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吴江市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_7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33:26
文档

吴江市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_7

吴江市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瓶塞瑟缩不事稼穑拾级而上B.马厩灵柩一蹴而就不落窠臼C.秩序对峙掷地有声卷帙浩繁D.休憩收讫迄无音信锲而不舍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敢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C.美国博物馆的
推荐度:
导读吴江市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瓶塞瑟缩不事稼穑拾级而上B.马厩灵柩一蹴而就不落窠臼C.秩序对峙掷地有声卷帙浩繁D.休憩收讫迄无音信锲而不舍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敢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C.美国博物馆的
吴江市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瓶塞    瑟缩    不事稼穑    拾级而上

B.马厩    灵柩    一蹴而就    不落窠臼

C.秩序    对峙    掷地有声    卷帙浩繁

D.休憩    收讫    迄无音信    锲而不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敢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鼠标的一次误击,随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成人世界中的东西完全裸示在孩子面前。网络中有一条著名的游戏规则,便是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于是人们开始高呼“积点网德”,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上文中网络的主要危害是                                                   

                                                              。

(2)这段文字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

4.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请仿照乙同学对“能学”所作解释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解释文字。(4分)   

  甲同学:你能告诉我“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

  乙同学:好的。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能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想学”是指             ;“会学”是指                          ;“坚持学”是指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 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 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选自《后汉书·虞延传》)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宗果以侈从被诛          以约失之者鲜矣

B.信阳侯阴就乃诉帝         成乃回欲趋东

C.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    赖其全者甚众

D.尔人之巨蠹              帝乃临御道之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延“执法严明”和有“知人之明”的一组是(  )

A.①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             ②汝犯王法,身自取之

B.①宗果以侈从被诛                   ②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

C.①“宜当尽法!”后数日伏诛         ②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D.①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           ②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延年轻时为官勇敢有为,敢抓王莽贵人放纵的门客,也常披甲戴盔,保全了很多人的生命财产。

B.太守富宗生活奢侈放纵,不听虞延劝谏,结果没过多久被杀。富宗临刑前擦泪叹息,十分悔恨。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C.阴氏门客马成作恶多端,被虞延收捕审问。阴氏求情不成便到皇帝面前诬陷虞延,虞延还是依法处死了马成。

D.皇帝认为功曹邓衍长得很像自己,且容貌举止出众而对邓衍宠爱有加;直到向虞延了解了邓衍的为人之后才幡然醒悟。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译文:                                                                     

(2)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                                                                     

(3)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

译文:                                                                    

三、古诗鉴赏(8分)

9.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8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善假于物也。

(2)朝菌不知晦朔,                          ,此小年也。

(3)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4)                           ,用之如泥沙?

(5)寄蜉蝣于天地,                             。

(6)                               ,来吾道夫先路!

(7)                             ,此时无声胜有声。

(8)此情可待成追忆,                             。

(9)                     ,归燕入胡天。

(10)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 — 14题。

像个父亲

王世虎

陈亮考上名牌大学的消息不到半天就传遍了整个黄龙滩村。当晚,陈亮爹便杀了家里那头养了近一年的大肥猪,请全村人来家里喝酒。饭桌上,大伙纷纷向陈亮爹敬酒,夸他有福气,有能耐,培养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来!陈亮爹那个高兴啊,醉得是一塌糊涂。

送陈亮走的时候,爹拉着他的手不停地叮嘱:“亮儿,到了学校可要好好学习,别混坏了,缺钱了就和家里说。”陈亮不住地点头,眼中满是泪水。

陈亮寒假回来的时候,已俨然变化了许多,白了也胖了,乍一看就跟个城里娃似的。吃完饭,陈亮要去洗碗,但母亲却执意不让,说让俺娃好好休息。陈亮见爹正坐在堂屋里吸旱烟,便像往常一样给爹打来一盆水。“爹,洗脚。”陈亮说。“哦,好。”爹边往地上磕旱烟锅边会心地笑。在厨房洗碗的母亲却冲了出来,生气地说:“你怎么还让娃给你打洗脚水?他都这么大了,况且他都……”“怎么了?怎么了?”爹大声地嚷道,“他是俺儿子,给我打洗脚水天经地义。别说他现在只是个大学生,就是将来当上镇长、,我让他打他也得打!”

陈亮回过头:“妈,爹说得对,这样,才像个父亲嘛!”母亲悻悻地回到了厨房。陈亮兴高采烈地给爹打了一个寒假的洗脚水。以后,每年寒暑假回家,陈亮都会主动给爹打洗脚水。

大四那年寒假,陈亮是带着女朋友慧慧一起回家的。慧慧是陈亮的大学同学,两人已谈了两年恋爱。慧慧不仅长得漂亮,还是城里人,父母都是。

人家一个城里的千金,能看上自家的穷孩子,爹觉得,这真是上天赐给他家的福分。所以,爹对慧慧特别好,甚至有些恭敬。说话做事都哈着腰,脸上荡漾着微笑。吃饭的时候,爹不停地给慧夹菜,关心地嘱咐她多吃些。特别是每天晚上,爹都会主动地给慧慧打洗脚水,尤其让陈亮接受不了。

陈亮说:“爹,你怎么能给慧慧打洗脚水呢,你是长辈啊!你这样做,一点都不像个父亲,让我好难堪!”“你懂什么,傻小子!”爹骂道,“人家是城里人,又是独生女,从小到大没受过什么苦,能看上你这个穷小子并来到咱们家,已经是对咱仁至义尽了,我给她打洗脚水,有什么不对的?咱不亏!”

