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浙江省诸暨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15:44
文档

浙江省诸暨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七年级语文说明: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请认真审题,仔细答题,祝你成功!一、积累(15分)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相应题目。一本好书,如美食佳酿(A.niàngB.liàng),令人回味无穷;似天地自然,(zhù)蓄着万事万物。邀游于书海,你会不自觉地被古仁人深沉的人生大智慧所震撼。(shà)时,感悟顿生:无论是诗是文,先贤都是在观照世间万事万物的过程中找寻到了悲天悯人的自己。(
推荐度:
导读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七年级语文说明: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请认真审题,仔细答题,祝你成功!一、积累(15分)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相应题目。一本好书,如美食佳酿(A.niàngB.liàng),令人回味无穷;似天地自然,(zhù)蓄着万事万物。邀游于书海,你会不自觉地被古仁人深沉的人生大智慧所震撼。(shà)时,感悟顿生:无论是诗是文,先贤都是在观照世间万事万物的过程中找寻到了悲天悯人的自己。(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七年级语文

说明: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请认真审题,仔细答题,祝你成功!

一、积累(15 分)

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相应题目。

一本好书,如美食佳酿(A.niàng  B.liàng),令人回味无穷;似天地自然,(zhù)蓄着万事万物。邀游于书海,你会不自觉地被古仁人深沉的人生大智慧所震撼。(shà)时,感悟顿生:无论是诗是文,先贤都是在观照世间万事万物的过程中找寻到了悲天悯人的自己。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准确读音。

美食佳酿___(A.niàng  B.liàng)

(2)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zhù)__蓄   (shà)___时

【答案】    (1). (1)A    (2). (2)贮    (3). 霎

【解析】

【详解】(1)佳酿,jiā niàng,美酒、名酒。故选A。

(2)贮蓄,zhù xù,释义是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注意不能写成“伫”。

霎时,shà shí,形容极短时间。霎,短时间;一会儿。注意不能写成“刹”。

2. 分门别类辑古诗。

分类古诗名句评点
风雨之境君问归期未有期,①______。(《夜雨寄北》)归期遥遥,孤独无奈。
②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忧国忧民,何等悲壮!
河海之辉

③______,④_____。(《次北固山下》)红日生辉,春来江上。
⑤_____,⑥_____。(《潼关》)

寄意山河,桀骜不驯!
【答案】    (1). ①巴山夜雨涨秋池    (2). ②夜阑卧听风吹雨    (3). ③海日生残夜    (4). ④江春入旧年    (5). ⑤河流大野犹嫌束    (6). ⑥山入潼关不解平

【解析】

【分析】

【详解】“涨”“阑”“嫌”“潼”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

3. 小诸将制作一份关于“修身治学”的书签,你觉得以下哪一句作为书签内容更合适?请简述理由。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十二章》)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我选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示例一:选A    (2). 理由:这句话具体讲到了尽心尽力替人办事、真诚交友和复习知识这三方面内容:强调随时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作为关于“修身治学”的书签内容比较合适。

示例二:选B  理由;这句话是说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志向,不能够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作为书签内容非常合适。

【解析】

【分析】

【详解】答题思路:先选择两句话中的一句,然后结合句子内容,扣住“修身治学”的主题进行分析,分析其符合之处。

示例1:我选A。理由:这句话提醒大家要多反思自己,从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交友是否有信用、知识有没有复习三个方面来反思,既有个人修养方面的提醒,也有治学方面的提醒,很适合作为“修身治学”主题的标签。

示例2:我选B。理由:这句话提醒大家只有内心恬淡无所求才能明确志向,只有内心宁静才能实现理想。这句话告诉人们为人要淡泊,求学要宁静,很适合作为“修身治学”主题的标签。

4. 根据语境,选出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小语喜爱画画,她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寄给美术协会的陈老师,想听听他的意见,并附有一张纸条,上面这样写着:

陈老师:

学生小作一幅,望您拜读后,不吝赐教,垂示宝贵意见!

