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 题 | 五年级下册11课晏子使楚 第一课时 | ||
| 教学目标 |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思路,能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段意。 4、感受楚王的前后的变化。 | ||
| 教学重点 | 理清文章思路,能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段意。 | ||
| 教学难点 | 感受楚王前后的变化。 | ||
| 教具准备 | 小黑板(或课件) | ||
| 导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子、规矩、使楚、侮辱、敝国、安居乐业、面不改色、”等词语的意思。 2、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 3、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他的态度又有了怎样的变化? 导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君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会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敬称他为“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谭文,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 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学习伙伴交流 1检查,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2交流:课文讲了几件事?(三件事)讲了什么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机智地反驳了楚王) 3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讲了这三件事? 4、尝试给课文分段 ①哪些段落是写这三件事的?三件事前面的内容写了什么?三件事后面的内容又写了什么? ②分段 根据每段讲了什么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春秋末期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显现自己的威风。 第二段(第3到5自然段)楚王想三次侮辱晏子,反被晏子驳倒赔不是。 第三段(第6自然段)从此,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2、(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楚王对晏子侮辱到了极点。挖狗洞间晏子钻,讽刺他身材矮小。说齐国没有人,就是说晏子。故意在晏子面前审问盗贼,嘲笑齐国人没出息。而且从“瞅”、“冷笑”、“笑嘻嘻”等词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及齐国的侮辱。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 3、有感情地朗读。 4、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5、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说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 6、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四、引向深入: 那晏子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 |||
| 板 书 设 计 | 起因————经过————结果 晏子出使——反击侮辱——不辱使命 | ||
| 达 标 检 测 | 1、根据拼音写汉字。 wǔ rǔ guī ju wéi nán ( ) ( ) ( ) qiú fàn gān jú chén mín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敞( ) 准( ) 陪( ) 臣( ) 敝( ) 淮( ) 赔( ) 矩( ) 3、根据意思写成语。 (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 )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 )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跟碰着脚跟。 ( ) | ||
| 教学反思 | |||
| 课 题 | 五年级下册11课 晏子使楚 (第二课时) | ||
| 教学目标 | 1、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2、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 ||
| 教学重点 |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体会人物的特点。 | ||
| 教学难点 |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 ||
| 教具准备 | 小黑板(或课件) | ||
| 导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 预习提纲: 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样回答的? 导学过程: 一、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 师:楚王3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那第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同学们跟随着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 3、汇报交流。 (一)第一个故事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污问‘狗国’,才从狗国进去。我在这几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这里应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因为这几句话包含的意思不难理解] (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设计意图:知其然,知其所认然。“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领会其巧妙应答之根源。] (3)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不藏针) (二)第二故事 句一:“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1)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2)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3)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人”一说) 4、感情朗读 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整国是最下等国家。” (2)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情辱,有何秘诀?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子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3)有感情朗读。 (三)第三个故事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 “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这句话对学生来说理解存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之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洁又小又苦的桔,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 晏子运用夸张修辞及类比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语,反驳了楚子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研究晏子神情,体会智慧 1、从晏子的语气中,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 2、学生自学的交流: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只是看了看,就想出对策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2)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 ②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 (3)哪知晏子面不改我以,站起来,说…… ①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②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三、角色朗读,课堂表演。 1、分角色朗读三个故事。 2、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分组讨论,组织表演,教师提醒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 3、评价 四、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 |||
| 板 书 设计 | 晏子使楚 楚王侮辱晏子 晏子机智反击 (显示楚国威风) ( 维护齐国尊严) 开狗洞 狗国 齐无人 想取笑 反让取笑 下等国 齐人盗 水土不同 | ||
| 达 标 检 测 |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得( )扬( ) 国( )强( ) 面( )改( ) 安( )乐( ) 又( )又( ) 又( )又( ) 水( )不( ) ( )材( )小 2、读下面一段话,写出三个相应的成语 大伙儿把袖子举了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三个成语( ) ( ) ( ) 3、慧眼辨真伪,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1.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的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到这儿来了。( ) ①因为晏子是下等人,所以就派到楚国来访问。( ) ②因为楚国是下等国家,所以就派没有本事的人来访问。( ) ③晏子的意思:如果你承认我,就等于承认楚国是下等国。这既讽刺了楚国,又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 ④这是晏子谦虚的说法。( ) 2.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原因: ①楚王想取笑晏子,反而被晏子取笑了。( ) ②晏子代表齐国的利益,一心想着齐国的利益。( ) ③晏子不怕楚王的侮辱。( ) 4、完成下面填空。 (1)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所以, 。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是不中用,派到楚国来了。所以 。 5、读完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 ||
| 教学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