说完,爹问一旁的慧慧:“水温怎么样?”“哦,有点凉。”慧慧小心地说。“好,我再去给你加点开水。”爹端起盆子就进了厨房。

陈亮悄悄拉慧慧的衣角,说:“你怎么能让我爹给你打洗脚水呢?”慧慧不满地说:“是伯父非要给我打嘛!”陈亮说:“那你就不知道自己去打啊!”慧慧便不理陈亮了。爹不亦乐乎地给慧慧打了一个寒假的洗脚水,陈亮的脸也阴沉了一个寒假。

大学毕业后,陈亮留在了城里工作。父母急着抱孙子,三天两头地给陈亮打电话。陈亮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再等等,快了!起初,爹还能等,时间一长就气了,说:“你非要等我们死了再结婚是吧!”

陈亮终于回家了,但身边的女朋友却不是慧慧,而换成了一个看起来有些土气的女孩。

陈亮给爹介绍:“这是我的女朋友小娟,和我一个单位,今年刚大学毕业。”爹像审问犯人一样问:“小娟哪里的?”陈亮刚准备回答,小娟却插了话:“伯父,我家安徽农村的,我们那里可好啦,有大片大片的竹林。”爹的脸便一沉。

吃过晚饭,陈亮妈还未来得及伸手,小娟便手脚麻利地收拾了碗筷,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打来一盆水恭恭敬敬地放在了陈亮爹的面前,笑着说:“伯父,洗脚了!”“哦!”爹淡淡地回应。

“伯父,水凉吗?”小娟问。“有点。”爹说。“好,我再去给你加点开水。”小娟端起盆子就进了厨房。

爹盯着陈亮问:“和慧慧分了?”陈亮点点头:“分了。”爹问:“为什么?”陈亮说:“不为什么,合不来呗!”爹问:“你喜欢这样的?”陈亮说:“喜欢。”爹生气了:“她哪点有慧慧好,你说?”陈亮便不吭声了。爹也不吭声了。

爹睡着后,母亲又悄悄地问陈亮:“亮儿,是谁先提出分手的?”陈亮说:“我。”母亲又问:“那你真心喜欢小娟吗?”“嗯,喜欢!”“你喜欢她什么?”“勤快,朴实,体贴。”“还有呢?”母亲继续问。

 “还有……”陈亮转过头,“我觉得和慧慧相比,在小娟面前,爹更像个真正的父亲。”

 (《小说月刊》 2008年第11期,有删改)

11.小说第一、二段(“当晚,陈亮爹便杀了家里那头养了近一年的大肥猪,……眼中满是泪水”),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6分)

12.小说叙述了三次“打洗脚水”的经过,请分别指出“父亲”在这三次过程中的思想感情。(6分)

13.文中划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何特色,请联系上文具体分析。(6分)

14.有人说,小说中陈亮重新选择女朋友,是坚守传统,也有人认为陈亮不应该让“爹更像个真正的父亲”成为择偶标准。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六、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 — 17题。(15分)

寂寞大师陈寅恪

①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

②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下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我不死。”途中的工作条件惊人恶劣,在挡不住风雨的茅草房里,陈寅恪就着箱子,汗流浃背地坐在小凳上写文章。

③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④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

⑤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

⑥《论再生缘》完成了,但无法正式出版,陈寅恪只能请人用蜡版刻印,分送友人。他在文末题诗: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这是他心境和志趣的隐喻。

⑦1958年,陈寅恪已成学术界“拔白旗”的对象。他不再教课。他说:“他们不要我的东西,不是我不教。”他依然坚持用文言文写作,坚持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自己的著作。

⑧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为了这部85万言的百科全书,陈寅恪用去整整10年。柳如是的遭际,触动了他对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抗日战争的家族以及自己身世的感怀。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忽庄忽谐,亦文亦史,极其丰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浓缩了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也许,晚年的陈寅恪是以这种智力较量来安慰他那寂寞的心境。

⑨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最后一句“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暗扣题目中的“寂寞的大师”,发人深思,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他晚年生活的怅惘之情。

B.陈寅恪失明前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失明后却“永远睁大眼睛讲课,目光如炬”,读到这样的内容令人鼻酸不已。

C.《柳如是别传》“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涉及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及陈寅恪的身世,因而浓缩了作者一生的学养和志趣。

D.国学大师陈寅恪弥留之际“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表达的是他的释然还是执着,至今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

16.陈寅恪在那个年代曾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这句话透露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6分)?

17.有人说“中国的一流文史学者(如王国维、钱钟书)走的始终是一条寂寞、坎坷的路”,陈寅恪也是这样的吗?请具体说说理由。(6分)

七、作文(70分)

18.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这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更多的人,要活出简单来不容易,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人生之简单,就像生命巨画中简单的几笔线条,有着疏疏朗朗的淡泊。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

请以“简单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文档

吴江市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_7

吴江市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瓶塞瑟缩不事稼穑拾级而上B.马厩灵柩一蹴而就不落窠臼C.秩序对峙掷地有声卷帙浩繁D.休憩收讫迄无音信锲而不舍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敢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C.美国博物馆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