小文

A. 小作    B. 拜读    C. 赐教    D. 垂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谦辞和敬辞的用法。

A.小作:是对自己的作品的谦称,使用正确;

B.拜读:意思是自己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希望陈老师看自己的作品,使用不恰当;

C.赐教:是请求对方给予指教,是敬辞,使用正确;

D.垂示:表示别人对自己的提示,是敬辞,使用正确;

故选B。

二、阅读(45分)

(一)名著阅读(3分)

5. 读完《朝花夕拾》后,关于“谁是鲁迅的启蒙老师”这一话题,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论。有的同学认为是阿长,有的同学认为是寿镜吾先生,也有同学认为是藤野先生。你认为谁才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呢?请结合名著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是阿长,因为她替儿时的鲁迅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让他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的无私的关爱,教会了他成为一个心底温暖的人。

示例二:我认为是寿镜吾先生,因为他是鲁迅在三味书屋的第一任老师,他以深厚的文学功底,深深影响感染了鲁迅,培养了儿时的鲁迅习字、对课的能力,为他日后走上文学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示例三。我认为是藤野先生,因为他不仅在学业上帮助鲁迅替鲁迅添改讲义修改解剖图,还给予了鲁迅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关心与尊重,让身处困境中的鲁迅倍感温暖与鼓励,最终勇敢地走上弃医从文的道路。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老师”可以是生活中的老师,也可是教会学问的老师。结合名著内容分析。

示例一:我认为是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这篇散文通过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时的生活片断,着力刻画了他所敬佩的藤野先生的光辉形象。文中具体而详细的地记述了藤野先生怎样修改鲁迅的笔记,又怎样开导鲁迅大胆解剖尸体。藤野先生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侮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使藤野先生具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

示例二:我认为是阿长。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里面讲到很多阿长的事情,比如:长妈妈教鲁迅一些古怪的“礼节”和避讳的事情,长妈妈不认得字,连书名都记不对,却帮鲁迅买回了梦寐以求的《山海经》,长妈妈还给鲁迅讲过百草园里美女蛇的故事,让他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的无私的关爱,教会了他成为一个心底温暖的人。

示例三:我认为是寿镜吾先生。他是鲁迅在“三味书屋”的第一任老师,鲁迅认为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先生虽然古板,却毫不死板。他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并不相同。正如书中所说:“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我相信,先生对其他新来的学生,决不会都如此严厉,是作者身上特有的“笔墨味儿”让先生特别对待他。再如,“大伙儿读书时,每个人读的书都不一样。先生对于我们的束缚只是每人在学习安排上的相同,而没有我们读什么书也相同。”我认为,先生的这一点灵活,是从封建压制的巨石下钻出的一株草,看似渺小,却给了作者很大的帮助,这些情节培养了儿时的鲁迅习字、对课的能力,为他日后走上文学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非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请你先阅读题目,根据答题需要进行相关篇章的阅读。

《西游记》书介

【作品概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与《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全书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一路降伏妖魔,西行取经的故事。师徒四人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人物印象】

【作品回目】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名家评论】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鲁迅)

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 

(张书绅)

动物世界,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及非逻辑的想象,这一切形成了弥漫在《西游记》中的童话的气氛。

(林庚)

【精彩片段】

却说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果然这山上有一个妖精,孙大圣去时,惊动那怪。他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长老坐在地下,就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 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那八戒见他生得俊俏,呆子就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叫道:“女菩萨,往那里去?手里提着是甚么东西?”分明是个妖怪,他却不能认得。那女子连声答应道:“长老,我这青罐里是香米饭,绿瓶里是炒面筋,特来此处无他故,因还誓愿要斋僧。”三藏一见,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关切问询。那女子笑吟吟,忙陪俏语道:“,我丈夫在山北凹里,带几个客子锄田。这是奴奴煮的午饭,送与那些人吃的。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忽遇三位远来,却思父母好善,故将此饭斋僧,如不弃嫌,愿表芹献。”……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火眼金晴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那怪物有些手段,使个解尸法,见行者棍子来时,他却抖擞精神,预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唬得个长老战战兢兢,口中作念道:“这猴着然无礼! 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行者道:“莫怪,你且来看看这罐子里是甚东西。”沙僧换着长老,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虹,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虾蟆,满地乱跳。长老才有三分儿信了,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戴他是个妖怪?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

你看他忍气别了,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节选自《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资源链接】

在读书的同时,小编也推荐大家观看86版电视剧《西游记》,让你的阅读之旅更精彩!扫描下列二维码即可观看哦!

