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能发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水母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有条件的,即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才是沿直线传播的。当介质不是同一种,或即使是同种介质,但分布不均匀,光在其中传播也有可能发生弯折现象。
2、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因此,在讲光的传播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在哪种介质中,不指明何种介质,去讲光的传播速度是毫无意义的。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速度为3×105km/s.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
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为了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影子的形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光照不到的区域)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km/s(水中光速约为真空的3/4,玻璃中光速约为真空的2/3)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遇到障碍物时,光在障碍物的表面发生反射,改变传播方向。一般说来,各种物体的表面都能反射光,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反射定律:光在反射时遵守一定的规律
(1)规律内容
①反射光线OB、入射光线AO、法线ON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γ(即∠BON)等于入射角i(即∠AON).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注意理解
①要注意抓住一面一点两角三线,即镜面、入射点、反射角、入射角、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②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在上面的光路图中,若入射光线沿BO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一定沿OA方向射出。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平面镜或其他平滑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如图甲)
(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并不平行,而是向着各个不同的方向(如图乙)。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
利用镜面反射可以改变光行进的方向;利用漫反射可以使人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物体。例如电影屏幕用粗糙不平的白布做成,就是利用其发生漫反射而使坐在电影院各个方位的人都能观看电影;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光污染也是镜面反射。
(3)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
1.将玻璃板和桌面垂直放置(若不垂直,蜡烛的像没有成在桌面上,会造成放到B位置的蜡烛和A蜡烛成的像无法重合)
2.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A),观察蜡烛成的像(B)(正立、等大、虚像)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无像,因为成的是虚像)
4.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大小相等)
5.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距离相等)
6、改变蜡烛A的位置再重做2次(多次实验,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注:(1)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
(2)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大小的关系;
(3)实验时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平面镜成像特点
(1)成正立虚像;(2)像与物等大;(3)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轴对称图形)
(4)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距离相等;(5)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像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物体远离或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像也要随着远离或靠近镜面相同距离)。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光路图(1) 对称法画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2) (3)
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平面镜应用实例:(1)水中的倒影(反射成的虚像)(2)平面镜成像(穿衣镜)(3)潜望镜(两个平面镜)
☆右图(3)中A点为入射光线上一点,B点为反射光线上一点,画出经过A点的入射光线和B点的反射光线。
¡î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四)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我们常见的“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折了”、“池底变浅”、“早晨和傍晚看到的红太阳”、“海市蜃楼”等现象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而“对镜梳妆”、“水中倒影”等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
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时光的传播速度大的介质中的角大(记)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现象:折射使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
¡î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 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î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五)光的色散
光的颜色:太阳光可以分解成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彩虹即是太阳光被空中的小水滴色散而成。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电视机显像管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三原色色光混合后为白色,三原色颜料混合后为黑色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只透过与它相同颜色的光,它的颜色与透过的色光颜色相同;不透明物体只反射颜色与它相同的光,反射什么光就成什么颜色。
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完全不反射光。
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
红外线的应用:加热、拍红外线照片诊病、夜视仪、遥控。
紫外线: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促进钙质吸收、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荧光物质发荧光。
○雾灯用黄光的理由:不易被空气散射、人眼对黄光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