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11:00
文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教学设计

教案纸任科教师:总课时序数:第课时授课专业班级授课时间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课题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课时6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认识到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的而又务实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想是什么?2、确立理想的重要意义。难点:1、如何从哲学上对理想进行解读;2、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讲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通过展示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通过讨
推荐度:
导读教案纸任科教师:总课时序数:第课时授课专业班级授课时间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课题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课时6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认识到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的而又务实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想是什么?2、确立理想的重要意义。难点:1、如何从哲学上对理想进行解读;2、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讲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通过展示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通过讨
             教案纸

任科教师:                     总课时序数:第   课时

授课专业班级
授 课  时 间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
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
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
课        题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课       时6课时

教        学

目的 与 要求

让学生认识到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的而又务实的人生理想。
教        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1、理想是什么?2、确立理想的重要意义。

难点:1、如何从哲学上对理想进行解读;2、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教        学

过程 与 方法

教        学        内        容

通过教师讲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通过展示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的思考、交流。

通过展示故事,引导学生的交流、讨论。

通过PPT展示调查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长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一)关于理想的一般界定

1、理想的分类

说到理想,大家一般会想到主义理想,或者成为科学家、文学家的理想等等。而实际上理想的内容很宽泛。从不同的角度看,理想有不同的分类。

⑴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

理想和一般理想等。科学理想是指符合历史的能实现的理想,是可能的。非科学理想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当然可能不可能有时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正如一个人执着,而我们可能会认为他固执一样。所以我们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行为也是敬佩的。比如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按理想的难易程度,我们可将其分为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崇高理想通常不涉及自身的直接利益,比如为了社会的更加公平,自由,很多法官、、就是如此;而一般理想则与生活紧密相关。比如希望买车、买房。这些区分并不矛盾。也就是说崇高理想与一般理想是可以共存的。

⑵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前者的实现时间跨度很大;而后者通常时间跨度较小。近期理想比如学好专业,顺利毕业,找到好的工作。而长远理想可能就是光宗耀祖、儿孙满堂,或者是要做某行业的霸主。这当然需要很长的时间,要付出艰辛。

⑶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个人理想当

然与自己的生活有关,比如培养小孩成才,挣很多的钱:社会理想则是对社会未来的预期和渴望。希望社会变得和谐,公平。

⑷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

和生活理想等。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理想的内涵与我们平时所设想的并不太一致。根据上面多提供的材料,我们大致可以看出理想的内涵。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2、什么是理想?理想的特征是什么?

理想就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价值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也就是说,理想是人的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渴望,现在没有的,或者说是对现在拥有的东西的长久性拥有的渴望。渴望的东西都是美的,至少对你自己来说。所以理想实际上是对美的渴望。渴求不是追求。追求有行动,而渴望只是一种心理状态。所以光有理想还不行,必须有信念,即对理想实现的确认。这样人就会按照理想去努力。

理想就四个特征。

1、现实可能性。也就是说理想根据现实的情况来看是可以实现的。不能实现的叫妄想。理想立足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经过奋斗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

2、超前性。就是说理想希望达成的目标一定是超过现实的。你现在是中产阶级,那你的理想应该是高于眼前的东西,如果说是个人经济上的理想的话,就是挣更多的钱。理想是人们在对现实的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

3、差异性。首先是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其次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理想,或者对自己 理想进行各种调整。一个农妇很辛苦,干活累了休息,她就想开了。听说皇后过的非常幸福,那皇后一定是每天不用天不亮就起床干活,而是很晚起床,并且有人送饼来吃;不用干活,晚上很早就睡觉。其实这就是农妇自己的理想。但限于她的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她的理想就让人觉得滑稽了。而皇帝的理想就是长生不老。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理想。如果家庭很贫困,那么这个人的理想通常都很现实,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如果家庭条件比较好,那么他的理想可能会更高些。而往往起点高的人成就的功业更大些。如果自身定位很高,那么你的成就可能就越高。因此,成就高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定位高的结果。我老婆起点比我高,所以要求也比较高,弄的我苦不堪言。

4、实践性。真正的理想不只是对未来目标的主观想象,它要变为现实还要人们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主观努力。如果不付出努力,那就是空想了。实践就是意识和动手相结合。

(二)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理想和信念通常是在一起讲的,可见它们是有联系的。什么叫信念呢?