6. 在【人物印象】板块,读者一眼就能辨别人物身份,这归功于创作者巧妙的设计。请你仔细观察这四张画,找寻创作者的独具匠心之处。

7. 正读六年级的小文对“大闹天宫”这一故事颇感兴趣,想了解与之相关的完整情节,你会推荐他精读哪四回?请根据【作品回目】回答。

8.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这是鲁迅先生对《西游记》评价。《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妖怪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红孩儿做了善财童子,迁怒于孙悟空,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既可以看出她的心胸狭隘,也显示出她对亲情的珍视。

9. 【精彩片段】呈现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既然孙悟空神通广大,为何不一棍打死白骨精,而非要打三次?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作者如此安排的妙处。

10. 在书介的末尾,编辑还设计了【资源链接】这一板块,为读者推荐了《西游记》的影视资料。你觉得这一设计有必要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明理由。

【答案】6. 示例一:四张画分别由四位人物各自名号的汉字(唐僧、悟空、悟能、悟净)组成,巧妙揭示了人物身份。

示例二:四张画较清晰明了地勾勒出师徒四人的武器(手杖、金箍棒、钉耙、室杖),巧妙地揭示了人物身份。    

7. 第四、五、六、七回    

8. 示例一:悟空三打白骨精后,遭到唐僧驱逐,告别时,满心不舍,潸然泪下,体现了他对唐僧的不舍与牵排,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示例二: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 小聪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像极了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9. 孙悟空的“三打”分别对应白骨精的“三变”,这样的设计使得小说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变”与“三打”的过程也凸显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与孙悟空的本领高强,丰富了人物形象。    

10. 示例一:有必要。电视剧有图有音,可以在谈笑风生中了解故事情节,拉近名著与生活的距离;如果所读名著为文言文,部分文字可能理解的不是很深刻,观看电视剧能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

示例二:没有必要。阅读名著关键还是在于原著阅读,只有静心品读文字,才能真正感受到名著的魅力。电视剧并非完全忠于原著,为了拍摄的需要,情节内容会与原著有出入,会误导读者的阅读。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判断人物。从左到右文字提示分别为“唐僧、悟空、悟能、悟净”,分别对应《西游记》师徒四人各自的名字,揭示了人物身份。另外,从左到右人物所拿的武器分别是“手杖、金箍棒、钉耙、室杖”,据此也能看出人物分别是唐僧、悟空、悟能、悟净。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故事情节。大闹天宫:孙悟空习得一身本领后,向东海龙王借得定海之宝金箍,却被龙王告状,骗到天庭当“弼马温”。悟空知道被骗后,反下天去,复招安为齐天大圣,看管蟠桃园,却又生气无人请他赴蟠桃宴,大闹后逃下界,十万天兵捉拿他。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丹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毫发无损,还在天宫大打出手。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由此判断阅读“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可知晓故事情节。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情感。结合故事情节分析感情即可。示例一:东海龙王与孙悟空刚结识,孙悟空借走了定海神针,当知道定海神针是宝是又反悔,百般难他,可以看出龙王为人的虚伪,同时也显现出他的吝啬。示例二: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的讲信义。示例三:白鼠精曾受恩于托塔李天王父子,所以在无底洞中供奉他们的牌位,同时,托塔天王父子一来,她就受降伏罪,显出了重义报恩的一面。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设计的好处。小说故事情节一定要起伏跌宕,引人入胜,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 “三变”“三打”使故事内容更加丰富;白骨精“三变”体现其阴险狡诈,孙悟空“三打”体现其孙悟空的本领高强,据此丰富了人物形象。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有必要。观看《西游记》电视剧可以增加阅读过程中的趣味性,拉近名著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激发大家阅读原著的兴趣。观看电视剧还能帮助大家初步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助力原著阅读。

示例二:没有必要。名著之所以为名著,是因为文章后折射出令人深思的问题,所以,阅读原著,才能真正感受到名著的魅力。拍成电视剧的名著,一部分情节会经过编剧改编,原著的部分情节可能会删掉,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要想透彻的了解名著,还是需要阅读原著。

