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太谷方言阳声韵百年来的演变 -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07:24
文档

太谷方言阳声韵百年来的演变 -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太谷方言阳声韵的演变*乔全生王为民(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中国山西030006)提要:通过对太谷方言阳声韵百年前及百年来的演变分析,认为太谷方言鼻音韵尾弱化消失的过程与其他汉语方言存在明显不同,这种不同是晋方言的特征之一。太谷方言鼻音韵尾弱化消失的依次是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低元音后附舌头鼻音、非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在低元音后附舌头鼻音的演变中,有无腭化介音是决定其演变结果的重要条件,在非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的演变中,有无合口介音是决定其演变结果的重要条件。关键词:太谷方言阳声韵鼻化1抵腭韵字读音
推荐度:
导读太谷方言阳声韵的演变*乔全生王为民(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中国山西030006)提要:通过对太谷方言阳声韵百年前及百年来的演变分析,认为太谷方言鼻音韵尾弱化消失的过程与其他汉语方言存在明显不同,这种不同是晋方言的特征之一。太谷方言鼻音韵尾弱化消失的依次是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低元音后附舌头鼻音、非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在低元音后附舌头鼻音的演变中,有无腭化介音是决定其演变结果的重要条件,在非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的演变中,有无合口介音是决定其演变结果的重要条件。关键词:太谷方言阳声韵鼻化1抵腭韵字读音
太谷方言阳声韵的演变*

乔全生  王为民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中国 山西 030006)

提要:通过对太谷方言阳声韵百年前及百年来的演变分析,认为太谷方言鼻音韵尾弱化消失的过程与其他汉语方言存在明显不同,这种不同是晋方言的特征之一。太谷方言鼻音韵尾弱化消失的依次是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低元音后附舌头鼻音、非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在低元音后附舌头鼻音的演变中,有无腭化介音是决定其演变结果的重要条件,在非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的演变中,有无合口介音是决定其演变结果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太谷方言  阳声韵  鼻化

1抵腭韵字读音的演变

    由于太谷方言的闭口韵早已并入了抵腭韵,因此本文所谓的抵腭韵自然包括历史上的闭口韵。

1.1山咸摄字读音的演变  

在讨论山咸摄字读音的演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些在20世纪初、20世纪中和20世纪后3个不同时期的读音状况。20世纪初期的读音以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方言字汇》为依据,20世纪中期的读音以杨述祖(1983)《太谷方言志》,20世纪后期的读音以我们最新的调查为依据。

1.1.1山咸摄字在三个时期的读音状况

1.1.1.1山摄字的读音状况

1.1.1.1.1山摄一等字的读音

表1山摄一等字的读音

山开一

平寒透

山开一平寒定山开一平寒从山开一平寒见山合一

平桓並

山合一平桓端山合一平桓清山合一平桓心山合一平桓见
初期  

  

   

   

p  

tye 

tsu  

    

    

中期  

  

   

    

 p  

 tye 

 ts   

     

     

后期  

  

   

    

 p  

 tye 

 ts   

     

     

1.1.1.1.2山摄二等字的读音

表2山摄二等字的读音

山开二

平山帮

山开二平山生山开二平山见山开二平删生山开二

平删疑

山合二平山见山合二上潸崇山合二平删见山合二平删影
初期  

  

  ie

   

i  

kua 

     

    

    

中期  

  

  ie

    

 i  

 kua  

     

     

     

后期  

  

  ie

    

 i  

 kua 

     

     

     

1.1.1.1.3山摄三等字的读音

表3-1山摄三等字的读音(开口)

山开三

平仙帮

山开三平仙心山开三平仙澄山开三上狝禅山开三上仙群山开三平仙以山开三去愿见山开三平元疑山开三去愿晓
初期   

 ie

   

s  

  ie 

   

t ie 

   

 ie 

中期   

 ie

  e

se 

   ie 

    

t i   

    

 ie  

后期   

 ie

  e

se 

   ie 

    

t i   

    

 ie  

表3-2山摄三等字的读音(合口)

