | ||||||
| 外墙加权平均值 | 1.07 | 1.2 | 2.54 | 2.5 | ||||||||
|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层和外挑楼板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450 | 20 | 0.052 | 1.2 | 1.2 | A级 | 1.27 | 1 | 3.41 | ||
| 凸窗顶板、底板、侧板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450 | 10 | 0.052 | 1.2 | 1.2 | A级 | 2.52 | 1.92 | |||
外墙保温:
1)基层墙面验收,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内掺5%聚合物防水剂(土建施工)
2)外墙保温腻子
3)外墙柔性耐水腻子
4)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外墙内侧保温:
1)基层墙面验收
2)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3)抗裂砂浆
4.3、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1)外墙保温系统基本构造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 墙体基层 | 部位 | 找平层 | 保温层 | 饰面层 |
| 混凝土及各种砖砌体 | 外墙 | 水泥砂浆内掺5%聚合物防水剂 | 14mm厚保温腻子+两道耐碱玻纤网格布 | 外墙柔性腻子+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 混凝土墙板 | 凸窗顶板、底板、侧板 | 水泥砂浆内掺5%聚合物防水剂 | 10mm厚保温腻子+一道耐碱玻纤网格布 | 外墙柔性腻子+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 混凝土墙板 | 外挑楼板顶板 | 水泥砂浆内掺5%聚合物防水剂 | 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一道耐碱玻纤网格布 | 外墙柔性腻子+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
1)外墙内侧保温系统基本构造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 墙体基层 | 部位 | 找平层 | 保温层 | 抗裂防护层 |
| 混凝土墙及各种砌体墙体 | 内墙保温 | 混合砂浆 | 15mm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3-5mm厚水泥抗裂砂浆+一道耐碱玻纤网格布 |
| 混凝土墙板 | 阳台天棚 | 混合砂浆 | 10mm厚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3-5mm厚水泥抗裂砂浆+一道耐碱玻纤网格布 |
| 混凝土顶板 | 架空层顶板 | 混合砂浆 | 20mm厚WA纳米石墨相变微孔保温砂浆 | 3-5mm厚水泥抗裂砂浆+一道耐碱玻纤网格布 |
5.1、技术准备
(1)、熟悉图纸、技术说明
(2)、结合设计图纸和专项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3)、做好操作人员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的培训工作
(4)、确定保温浆料配合比
5. 2、机具准备
(1)、脚手架安装完毕,经调试运行安全无误、可靠,满足施工作业要求,并配备专职安全检查和维修人员。
(2)、施工工具包括:强制式砂浆搅拌机、垂直运输机械,水平运输手推车、手提搅拌器等。
(3)、常用抹灰工具及抹灰的专用检测工具、经纬仪及放线工具、水桶、剪子、滚刷、铁锨、扫帚、手锤、錾子、壁纸刀、托线板、方尺、靠尺、塞尺、探针、钢尺,电钻等。
5. 3、检验检测计划
5.3.1、检验批划分计划
外墙检验批划分:
8#,15#楼: 1F~4F(东西立面),1F~4F(南立面),1F~4F(北立面)
5F~8F(东西立面),5F~8F(南立面),5F~8F(北立面)
9F~12F(东西立面),9F~12F(南立面),9F~12F(北立面)
13F~16F(东西立面),13F~16F(南立面),13F~16F(北立面)
17F~20F(东西立面),17F~20F(南立面),17F~20F(北立面)
21F~24F(东西立面),21F~24F(南立面),21F~24F(北立面)
25F~28F(东西立面),25F~28F(南立面),25F~28F(北立面)
29F~32F(东西立面),29F~32F(南立面),29F~32F(北立面)
33F以上(东西立面),33F以上(南立面),33F以上(北立面)
9#楼: 1F~3F(东西立面),1F~3F(南立面),1F~3F(北立面)
4F~6F(东西立面),4F~6F(南立面),4F~6F(北立面)
7F~9F(东西立面),7F~9F(南立面),7F~9F(北立面)
10F~12F(东西立面),10F~12F(南立面),10F~12F(北立面)
13F~15F(东西立面),13F~15F(南立面),13F~15F(北立面)
16F~18F(东西立面),16F~18F(南立面),16F~18F(北立面)
19F~21F(东西立面),19F~21F(南立面),19F~21F(北立面)
