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鼠密度和消长趋势监测报告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市鼠密度变化动态,为决策部门制定防制方案,开展科学防制提供依据,促进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我们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国发(83)35号《关于开展春季灭鼠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制定了《XX市2007年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于2007年1月-12月对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和城中村三种类型的监测点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一、监测点的选择
按照每个市设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和城中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的要求,同时由于鼠密度监测的特殊性,我们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点的范围,为避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相邻月份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布放鼠夹,3个月内不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1、XX区:宏业社区、胜地饮食、胡寨村(1、4、7、10月)。
2、XX区:览胜社区、大地餐饮、十里村(2、5、8、11月)。
3、XX区:古韵社区、重鹰饮食、河下村(3、6、9、12月)。
每个监测点每月室内、外一次性布放200有效夹夜。
二、监测时间
全年每月中旬进行监测,以月作统计单位。
三、监测方法
1、采用夹夜法。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
2、室内按每15m2布夹1只,室外每5m布夹1只,都要沿墙根均匀布放。距离墙面10cm。
3、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内外环境布夹数约4︰6。特殊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约6︰4,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城中村室内外均匀布放,约1︰1。
四、结果报告
1、全年每月鼠密度监测结果
全年共布有效鼠夹7054把,捕获害鼠27只,总捕获率为0.38%。全年鼠密度消长变化波动不大,一直徘徊在1.5%以下,见表1。鼠密度逐月消长曲线图见图1。
全年鼠种组成以褐家鼠为主(21只),占总数的77.78%,其次为小家鼠(6只),占22.22%。鼠种组成见图2。
表1 XX市2007年鼠密度监测统计表
| 月份 | 捕鼠总数 | 有效夹数 | 捕获率 | 褐家鼠 | 黄胸鼠 | 小家鼠 | 黑线姬鼠 | 其它 |
| 1 | 0 | 595 | 0 | 0 | 0 | 0 | 0 | 0 |
| 2 | 1 | 579 | 0.17 | 1 | 0 | 0 | 0 | 0 |
| 3 | 2 | 586 | 0.34 | 2 | 0 | 0 | 0 | 0 |
| 4 | 4 | 594 | 0.67 | 4 | 0 | 1 | 0 | 0 |
| 5 | 1 | 584 | 0.17 | 1 | 0 | 0 | 0 | 0 |
| 6 | 2 | 5 | 0.34 | 2 | 0 | 2 | 0 | 0 |
| 7 | 4 | 584 | 0.68 | 4 | 0 | 0 | 0 | 0 |
| 8 | 2 | 588 | 0.34 | 2 | 0 | 1 | 0 | 0 |
| 9 | 5 | 590 | 0.85 | 5 | 0 | 1 | 0 | 0 |
| 10 | 3 | 587 | 0.51 | 1 | 0 | 1 | 0 | 0 |
| 11 | 1 | 5 | 0.17 | 1 | 0 | 0 | 0 | 0 |
| 12 | 2 | 5 | 0.34 | 2 | 0 | 1 | 0 | 0 |
| 合 计 | 27 | 7054 | 0.38 | 21 | 0 | 6 | 0 | 0 |
2、城市鼠密度监测结果
全年城镇居民区共布鼠夹2350把,捕获害鼠9只,平均捕获率为0.38%。其中,褐家鼠7只,占捕鼠总数的77.78%,小家鼠2只,占捕鼠总数的22.22%。城镇居民区鼠密度监测统计表见表2,逐月鼠密度消长曲线图见图1。
XX市2007年城市居民区鼠密度监测统计表
| 月份 | 捕鼠总数 | 有效夹数 | 捕获率 | 褐家鼠 | 黄胸鼠 | 小家鼠 | 黑线姬鼠 | 其它 |
