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53~5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情感目标: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的算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和计数器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操作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数的加减法中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生活孩子熟知的小动物——青蛙,创设“青蛙吃虫子”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学习,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填一填:
(1)50里面有( )个十,30里面有( )个十,合起来是( )。
(2)7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设计意图:复习数的组成,为学生铺垫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算理。>
2.口算:
43+5=90-60=58-6=60+20=
<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为学生架设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桥梁。>
师:说一说:43+5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说算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新知探索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同学们注意听,看看老师今天带给你们的谜语是什么?(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生:“青蛙”。
师马上予以肯定。师:那你们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呢?
生:青蛙会吃害虫。
师:对!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青蛙吃虫子这一课。(揭示课题:青蛙吃虫子)
师:青蛙会吃害虫,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做呢?(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听听两只青蛙在说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
师:大青蛙说“我吃掉的害虫只数是由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生:56。
师:小青蛙着急了大声地说“我吃掉的害虫只数就是3个十。”生:30。
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师:还有不一样的问题吗?
生: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虫子?
师: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设计意图:学习内容的形式来源于学生,而且呈现形式活泼,学生感到亲切,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三、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有了问题,我们就得想办法解决,“指着一共的问题”这个问题你有办法解决吗?
怎么列算式?
生:56+30。
师:56+30等于多少,该怎样计算呢?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合作,利用你们的学具帮忙算一算。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行直观操作。
2、全班汇报交流。
(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6根,合起来是86根。
(2)从计数器上拨珠子,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这样十位就是8个珠子,个位上是6个珠子,合起来就是86。
(3)我们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拨计数器,我们是这样算的:把56分成50和6,先算50加30得80,再算80加6得86.
……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呢?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汇报交流。
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3、师小结:56+30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出了好几种,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在今后的计算中可以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在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出现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师: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和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生:56-30
师:56-30怎样计算呢?
(教学过程与56+30相同)
4.小结规律:
师: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5、师小结: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上的数加减十位上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得到的结果再加上个位上的数,也就是说个位上的数没有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
你们学会了吗?
四、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大青蛙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动物之王为慰劳他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音乐会,你看多热闹啊!(课件出示第54页“练一练”第5题。)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音乐会结束了,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还剩下几只青蛙?那么谁知道跳走了多少只青蛙?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来。
2.“练一练”的第1题。
师:其实除了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还有许多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啄木鸟就是大树的好朋友,它能给大树治病,帮大树找虫子并吃虫子,(课件出示第54页“练一练”第1题)你们看这两只啄木鸟也在比赛吃虫子,你们谁愿意说说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吗?
(1)小啄木鸟说“我说吃了20条虫子”,大啄木鸟说“我吃了32条虫子”。
(2)小组讨论,发现、获取信息,提出、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一共吃了多少条虫子?
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多少条虫子?
大啄木鸟比小啄木鸟多吃多少条虫子?
(3)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积极思考,探求算法。>
3.“练一练”的第4题。
师:看谁算得快(开火车游戏)
<设计意图:快乐学习,将枯燥的计算于游戏中。>
4.“练一练”第6题。
师:从图中你能看懂让我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吗?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试一试。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把发现、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此环节的设计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我们在动物王国的时间不短了,你们觉得开心吗?想一想都有什么收获?我们和青蛙一块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同学回家查一查资料: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多少只害虫呢?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学生自我反思的一种极好的机会,教师在此既可以借机引导学生总结、提高,也较全面地了解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青蛙吃虫子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1)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2)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56+30=86(只)56-30=26(只)
想:先算50+30=80想:先算50-30=20
再算80+6=86再算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