22F以上(东西立面),22F以上(南立面),22F以上(北立面)
10#楼: 1F~4F(东西立面),1F~4F(南立面),1F~4F(北立面)
5F~8F(东西立面),5F~8F(南立面),5F~8F(北立面)
9F~12F(东西立面),9F~12F(南立面),9F~12F(北立面)
13F以上(东西立面),13F以上(南立面),13F以上(北立面)
11#楼: 1F~3F(东西立面),1F~3F(南立面),1F~3F(北立面)
4F~6F(东西立面),4F~6F(南立面),4F~6F(北立面)
7F~9F(东西立面),7F~9F(南立面),7F~9F(北立面)
10F~12F(东西立面),10F~12F(南立面),10F~12F(北立面)
13F~15F(东西立面),13F~15F(南立面),13F~15F(北立面)
16F~18F(东西立面),16F~18F(南立面),16F~18F(北立面)
19F以上(东西立面),19F以上(南立面),19F以上(北立面)
12#,13#楼: 1F~4F(东西立面),1F~4F(南立面),1F~4F(北立面)
5F~8F(东西立面),5F~8F(南立面),5F~8F(北立面)
9F~12F(东西立面),9F~12F(南立面),9F~12F(北立面)
13F~16F(东西立面),13F~16F(南立面),13F~16F(北立面)
17F~20F(东西立面),17F~20F(南立面),17F~20F(北立面)
21F~24F(东西立面),21F~24F(南立面),21F~24F(北立面)
25F~28F(东西立面),25F~28F(南立面),25F~28F(北立面)
29F~32F(东西立面),29F~32F(南立面),29F~32F(北立面)
33F以上(东西立面),33F以上(南立面),33F以上(北立面)
14#楼: 1F~4F(东西立面),1F~4F(南立面),1F~4F(北立面)
5F~8F(东西立面),5F~8F(南立面),5F~8F(北立面)
9F~12F(东西立面),9F~12F(南立面),9F~12F(北立面)
13F~16F(东西立面),13F~16F(南立面),13F~16F(北立面)
17F~20F(东西立面),17F~20F(南立面),17F~20F(北立面)
21F~24F(东西立面),21F~24F(南立面),21F~24F(北立面)
25F~28F(东西立面),25F~28F(南立面),25F~28F(北立面)
29F~32F(东西立面),29F~32F(南立面),29F~32F(北立面)
33F以上(东西立面),33F以上(南立面),33F以上(北立面)
内墙检验批划分:
8#~15#楼: 1F~3F,4F~6F,7F~9F,10F~12F,13F~15F,16F~18F
19F~21F,22F~24F,25F~27F,28F~30F,31F以上
9#楼: 1F~3F,4F~6F,7F~9F,10F~12F,13F~15F,16F~18F
19F~21F,22F以上
10#楼: 1F~3F,4F~6F,7F~9F,10F~12F,13F~15F
11#楼: 1F~3F,4F~6F,7F~9F,10F~12F,13F~15F,16F~18F
19F~21F
12#楼: 1F~3F,4F~6F,7F~9F,10F~12F,13F~15F,16F~18F
19F~21F,22F~24F,25F~27F,28F~30F,31F以上
13#楼: 1F~3F,4F~6F,7F~9F,10F~12F,13F~15F,16F~18F
19F~21F,22F~24F,25F~27F,28F~30F,31F以上
14#楼: 1F~3F,4F~6F,7F~9F,10F~12F,13F~15F,16F~18F
19F~21F,22F~24F,25F~27F,28F~30F,31F以上
5.3.2、材料进场复验(及见证取样送检)
| 名称 | 主要内容 | 复检批次 |
| 墙体工程 | 1、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或热阻、密度、压缩强度或抗压强度、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外墙体保温隔热材料的吸水率; 2、保温砌块、构件等定型产品的传热系数或热阻、抗压强度; 3、粘结材料的拉伸粘结强度; 4、抹面材料的拉伸粘结强度、压折比; 5、增强网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 6、保温浆料做保温层时制作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测其导热系数、干密度和抗压强度 | 按照同厂家、同品种产品、外墙、内墙每1000㎡扣除窗洞后的保温墙面面积使用的材料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应至少抽查1次,不足1000㎡的也应抽查1次;超过1000㎡时,每增加2000㎡应至少增加抽查1次;超过5000㎡时,每增加5000㎡应增加抽查1次;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时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群体建筑),可合并计算保温墙面抽检面积。 |
5.3.3、现场检测
a、一般规定
绿色建筑维护结构完工后,应对围护结构的外墙节能构造进行现场实体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b、外墙节能构造的现场实体检验,其抽样数量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但合同中约定的抽样数量不应低于本规范的规定。当无合同约定时,应按下列规定抽样:
