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2年甘肃高考理综真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32:29
文档

2022年甘肃高考理综真题及答案

2022年甘肃高考理综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Na23S32Cl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推荐度:
导读2022年甘肃高考理综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Na23S32Cl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甘肃高考理综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丝和减数是哺乳动物细胞的两种形式。某动物的基因型是Aa,若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和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发生了互换,则通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是(  )

A. 有丝的后期

B. 有丝的末期

C. 减数第一次

D. 减数第二次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过程包括减数第一次和减数第二次;主要特点是减数第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实现基因的重组,减数第二次则为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详解】AB、有丝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的过程,这样就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现象,A、B错误;

C、D、根据题意,某动物基因型是Aa,经过间期复制,初级性母细胞中有AAaa四个基

因,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涉及A和a的交换,交换后两条同源染色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均分别具有A和a基因,减数第一次时,同源染色体分开,两组Aa彼此分开进入次级性母细胞,但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的现象,而在减数第二次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其上的A和a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C

错误,D正确。

故选D。

2. 某同学将一株生长正常的小麦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宜且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发现容器内CO2含量初期逐渐降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初期光合速率逐渐升高,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 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呼吸速率保持稳定

C. 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D. 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会吸收密闭容器中的CO2,而呼吸作用会释放CO2,在温度和光照均适宜且恒定的情况下,两者速率主要受容器中CO2和O2的变化影响。

【详解】A、初期容器内CO2浓度较大,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植物吸收CO2释放O2,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下降O2浓度上升,A错误;

B、根据分析由于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下降,O2浓度上升,从而使植物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呼吸作用逐渐升高,直至两者平衡趋于稳定,B错误;

CD、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错误,D正确。

故选D。

3.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A. 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 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 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 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A、如果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浓度增加,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过度传递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A不符合题意;

B、如果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传递减弱,会缓解兴奋过度传递引起的肌肉痉挛,可达到治疗目的,B符合题意;

C、如果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能有效降解,导致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持续结合,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C不符合题意;

D、如果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 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组①②③④⑤

底物+ + + + +

RNA组分+ + -+ -

蛋白质组分+ -+ -+

低浓度Mg2++ + + --

高浓度Mg2+---+ +

产物+ --+ -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B. 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度升高而升高

C. 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D. 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组分、Mg2+的浓度,因变量是有没有产物生成,底物为无关变量。第①组为正常组作为空白对照,其余组均为实验组。【详解】A、第①组中,酶P在低浓度Mg2+条件,有产物生成,说明酶P在该条件下具有催化活性,A错误;

BD、第③组和第⑤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蛋白质组分,自变量是Mg2+浓度,无论是高浓度Mg2+条件下还是低浓度Mg2+条件下,两组均没有产物生成,说明蛋白质组分无催化活性,BD错误;

C、第②组和第④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RNA组分,自变量是Mg2+浓度,第④组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有产物生成,第②组在低浓度Mg2+条件下,没有产物生成,说明在高浓度

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C正确。

5. 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 ①③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⑥

D. 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

【详解】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在占地面积相同情况下提供了更多空间,提高了生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①正确;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②错误;

③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③正确;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④正确;

⑤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等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⑤正确;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光照决定的,⑥错误。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 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

A. 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

B. 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

C. 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

D. 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

【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说明控制鸡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为显性。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正交为Z a Z a(非芦花雄鸡)×Z A W(芦花雌鸡),子代为Z A Z a、Z a W,且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为Z A Z A×Z a W,子代为Z A Z a、Z A W,且全为芦花鸡,A正确;

B、正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Z A Z a(杂合子),反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Z A Z a(杂合子),B正确;

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即Z A Z a×Z A W,所产雌鸡Z A W、Z a W(非芦花),C错误;

D、正交子代为Z A Z a(芦花雄鸡)、Z a W(非芦花雌鸡),D正确。

故选C。

7.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HB铅笔芯的成分为二氧化铅

B. 碳酸氢钠可做食品膨松剂

C. 青铜和黄铜是不同结构的单质铜

D. 焰火中红色来源于钠盐灼烧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二氧化铅,A错误;

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能使面团松软,可做食品膨松剂,B正确;

C.青铜是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黄铜为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两者均属于混合物,不是铜单质,C错误;

D.钠元素灼烧显黄色,D错误;

故选B。

8. 一种实现二氧化碳固定及再利用的反应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合物1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平面

B. 化合物1与乙醇互为同系物

C. 化合物2分子中含有羟基和酯基

D. 化合物2可以发生开环聚合反应【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合物1分子中还有亚甲基结构,其中心碳原子采用sp3杂化方式,所以所有

文档

2022年甘肃高考理综真题及答案

2022年甘肃高考理综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Na23S32Cl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