(三)文学作品阅读(12 分)

老舍

①到了齐大,暑假还未曾完。除了太阳要落的时候,校园里不见一个人影。那几条白石凳,上面有枫树给张着伞,便成了我的临时书房。手里拿着本书,并不见得念;念地上的树影,比读书还有趣。我看着:细碎的绿影,夹着些小黄圈,不定都是圆的,叶儿稀的地方,光也有时候透出七棱八角的一小块。小黑驴似的蚂蚁,单喜欢在这些光圈上慌手忙脚的来往过。那边的白石凳上,也印着细碎的绿影,还落着个小蓝蝴蝶,抿着翅儿,好像要睡。一点风儿,把绿影儿吹醉,散乱起来。A.小蓝蝶醒了懒懒的飞,似乎是做着梦飞呢;飞了不远,落下了,抱住黄蜀菊的蓝儿。看着,老大半天,小蝶儿又飞了,来了个愣头磕脑的马蜂。

②真静。往南看,千佛山懒懒的倚着一些白云,一声不出。往北看,围子墙根有时过一两个小驴,微微有点铃声。往东西看,只看见楼墙上的爬山虎。叶儿微动,像竖起的两面绿浪。往下看,四下都是绿草。往上看,看见几个红的楼尖。全不动。绿的,红的,上上下下的,像一张画,颜色固定,可是越看越好看。B.只有办公处的大钟的针儿,偷偷的移动,好似唯恐怕叫光阴知道似的,那么偷偷的动。从树隙里偶尔看见一个小女孩,花衣裳特别花哨,突然把这一片静的景物全刺激了一下;花儿也更红,叶儿也更绿了似的;好像她的花衣裳要带这一群颜色跳起舞来。小女孩看不见了,又安静起来。槐树上轻轻落下个豆瓣绿的小虫,在空中悬着,其余的全不动了。

③园中就是缺少一点水呀!连小麻雀也似乎很关心这个,时常用小眼睛往四下找;假如园中,就是有一道小溪吧,那要多么出色。溪里再有些各色的鱼,有些荷花!哪怕是有个喷水池呢,水声,和着枫叶的轻响,在石台上睡一刻钟,要作出什么有声有色有香味的梦!花木够了,只缺一点水。

④短松墙觉得有点死板,好在发着一些松香;若是上面绕着些密罗松,开着些血红的小花,也许能减少一些死板气儿。园外的几行洋槐很体面,似乎缺少一些小白石凳。可是继而一想,没有石凳也好,校园的全景,就妙在只有花木,没有多少人工作的点缀,砖砌的花池咧,绿竹篱咧,全没有;这样,没有人的时候,才真像没有人,连一点人工经营的痕迹也看不出;换句话说,这才不俗气。

⑤啊,又快到夏天了!把去年的光景又想起来;也许是盼望快放暑假吧。快放暑假吧!把这个整个的校园,还交给蜂蝶与我吧! 太自私了,谁说不是!

11. 这段文字选自老舍的散文《一些印象》,请根据内容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12. 文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能唤起我们对事物的细微感觉。请从①②段画线句中选择一处,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A小蓝蝶醒了懒懒的飞,似乎是做着梦飞呢;飞了不远,落下了,抱住黄蜀菊的蕊儿。

B只有办公处的大钟的针儿,偷偷的移动,好似唯恐怕叫光阴知道似的,那么偷偷的动。

我选__

品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根据你的阅读理解,完成下面对话。

小语:阅读第②段时,我发现作者不厌其烦地这样写:“往南看”“往北看”“往东西看”“往下看”“往上看”,是不是有些重复累赘?

小诸:不是的,作者这样写,是因为_____

14. 把握好重音和停连,可以帮助我们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请参照示例,为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标注重音,并简述理由。

示例:

句子: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济南的冬天》)

理由:“真”读重音,强调句意的确定性;“含笑”读重音,强调济南的人们对冬天温暖、安适生活的满足与幸福。

句子:把这个整个的校园,还交给蜂蝶与我吧!

