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后工业时代的风景_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08:10
文档

后工业时代的风景_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

67个案点击CaseStudy总第185期200809后工业时代的风景──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LandscapeofPost-IndustrializedAge—SceneryParkinNorthernDouisburgofGermany罗萍嘉LuoPingjia钱丽竹QianLizhu井渌JingLu内容摘要: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已成为后工业景观的代表作之一,其设计手法与设计理念被诸多学者总结为“杜伊斯堡模式”。本文从景观层次与废弃构筑物适应性再利用两个方面深刻分析了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
推荐度:
导读67个案点击CaseStudy总第185期200809后工业时代的风景──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LandscapeofPost-IndustrializedAge—SceneryParkinNorthernDouisburgofGermany罗萍嘉LuoPingjia钱丽竹QianLizhu井渌JingLu内容摘要: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已成为后工业景观的代表作之一,其设计手法与设计理念被诸多学者总结为“杜伊斯堡模式”。本文从景观层次与废弃构筑物适应性再利用两个方面深刻分析了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
67

个案点击 Case Study总第185期 2008 09

后工业时代的风景

──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

Landscape of Post-Industrialized Age

—Scenery Park in Northern Douisburg of Germany

罗萍嘉 Luo Pingjia 钱丽竹 Qian Lizhu 井 渌 Jing Lu 内容摘要: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已成为后工业景观的代表作之一,其设计手法与设计理念被诸多学者总结为“杜伊斯堡模式”。本文从景观层次与废弃构筑物适应性再利用两个方面深刻分析了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使读者能深刻了解其设计手法。

关键词: 后工业景观、景观层次、适应性再利用

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位于杜伊斯堡市北部,去过这里的人都认为,把它称为钢铁公园或是工业遗产景观公园可能更为恰当。这里230公顷的土地上曾经是有近百年历史的AG·Thyssen钢铁厂。该厂建于1902年,1985年停工,上世纪90年代初北威州决定把这里改造成为供当地居民和游人休息参观的工业景观公园。从1990年至2001年,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的总设计师彼得·拉兹共完成了9个子项目的设计,该公园逐渐成为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后工业景观的代表作(图1)。

一、景观层次分析

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整体的设计原则是“少即是多”,设计师采用结构分析法和实用主义手法,尽可能保留该地区原有的景观结构和工业化特质,淡化设计痕迹,在“无意”间最大限度地改善这一地区内在的生态和人文景观质量。而这种朴实的设计手法又切实地符合了遗产保护中的“原真性”原则。在遗产保护领域,原

