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如图,在菱形中,,点分别从点出发以同样的速度沿边向点运动.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②③当点分别为边的中点时,是等边三角形④当点分别为边的中点时,的面积最大.上述结论中正确的序号有 .(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3如图,四边形为正方形,为等边三角形.为正方形的对角线,则 度.
4.如图,过正方形的顶点作直线,过作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若,,则的长度为 .
5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分别交于点,在上任取两点,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1.如图,在菱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为的中点,且 ,则菱形的周长为( )
A. B. C. D.
2.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和8 ,则这个菱形的周长是( )
A.24 B.20 C.10 D.5
3. 如图,在四边形中,,,若再添加一个条件,就能推出四边形是矩形,你所添加的条件是 .(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4.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则GF的长为 .
5.如图,在正方形纸片中,对角线交于点,折叠正方形纸片 ,使落在上,点恰好与上的点重合,展开后,折痕 分别交于点,连结.下列结论:①;② ;③;④四边形是菱形;⑤.则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6. 菱形中,垂直平分,垂足为,.那么,菱形的面积是 ,对角线的长是 .
7. 如图,菱形ABCD中,∠BAD=60º ,M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若PM+PB的最小值是3,则AB长为 .
8. 将一正方形按如图方式分成n个全等矩形,上、下各横排两个,中间竖排若干个,则n的值为 A.12 B.10 C.8 D.6
9. 如图,矩形的周长为,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过点作的垂线 ,分别交于点,连结,则的周长为( )
A.5cm B.8cm C.9cm D.10cm
10. 如果菱形的周长是,高是,那么这个菱形两邻角的度数比为( )
A. B. C. D.
11. 如图,四边形为矩形纸片.把纸片折叠,使点恰好落在边的中点处,折痕为.若,则等于( )
A. B.
C. D.
12.如图,在菱形中,对角线分别等于8和6,将沿的方向平移,使与重合,与延长线上的点重合,则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A.36 B.48 C.72 D.9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点是正方形的对角线上一点,连结、.
(1)证明:;
(2)在上取一点,连结,使得,连结,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7如图,在□ABCD中,EF∥BD,分别交BC、CD于点P、Q,分别交AB、AD的延长线于点E、F.已知BE=BP.
求证:(1)∠E=∠F.
(2)□ABCD是菱形.
8如图1,在中,点为边中点,直线绕顶点旋转,若点在直线的异侧,直线于点,直线于点,连接
(1)延长交于点(如图2),①求证:;②求证:;
(2)若直线绕点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点在直线的同侧,其它条件不变.此时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直线绕点旋转到与边平行的位置时,其它条件不变,请直接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及此时还成立吗?不必说明理由.
9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和CD上,AE = AF.
(1)求证:BE = DF;
(2)连接AC交EF于点O,延长OC至点M,使OM = OA,连接EM、FM.判断四边形AEM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证明:(1)
10如图,在正方形中,是上的任意一点(与两点不重合),是上的两点(与两点都不重合),若请判断线段与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11如图,中,点是边上一个动点,过作直线,设交的平分线于点,交的外角平分线于点.
(1)探究:线段与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当点在边上运动时,四边形会是菱形吗?若是,请证明,若不是,则说明理由;
(3)当点运动到何处,且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是正方形?
12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点G是BC上任意一点,DE⊥AG于点E,BF⊥AG于点F.
(1) 求证:DE-BF = EF.
(2) 当点G为BC边中点时, 试探究线段EF与GF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说明理由.
(3) 若点G为CB延长线上一点,其余条件不变.请你在图②中画出图形,写出此时DE、BF、EF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
13如图,将矩形纸片沿其对角线折叠,使点落到点的位置,与交于点.
(1)试找出一个与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2)若为线段上任意一点,于,于.试求的值,并说明理由.
14已知:如图,菱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且.
(1)求证:.
(2)若,点分别为和的中点.求证:为等边三角形.
15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与C、D不重合),以CG为一边在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CEFG,连结BG,DE.我们探究下列图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1)①猜想如图1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②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绕着点C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得到如图2、如图3情形.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判断①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选取图2证明你的判断.
16如图-1,已知P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不与A、C重合),PE⊥BC于点E,PF⊥CD于点F.
(1) 求证:BP=DP;
(2) 如图-2,若四边形PECF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是否总有BP=DP?若是,请给予证明;若不是,请用反例加以说明;
(3) 试选取正方形ABCD的两个顶点,分别与四边形PECF的两个顶点连结,使得到的两条线段在四边形PECF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长度始终相等,并证明你的结论 .
17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点D,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线,
CE⊥AN,垂足为点E,
(1)求证:四边形ADCE为矩形;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E是一个正方形?并给出证明.