【答案】11. 《齐大的夏天》《校园的夏天》《夏天的梦》《齐大的梦》等。    

12.     (1). 示例一:选A,    (2). 此处将小蓝蝶拟人化,它们由“懒懒的飞”到“抱住”蕊儿,生动写出了小蓝蝴蝶慵懒可爱、睡意十足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

示例二:选B,此处将大钟拟人化,“偷偷”移动,“怕叫光阴知道”,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大钟的针儿动得小心轻微,生怕打扰了周围的一片安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闲适与宁静。    

13. 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观察,描写了东西南北,上上下下的景物,意在表现整个校园都极其安静的特点。    

14. “整个”读重音,强调校园所有草木景物;“还”读重音,强调再一次,与去年暑假一样:“蜂蝶与我”读重音,强调了我和蜂蝶等昆虫和谐相处,共享校园宁静时光的美好愿望。这种近乎自私的想法,真切地流露出作者对夏日齐大的无比喜爱,对恬静、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写。拟写时应根据内容来概括。

文中的地点是齐大的校园,描写的季节是夏天,描写的景物具有梦幻般的特点,综合以上内容可将文章标题拟写为:《齐大的夏天》《校园的夏天》《夏天的梦》《齐大的梦》等。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示例一:选A。“醒了懒懒的飞”“做着梦飞”“抱”等词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小蓝蝶人的动作行为;“醒了懒懒的飞,似乎是做着梦飞”写出了小蓝蝴蝶慵懒可爱、睡意十足的情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小蓝蝴蝶的喜爱。

示例二:选B。“偷偷的移动”“唯恐怕叫光阴知道似的”“偷偷的动”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大钟拟人化;“偷偷的移动”写出了大钟的针儿动得小心轻微;“唯恐怕叫光阴知道似的”写大钟生怕打扰了周围的一片安静;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内心的闲适与宁静。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方位词的理解。

“南”“北”“东西”“下”“上”是方位词,表明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观察,描写了东西南北,上上下下的景物;结合看到的内容分析,“一声不出”“微微有点铃声”“叶儿微动”“绿草”“楼尖”“全不动”等词语表现整个校园都极其安静的特点;所以“往南看”“往北看”“往东西看”“往下看”“往上看”等词语并不显得重复累赘。故小诸要说的话可以概括为: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观察,描写了东西南北,上上下下的景物,意在表现整个校园都极其安静的特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重音。

“整个”表示范围,强调的是校园内所有的草木景物,所以应读重音;“还”是“再一次”的意思,结合“又快到夏天了”“快放暑假吧”表明,强调与去年暑假一样,所以应读重音;结合第1段“小蝶儿又飞了,来了个愣头磕脑的马蜂”分析,强调了“我”和蜂蝶等昆虫和谐相处;结合和第2段“真静”分析,表达了“我”与昆虫们共享校园宁静时光的美好愿望,所以应读重音;结合“太自私了,谁说不是”分析,“把这个整个的校园,还交给蜂蝶与我吧”表达了一种近乎自私的想法,真切地流露出作者对夏日齐大的无比喜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四)古诗文阅读(16分)

1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山行杂咏

〔清〕袁枚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此诗写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诗人穿行于层峦叠嶂中,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中的加点词,简要分析。

【答案】“送”与“迎”将山峰拟人化,它们好似热情好客的朋友迎送着诗人,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后一句将青山比作“茧”,将行人紧紧包围,让其无法逃脱,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焦急与苦闷。纵观全诗,随着行程的推进,诗人内心由起初的愉快转变为后来的焦急、郁闷。(结合内容分析出“喜悦”或“焦急”等情感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诗歌的大意是:山路崎岖不平,山峰延绵不绝,周围的青山就像蝉茧一样把人包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前面还有路可行。根据加点词分析。“一峰才送一峰迎”中的“送”与“迎”将山峰拟人化。这里的山峰恰似热情的朋友,而“迎”与“送”衔接之紧,又生动逼真地写出诗人穿行于层峦迭嶂之中那应接不暇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写出重重青山仍然如同层层蚕茧将“人”四周包“裹’’住,无法冲出,以至不相信还有出路。这两句反映的是诗人“山行”时久不见平川的郁闷心态。诗人将“青山”之大意象比喻为“茧”之小意象,恰切地表达诗人于“山行”时的憋气不舒的感受。据此写出情感变化即可。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完成小题。

