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
1.(2010·天津河西检测)下列物质颜色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含钠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产生黄色火焰
B.蛋白质遇浓变黄
C.pH试纸与某溶液接触变为红色
D.无色浓久置后变黄
解析: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B项是蛋白质的特征反应(主要指含苯环的);pH试纸变色,是有机色素与H+、OH-的反应,此处可进一步举例说明;D项浓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在其中,使其变黄,属于HNO3的分解反应。
答案:A[来源:学+科+网]
2.(2010·山东潍坊质检)1 mol下述固体物质长期放置于空气中(不考虑潮解情况),最后质量增加的关系是( )
①氧化钠 ②过氧化钠 ③氢氧化钠 ④亚硫酸钠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解析:各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发生变化的情况如下表:
| Na2O | Na2O2 | NaOH | Na2SO3 | |
| 最终得到的固体 | Na2CO3 | Na2CO3 | Na2CO3 | Na2SO4 |
| 增加的质量/克 | 44 | 28 | 13 | 16 |
3.(2010·湖北黄冈检测)一种化学冰袋中含有Na2SO4·10H2O和NH4NO3,用时将它们混合并用手搓揉就可制冷,且制冷效果能维持一段时间。以下关于其制冷原因的推测肯定错误的是( )
A.Na2SO4·10H2O脱水是吸热过程
B.较长时间制冷是由于Na2SO4·10H2O脱水是较慢的过程
C.铵盐在该条件下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D.NH4NO3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解析:没有复分解反应发生。
答案:C
4.(2010·潍坊模拟)质量分数相等的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x g,加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y g,当NaHCO3完全分解时,y值等于( )
A. B. C. D.
解析:解题关键找出前后混合物中相同的部分得出差量,结合方程式求解。
2NaHCO3Na2CO3+H2O+CO2↑ 固体减轻[来源:Z。xx。k.Com]
2×84 106 62
x g m g (x-y) g
m=
x-x=x-y
y=[来源:Z,xx,k.Com]
答案:B
5.(2010·山东临沂高三模拟)钡和钠相似,也能形成含的过氧化物,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钡的化学式是BaO2
B.的电子式是[]2-
C.1 mol Na2O2或BaO2跟足量的水反应都生成0.5 mol O2
D.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钡都是强氧化剂
解析:BaO2可由Na2O2来类推,2BaO2+2H2O2Ba(OH)2+O2↑,的电子式为[]2-,故选B。
答案:B
6.(2010·天津河西检测)下列各组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H2CO3
B.熔点 二氧化硅>食盐>金属钠>干冰
C.酸性 H3PO4<H2SO4<HClO4
D.沸点 H2Se>H2S>H2O
解析:热稳定性:碳酸正盐>碳酸氢盐>碳酸。
B项注意:金属的熔点变化较大,应联系具体物质进行对比。
C项归纳: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来源:Zxxk.Com]
D项要求:强调在H2O中存在氢键使其沸点反常升高。
答案:D
7.(2010·湖北武汉高三模拟)过氧化钠与足量的碳酸氢钠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除气体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NaOH、Na2CO3 B.Na2CO3
C.NaOH D.NaOH、Na2CO3、Na2O2
解析:发生的反应有:2NaHCO3Na2CO3+CO2↑+H2O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2NaOH+CO2====Na2CO3+H2O
由题给信息过氧化钠与足量的碳酸氢钠混合,知CO2过量,不可能存在NaOH,因此排除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固体物质只能是Na2CO3,故选B。
答案:B
8.(2010·安徽合肥高三模拟)使5.6 L CO2气体迅速通过Na2O2固体后得到4.48 L气体(标准状况下),这4.48 L气体的质量为( )
A.8.8 g B.6.4 g C.8.2 g D.6.2 g
解析: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n (前)==0.25 mol
n (后)==0.20 mol,Δn=n(前)-n(后)=0.05 mol
运用差量法:
2Na2O2+2CO2====2Na2CO3+O2 Δn
2 mol 1 mol 1 mol
0.05 mol 0.05 mol
得反应后的0.2 mol气体中含0.05 mol O2和0.15 mol CO2,故反应后的气体总质量=0.15 mol×44 g·mol-1+0.05 mol×32 g·mol-1=8.2 g。
答案:C
9.(2010·湖北黄冈模拟)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作原料,采取下列两条途径制取铜:
①ZnH2Cu
②CuOCuSO4Cu