1、何谓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简单地说,信念也是观念,或者念头,是我们认为正确而坚信不疑的观念。比如我认为社会会越来越公平,人的自由度会越来越大,或者我认为我经过努力一定会干个很好。清朝末年,很多中国人到日本学军事。而日本人认为中国人差,很多中国人不服,抱着绝对不比日本人差的观念学习。有一回,得第一名的是蒋百里,第二名的是蔡锷,第三名的也是中国人,结果被日本人调包。这靠的是什么?信念。如果认为我们打不过日本人,那么很多中国人就会当汉奸。信念影响人的行为可见一斑。同样,有人信仰功,就会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结果就是陈果。

2、信念的特征。

⑴稳定性

⑵与时具进

⑶现实性

⑷多样性

⑸层次性。

信仰: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真正的信仰是与崇高和神圣连在一起的,是对于崇高和神圣价值的信念 。

信仰可作名词,也可作及物动词,后面接的宾语,如“教”、“主义”等等。有信仰,就会按照信仰的要求去做。作为名词的信仰有很多种。但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虚幻的,如宗教和迷信,祥林嫂就是如此,陈果也是如此;一种是来自于实践,是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

(三)信念与理想的关系

1、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2、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生活中的例子:现实生活中,大家也许会见到无聊、空虚的人。这些人都是什么样的特征?首先,他们通常比较富有,或者说至少不穷。这些人显然是没有理想的人,也很少想到信念的问题,因而表现的没有斗志,没有生活的动力。所以有的人就是到处惹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好像很少看到生活艰难的人觉得无聊的。这又是为什么?

可以说,理想信念就是对人生、社会等未来状况的的渴望。那么这都是对美和善的追求。至少说明自己觉得现有的东西不美或不善。如果认为现在就达到了极限,那么也就没动力了。所以理想和信念往往是人们奋斗的动力,当然也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这是欲望渴望满足的另一种形式。

下面我们补充一些哲学知识。美国的哲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动机(也就是人活动的动力)分为5个层次: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生理动机就是满足生理的欲望。安全是对个体存活下去的渴望,爱包括爱人和被人爱,尊重是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同,自我实现就是平常所说的成就感。通常人们在满足了低层次的欲望之后,才会需要高层次欲望的满足。古人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另外的一些人,尽管低层次的欲望没得到满足,却追求高层次的欲望。这些人是社会的精英,但大多数人是不行的。“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舍生取义”,“宁死不屈”,这都是精英人物所为。一般人是不行的。如果对一般人也这样要求,这就是苛求。洪承畴是明王朝的得力干将,可惜最后还是投降了满清,据说最开始是宁死不屈,最后屈服于满清孝庄的美人计。亮剑里头的朱子明也是如此。还有范家大院里头的二哥。大家可能觉得这是电视里的东西。那周作人却是真实的。

三国的刘备也是如此。从小卖草鞋为生,生活艰难。但是他是皇族,皇族的光荣的责任让他起兵。他是有理想和信念的。面对东吴的美人计,他乐不思蜀了。为什么?他的很多欲望没得到充分的满足嘛!

所以,即便是精英人物,也可能抗不住。毕竟这是人的本性驱使。

以上讲的是相关的哲学知识。

(一)理想信念有什么作用呢?