真性是遗产认定及保护设计中必须遵循的

一条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杜

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的设计师彼得·拉

兹保留了AG·Thyssen钢铁厂中绝大多数

的生产设备以及场地的原本肌理特征,并

用景观分层的手法把场地中原本破碎的工

业景观及自然元素进行有机的整合,通过

这些场地中原有的元素在视觉上或是功能

上的联系、呼应,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

呈现出四个景观层次:1.空中高架步道与

攀爬系统;2.相对于高架步道的下沉休闲

空间;3.以水渠和沉淀池构成的各类水景

生态系统;4.穿插于整个公园中的散步道

系统及开放空间。这些景观层自成系统,

各自而且连续存在,各个景观层次间

用一些坡道、台阶、平台等节点要素链接

在一起,加强了公园内部在视觉与空间体

验上的整体感与立体感。

1.空中高架步道与攀爬系统:该系

统是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中最具特色的

一个景观层次,主要由原工厂的生产系统

中的冶铁高炉与高架铁路组成。爬上冶铁

高炉,可以看到整个公园的全景(图2),

甚至还可以眺望杜伊斯堡市其他地区的景

色,这里既是整个公园视觉上的制高点,

又是其精神上的焦点。高70米的冶铁高

炉的完整保留,表达了人们对“工业”的

尊重与纪念。在公园的后半部分,是高

约12米的用于运输矿石和煤炭的高架铁

路,设计师在高架铁路的基础上构建了空

中步道。紧邻高架铁路的是场地原有的构

筑物——用于堆放矿石的料仓,设计师仅

在料仓的内部加置了些不同的设施或是种

植了不同的植物,就使得原本破碎的空间

由一个统一的空中步道自然地连接在一

起,步道下方是一些下沉式的半开敞休闲

空间,有的是儿童游戏场,有的是为了实

验不同植物在污染后的土地上的生长状态

的小花园(图3)。人们可以在300米长的

高架步道上俯瞰一个个小花园,如果愿意,

还可以走下去,在这些私密性很强的小空

1.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

平面图。

2.从冶铁高炉上鸟瞰整个

公园后部的景观。

个案点击 Case Study

68

总第185期 2008 09间中安静地休息片刻。这种横竖轴线的交织、高低空间的错落是许多设计师所追求的,但在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原本的工业场地的条理性以及机械美学的运用使得设计师很容易就做到了空间的丰富。

2.相对于高架步道的下沉休闲空间:如上所述,相对于高架步道的下沉休闲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个不同“性格”的子空间。但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公园的前部,空中步道下方的同样是堆放矿石的高大的混凝土料仓,这里的墙体高度近20米,设计师利用其特点,把高大的构筑物设计成为攀岩训练基地,交给德国阿尔卑斯山攀岩协会管理。攀岩协会根据难易程度设计出适合不同技术水准的攀岩者的路径,结果广受民众欢迎,带起了一股不分老少的攀岩风潮。鲁尔区没有一座山,但是德国攀岩协会的鲁尔分会竟然因为这个场地拥有全国最多的会员,这也是设计附加值的直接体现。

3.以水渠和沉淀池构成的各类水景生态系统:不论从生态系统还是视觉效果来讲,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内的水景系统均给这个公园增色不少。这里的水景均是自然而成或是原本的场地功能就与水有关的,没有丝毫的后期人工雕琢的痕迹,整个公园被一条水渠分为前后两部分,而其他的小型水景穿插于公园的各个角落(图4),这些水景的承载体均是原钢铁工厂里

存放液体的地方,如冷却池、沉淀池、废水排放槽等。通过铺设污水管道与雨水收集系统使污水与地表水分流,并利用雨水回收技术,收集硬质地面、料仓、机械设备的溢流,流入冷却池和沉淀池里,将所收集的雨水经过澄清后,再通过水渠排入艾姆舍河,通过常年的 “更新”,使原来的污水水渠焕发青春,向人们展示新生态景观的魅力。而冷却池和水渠的底部都是深色地面,所以这里的水面能对周围的物体形成非常好的倒影,形成动人的视觉景观。特别是水渠把岸边的高架铁路倒映到水中,一真一假的两条直线延伸至远方,在遥远的地方相交,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钢铁竖琴”(图5)。

4.穿插于整个公园中的散步道系统及开放空间:该景观层次穿插于整个公园中,连接着场地中的各个节点。公园中的散步道根据地形的高差十分自然地变化着。地面所用的材料也非常朴素,以碎石为主,整个公园中都见不到花岗岩、大理石之类的豪华石材。来这里休闲的人们沿着高低变化的散步道,时而行走在光怪陆离的机械之间,时而穿梭在小树林间,时而水边,时而空中。而开放空间也是自然地存在于钢铁丛林中。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中有三个大小不一的广场(Piazza Metallica, Sinterplatz , Steinhallenplatz),它们以钢铁构架作为背景,为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了

足够的场地和特别的氛围。

二、废弃工业建筑及构筑物再利用分析

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的整体设计原则是“原真性”,但如果只是一味地保留,这里将成为“枯燥的教科书”。该公园的一大特色就是在原有的工业生产设备再加上一些简单的必要设施后,变成了游乐园。这些精心设计的小角落使得原来沉重严肃的厂区突然对儿童与青少年充满了吸引力,带给来这里的孩子和家长们很多惊喜。比如设计利用钢铁工厂原址的高差,加上一个大大的弯曲的铁管,就变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滑梯(图6),这个全封闭的管子滑梯与高耸的冶铁炉是那么相配。

而原来生产用的厂房、场地也被设计师改造成各种各样的活动场所,有的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有的却几乎没有设计痕迹。景观公园内有一座废弃了的煤气罐,设计师并没有做出什么“惊人”的设计,而是仅仅做了很严密的结构补强,使之变成了一个潜水训练基地,场地交由救难协会管理,这个直径为45米,深为13米的圆桶注满水后,里面放了一艘沉船和一部汽车,作为救难训练的道具。原来浇铸钢板的铸造车间(Cast House)也被设计师相中,设计成为一个半开敞的剧场(图7),原高炉前的工作场地成了“舞台”,原来