(1)每个单位工程的外墙应至少抽查3处,每处一个检查点。当一个单位工程外墙有2种以上节能保温做法时,每种节能做法的外墙应抽查不小于3处。
(2)当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出现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的情况时,应扩大一倍数量抽样,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和参数再次检验。仍然不符合要求的,应给出“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结论。
(3)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围护结构节能构造,应查找原因,并对因此造成的对建筑节能的影响程度进行计算或评估,采取技术措施予以弥补或消除后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c、非透光维护结构热工性能(包括传热系数,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等效热阻,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隔热性能和热工缺陷)应进行现场检测,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当无合同约定时,应按下列规定抽样:
(1)传热系数、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等效热阻现场检测:每个单位工程的外墙应至少抽查3处,每处一个检查点;当一个单位工程外墙有2种以上节能保温做法时,每种节能做法的外墙应抽查不少于3处;每个单位工作的屋面应至少抽查2处。
(2)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现场检测:每个建筑单体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房间,抽检量不小于房间总数的5%,且不小于3间;当房间总数小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具有代表性的房间指的是出现热桥部位温度最低的房间。
(3)隔热性能(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现场检测:每个单位工程的外墙应至少抽查3处,屋面和东、西外墙每处各一个检查点;当一个单位工程外墙有2种以上节能保温做法时,每种节能做法的外墙应抽查不少于3处;每处一个检查点应是内表面最高温度最不利处。
(4)热工缺陷检测时,采用红外热象仪进行检测,受检表面同一个部位的红外热像图不应少于2张。当拍摄的红外热像图中主体区域过小时,应单独拍摄1张以上(含1张)主体部位红外热像图。
5.4、材料、劳动力计划
5.4.1、材料计划用量
| 楼号 | 保温腻子(T) |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T) | WA纳米石墨微孔相变保温砂浆(T) | 抗裂砂浆(T) | 耐碱玻纤网布(㎡) |
| 8# | 144.8 | 7.3 | 144.8 | 96.54 | 57599 |
| 9# | 150 | 7.61 | 150 | 100.17 | 61515 |
| 10# | 82.16 | 4.16 | 109.55 | 54.78 | 30277 |
| 11# | 119.43 | 6.05 | 119.43 | 79.62 | 48410 |
| 12# | 147.43 | 7.47 | 147.43 | 98.29 | 54330 |
| 13# | 140.9 | 7.14 | 140.9 | 93.94 | 57116 |
| 14# | 144.81 | 7.34 | 193.08 | 96.54 | 57598 |
| 15# | 144 | 7.3 | 144.8 | 96.54 | 57599 |
| 楼号 | 外墙保温面积(㎡) | 内墙保温面积(㎡) | 外墙 | 内墙 | |
| 抹灰工(工/日) | 油漆工(工/日) | 抹灰工(工/日) | |||
5.5.1、外墙主要施工方法
(1)、工艺流程:墙体基层验收—制作保温层灰饼—配制保温腻子浆料—保温腻子施工—批刮专用腻子—打磨、养护—辊涂底漆—弹线分格—真石漆施工—研磨—反射隔热涂料施工—补洞
(2)、操作工艺:
墙体基层验收
a、基层检查验收:GB50210-2013抹灰质量的允许偏差(mm)及检验方法。
| 平整内容 | 普通级 | 高级 | 检验方法 |
| 立面垂直度 | 4 | 3 | 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 |
| 表面平整度 | 4 | 3 | 用2m垂直检测尺检 |
| 阴阳角方正 | 4 | 3 | 用直角检测尺检查 |
| 分格条(缝)直线度 | 4 | 3 | 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 |
| 墙裙、勒脚上口直线度 | 4 | 3 | 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 |
c、在施工前,对不进行施工的部位进行遮挡保护。
制作保温层灰饼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用保温腻子制作同设计要求厚度的灰饼,横纵间距控制在1.5m左右。
外墙外保温腻子施工