| 1 | 0 | 199 | 0 | 0 | 0 | 0 | 0 | 0 |
| 2 | 0 | 193 | 0 | 0 | 0 | 0 | 0 | 0 |
| 3 | 0 | 197 | 0 | 0 | 0 | 0 | 0 | 0 |
| 4 | 2 | 196 | 1.02 | 1 | 0 | 1 | 0 | 0 |
| 5 | 1 | 191 | 0.52 | 1 | 0 | 0 | 0 | 0 |
| 6 | 0 | 198 | 0 | 0 | 0 | 0 | 0 | 0 |
| 7 | 2 | 192 | 1.04 | 2 | 0 | 0 | 0 | 0 |
| 8 | 1 | 199 | 0.50 | 0 | 0 | 1 | 0 | 0 |
| 9 | 2 | 198 | 1.01 | 2 | 0 | 0 | 0 | 0 |
| 10 | 1 | 193 | 0.52 | 1 | 0 | 0 | 0 | 0 |
| 11 | 0 | 194 | 0 | 0 | 0 | 0 | 0 | 0 |
| 12 | 0 | 200 | 0 | 0 | 0 | 0 | 0 | 0 |
| 合计 | 9 | 2350 | 0.38 | 7 | 0 | 2 | 0 | 0 |
全年特殊行业共布鼠夹2355把,捕获害鼠9只,平均捕获率为0.38%。其中,褐家鼠8只,占捕鼠总数的88.%,小家鼠1只,占捕鼠总数的11.11%。特殊行业鼠密度监测统计表见表3,逐月鼠密度消长曲线图见图1。
表3 XX市2007年特殊行业鼠密度监测统计表
| 月份 | 捕鼠总数 | 有效夹数 | 捕获率 | 褐家鼠 | 黄胸鼠 | 小家鼠 | 黑线姬鼠 | 其它 |
| 1 | 0 | 200 | 0 | 0 | 0 | 0 | 0 | 0 |
| 2 | 1 | 196 | 0.51 | 1 | 0 | 0 | 0 | 0 |
| 3 | 1 | 197 | 0.51 | 1 | 0 | 0 | 0 | 0 |
| 4 | 1 | 200 | 0.50 | 1 | 0 | 0 | 0 | 0 |
| 5 | 0 | 196 | 0 | 0 | 0 | 0 | 0 | 0 |
| 6 | 1 | 193 | 0.52 | 0 | 0 | 1 | 0 | 0 |
| 7 | 1 | 197 | 0.51 | 1 | 0 | 0 | 0 | 0 |
| 8 | 0 | 192 | 0 | 0 | 0 | 0 | 0 | 0 |
| 9 | 2 | 192 | 1.04 | 2 | 0 | 0 | 0 | 0 |
| 10 | 1 | 198 | 0.51 | 1 | 0 | 0 | 0 | 0 |
| 11 | 0 | 197 | 0.0 | 0 | 0 | 0 | 0 | 0 |
| 12 | 1 | 197 | 0.51 | 1 | 0 | 0 | 0 | 0 |
| 合 计 | 9 | 2355 | 0.38 | 8 | 0 | 1 | 0 | 0 |
全年农村共布鼠夹2349把,捕获害鼠9只,平均捕获率为0.38%。其中,褐家鼠6只,占捕鼠总数的66.67%,小家鼠3只,占捕鼠总数的33.33%。特殊行业鼠密度监测统计表见表4,逐月鼠密度消长曲线图见图1。
表4 XX市2007年城中村鼠密度监测统计表
| 月份 | 捕鼠总数 | 有效夹数 | 捕获率 | 褐家鼠 | 黄胸鼠 | 小家鼠 | 黑线姬鼠 | 其它 |
| 1 | 0 | 196 | 0 | 0 | 0 | 0 | 0 | 0 |
| 2 | 0 | 190 | 0 | 0 | 0 | 0 | 0 | 0 |
| 3 | 1 | 192 | 0.52 | 1 | 0 | 0 | 0 | 0 |
| 4 | 1 | 198 | 0.51 | 1 | 0 | 0 | 0 | 0 |
| 5 | 0 | 197 | 0 | 0 | 0 | 0 | 0 | 0 |
| 6 | 1 | 198 | 0.51 | 0 | 0 | 1 | 0 | 0 |
| 7 | 1 | 195 | 0.52 | 1 | 0 | 1 | 0 | 0 |
| 8 | 1 | 197 | 0.51 | 1 | 0 | 0 | 0 | 0 |
| 9 | 1 | 200 | 0.51 | 0 | 0 | 1 | 0 | 0 |
| 10 | 1 | 196 | 0.52 | 1 | 0 | 0 | 0 | 0 |
| 11 | 1 | 198 | 0.51 | 1 | 0 | 0 | 0 | 0 |
| 12 | 1 | 192 | 0.52 | 0 | 0 | 1 | 0 | 0 |
| 合 计 | 9 | 2349 | 0.38 | 6 | 0 | 3 | 0 | 0 |
监测结果表明,鼠密度处于较低水平。褐家鼠是本地区的优势鼠种。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和城中村三种类型的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鼠密度持平,提示我们继续保持现有的防鼠灭鼠工作方法,为XX市人民预防鼠类传染病提供有效保障。
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7年12月3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