1、理想信念指引人生奋斗目标

人的本性要求人要追求美。而现实中总有不美的地方。有了理想和信念,人就有了追求。而追求是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乔丹1993年选择退役,除了与父亲的被谋杀有关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用他的话说就是他在篮球上他能得到的荣誉他都得到了。在篮球上他没再有什么要证明的了。他要把他的精力放在棒球上了。这是他从小的梦想。但后来他选择了复出,一是因为棒球联盟停止运行,二是公牛队实力下降,昔日的队友在苦苦支撑。这时他选择复出也是选择了一种挑战。如果公牛队能复兴,乔丹就更能证明自己的能力,那就是充当救世主的能力。他又成功了。1998年退役。然而乔丹还要证明的东西很多。他当奇才队的老板是想证明自己经营NBA球队的能力。做老板扶不了奇才队,他再次选择付出,以球员的身份拯救球队。但这次他没能成功。为什么他一次次付出,一次次退出?这就是因为他想证明自己,这就是成就感。成就感是伴随着自己的理想的步步实现而获得的。如果没有挑战,他就会百无聊赖。其实人都是这样。贫穷的人希望过的更好;富有的人希望获得安全和家庭的幸福;有能力的人希望从政来施展自己的抱负,造福百姓,从而获得成就感。有了理想,人们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这就是奋斗目标。

2、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白居易自己规定的人生目标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政治理想是实行仁政;范仲淹则对自己的要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后来都成为了一般读书人的理想。为天下百姓谋福利,这是以前文人的政治理想。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理想,所以一代代文人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因为有了理想,人们才有动力。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付出努力。所以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为民请命的人,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生取义的人,所以鲁迅说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3、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有了理想,人们会有追求,就不会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不再混混噩噩,而是去争取实现自己的理想。很多人无所事事,到处聊事惹飞,追求刺激,显然那是精神境界低的表现,而且没有什么意义。韩信为了建功立业,经受胯下之辱,而不愿是细枝末节上耗费太多的精力,并且表现出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司马迁为了写《史记》,忍辱负重;武训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上学,他吃大便,吃蛇,就是为了筹到更多的钱款帮助穷人的孩子接受教育。尽管手段不太可取,但在当时的情形下还能有什么办法呢?他的心胸是坦荡的。他精神品质是崇高的。

有必要补充一下,人的理想和信念都是不断变化的、不断调整的。最初想到老教师,结果后来成了国家;鲁迅原本想救助像父亲一样的病人,后来发现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更需要改变,于是弃医从文;孙中山先生也是如此。因为接触到不同的事情和理论,人的理想就有可能改变。鲁迅最初是相信年轻一代是胜过先代的,结果他发现青年人告密的告密,吮血的吮血。于是他改变了。蒋介石最初到日本也只是想成就功业光宗耀祖的,但在陈其美的帮助下他转变了,成为了党人。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在我国,大学生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毕竟我国青年人就读大学的比例还只有20﹪,占总人口的比重当然更小,英美等国家已经普及了大学教育,即大学生就读人数占青年人比例在50﹪以上。在我国,大学生在我国还是比较稀缺的。他们应该有自己崇高的信念。古人说的好:读书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树立自己的理想。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有了理想,实际上就是你有了做什么样的人的想法。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是走红道,还是走黑道,还是走黄道。职业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还没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再谈其他的都是奢望。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4、补充:坚定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你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会想到不被现实的很多事情分心,你就有可能埋头苦干,能够锻炼自己意志。比如忍耐力。有远大理想的人往往有超人的意志。宁死不屈的党员,为了实现自己的英语梦想而每天早起晚睡的清华食堂师傅张立勇。中国有句话叫“忍辱负重”,说是忍受对别人自己辱没,为什么?因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勾践是这样,韩信是这样,苏武是这样,张骞是这样,唐僧也是这样。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必须具有坚定的意志。他们都成功了。所以我们往往看到,成功人士都有很多相似的品质,而坚定的意志力就是其中最明显的品质。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对于现实的问题,我们要树立几个观念:

