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电气阀门定位器有哪些作用
答:
①改善阀的静态特性
②改善阀的动态特性
③改变阀的流量特性
④用于分程控制
⑤用于阀门的反向动作
2.简述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答:(1)副回路的选择必须包括主要扰动,而且应包括尽可能多的扰动;(2)主、副对象的时间常数应匹配;(3)应考虑工艺上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4)要注意生产上的经济性。
3. 简单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简单控制系统由一个被控对象,一个检测元件和变送器,一个调节阀和一个调节器组成。检测元件和变送器用于检测被控变量,并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为标准信号,输出到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将检测变送器的输出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并把偏差信号按一定的控制规律运算,运算结果输出到执行器。执行器是控制系统回路中的最终元件,直接用于改变操纵量,以克服干扰,达到控制的目的。
4.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采用前馈-反馈复合系统将能较大地改善系统的控制品质?
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根据干扰工作;及时;精度不高,实施困难;只对某个干扰 有克服作用.反馈的特点作用依据是偏差;不及时:精度高,实施方便,对所有干扰都有克服作用.由于两种控制方式优缺点互补, 所以前馈-反馈复合系统将能较大地改善系统的控制品质.
三、(10分)一个如图1所示的换热器,用蒸汽将进入其中的冷物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生产工艺要求热物料出口温度维持恒定(℃).试设计一简单温度控制系统,选择被控量和操纵量,画出其结构原理图,并选择调节器的控制规律。
答:被控量为了流体出口温度,操纵量为蒸汽流量,调节器应选择PID调节规律。
系统结构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四、(25分) 图2为管式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试确定:
1.这是一个什么系统?画出其方框图。
2.调节阀的作用形式;主、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
3.分析系统的可能经受的扰动及主要扰动;
4.简述进料流量增大时的控制过程;
5.如果进料流量是注意扰动,上述系统应如何改进?
答:1、这是个串级控制系统;系统方块图如下
2、调节阀为气开式,副调节器应为反作用,主调节器也应为反作用
3、可能经受的扰动有被加热物料的流量、温度、成分的变化,燃料油的管道压力、流量、成分的变化及环境温度的变化。主要扰动应该是燃料道压力的波动。
4、若进入加热炉的进料流量发生变化而影响到炉出口温度变化时,则由主调节器首先起控制作用,此时副回路虽不能直接克服扰动,但副回路的存在改善了过程特性,缩短了控制通道,因此控制质量有所提高。
5、此时应该选择炉膛温度作为副变量,组成串级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
五、(11分)如图所示为锅炉液位双冲量控制系统。试问:当供水压力波动较大时
该方案是否能够满足控制要求?说明理由.如果不能,请设计出改进的方案.
答:当供水压力波动较大时,由于主要扰
动没有能够及时的克服,所以该方案不能
满足控制要求。此时应该选择供水流量作
为副变量,以水位为主变量,蒸汽压力为
前馈信号,组成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
改进的方案如右图所示
六、(10分)在制药工业中,为了增强药效,需要对某种成分的药物注入一定量的镇定剂、缓冲剂,或加入一定量的酸、碱,使药物呈酸性或碱性。这种注入过程一般都在混合槽中进行。工艺要求生产药物与注入剂混合后的含量必须符合规定的比例,同时在混合过程中不允许药物流量突然发生变化,以免混合过程产生局部的化学副反应,为此设计如下图所示的控制系统。
试分析:1图中停留槽的作用是什么?
2图中有几个控制系统,分别是什么系统,各系统的作用如何?
答: 停留槽的作用是稳定药物流量,防止其发生急剧变化.图有两个控制系统,一个是停留槽液位与出口流量的均匀控制系统,是药物流量缓慢变化;另一个是药物与添加剂的比值控制系统,保持二者的比例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被控量与操纵量的选择原则。
答:(1) 被控量的选择原则:
①必须尽可能选择表征生产过程的质量指标作为被控变量;②当没有合适的质量指标时,应选择与质量指标由单质对应关系的间接指标作为被控量; ③间接指标必须有足够的灵敏度;④被控变量的选择还应考虑工艺过程的合理性及所用测量仪表的性能、价格等因素.
(2) 操纵变量选择的原则
①操纵变量应是控制通道放大系数K0较大者;②应使扰动通道的时间常数越大越好,而控制通道的时间常数适当小一些。③控制通道纯滞后时间则越小越好,并尽量使扰动远离被控变量而靠近调节阀;④当广义过程的控制通道由几个一阶滞后环节组成时,要避免各个时间常数相等或相接近的情况;⑤工艺上的合理性和方便性。
2.简述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答:(1)串级控制系统由于副回路的存在,能够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的扰动的影响;
(2) 串级控制系统由于副回路的存在,改善了对象的特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
(3) 串级控制系统由于副回路的存在,使对象非线性特性线性化,提高了系统的自适应能力;
(4) 能够更精确控制操纵变量的流量.
(5)可以实现灵活的操作方式选择
3.设置均匀控制系统的目的和其特点是什么?
答:目的是:对表征前后设备供求矛盾的两个变量均匀协调,统筹兼顾.
特点是:表征前后供求矛盾的两个变量都应该是缓慢变化的;前后互相联系又
互相矛盾的两个变量都应保持在工艺操作所允许的范围内.
