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25.诗词曲五首(一) | 备课时间 | 授课时间 | |||
学 习 目 标 |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读准字音、读出韵律,熟读成诵。品味字词,赏析、掌握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灵感,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 |||||
学 习 重 点 | 体会所描绘的意境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 |||||
学 习 难 点 | 品味诗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 |||||
教 法 | 三疑三探 | |||||
学 法 | 自学、合作、探究。 | |||||
学 习 过 程 | ||||||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 歌曲导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涛尽英雄......”。图片为“赤壁之战”片段。 教师配画外音:公元208年,三国赤壁之战,滚滚江流,浓浓硝烟,英雄豪杰金戈铁马、气吞山河,那种从容潇洒的千般气概仿佛就在身边。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着重要影响的著名战役,它不仅奠基了魏、蜀、吴三国的鼎力局势,而且也令后世的文人墨客反复的咏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词曲五首》中就有一篇歌咏赤壁之战的著名诗篇 《赤壁》。 | |||||
设 疑 自 探 |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而不疑则怠,疑而不探则空”, 围绕学习目标提出疑问,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探究价值。 1、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 (见课件) 2、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在课本上标记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2)自学时间为5分钟。 请学生结合自探提示,采取简要整理笔记的方法,自主探究以上问题, 有疑问处留小组讨论解决。 | |||||
解 疑 合 探 | “各抒己见质真疑,齐心协力探真理”,请同学们把思考的成果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负责,基本达成共识,注意做好笔记。3分钟后出示展示分工表和评价分工表。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 1 | 2 | 3 | 书面展示要求: 书写迅速,字迹工整,答题规范。 评价要求: 1、声音洪亮,条理清晰,突出重点,语言简练 2、点评答题技巧及思路,重点点评优缺点及总结方法规律。 3、非点评同学认真听讲,有疑问或见解及时提出来,补充或阐述不同观点。 点评同学对展示内容从规范性、正确性及方法总结的合理性上对展示同学打分,满分10分。 | |
展示 | 2(板书) | 1(口述) | 随机 | |||
评价 | 1 | 2 | 随机 | |||
优胜组 | ||||||
…之星 | 质疑之星: 评价之星: 展示之星: 编题之星: |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 ||||||
质 疑 再 探 | (疑是开山斧,探是深耕犁。) 请同学们梳理一下本节课探讨的问题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学生提问题时,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有价值的问题,要给予表扬) 3、师预设: (1)历史上一般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你又是怎样的观点? (2)出示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体会杜牧反传统的历史观点。 | |||||
运 用 拓 展 | (在开创中提高。) 请同学们梳理一下本节课探讨的问题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学生提问题时,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有价值的问题,要给予表扬) 3、师预设: (1)历史上一般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你又是怎样的观点? (2)出示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体会杜牧反传统的历史观点。 | |||||
小 结 | (一)学生谈学习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二)学科班长总结 (三)教师总结: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骨气。
| |||||
板 书 设 计 |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坎坷遭遇 渲染 辛酸 归来感慨 用典 悲痛 感叹身世 写景 愤激 席间赠言 抒怀 昂扬 赤壁 杜牧 前两句 兴感之由 非凡的史识
后两句 借题发挥 豪爽的胸襟
过零丁洋
文天祥
首联 深挚沉痛 追忆过去 回顾一生
颔联 国破家亡 亡国之痛 身世之悲
颈联 悲愤忧惧 哀中有愤 悲中有壮
尾联 以死明志 丹心垂死 映照千古 | |||||
反 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