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铜的质量相等,则下列叙述符合实际实验结果的是( )
A.一定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B.一定消耗相同质量的锌
C.一定消耗相同质量的稀硫酸 D.一定生成相同质量的硫酸锌
解析:此题的信息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此实验中所用氢气的质量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化学反应,因此需要较多量的锌和稀硫酸,当然生成硫酸锌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答案:A
10.(2010·山东济宁测试)燃料电池是燃料(例如CO、H2、CH4等)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此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通常为KOH溶液,则下列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负极反应式为:CH4+10OH--8e-====+7H2O
B.正极反应式为:2O2+4H2O+8e-====8OH-
C.随着不断放电,电解质溶液碱性减小
D.甲烷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比甲烷燃烧的能量利用率大
解析:负极反应是还原剂(CH4)失电子被氧化的反应,正极反应是氧化剂(O2)得电子被还原的反应。将两电极的反应(有时亦称“半反应”)相加,得总反应式为CH4+2OH-+2O2====+3H2O。可见随着反应进行,电解质溶液中的c(OH-)不断减少,故C选项不正确。对于A、B两选项,根据题给条件和以上分析,可知属于正确选项。对于D选项,根据能量转化的规律,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功的,能量利用率不高,而电能转化为功的效率是比较高的,故D选项也正确。
答案:C
11.(2010·全国高考理综Ⅰ·11)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解析:电解食盐水时发生的反应:
阳极:2Cl-―2e-====Cl2↑
阴极:2H2O+2e-====H2↑+2OH-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对照分析选项,A错误;阳极附近的溶液中会溶有少量的Cl2,滴加KI溶液后发生反应:Cl2+2I-====I2+2Cl-,溶液呈棕色,B正确;阴极附近产生大量的OH-,滴加酚酞后变红色,C错误;电解后生成NaOH,溶液呈碱性,D错误。
答案:B[来源:学科网ZXXK]
12.(2010·聊城二模)大胆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A.探究与反应可能有生成
B.探究浓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中可能有
C.探究与水的反应生成和
D.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溶液中通以,酚酞红色褪去的现象是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所致,还是的漂白性所致
答案:C
13.(2010·东城二模)下列各组反应能产生可燃性气体的是 ( )
A.铜投入到浓中 B.碳投入到热的浓硫酸中
C.电石投入到水中 D.碳酸钙投入到盐酸中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4.(2010·江苏高考·22)下图中,A、C是工业上用途很广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B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H、G是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H是一种重要的能源,J是一种耐高温材料,K是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列出)。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G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为一道无机框图题,重点考查学生对“铝三角”的掌握情况,并结合有机化学中的几个特征反应。
依题知,H是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又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应该想到H为甲烷。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为A、G,其中G是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甲烷的氯代产物中只有四氯化碳满足题意,因此G为四氯化碳。而A是重要化工原料,且又与金属B反应,在甲烷的氯代产物中只有氯化氢满足要求,因此A是盐酸。K是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甲烷与I,I高温分解生成J,J是一种耐高温材料,耐高温材料在高一化学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中学过,不难想出J极有可能为氧化铝,则I为氢氧化铝,则K中含C、Al两种元素,根据产物甲烷、氢氧化铝和反应物之一水,推出K为碳化铝(Al4C3)。由流程图知,金属B为铝。金属B(铝)与A(盐酸)反应生成三氯化铝和氢气,而D、F两物质反应生成I(氢氧化铝),知D为三氯化铝,E为氢气,不难得出C为碱溶液,F为偏铝酸盐。
答案:(1)Al(1分) (2分)
(2)Al3++3+6H2O====4Al(OH)3↓(3分)
(3)光照,过量Cl2(2分)