厂房中用于通风的镂空墙面形成了自然的

表1

表1 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工业建筑功能转换 资料来源:http://www.landschaftspark.de

69

个案点击 Case Study 总第185期 2008 09

灯光效果,没有豪华的座椅,只有简单的水泥台阶当座椅,这里的氛围非常适合现代音乐,在适合的音乐背景中,这个厂房不是被废物利用,而是成为了音乐的母体。设计师企图把一个新的文化带到这里,给原本荒废的地区注入新的生命,而他也确实做到了这点,由很多类似这样的地方所组成的鲁尔文化节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设计师赋予了空间无限的可能性,而公园的管理者也相当有新意,他们根据季节的不同用不同的物品在剧场外营造出不同的感觉。夏季,这里的地面就会被白沙所覆盖,加上太阳伞与躺椅,一个工厂就成为了一个沙滩派对的理想场所(图8)。

对于废弃工业建筑的再利用问题一直是复兴废弃工业区与保护工业文化的关键所在。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各类建筑的总和构成了城市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特定的场所内涵,与其他类型的历史建筑比较,产业类建筑同样是城市文明进程的见证者”[1]

。但对于此类废弃工业建筑的保

护应该采取的是“适应性再利用”的手法,在保护城市文化的同时令其满足新功能需求。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能成为后工业景观的代表作,不仅仅是因为设计师对于原场地肌理的充分保留,还因为设计师能发掘各类工业建筑及构筑物的自身特点,并加之以新功能,从而形成其特色与趣味性。由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工业建筑前后功能的变化过程,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新功能的置入均是符合了当地居民的行为特征与休闲活动形式。例如,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中有三个建筑是可以作为举办音乐会、集会的场所,因为音乐会和有主题的集会是德国人业余生活的主要形式,但这种功能的置入是否符合中国的民情,就需要设计师做深入的调研后才能得出结论。

结语

如今,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的设计模式已被国际上许多学者称为“杜伊斯堡

罗萍嘉 钱丽竹 井 渌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模式”,是后工业景观诸多模式之一。这种模式的设计手法以“原真性”为指导原则,充分保留场地中的建筑物、构筑体以及基本的空间结构;对自然的生长过程与破坏过程不掩饰,在展现工业文明的同时充分调动参观者的积极性;通过有限的新元素对原有构筑物及工业景观进行重新诠释。这是一种“融合建筑设计、大地艺术等学科领域的理念和手法,依靠生态科技的新发展,所形成的一种复杂而综合的景观艺术模式”[2]

*该文章获得中国矿业大

学青年基金项目“旧工业建筑的空间功能转型研

究”和校科技基金“矿区生态重建与环境景观基础研究”的支持注释:

[1]王建国:《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8。

[2]贺旺:《后工业景观浅析》,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

参考文献:

[1]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中国园林》,2003.3。[2]张艳峰:“从废墟到乐园

──德国鲁尔杜伊斯堡钢铁厂改造项目的启示”,《小城镇建设》,2004.9。

3.用于土壤生态恢复实验的小花园中生长着各式各样的植物。

4.穿插于公园的各个角落的水景园。

5.高架铁路在水中的倒影形成了美丽的“钢铁竖琴”。

6.钢铁怪兽般另类的滑梯。

7.由浇铸造车间改建成为一个半开敞的剧场,透明的顶可以根据天气状况滑动。

8.夏季的时候剧场外稍加布置就成为沙滩派对理想的场所。

文档

后工业时代的风景_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

67个案点击CaseStudy总第185期200809后工业时代的风景──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LandscapeofPost-IndustrializedAge—SceneryParkinNorthernDouisburgofGermany罗萍嘉LuoPingjia钱丽竹QianLizhu井渌JingLu内容摘要: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已成为后工业景观的代表作之一,其设计手法与设计理念被诸多学者总结为“杜伊斯堡模式”。本文从景观层次与废弃构筑物适应性再利用两个方面深刻分析了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