一是中国党的历史作用不容否定,它使中国获得了真正的。这就使中国人获得了尊严。中国人自己的事自己作主。

二是中国到现在的发展都是中国党主导的。印度的起点比我们中国要高的多,还是民主,结果反而落后中国很多。因为中国集中精力发展,国家能够主导经济的发展。有人说韩国和发展的为什么就那么好?中国和韩国、和都是不可比的。能比的应该是印度、巴西这些大国。

三是管以后怎么变,现在的中国的稳定是第一的,而这要靠中国党。没有了稳定,也就没有了秩序,那会是什么样子?飓风中的新奥尔良大家都看到那是什么情形了。战争中,混乱中,谁最强悍,谁最无耻,谁就最具有优势。每个人都可以去侵犯别人而不怕和法律惩罚,而每个人都可能为别人所伤害。而社会的财富会被大量摧毁。这种稳定当然是相对的稳定。社会的小规模冲突其实是可以化解社会的部分矛盾的。这就是社会冲突论。大家可以去查查这本书。其实大家想想也是如此。如果双方有冲突,结果两方都有了损失,就促使人们反省。如果没损失,大家都不当一回事了。王斌余杀人了,这是冲突,但会促使人们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从而使社会变得更理性。

四是中国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公平、自由。这是趋势。因为这是大部分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世界发展的方向。比如干了活希望拿到工资,生病了有保险,农民工子女进城了有学上,大家能够自由迁徙,住房价格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等等。

郭云与小湘妹,这当然是社会的悲剧。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及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为在这场道德危机中,在座的每个人都可能会受到伤害。这是潜在的,不容我们迟疑的。这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的精神武器。

(一)坚定对中国党的信任

(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三)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一)立志当高远。立志高远的人成就大事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这次我们

班同学找工作可以看的很清楚。原先本科时起点高的找的工作都相当好。电视台5台、南方都市报、太原科技大学等。而那些原先在一般本科大学毕业的工作都一般。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在内心底都认为,自己要比从低层次的大学出来的起点高,应该有更好的去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是如果没见过大的世面,那么此人的志向不可能高远。正如上次讲课提到的农妇那样。而如果比较困难,那么也可能“人穷志短”。因为你必须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

(二)立志做大事,但不要轻视小事。从做小事当中你可以积累经历。经历是极为重要的。“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重要。很多事情书里是没讲的,或者没法讲,或者讲了还要实践。经历了很多的事,你才有承受能力。当然不能只做小事,不做大事。但小事培养你的品质。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就是经历的太少。比如,原先在家庭中,很多小孩子就已经社会化了,懂得和父母、兄弟姐妹打交道。

(三)立志须躬行。要脚踏实地,侥幸心理是要不得的。所以我从来不买彩票。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一)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二)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顺境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成长和提高的环境。但太顺利,人的意志就会出现麻痹。关羽就是在顺境中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而失败。所以逆境会让人清醒。而逆境可以培养人坚定的意志,使人变得清醒,但它会打击人的信心。所以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是辩证的。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派代表来中国,见到当时的中国学生十分刻苦,便断言中国是20年内在科学技术上可以赶上中国。但20年过去了,中国还是与美国相差很远。为什么?中国太贫穷了,尽管学生刻苦,但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科技怎么发展?相对于美国,我们当然是逆境。可见逆境也会扼杀人们的努力。一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实际上,“成功也是失败之母”。没有永远的成功。这就是顺境和逆境的关系。著名的“卢刚事件”就是这样发生的。他太顺了,容不得半点委屈。

有个高中学生,高考失败了,家里人让他复读,给了300元让他去交学费。他不愿复读,给家里人交代了一下就南方去打工了。他找了很多的工作都不如意。最后在一个砖瓦厂搬砖。年底他回家了,手里拽着300元钱,人晒的跟黑炭似的。他要去复读了。结果用了半年的时间,他考上了人民大学。命运从此改变。还有一个朋友,他总是调不到县城来,而他的妻子就在县城。他只好考研究生。他只是中专毕业,居然就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还有周克武,考上了的博士,留在了宣传部。

