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学理念
(一)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形成,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二)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小学三年级学生地思维活动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件模型,一件工艺品等。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1、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2、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注重生活中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1、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2、建立生活中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1、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2、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三、教学原则
1、注重基础:小学三年级劳动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本能力与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
2、体现综合:一是注意劳动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的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的学习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三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3、讲究科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
4、注重实效:劳动的实施有以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应该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出发,从教育的实际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安排实施计划。
四、学生情况分析
班里学习气氛比较浓,有几个人非常优秀的学生,在他们的带领下,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孩子们都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其中,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好,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大部分同学对这门课有浓厚的兴趣。在劳动课上,同学们可以充分动手,动脑,学得有趣的知识。
五、教学措施
1、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在劳动实践基础上,坚持“趣-授-练-评”的教学模式。
3、通过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4、把劳动教育与德育结合,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
教学进度表如下
| 周次 | 起讫时间 | 教学内容 | 教时 | 备注 | 
| 1 | 8.29-9.4 | 开学准备 | ||
| 2 | 9.5-9.11 | 报书 裁纸 订本子 | 1 | |
| 3 | 9.12-9.18 | 削铅笔 | 1 | |
| 4 | 9.19-9.25 | 整理书包 | 1 | |
| 5 | 9.26-10.2 | 洗发和洗澡 | 1 | |
| 6 | 10.3-10.9 | 洗红领巾 | 1 | |
| 7 | 10.10-10.16 | 整齐着装 | 1 | |
| 8 | 10.17-10.23 | 晒被褥 | 1 | |
| 9 | 10.24-10.30 | 整理床铺 | 1 | |
| 10 | 10.31-11.6 | 期中复习 | ||
| 11 | 11.7-11.13 | 整理房间 | 1 | |
| 12 | 11.14-11.20 | 折纸 | 1 | |
| 13 | 11.21-11.27 | 折钱包 | 1 | |
| 14 | 11.28-12.4 | 剪纸 | 1 | |
| 15 | 12.5-12.11 | 做七巧板 | 1 | |
| 16 | 12.12-12.18 | 养小龟 | 1 | |
| 17 | 12.19-12.25 | 水培植物 | 1 | |
| 18 | 12.26-1.1 | 复习 检测 | 1 | |
| 19 | 1.2-1.8 | 期末复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