4.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采用前馈-反馈复合系统将能较大地改善系统的控制品质?
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根据干扰工作;及时;精度不高,实施困难;只对某个干扰 有克服作用.反馈的特点作用依据是偏差;不及时:精度高,实施方便,对所有干扰都有克服作用.由于两种控制方式优缺点互补, 所以前馈-反馈复合系统将能较大地改善系统的控制品质.
三、计算题(10分)已知对象控制通道阶跃响应曲线数据如下表所表示,调节量阶跃变化为Δu=50。
| 时间/min | 0 | 0.2 | 0.4 | 0.6 | 0.8 | 1.0 | 1.2 | 
| 被调量 | 200.1 | 201.1 | 204.0 | 227.0 | 251.0 | 280.0 | 302.5 | 
| 时间/min | 1.4 | 1.6 | 1.8 | 2.0 | 2.2 | 2.4 | |
| 被调量 | 318.0 | 329.5 | 336.0 | 339.0 | 340.5 | 341.0 | 
2.应用动态特性参数法选择PID调节器参数。
答:1.由实验数据画出对象的阶跃响应曲线为:
解法一:由图可得:
所以,PID调节器参数为:
解法二:有作图法可以求出
所以,PID调节器参数为:
四、计算题 (10分)某电动比例调节器的测量范围为100~200℃,其输出为0~10mA。当温度从140℃变化到160℃时,测得调节器的输出从3 mA变化到7mA。试求该调节器比例带。
答:
式中 Δy ---被控参数测量值的变化量;
ΔX ---控制器输出的变化量;
ymax-ymin---测量仪表的刻度范围;
Xmax-Xmin---控制器输出变化范围。
五、设计题(20分) 下图为管式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试确定:
6.这是一个什么系统?画出其方框图。
7.调节阀的作用形式;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式;
8.分析系统的可能经受的扰动及主要扰动;
9.简述当扰动或负荷变化使炉膛温度T2升高时该串级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10.如果燃料油的管道压力经常波动,上述系统应如何改进?画出改进后的结构原理图.
答:1、这是个串级控制系统,其方块图如下.
2、调节阀为气开式,主、副调节器都为反作用;
3、可能经受的扰动有被加热物料的流量、温度、成分的变化,燃料油的管道压力、流量、成分的变化及环境温度的变化。主要扰动应该是被加热物料的流量、温度等。
4、该串级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当扰动或负荷变化使炉膛温度T2升高时,由于副调节器是反作用,它的输出减小,调节阀是气开式,阀的开度变小,造成料量减小,以使炉膛温度下降。同时当炉膛温度升高时,引起炉出口温度T1升高,因为主调节器是反作用,使副控制器给定值降低,通过副回路调节,减小燃料量,降低炉膛温度,保证炉出口温度恒定。
T1↓← T2↓← Q燃↓← 阀的开度变小←PC2↓↓
↗T1↑→e1(=T1↑-r1)↑→PC1↓→e2↑↑(=T2↑- r2↓)
f1→T2↑→e2(=T2↑-r2)↑→PC2↓→阀的开度变小→Q燃↓
T1↓← T2↓←
5、应该选择燃料油流量作为副变量,
出口温度为主变量,组成串级控制
系统,如右图所示:
六、设计题(10分)如图所示为锅炉液位双冲量控制系统。试问:当供水压力波动较大时, 该方案是否能够满足控制要求?说明理由.如果不能,请设计出改进的方案。
当供水压力波动较大时,由于主要扰
动没有能够及时的克服,所以该方案不能
满足控制要求。此时应该选择供水流量作
为副变量,以水位为主变量,蒸汽压力为
前馈信号,组成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
改进的方案如右图所示:
七、设计题(10分)如图所示为自来水氯气净化工艺控制流程,请分析图中有几个控制系统,分别是什么系统,各系统的作用如何?
答: 图中有3个控制系统。一个是气化器压力控制系统,以稳定气化器压力,保证设备安全;一个是气化器温度控制系统,为液氯正常气化提供热源;一个是氯气与自来水的比值控制系统,保证氯气与自来水的比例关系,既达到灭菌的效果,又不造成浪费和腐蚀设备的目的。
4.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采用前馈-反馈复合系统将能较大地改善系统的控制品质?
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根据干扰工作;及时;精度不高,实施困难;只对某个干扰 有克服作用.反馈的特点作用依据是偏差;不及时:精度高,实施方便,对所有干扰都有克服作用.由于两种控制方式优缺点互补, 所以前馈-反馈复合系统将能较大地改善系统的控制品质.
5. 一般常规调节系统在负荷变动或变动较大时,为什么调节质量会变坏?如何解决? 答案:一般常规调节系统中的调节参数只能人工调节,在工艺正常运行是调整好的PID参数,只能保证在这种状态下的调节质量,而调节对象特性都为非线性的,在负荷工况变动较大时,对象特性将发生变化,因此原来的调节器参数就不再适应,这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重新整定调节器参数才有可能使调节质量变好。
6、炉出口温度调节,当适当引入微分作用后,有人说比例度可以比无微分时小些,积分时间也可短些,对吗?为什么?
答案:这样说是对的。因为微分作用是超前的调节作用,其实质是阻止被调参数的变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适当的减小比例度和积分时间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