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自 星中之月 转载于2009年04月03日 17:38 阅读(11) 评论(0) 分类: 导游知识
举报
| 禅宗祖庭少林寺近现代的历史上,有一位高僧是永远值得全寺僧众及海内外少林弟子怀念的,他就是少林寺第二十九代方丈行正大师。 行正大师,俗姓李,名太宝,字愿安,法名行正,1914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登封县城关镇刘庄村。时,由于军阀混乱,世局动荡,弄得民不聊生。行正大师6岁时,由于家贫,为生活所迫,在乡亲的指引下,只身投奔佛门少林寺。寺院里的德保大和尚见他无依无靠,且聪慧过人,于是收其为徒,取法名行正。 行正的师爷素典大师,乃清末的少林寺著名高僧,曾长期担任少林寺知客,是时期少林寺耆老。当素典知道德宝收行正为徒后,亲引丈室,倍加爱护,并送他到寺内的学校读书识字。后来素典及德宝又传授其佛教礼仪,并教导他学习佛教经典。天资聪明的行正,很快就会诵读《金刚经》、《六祖坛经》、《楞严经》、《心经》等。稍大,他一边继续从师爷、学习佛经、武功,一边还帮助耕种田地,很快成为少林沙弥中的佼佼者。 1928年,风云突变,军阀石友三焚烧少林寺,千年古刹遭空前浩劫。年仅13岁的行正大师于烈火中同寺院众僧一起奋力抢救文物、法器,并收拾残垣断壁。在素典、德宝的教诲下,行正佛学知识日益精进。然而就在此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在一次护寺时,行正大师的双眼被炸得几乎失明。在这情况下,行正大师以坚强的毅力,锻炼视力失常的条件下观察人物的方法,最终练就了一套非凡的认人、识途、观物的手段,堪称奇迹。 1932年,18岁的行正大师在师爷、的精心栽培下,逐渐成为少林寺年轻僧人中的后起之秀。后素典见其归佛之心恒固,于是让德宝大师带着他赴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东崖禅寺受戒,尽了尘缘。1933年,素典大师为让行正增长见识,广结禅缘,又送他到武汉归元禅寺参学三年。从此,行正大师学业有成,步入了高僧大德行列。 从归元寺参学回到少林寺后,行正大师在参禅礼佛之时,不忘农耕以自食。1937年,豫西遭遇大旱,田中禾苗多枯焦而死,少林寺也因所种田地大都无收而断炊。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寺内一些年轻僧人为了生存,有的逃荒,有的还俗,剩下的多为年老体弱的僧人。危急之时,行正大师为使少林僧众能度过灾荒,自告奋勇赶骡马驮煤卖煤,挣钱换粮。大师不顾视力低下,频繁往来于崇山峻岭之间,穿行于险恶的峨岭十八盘。有一次,大师驮煤回来,路经四处沟壑纵横的险要山间羊肠小道,一不小心,跌入山涧,多亏大师一手抓住了石崖上的一棵小树,才保全了性命。为了更大规模地组织收入,以便僧众度过荒年,大师又组织寺内年轻僧徒制做豆腐,通过卖豆腐以换取更多的粮食。就这样,在行正大师的带领下,经过全寺僧众的艰苦努力,终于熬过了历史上少见的灾荒年。大师在荒年的行动,受到了全寺僧众的称颂。 灾年过去,面对少林寺1928年被焚后许多珍贵的文物及法器等被埋于瓦砾之下的情况,行正大师带领寺内的年轻僧人,揭开堆积如山的碎砖断瓦,搜寻埋于下面的铁像、铜佛、断碑、法器等。结果共寻找到紧那罗铁像、元代后至元大铁钟等铜质、铁质佛像及铸器二十多件,法器几十件,断碑十数通,并将找到的金代的东坡观音画像碑等重要碑刻嵌于寺院殿堂壁。同时,他还带领年轻僧人将散落四处的瓦砾堆积起来,腾出几亩地,经平整后用以种菜。 1944年,日寇侵占中原,战火烧至嵩山,佛门圣地也不断受到为日寇的侵袭。在这种情况下,行正大师与素典、贞素等留在寺内的僧人,精心保护着少林寺的文物,护卫着佛法。在经历了长期的考验之后,素典、贞绪见行正大师不仅精通佛法,而且精明能干,善于当家理财,于是,将少林寺众多法器、法卷、法印等传于大师,使其成为少林寺的接法人。 新中国成立后,行正大师于1949年受少林寺全体僧众的推荐,出任少林寺监院(当时无方丈之职,监院即当家和尚,职权相当于方丈)。在行正法师主持少林寺后,他带领少林寺僧徒研习经典,参禅礼佛,并组织寺院僧众耕种田地以自食。在行正大师的精心管理下,少林寺院各种佛事活动及耕种井井有条。1954年,行正大师被邀请出席河南省首次佛教协会会议,并任河南省佛教协会理事。 1966年,开始之后,少林寺受到严重冲击,不仅正常的宗教活动不能进行,而且造反派还以"破四旧"为名,准备毁掉寺院珍贵文物及法器。行正大师闻迅后马上将寺院内历史上保留下来的几十尊铜佛、铁像、木雕佛像及众多的法器、经卷、匾额等秘密隐藏起来。后来,造反派冲入少林寺院千佛殿,欲毁掉因沉重未能隐藏起来的明代铜质毗卢大佛。行正大师上前据理力争,造反派不听,上前欲砸毁铜佛,大师用身体护住铜佛,造反派见此情景只好离去,从而保住了这尊珍贵的铜佛。后来造反派又想用炸药炸掉塔林全部古塔。行正大师闻知,前去劝说,并又徒步疾驰县委,请求制止,最终制止了毁塔事件。大师用果敢的行动及真诚的心,保住了号称中国古塔博物馆的塔林免遭浩劫。 1974年,国家要维修少林寺,行正大师动员僧众,从各方面给以大力支持和帮助。1977年大师又率领僧众在后山植树,并维修部分殿堂、僧舍及残破的古塔。1979年后,行正大师倾其所能,全力支持国家重建了天王殿、六祖殿、紧那罗殿等,并帮助维修了千佛殿、立雪亭、方丈室、初祖庵大殿、东西对亭等。面对少林寺的对内开放,行正大师又组织僧人上殿守殿,并为游客讲解佛教知识、文物古迹及少林文化。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党的宗教的落实,行正大师又组织僧人恢复正常的宗教生活,并收徒传法,培养了以永信为代表的一大批禅学新人,使少林寺的晨钟暮鼓重新回荡在少林寺的上空,名刹从此再现昔日辉煌。1982年后,行正大师先后出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河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和郑州市佛教协会会长。1986年12月,行正大师升任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二十九代方丈。他是少林寺自清朝初年方丈制度中断三百多年后的第一位方丈。 发源于少林寺的少林武术,乃少林的精髓。为了弘扬少林寺传统文化,行正大师一直非常重视少林武术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他把少林武术的收集、整理和继承工作当作一件大事,积极组织老僧向年轻僧人传艺。1983年,他还与德禅、素喜等倡议组建"少林寺武术挖掘整理小组",并任主要负责人。1986年又任少林寺拳谱编写组组长。在行正大师的积极组织和支持下,少林武僧后继有人,同时,少林武术的挖掘、整理及继承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少林武术文化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7年,行正大师圆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