三、实践当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二)    坚定的新年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三)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1、人是自利的,因为他要活下去,而且要获得尽量好;并且他还希望他的基因能够得到传播。

2、人又是互助的,因为他是人,他有同情之心,有恻隐之心;他需要安全感,而同属人类的有相同情感的人是他的依靠。不然他会孤独。他也需要分享。

3、人本恶,小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是恶的,他不懂得索取与给予的关系。他只是要。等到他长大了,懂得了人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就是善了。正如刺猬一样。刺猬需要取暖,就要凑在一块,但它们有刺,靠的太近就互相刺疼了。于是它们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那么既能最大限度地相互取暖又不互相伤害的距离就是最好的距离。人其实也是如此。太近了也会互相伤害。所以有“亲兄弟,名算账”的说法。其实道德和法律是让我们相互之间的距离保持的标准。这就是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

4、这门课的根本目的是让大家尽量做理性人,做清醒人,做老实人。老实的人往往看起来较笨,所以不会成为众矢之的,并且因为实在,大家甚至都愿意帮他。大智若愚就是这个道理。MPA班的一个姓张的同学就是如此。

5、祥林嫂有了迷信的思想,她过的很规范,很充实。这就是信仰对人的作用。她当然也怀疑过有没有鬼的问题。但“我”对她说“也许有吧。不过谁又说的清”的时候,她更坚定了这种想法。所以当天晚上她就死了。精神支柱就是阿毛。宗教也是一种信念。有了这种终极关怀,人就变得坦然,就不怕死。所以西方人死之前都找牧师来做弥撒就是这个道理。但到底有没有上帝?没人说的清。所以尼采就认为上帝都是人造出来的,而这是为人服务的。但到了现代,人们的理性使人们不再相信上帝,这就是他说“上帝死了”的原因。虔诚的佛教徒的心境也是很坦然的,因为他相信人死只是另一种生的开始,生死轮回,为了来世投好胎,今世必须做好事。所以他们甚至不杀生。因为可能下辈子你就做牛了,或者做猪了。但宗教当中还有很多邪教。为什么会有邪教?很多功人士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在生活中往往都是被忽视的,他们的很多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而又无法争取,只好到宗教当中去寻求安慰。功刚好就满足了他们的需要。比如功宣称可以治病就是对他们有很大的诱惑。还有些人就是精神空虚,没有寄托,也就是没有人对他们进行终极关怀,他们需要功。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还有好多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为什么也信功呢?其实信仰宗教的高级知识分子很多。吉林大学的一位哲学教授(高清海)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这是正常的。牛顿最后也是滑入了上帝的深渊;爱因斯坦最后也是如此;当代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也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人需要的是终极关怀。另外,各种学科最终都要由哲学来解释。到最后哲学也解释不了会怎样呢?牛顿他们思考的太深,当然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一点。苏格拉底说哲学就是训练死亡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其实宗教也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哲学就是研究终极问题的学科。但是邪教终究是邪教。邪教之所以邪,是因为邪教轻视人的生命,并且邪教里头的大小头目的根本目的是金钱、女人。而佛教、教等宗教都是要人克制,或者克制欲望,或者是敬畏上帝而不做坏事。对社会风气有净化作用。当然当中也有败类。但至少他们不轻视人的生命,一般都不是为了钱财和女人。

6、关于教的。如果为了复国,采用不正当的手段,那么目的是正当和道德的,但手段却是不正当和不道德的。因为对平民的伤害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总之,对人的生命的轻视是不道德的,当然也是不正当的。