(4)Al4C3+12H2O====4Al(OH)3↓+3CH4↑(3分)
15.(2010·安庆统测) (10分)动画片“大力水手”中,每当大力水手吃下一罐菠菜后就会变得力大无穷,这是影片的夸张手法,但菠菜中确实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铁质等。然而过量吃菠菜,会造成人体缺钙。菠菜中富含草酸(乙二酸),其味苦涩,溶于水,是一种二元弱酸。以分子形式存在的草酸,从药理上看,是一种有毒物质,过量草酸会腐蚀胃黏膜,还会对肾脏造成伤害。为了既能吸收菠菜中的营养,又不被草酸伤害,有两种可用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在油炒前,先把菠菜用热水烫一烫,这样炒的菠菜没有苦涩味;另一种方法是“菠菜烧豆腐”,也可使涩味大大降低。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说明两种消除菠菜中草酸危害的方法中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实验室里用基准物质草酸钠配成的酸性溶液标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试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
□C2O42-+□MnO4-+□________→□Mn2++□________+□________。
若有1molMn2+生成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溶液时,滴下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迟迟不退去,但数滴之后,反应速度迅速加快,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溶液中草酸的存在形态有三种,各形态的浓度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往草酸钠溶液中滴稀盐酸,pH=5时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有 ,当pH从5降到3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表为几种酸对铁锈及锅炉水垢的溶解性比较:
| 酸 | 铁锈[Fe(OH)3]溶解量/g | 水垢(CaCO3)溶解量/g |
| 盐酸 | 0.7911 | 全溶 |
| 磷酸(Ka1=7.6×10-3) | 0.1586 | 微溶 |
| 草酸(Ka1=5.9×10-2)[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 0.7399 | 0.0036 |
| 醋酸(Ka=1.8×10-5) | 0.1788 | 0.1655 |
A.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性越强的酸除铁锈效果越好
B.草酸除水垢效果差的原因是因为草酸酸性太弱
C.铁锈或水垢在酸中的溶解性与酸根离子的性质可能有关
D.硫酸除铁锈和水垢的效果都好
答案: (1)用热水烫一烫是利用升高温度增大溶解度的原理,使草酸更多地被溶解出来 ,在烧菜之前去除;“菠菜烧豆腐”是利用豆腐中富含的Ca2+将C2O42-转化为CaC2O4沉淀,进入人体后除少量溶解外,大部分直接排除体外(豆腐中损失的钙可以从其他食物中补充)
(2)5C2O42-+2MnO4-+16H+=2Mn2++10CO2↑+8H2O 5NA
(3)反应中产生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4)C2O42-、HC2O4-、OH-、Cl- C2O42- + H+ = HC2O4-
(5)C
解析:(1)用热水烫一烫即可除去草酸,由于未加入其他成分,因此应该从草酸的溶解度角度考虑。(2)配平时可认为C2O42-离子中碳原子的平均化合价为+3价,反应过程中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氧化产物只能是CO2,然后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配平。(3)从外界条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角度出发,温度、压强、浓度均不可能,因此考虑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4)分析图中曲线可知α0表示H2C2O4分子,α1表示HC2O4-,α2表示C2O42- 。(5)酸除铁锈很显然不仅与酸的浓度有关,还与酸的体积有关,同时从表中可知醋酸的酸性比磷酸弱,但除锈效果好,选项A错。草酸除水垢效果比醋酸差,说明水垢在酸中的溶解性还可能与酸根离子性质有关,很显然由于水垢溶解在草酸中生成的草酸钙溶解度较小会覆盖在水垢的表面因此水垢不易除去,选项B错。选项D中由于硫酸钙也是一种微溶物,因此硫酸除水垢的效果也较差。
16.(2010·九江三模) (10分) 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 MnO2含量≥65%、Al2O3含量为4%;闪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S含量≥80%,FeS、CuS、CdS含量各为2%。
生产二氧化锰和锌的新工艺主要是通过电解获得二氧化锰和锌,副产品是硫、金属铜和镉。简化流程框图如下(中间产物的固体部分已经略去),已知部分金属活动性:Mn>Zn>Cd>Fe。
软锰矿、闪锌矿滤液AZn2+、Mn2+、Fe2+、Al3+
ZnSO4、MnSO4溶液Zn+MnO2+产品D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新工艺中软锰矿、闪锌矿粉末与硫酸溶液共热时析出硫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例如:MnO2+ZnS+2H2SO4=MnSO4+ZnSO4+S↓+2H2O,据此写出MnO2在酸性溶液中和Cu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新工艺中加入适量金属B,可以回收金属Cu和Cd,考虑到整个生产,B应选用的金属为_________:①Zn ②Fe ③Cd ④Mn