(甲)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献、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选自《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乙)

太极殿始成,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语信云:“可掷箸门外。”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诸人,亦自为也。”王曰:“魏祚所以不长。”谢以为名言。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注释】①寒温:冷暖,常用作问候起居客套话。②吉人:善良的人,贤明的人。③版:做匾额的木板。④箸:到。⑤韦诞:三国魏书法家,曾被迫于高空中给魏明帝题匾额,大受惊吓,须发全白。⑥魏祚:即魏朝。

16. 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方法联系内容释义
字典查阅向:①面对,朝着;②方向:③先前,刚才;

④表示假设,可译为“假使”“如果”。

向三贤孰愈

一词多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何以知之

课内迁移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

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

词类活用一狼洞其中(《狼》)

使王题之

17.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请你展开联想与想象,设计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

场景一:

客:(面带好奇之色,走上前)向三贤孰愈?

谢公:①(              )小者最胜。

场景二:

谢公:(神色轻松,轻抚子敬背)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诸人,亦自为也。

王子敬:②(               )魏祚所以不长。

18. 王子敬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少负盛名,深得宰相谢安的赏识。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谢安器重王子敬的原因。

【答案】16. (1)③(2)凭,凭借(3)当时(4)题字    

17.     (1). ①示例一:满面笑容,抬眼望向门口

示例二:抬眼望向门口,淡淡地说    (2). ②示例一:挺起胸膛,神色严肃地反驳

示例二:紧绷着脸,不屑地说    

18. 从甲文看,王子敬虽不善言辞,但举止庄重,沉稳大方,被谢安称为“吉人”;从乙文看,王子敬拒不为太极殿题匾,体现他不畏权贵率性正直的品质,故深得谢安赏识。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向三贤孰愈:刚才那三位贤士谁较好。根据查阅词典,“向”字的意思是“先前,刚才”,故选择③。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凭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以”可译为“凭,凭借”;根据一词多义,“何以知之”的“以”字也可译为“凭,凭借”,句意是:凭什么知道的。

元方时年七岁:元方当时只有七岁。“时”字可译为“当时”;根据课内迁移,“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的“时”字也可译为“当时”,句意是:王献之当时做谢安的长史。

一狼洞其中: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洞”字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打洞”;根据词类活用,“使王题之”的“题”字用法也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题字”,句意是:让王献之题写匾额。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①因三人说话的内容不同,客人“面带好奇之色,走上前”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而谢公以“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早知三人中“小者最胜”,故谢公在回答客人的问题时,望着三人离去的方向,内心平静,语气平淡,所以本答题空可填写“抬眼望向门口,淡淡地说”。

②由“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可知,王子敬拒不为太极殿题匾,谢安后来见到王子敬,以魏朝韦诞为例让王子敬登上大殿题写,而王子敬却说“魏祚所以不长”,故王子敬说话时必不怕冒犯权贵,显示出自己的真诚率性,所以说话时是“挺起胸膛,神色严肃地反驳”。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甲文“子敬寒温而已”,说明王子敬虽不善言辞;而谢安以“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认为,王子敬举止庄重,沉稳大方,所以被谢安称为“吉人”;乙文由“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可知,王子敬拒不为太极殿题匾;“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诸人,亦自为也。’王曰:‘魏祚所以不长’”可知,王子敬不畏权贵率性正直;“谢以为名言”表明谢安认为王子敬说得对,故深得谢安赏识。综合以上两点,即谢安器重王子敬的原因。

【点睛】译文:

(甲)黄门侍郎王子猷兄弟三人一同去拜访谢安,子猷和子重大多说些日常事情,子敬不过寒暄几句罢了。三人走了以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那三位贤士谁较好?”谢安说:“小的最好。”客人问道:“怎么知道呢?”谢安说:“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我是从这两句话推断出来的。”