7、工作是你必须做的事情,首先是你的手段。兴趣是你喜欢做的事情,是目的,是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如果手段和目的是统一的,那么恭喜你,你生活的很幸福。这里劳动就成为了人的需要。但多数情况下目的和手段是分离的,也就是说你喜欢干的不是你的工作,而你的工作也不是你喜欢干的。如果到了主义社会,由于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可以更多的从事自己想干事情。现在很多北欧国家就是这样的。这样,人们的创造力就能得到极大的发挥。这就是很多北欧国家的人很有创造力的原因。比如几百万人口的小国芬兰就造出了世界最好的手机。因为他们从事的是他们喜欢的工作。因为有了经济基础,美国人不浮躁,他们能静心做事。记得有位美国大学老师,他对学校要求自己埋头做研究,不上课。学校在他研究期间照样给他经济上的保障,结果8年后他出了很大的成果。在中国,这是很难的。茅广军就是如此。常言道“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中国人很多的都是自己必须做的事情,而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大概也是中国人的创造力不及美国人的原因吧。达到了目的,人们就不再需要手段。但是目的(兴趣)却是你喜欢的事。很多人总是说,我希望赚很多钱,之后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物质是基础。当然成就感也是人们需要获得的,这是一种美感。目的是享受的过程。但在我国,因为经济不够发达,所以你没办法,必须先做你该做的事情,然后再做你喜欢做的事情,给你带来成就感的事情。成就感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虚伪的。比如看到大家在我的课堂上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大家都守法奉公,我就很有成就感。我们学校有个女老师,快70岁了,还在带复读班。为什么?她希望获得成就感,希望学生能够在她班上考出好成绩。

关于一个渔夫和富翁的故事。渔夫虽然和富翁一样都享受到了海边的阳光和沙滩,但他们是根本不同的。渔夫的幸福是脆弱的,遇上天灾人祸他就没有了这种幸福;但富翁的幸福是牢靠的,因为他的财富能让他到更好的地方去享受阳光和沙滩。先做好该做的,然后再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8、刘备“双手过膝,两耳垂肩,目能自顾其耳”,被吕布称为“大耳儿”,整个就是一畸形人。但他有崇高的理想。从何而来?家族的光荣这而来,以至后来介绍他时都称呼他为“中山靖王之后”。实际上他什么福也没享受过,所以后来差点被孙权骗的留在了东吴。为什么他志向远大?因为他的起点高。很多人成就大事业,都与家庭的传统有关。很多的家、才子、艺术家都是名人之后。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志向高,因而成就也大。金庸、徐志摩、鲁迅、蒋介石、张爱玲、梁思成等等。就拿我来说,我没什么成就,但相对而言,在我的同学们中间,我是生活的比较好的。因为我的一个大伯、一个叔叔是大学生,对我的影响是无形的。

最后要求:

1、要多接触比自己层次高的人,以他们为榜样,从而激发自己的上进心;要“见贤思齐”。

2、有了榜样,就会确立比较高的理想。

3、要勇于参与社会活动,锤炼自己的意志,树立高尚的人格。

【课堂小结】

在教学中,我首先将理想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哲系起来,从哲学角度对理想进行阐释,从而使学生对理想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又对生活中的理想信念进行分析,使大家认识到理想信念对个人和社会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我又对学生确立理想信念进行了引导。

归纳小结与作业布置:

生活中的要求:

1、要在生活中寻找榜样,接着以他们为榜样,从而激发自己的上进心;要“见贤思齐”。

2、有了榜样,就会确立比较高的理想。

3、要勇于参与社会活动,锤炼自己的意志,树立高尚的人格。

课后分析与教学反馈:

    从教学情况来看,因为从哲学角度对理想和信念进行了阐释,又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分析,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很快。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对这堂课还是比较满意的。

文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教学设计

教案纸任科教师:总课时序数:第课时授课专业班级授课时间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课题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课时6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认识到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的而又务实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想是什么?2、确立理想的重要意义。难点:1、如何从哲学上对理想进行解读;2、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讲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通过展示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通过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