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临床实验常用的设计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33:56
文档

临床实验常用的设计方案

临床试验常用的设计方案[目的要求]1掌握RCT设计方案2熟悉交叉试验设计方案3了解前后对照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的分类(依据科学论证的强度、研究者能否主动控制试验因素)●一级设计方案—-论证强度佳☐前瞻性随机研究☐设对照组☐研究者可主动控制干预措施☐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组群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等●二级设计方案☐前瞻性☐设对照组☐研究者不能主动控制干预措施☐包括前后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三级设计方案☐多属回顾性研究☐多设对照组☐研究者不能主动控制干预措施☐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推荐度:
导读临床试验常用的设计方案[目的要求]1掌握RCT设计方案2熟悉交叉试验设计方案3了解前后对照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的分类(依据科学论证的强度、研究者能否主动控制试验因素)●一级设计方案—-论证强度佳☐前瞻性随机研究☐设对照组☐研究者可主动控制干预措施☐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组群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等●二级设计方案☐前瞻性☐设对照组☐研究者不能主动控制干预措施☐包括前后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三级设计方案☐多属回顾性研究☐多设对照组☐研究者不能主动控制干预措施☐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临床试验常用的设计方案

[目的要求]

1  掌握RCT设计方案

2  熟悉交叉试验设计方案

3  了解前后对照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的分类

(依据科学论证的强度、研究者能否主动控制试验因素)

●一级设计方案—-论证强度佳

☐前瞻性随机研究        

☐设对照组       

☐研究者可主动控制干预措施

☐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组群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等

●二级设计方案

☐前瞻性

☐设对照组

☐研究者不能主动控制干预措施

☐包括前后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

●三级设计方案

☐多属回顾性研究

☐多设对照组

☐研究者不能主动控制干预措施

☐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非同期随机对照试验等

●四级设计方案—科学论证强度弱

☐叙述(描述)性研究

☐包括临床系列病例分析、个案总结、专家评述等

一、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方案

 一级设计方案

 前瞻性设计

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试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和环境里,同步地进行研究和观察试验效应,并用客观的效应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的试验设计。

●RCT设计模式

                 

●分析模式    

●RCT应用范围

主要是临床治疗性或预防性研究

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用于病因学因果效应研究   

还可用于非临床试验的系统工程

●RCT的优点、缺点

优点:

1  可排除研究对象分组时选择性偏倚的干扰

2  研究对象诊断确凿

3  试验研究的同步性、条件的一致性

4  试验期间的一致性

5  研究结果在研究结束时方可获得

6  增强研究结果的组间可比性

7  增强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效能

缺点:

1 研究费时、人力与财力支付较大

2 单个RCT研究的结果,仅限于合格的被研究对象

3  安慰剂的不恰当应用,某种有害致病因子主动暴露于人体,有悖医德

●RCT设计的质量评价

●随机对照的可靠性和隐匿性处理

●是否为盲法干预和观测

●诊断标准是否正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是否合适

●样本量的估算是否合理

●改善患者依从性及其处理措施是否具体可行

●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是否合理

二、交叉试验设计方案

 一级设计方案

 前瞻性设计

 对两组受试者使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措施,然后将处理措施互相交换,最后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的设计方法。

●交叉试验的设计模式

                                      

●交叉试验的结果分析

    本试验的每个受试者都要接受2种治疗措施,因而都有2种结果,其结果分析应采用配对卡方检验。

                                      

●应用范围:

    适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观察,临床上主要用于对症治疗药物效果研究,或预防药物的效果观察

●交叉试验的优点、缺点:

●优点:

1 病人自身先后比较,可消除个体差异。

2 每个受试者都先后接受2种方案的处理,得到2种结果,可减少样本含量。

3 随机分组可避免人为的选择性偏倚。

4 可用双盲法实施,且有同期对照。

●缺点:

1  应用范围受限,只能用于慢性复发性疾病的对症治疗。

2  需要一定的洗脱期,过短则难以避免治疗的重叠作用,过长则使病人长期得不到治疗,影响病情。

3   用药周期长,病人失访、退出、依从性降低等概率增加。

4   各个病例很难在第二阶段治疗前与第一阶段治疗前的情况一样。

三、前-后对照研究设计方案

 二级设计方案

 前瞻性研究

 将两种不同的措施或两种治疗方法,在前后两个阶段分别应用后,对其结果进行比较,而不是同一措施的重复应用。

  自身前-后对照(前瞻性研究)

   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历史性对照研究)

●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模式

         

                           

●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结果分析

数据分析应用配对 x2 检验或配对 t 检验

     

                   

●应用范围:

   适用于慢性复发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优点、缺点:

●优点:

1 每个病人均有接受新药或新疗法的机会。

2 诊断标准、研究措施可以标准化,结果有一致的衡量标准。

3 可消除个体差异,减少样本含量。

4 可消除自愿者偏差,有较好的代表性。 

5 可用双盲法实施,也可随机安排前后治疗措施,更有利于效果的比较。

●缺点:

1  时间不同的二个阶段进行自身对照,如两阶段间隔时间太长,则影响二个阶段起始点的可比性。

2  应用范围受限,只能用于慢性复发性疾病。

3  洗脱期过长则使病人长期得不到治疗,影响病情。

4  前后二个阶段,若个病人有不同并发症时,会对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分类方法

RCT用于临床研究有 50多年历史,并逐渐日趋完善。

目前,RCT已被公认为临床治疗性试验的金标准。

                                                 

文档

临床实验常用的设计方案

临床试验常用的设计方案[目的要求]1掌握RCT设计方案2熟悉交叉试验设计方案3了解前后对照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的分类(依据科学论证的强度、研究者能否主动控制试验因素)●一级设计方案—-论证强度佳☐前瞻性随机研究☐设对照组☐研究者可主动控制干预措施☐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组群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等●二级设计方案☐前瞻性☐设对照组☐研究者不能主动控制干预措施☐包括前后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三级设计方案☐多属回顾性研究☐多设对照组☐研究者不能主动控制干预措施☐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