(乙)太极殿刚刚建成,王子敬当时做谢安的长史,谢安(派使者)送木板,让王子敬题写匾额。王子敬面有不满之色,对使者说:“可以扔到门外边去。”谢安后来见到王子敬,说:“登上大殿去题写如何?先前魏朝的韦诞那些人,也亲自做了啊。”王子敬说:“(这)正是魏朝不长久的原因。”谢安认为这是名言。

三、写作(40分)

19. 阅读以下文字,按要求作文。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厚,诗中的“我”突发奇想,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三次与母亲嬉戏玩耍,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假如你也拥有这样神奇的能力,你想变成什么呢?又会做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我变成了               ”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提示:①可以大胆想象,但要符合发展逻辑。②可通过具体事件,结合语言、动作等描写,让想象更生动、更精彩。③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变的原因,让想象更有意义。

【答案】范文:

假如我变成了美人鱼

大海深处的美人鱼是多么美丽,一条彩色的鱼尾巴带着她在海里遨游,苗条的身材使她更加优雅。

一天夜里,我睡不着觉,望着窗外出神,突然,我看见一颗流星来到我窗前,我接住了它。霎时,我感觉整个房间都亮了起来,一股神奇的力量来到我的身体里。这让我想起了电视里的场景,我试着对流星说:“开灯!”“噔”的一下,灯就亮了起来,我又惊讶,又开心!捧着流星来到海边,大声对流星说:“我要变成美人鱼!”话音未落,我的两条腿就便成了鱼尾巴,我纵身一跃,跳入海中,在海里快速的游动,找了块礁石爬上去,仔细地端详着我的鱼尾巴,“真美啊!”我不由自主地说。

流星在海里变成了一根光之法杖,指引我继续游着。只见大海深处越来越黑,许多海底生物见了我掉头就跑,我很想跟他们交朋友,就拦住小丑鱼问:“为什么大海这么黑?我有这么害怕吗?怎么见了我都躲起来了呢?”小丑鱼说:“大海里有个很坏的女巫,让这里变得暗无天日,我们的家全被它毁了!”我很想帮助大海的朋友们,就对光之法杖说:“带我去找女巫!我要消灭它!”突然,法杖发出一道金光,指引着我游向更深的海底。

终于,到了女巫的巢穴,金光让它睁不开眼睛。这时法杖变成一把利剑,对准女巫的胸口刺去,女巫顿时化成了一团白烟,慢慢从海底升上去,所到之处海水变得透明,很快大海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五颜六色的珊瑚、五彩缤纷的小鱼……海底世界恢复了往日的生活,我也受到了海王的邀请,让我定居在这里,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美人鱼。

变成美人鱼之后的我经常来往大海与大地之间,用法杖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生命,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解析】

【分析】

【详解】1)审题:“假如我变成了     ”这个作文题目属于想象作文。要写好这篇作文,我们首先就要放飞自己的想象,将假设的对象想清楚,比如说假如我变成了家长、教师、、作家、孙悟空、马……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所想象的具体对象,可以是现实中的人物,也可以是动物、植物,还可以是神话传说、动画片影视作品中的人物。

2)行文。大家要把假设的对象的行为、想法想具体些。比如说,假如我变成了一名,我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我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想?……想得具体,这篇文章给人的印象会更加清晰、鲜明,给人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示例:假如我变成了班主任,可以以如下思路行文:开篇点题:假如我变成了班主任。然后把正文分成几个段落,每段都以中心句开头:假如我变成了班主任,我不会给孩子们留那么多的作业……假如我变成了班主任,我会用彩图绘画出美好的瞬间……假如我变成了班主任,我会给他们讲讲课外的知识。在具体写每一种措施,不仅要写出 “具体做法”,还要写出如此做的原因及目的。最后总结全文:假如我变成了班主任,我一定会使我的学生们的笑脸常在!做到首尾呼应。

文档

浙江省诸暨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七年级语文说明: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请认真审题,仔细答题,祝你成功!一、积累(15分)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相应题目。一本好书,如美食佳酿(A.niàngB.liàng),令人回味无穷;似天地自然,(zhù)蓄着万事万物。邀游于书海,你会不自觉地被古仁人深沉的人生大智慧所震撼。(shà)时,感悟顿生:无论是诗是文,先贤都是在观照世间万事万物的过程中找寻到了悲天悯人的自己。(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