(1)配制保温腻子浆料
1)保温材料配制
a.使用时,将保温材料、水按质量比1:0.8-1的比例加入干净的搅拌机内搅拌,约需搅拌5~10min,该浆料在2h内用完。
b.搅拌前应清理干净搅拌机内残留的水泥砂浆,搅拌时保温材料中不得掺入水泥,砂、骨料、速凝剂、 等其它添加剂 。
c.保温材料的水灰比应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不得根据施工习惯在保温材料中加入过量的水 。
(2)保温腻子施工
采用隔热保温腻子,加水量根据现场气温确定,搅拌均匀后上墙施工。
在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第一遍保温隔热腻子施工时,根据冲筋打饼厚度(设计要求14mm),批刮保温隔热腻子且用大杠搓平及时压入一道玻纤网格布,第二遍保温隔热腻子粉刷达到设计要求厚度,在表层压入一道玻纤网格布。
b、面层保温隔热腻子平整度须达到要求;
c、阴角处施工宜从外向内压抹,各边角用力压实;不许虚粘,保温层不许有空鼓、缺陷等;
d、搅拌好的浆料2h内用完,禁止加水搅拌再使用;初凝的浆料或落堤混入杂物的浆料禁止使用;
e、保温层固化干燥时间为2-3天,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若遇雨,雾等潮湿天气或低温天气应延长干燥时间至保温层固化干燥。
f、雨天应停止施工,施工好但未干的部分应做好防水措施,如防水措施不当,被雨水破坏部分要铲除,重新施工。
g.遇室外温度低于5摄氏度应停止施工。风力大于五级的天气应停止外脚手架高空作业。
备注:隔热保温腻子层总厚度不应大于20mm;<10mm时,可以一次抹平;≥10mm时,隔热保温腻子应最少分两遍施工,且应自上而下施工,两遍间隔时间以手按无凹凸,松动为准;>15mm时,要求底层隔热保温腻子必须压入网格布,禁止干挂;
隐检:整体抹面好:网格布埋填规范,无不良迹象;平整度符合要求;砂浆固化强度良好。
(3)批刮配套专用腻子
严格按照配套专用腻子配制说明书进行配制。搅拌均匀静置5分钟后再搅拌一次,用泥刮均匀批嵌一道。当气温较高或基面比较干燥时,在腻子批嵌前可对基层适当洒水,以减缓腻子中的水分蒸发,搅拌好的腻子应在2小时内用完,夏季或气温较高时应适当缩短使用时间,环境和基层表面温度低于5℃或高于40℃时不宜施工,批刮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批刮时勿留交接缝痕迹;施工完成后的墙面在4小时内避免淋雨;每遍腻子的厚应控制在1mm左右,腻子层厚度过厚会对整个饰面层造成负面影响。
备注:第一遍腻子批刮后压入网格布,压平,禁止干挂,待表干后挂垂直线粘贴PVC护角;两遍腻子间隔时间以手按无凹凸,松动为准。
隐检:整体面平整,符合要求;厚度符合要求;表面无裂纹;砂浆固化状态良好。
(4)打磨、养护
腻子在批刮完成4小时(25℃)后即可进行打磨,用专用砂皮架或方条夹180#铁砂轻轻打磨,打磨后的腻子表面不能有波浪式,避免明显砂眼,砂痕,灰刀印痕等现象并清除浮尘;打磨后的腻子面有可能比较疏松,属正常现象,可适当喷水养护一个星期,腻子的强度会逐渐提高;
自检合格后申请工序验收。
(5)辊涂久诺建筑反射隔热专用底漆
腻子喷水养护一周后方可涂刷底漆,冬季施工应根据气温延长腻子养护期;久诺着色底漆开桶搅匀即可使用,根据气温粘度,可适当加水调和(兑水5%以内),环境温度≥5℃,底漆应涂刷均匀,采用滚筒横向纵向垂直辊涂,不漏刷,不厚涂,可喷涂自检合格后申请工序验收。
(6)弹线分格,粘贴美纹纸
抗碱专用底漆涂刷24小时后,可根据施工图纸及效果图或建设方要求进行分格弹线工作,所有分格线条应横平竖直;粘贴建设方或施工图纸要求规格的胶带纸,粘贴胶带必须先竖后横,对有接头处,可钉小铁钉,以便喷涂后找不出胶带源头。
(7)真石漆漆施工:
以喷涂施工方式在施工墙面上用十字交差喷法满喷一遍,要求均匀一致,平整,无堆积、纹路均匀。完毕后立即去除沟缝处胶带,去除胶带时应尽量往上拉开不要往左右拉以防破坏涂膜切角。
(8)研磨:
待涂层干透后采用100目砂纸进行研磨处理,以消除锐角,来增加涂膜视觉美感及触摸手感。
(9)反射隔热涂料施工:
以滚涂或喷涂方式分进行反射隔热涂料施工,要求均匀一致,无漏涂、堆积、发花现象产生。
(10)补洞和修理
对于墙面由于使用脚手架所预留的孔洞及损坏处应进行修补,修补方法如下:
当脚手架拆离墙体后,应立即对连接处的孔洞进行填补,修补方法如下:
1)粉刷外墙保温系统,并打磨其边缘部分,使之能紧密填入孔洞中。
2)用抗裂砂浆粘结并内置网布,抹平。干燥24小时,再上二道以达到与原有面层平齐。
3) 干燥约8小时后,使用小号湿毛刷,将表面不规则处修平,将边缘处刷平。
4) 对墙面遭受其他因素损坏的区域,修补处理方法同上。
5.5.6、外墙内保温施工方法
(1)、工艺流程:墙体基层验收—冲筋、打饼—保温砂浆施工—抗裂砂浆施工
(2)、操作工艺:
墙体基层验收
a、基层检查验收:GB50210-2013抹灰质量的允许偏差(mm)及检验方法。
| 平整内容 | 普通级 | 高级 | 检验方法 |
| 立面垂直度 | 4 | 3 | 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 |
| 表面平整度 | 4 | 3 | 用2m垂直检测尺检 |
| 阴阳角方正 | 4 | 3 | 用直角检测尺检查 |
| 分格条(缝)直线度 | 4 | 3 | 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 |
| 墙裙、勒脚上口直线度 | 4 | 3 | 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 |
c、在施工前,对不进行施工的部位进行遮挡保护。
冲筋、打饼