(3)在新工艺中加入C物质(2种物质的混合物),把滤液B中的Fe2+、Al3+以Fe(OH)3和Al(OH)3沉淀除去而得到纯净的ZnSO4、MnSO4溶液。则C可以为_______(任选一种可能的组合)。
①MnO2 ②MnCO3 ③ZnCO3 ④ZnO
(4)电解制备MnO2时,阳极材料可能为____________。电解产品D对整个生产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解法生产MnO2传统的工艺主要流程为:软锰矿加煤还原焙烧;用硫酸浸出焙烧料;浸出液经净化后再进行电解,MnO2在电解池中析出。锌的传统生产工艺为:闪锌矿高温氧化脱硫再还原得粗锌:2ZnS+2O22ZnO+2SO2 2C+O22CO ZnO+COZn(g)+CO2。将用热还原法制得的粗锌溶于硫酸,再电解ZnSO4溶液可生产纯度为99.95%的锌。试从环境保护和能量消耗的角度评价新工艺有哪些优点。_____。
答案:(1) MnO2+CuS+2H2SO4=MnSO4+CuSO4+S↓+2H2O (2)①
(3)①②或①③或①④ (4)石墨等惰性电极 D是硫酸,可循环使用
(5)从环境保护角度评价:无SO2对大气的污染 ;从能量消耗角度评价:无高温焙烧热污染,不需要高温焙烧节约燃料 。
解析:(1)简单类比即可写出MnO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CuS的化学方程式,同时也说明了MnO2在酸性条件下有很强的氧化性,为下面的第(3)问作了铺垫。(2)选项中只有金属锌和锰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和镉,可排除选项②和③,考虑到新工艺中要制备ZnSO4,因此不能选用金属锰。(3)通过题给除杂的方法可确定先把Fe2+氧化为Fe3+,然后Fe3+和Al3+一并水解生成对应的沉淀,结合选项MnO2必选,②、③、④中可任选一种。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2Fe2++MnO2+4H+=2Fe3++Mn2++2H2O、2Fe3+(Al3+) +3MnCO3(ZnCO3) +3H2O=2Fe(OH)3+3Mn2+(Zn2+) +3CO2↑,ZnO的作用类似于ZnCO3。(4) MnO2由Mn2+氧化生成,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在阳极生成,因此阳极材料应用惰性电极。阴极:Zn2++2e-=Zn,阳极:Mn2+-2e-+2H2O=MnO2+4H+,总反应:Zn2++Mn2++2H2O+2 SO42—-Zn+MnO2+2H2SO4,D是H2SO4。
17.(2010·镇江月考)(10分) A、B、C、D和甲有以下转化关系。已知甲是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盐,且是某种消毒液的有效成分,D可溶于酸。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组成A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第 族。
⑵ 甲能使B迅速转化为D,甲是 (写化学式),此时甲溶液表现的性质是
和 。
⑶ 鉴定C中阳离子(不考虑H+)的操作和现象是 。
⑷ A转化为B时会放出无色气体E,在298K时1mol A完全反应放出热量QkJ,则该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⑸ 若A转化为C时无气体放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⑹ 写出溶液C和溶液甲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⑴四 VIII [来源:学&科&网Z&X&X&K]
⑵NaClO 氧化性、碱性
⑶向少量C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C中有Fe3+离子(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⑷Fe(s) + 2H+(aq)= Fe2+(aq)+ H2(g);△H= -QkJ/mol
⑸2 Fe +3H2O2 + 3H2SO4= Fe2(SO4)3 + 6H2O
⑹Fe3+ + 3ClO-+ 3H2O = Fe(OH)3↓+ 3HClO
解析:从题给信息“甲是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盐,且是某种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可知甲为NaClO,而NaClO是强碱弱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从框图信息“”可知A是变价金属,而且形成的盐能和NaClO形成沉淀,故A为Fe,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族。同理可知B为FeSO4、C为Fe2(SO4)3、D为Fe(OH)3。鉴定Fe3+,我们通常采用KSCN溶液或苯酚溶液等容易发生显色反应的试剂。(4)根据条件可以写出热反应方程式为Fe(s) + 2H+(aq)= Fe2+(aq)+ H2(g);△H= -QkJ/mol。(5)在该反应中,H2O2能迅速氧化生成Fe3+,2 Fe +3H2O2 + 3H2SO4= Fe2(SO4)3 + 6H2O。(6)考虑到Fe3+和ClO-的双水解,Fe3+ + 3ClO-+ 3H2O = Fe(OH)3↓+ 3HClO
18.(2010·台州二模)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铜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本实验中将适量浓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组:以空气为氧化剂法