17
(1)证明:在△A BC中, AB=AC,AD⊥BC.
∴ ∠BAD=∠DAC. 2分
∵ 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线,
∴.
∴ ∠DAE=∠DAC+∠CAE=180°=90°. 4分
又 ∵ AD⊥BC,CE⊥AN,
∴=90°,
∴ 四边形ADCE为矩形. 5分
(2)说明:①给出正确条件得1分,证明正确得3分.
②答案只要正确均应给分.
例如,当AD=时,四边形ADCE是正方形. 6分
证明:∵ AB=AC,AD⊥BC于D.
∴ DC=. 7分
又 AD=,
∴ DC=AD. 8分
由(1)四边形ADCE为矩形,
∴ 矩形ADCE是正方形. 9分
16
⑴ 解法一:在△ABP与△ADP中,利用全等可得BP=DP. 2分
解法二:利用正方形的轴对称性,可得BP=DP. 2分
⑵ 不是总成立 . 3分
当四边形PECF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点P旋转到BC边上时,DP >DC>BP,此时BP=DP不成立. 5分
说明:未用举反例的方法说理的不得分.
⑶ 连接BE、DF,则BE与DF始终相等. 6分
在图8-1中,可证四边形PECF为正方形, 7分
在△BEC与△DFC中,可证△BEC≌△DFC .
从而有 BE=DF . 8分
15
(1)① 2分
②仍然成立 1分
在图(2)中证明如下
∵四边形、四边形都是正方形
∴,,
∴ 1分
∴(SAS) 1分
∴
又∵
∴ ∴
∴
14
证明:(1)∵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
又∵BE=DF
∴≌
∴AE=AF
(2)连接AC
∵AB=BC,
∴是等边三角形,
E是BC的中点
∴AE⊥BC, ∴,同理
∵
∴
又∵AE=AF
∴是等边三角形.
13
解:(1)
证明:四边形为矩形,
,
又,
.
(2)由已知得:且
在中,
延长交于
则
12(1) 证明: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F⊥AG , DE⊥AG
∴ DA=AB,∠BAF + ∠DAE = ∠DAE + ∠ADE = 90°
∴ ∠BAF = ∠ADE
∴ △ABF ≌ △DAE
∴ BF = AE , AF = DE
∴ DE-BF = AF-AE = EF
(2)EF = 2FG 理由如下:
∵ AB⊥BC , BF⊥AG , AB =2 BG
∴ △AFB ∽△BFG ∽△ABG
∴
∴ AF = 2BF , BF = 2 FG
由(1)知,AE = BF,∴ EF = BF = 2 FG
(3) 如图
DE + BF = EF
------------------------------------------------
11
解:(1).
其证明如下:
∵是的平分线,.
∵,∴.
∴.
∴.
同理可证.
∴. 3分
(2)四边形不可能是菱形,若为菱形,则,而由(1)可知,在平面内过同一点不可能有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分
(3)当点运动到中点时,,,则四边形为,要使为正方形,必须使.
∵,∴,∴是以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当点为中点且是以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时,
四边形是正方形.
------------------------------------------------
10根据题目条件可判断证明如下:
∵四边形为正方形,∴
∵又
∴
∵∴ 5分
∴
∴∴
∴ 9分
------------------------------------------------
9
证明:(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B = ∠D = 90°.
∵AE = AF,
∴.
∴BE=DF. 4分
(2)四边形AEMF是菱形.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CA = ∠DCA = 45°,BC = DC.
∵BE=DF,
∴BC-BE = DC-DF. 即.
∴.
∵OM = OA,
∴四边形AEMF是平行四边形.
∵AE = AF,
∴平行四边形AEMF是菱形. 8分
------------------------------------------------
8(1)证明:①如图2.
直线于点, 直线于点,
又为边中点,
又
3分
②
在中,
5分
(2)成立.如图3. 6分
证明:延长与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直线于点,直线于点,
7分
又为中点,
又
则在中,
10分
(3)四边形是矩形. 11分
成立. 12分
-----------------------------------------------
7证明:(1)在□中,
∴
∵
∴
∴
(2)∵
∴
∵
∴
∴
∴□是菱形
6(1)∵在正方形中,是对角线,
∴.
又∵,
∴.
∴. 3分
(2)如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4分
∵,
∴.
又∵,
∴.
∵是上一点, ,
∴.
∵在四边形中,,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7分(其他方法酌情给分)
1.10 2. ①②③ 3. 105 4. 5. 8
1. 2. B 3.或或 4. 3 5. ①④⑤ 6.
7. 8. C 9. D 10. C 11. A 12.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