沿水平和垂直方向用保温砂浆分别做墙体厚度(内墙保温厚度15mm)控制层,水平间距1.5m,垂直间距1.5m。
保温砂浆施工
严格按照保温砂浆配置要求调配保温砂浆,水灰比:1:1,采用电动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不得有余料残留。内墙保温砂浆应粉刷至墙面,厚度控制在灰饼范围内,用刮尺按照横竖向灰饼冲筋刮墙,平整度满足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成品保温砂浆应在2h内用完,不得加水搅拌后再用。
抗裂砂浆施工
待保温层完全干燥后在保温砂浆面表涂抹抗裂砂浆。严格按照抗裂砂浆配置要求调配抗裂砂浆,水灰比1:3。采用电动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后上墙,首先粉刷2-3mm厚一层抗裂砂浆,并压入一层耐碱玻纤网格布,不得空铺网格布。后再粉刷2-3mm厚抗裂砂浆盖住网布外表面即可,用抹子压光,网格布搭接横纵向搭接不应小于10cm。同一墙面有两种砂浆粉刷的,应延垂直线切齐粉刷层,并网格布延伸150mm,压入水泥砂浆面层。
六、质量验收
6.1一般规定
6.1.1、墙体节能工程应对下列部位或内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图像资料:
A、保温层附着的基层及其表面处理
B、增强网层数、大面铺设及门窗洞口部位翻包增强网做法
C、墙体热桥部位处理
D、被封闭的保温材料厚度
E、各种变形缝处的节能施工做法
6.1.2、墙体节能工程的保温材料在运输、储存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潮、防水、防火等保护措施。
6.2、主控项目
6.2.1、用于墙体节能工程的材料、构件等,其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6.2.2、墙体节能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对基层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基层应符合保温层施工方案的要求。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6.2.3、墙体节能工程各层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按经过审批的施工方案施工。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6.2.4、当墙体采用保温砂浆做内保温层时,应在施工中制作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测其导热系数,干密度和抗压强度。保温浆料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应见证取样送检。
检验方法:按本规范附录E制作同条件试件进行试验。
检查数量:按照同厂家、同品种产品、外墙、内墙每1000㎡扣除窗洞后的保温墙面面积使用的材料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应至少抽查1次,不足1000㎡的也应抽查1次;超过1000㎡时,每增加2000㎡应至少增加抽查1次;超过5000㎡时,每增加5000㎡应增加抽查1次;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时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群体建筑),可合并计算保温墙面抽检面积。
6.3、一般项目
6.3.1、进场节能保温材料与构建的外观和包装应完整、无破损、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6.3.2、当采用增强网作为防止开裂的措施时,增强网的铺贴和搭接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砂浆模压应密实,不得空鼓;增强网应铺贴平整,不得皱,外露。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计量。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小于5处,每处不小于2㎡。
6.3.3、施工产生的墙体缺陷,如穿墙套管、脚手眼、孔洞等,应按施工方案采取隔热断桥措施,不得影响墙体热工性能。
检验方法:对照施工方案和施工记录观察检查,使用热成像仪检查等。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6.3.4、墙体采用保温浆料时,保温浆料层宜连续施工;保温浆料厚度应均匀一致,接搓应平顺密实。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检验数量:保温浆料厚度每个检验批抽查10%,且不小于10处。
6.3.5、墙体上容易碰撞的阳角,门窗洞口及不同材料基体的交接处等特殊部位,其保温层应采取防止开裂和破损的加强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检查数量:按不同部位,每类抽查10%,且不少于5处。
七、绿色建筑节能
7.1、节能
7.1.1、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7.1.2、施工机械应建立按时保养、保修、检验制度等。宜选用高效节能的电动机。220v/380v单项用电设备接入220v/380v系统时,宜使用三项平衡。