方案1:以空气为氧化剂。将铜粉在仪器B中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2: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向反应液中加FeSO4或Fe2(SO4)3,即发生反应。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物质甲调节pH 3~4,产生Fe(OH)3沉淀,过滤、浓缩、结晶,滤渣作催化剂循环使用。已知:
| 沉淀物 | Fe(OH)3 | Cu(OH)2 | Fe(OH)2 |
| 开始沉淀pH | 2.7 | 4.8 | 7.6 |
| 完全沉淀pH | 3.7 | 6.4 | 9.6 |
①方案1中的B仪器名称是 ▲ 。
②方案2中甲物质是 ▲ ,最后所得晶体中可能含有 ▲ (填字母序号)
A、CaO B、NaOH C、CuCO3 D、FeSO4 E、Fe2(SO4)3 F、FeSO4·7H2O
第二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法
将3.2g铜丝放到45 mL 1.5mol·L-1的稀硫酸中,控温在50℃。加入18mL 10%的H2O2,反应0.5h后,升温到60℃,持续反应1 h后,过滤、蒸发浓缩、减压抽滤等,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CuSO4·5H2O 10.5g。[来源:Z#xx#k.Com]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③加热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 ,写出组装减压抽滤装置的注意点
▲ 。(至少二点)
④本实验CuSO4·5H2O的产率为 ▲ 。
上述两种氧化法中,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填“第一组”或“第二组”),理由是 ▲ 。
答案:(16分)
(1)Cu+H2SO4+2HNO3=CuSO4+2NO2↑+2H2O
或3Cu+3H2SO4+2HNO3=3CuSO4+2NO↑+4H2O (2分)
(2)①坩埚(1分) ②C(2分) ;F(2分) ③防止双氧水分解(1分) 滤纸不得大于布氏漏斗底且覆盖所有小孔;橡皮塞插入部分不超过三分之二;布氏漏斗颈口斜面与吸滤瓶支管口相对;安全瓶中导管与吸滤瓶相连短与抽滤泵相连长(四点中任答二点共2分)④84%(2分)
第二组(1分) 第一组方案1需要灼烧,多消耗能源(1分);第一组方案2所得产品含有铁元素杂质(1分);而第二组方案几乎不产生有害气体,且所得产品纯度较高(1分)
19.(2011·济南外国语高三上第一次质检)已知A、B为常见的金属单质,C、D为常见的非金属单质,甲、乙、丙为三种常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没有列出):
(1)若甲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红棕色粉末状固体,则A与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 ; A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若通常D为固态,乙气体有臭鸡蛋气味,水溶液呈弱酸性,丙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有刺激性气味。试写出丙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乙的水溶液呈弱碱性,并可用作农业化肥,D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写出工业上利用C和D反应制备乙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 2Al+Fe2O32Fe+Al2O3 2Al + 2OH-+6H2O = 2[Al(OH)4] - + 3H2↑
(2)SO2+2H2S=3S+2H2O
(3)N2+3H22NH3
20.(2010苏州测试)(11分)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同浓度的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 g NaHCO3和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HCO3和Na2CO3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如图2-2),观察反应现象:
(1)通过观察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所用的稀盐酸浓度未知,反应完成后,你能判断甲、乙两支试管哪一支用的是NaHCO3粉末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反应的量的关系从三种不同情况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2
(3)利用上述方法还可以少量制取多种气体,请说出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所用试剂和制取的气体)
答案:(1)均有大量气泡产生,加NaHCO3的试管反应更剧烈且气球大(2分)
(2)甲(2分) 盐酸和固体的用量相等,从反应关系NaHCO3—HCl—CO2和Na2CO3—2HCl—CO2中可发现:①若固体过量,等量HCl反应完,NaHCO3生成的CO2多;(1分)②若盐酸过量,等质量的两种固体反应完,NaHCO3生成的CO2多;(1分)③若NaHCO3过量,Na2CO3反应完,还是NaHCO3生成的CO2多(1分)
(3)MnO2与双氧水制O2(1分) 过氧化钠与水制O2(1分) 浓H2SO4与Na2SO3制SO2(1分) 铜屑与稀HNO3制NO(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