7.1.3、实行用电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用电量。必须装设电表,生活区与施工区应分别计量,用电电源处应设明显的用电节约标识,同时施工现场应建立照明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
7.2、节水
7.2.1、实行用水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用水量,宜采用地下水或者符合施工要求的河水。施工用水必须装设水表,生活区与施工区分别计量。及时收集施工现场的用水资料,建立用水节水统计台账,并进行分析对比,提高节水率。
7.3、节约材料与资源利用
7.3.1、选择绿色材料,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材料的合理使用,节省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
7.3.2、施工现场实行额定材料标准,对实际使用材料与预算定额材料使用量做对比分析,合理调整施工工艺及材料损耗,提高节材率。
7.3.3、根据施工进度,材料周转时间,库存情况等制定材料采购计划。确定材料采购数量,避免采购过多,导致材料浪费。
7.3.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滴落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装卸,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7.3.5、外墙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7.3.6、采用保温隔热系统的方式施工墙面时,应选择高效能、耐久性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减少保温隔热层的厚度和材料用量。
八、环境保护
8.1、扬尘污染控制
8.1.1、对半成品包装保温材料进场后用塑料膜进行覆盖,防止受潮,起风后粉尘飞扬,底部应用垫板进行架高处理,防止底部受潮硬化。
8.1.2、对使用完成后剩余的保温砂浆及地面上的残余保温材料应装袋堆放至固定垃圾存放地点,不得随意丢弃。
8.2、有害气体排放控制
8.2.1、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种包装袋。
8.2.2、外墙保温材料应选择经过具有法定检测资格的检测单位检测合格的产品。
8.3、噪声污染控制
8.3.1、施工时间应安排在6:00-22:00之间进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必须连续施工或者特殊需要施工的,必须在施工前到工程所在地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并在环保部门备案后方可施工,并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周边居民工作。
8.3.2、提倡文明施工,加强认为噪音的管理,进行进场培训,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生产人员防躁扰民的意识。
8.4、光污染控制
8.4.1、夜间施工合理布置现场照明,应合理调整灯光照射方向,照明定必须有定性灯罩,选择节能型灯具。在保证现场有足够光照条件下,减少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影响。
8.5、固体废弃物控制
8.5.1、固体废弃物应分类堆放,并有明显的标记。对可回收利用的应尽量回收再利用,如不能回收的,应进行区别化处理,垃圾清运过程中应进行洒水湿润,控制扬尘。
九、职业健康与安全
9.1、施工现场对外墙施工中可能会发生的相关事宜在班前教育,严禁具有心脏病等不利高空作业的相关疾病的人员上岗。
9.2、定期与施工人员现场交底,使其正确使用劳保用品及安全防护用品。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对施工过程中接触到粉尘,有毒气体的人员应采购防护器具。
9.3、施工现场应采用低噪声设备,推广使用自动化,密闭化施工工艺,降低机械噪声。作业时,操作人员应佩戴耳塞进行听力保护。
9.4、在粉尘产生场地采用喷淋等设置降低粉尘浓度,操作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
9.5、高温作业时,施工现场应合理配合防暑降温用品,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
9.6、施工现场人员膳食、饮水、休息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
9.7、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应有通风、照明设施,日常维护应有专人负责。
9.8、施工现场应设置医务室,配备保健药品,常用药品及绷带,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急救用品。
9.9、施工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应及时向发生地的卫生防疫部门和建筑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