山合三

平仙心

山合三平仙澄山合三平仙章山合三

上狝日

山合三上狝见山合三平仙云山合三上阮帮山合三平愿溪山合三去元疑
初期    

    

  u 

u  

  ye 

   

fa 

  y  

 e 

中期    

   e

  ue

  e /     

   ye 

    

 fa

  y   

    

后期    

   e

   e

  e /     

   ye

    

 fa

  y   

    

(注:“/”前为白读,后为文读,下同)

1.1.1.1.4山摄四等字的读音

表4山摄四等字的读音

山开四

去霰滂

山开四平先端山开四平先泥山开四平先清山开四

平先见

山开四平先溪山开四平先匣山合四平先匣山合四平先影
初期   

 ie

 ie

  ie 

t i  

t ie 

 ie 

 ye 

   

中期    

 ie

 ie

   ie

 t i  

 t ie 

  ie

  ye 

    

后期    

 ie

 ie

   ie

 t i  

 t ie 

  ie 

  ye  

     

1.1.1.2咸摄字的读音状况

1.1.1.2.1咸摄一等字的读音

表5咸摄一等字的读音

咸开一

平覃透

咸开一平覃泥咸开一平覃清咸开一上感见咸开一

平覃匣

咸开一平谈端咸开一平谈心咸开一平谈见咸开一平谈匣
初期  

   

   

   

xa 

ta 

   

   

   

中期  

    

   

    

 x  

 ta 

    

    

    

后期  

    

   

    

 x  

 ta 

    

    

    

1.1.1.2.2咸摄二等字的语音

表6咸摄二等字的读音

咸开二

去陷知

咸开二上豏庄咸开二平覃清咸开二上感见咸开二

平咸匣

咸开二平衔初咸开二平衔见咸开二平衔见咸开二平衔匣
初期   

    

   

  ie 

 ie 

tsa 

  ie 

  ie 

 ie 

中期   

      

    

      

  i  

 tsa 

   ie 

   ie

  ie 

后期   

     

    

      

  i  

 tsa 

   ie 

   ie

  ie 

1.1.1.2.3咸摄三等字的读音

表7咸摄三等字的读音

咸开三

平盐精

咸开三上盐章咸开三平盐知咸开三上琰日咸开三平盐群咸开三去酽溪咸开三平严疑咸合三去梵滂咸合三平凡並
初期  ie

    

ts  

   

    

  i  

 ie 

   

   

中期  ie

      

 ts  

    

       

  i  

   

    

    

后期  ie

     

 ts  

    

       

  i  

   

    

    

1.1.1.2.4咸摄四等字的读音

表8咸摄四等字的读音

咸开四

上忝端

咸开四平添透咸开四

平添定

咸开四去㮇日

咸开四平添见咸开四平添溪咸开四平添匣
初期 ie

    

tie 

Ƥie 

    

t ie 

 i  

中期  ie

     

 t   / tie  

  Ƥ    

       

 t    

  i 

后期  ie

     

 t   / ti 

  Ƥ    

       

 t    

  i 

1.1.2山咸摄读音的演变

1.1.2.1百年前已完成的演变

百年前,太谷方言山咸摄字的鼻音韵尾都发生了弱化,变成了鼻化韵,这是一项值得注意的变化。这一变化奠定了百年来太谷方言进一步发展演变的基础。由于鼻音韵尾的弱化,韵尾对韵腹的稳定作用也趋于弱化,太谷方言山咸摄字发生了元音高化现象。不过这一现象的发生是有其条件的,基本条件是有腭化介音或声母为钝音(即P系、k系)的一等非腭化音。

1.1.2.1.1鼻音韵尾弱化为鼻化韵的时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锐音的非腭化音节的元音也发生了元音高化现象,如“占”、“沾”、“缠”、“善”等字,细审这些发生元音高化的非腭化音节,我们发现这些字都是知系的三等字,而这些字原来都是有腭化介音的。这说明当这些知系三等字还有腭化介音的时候,太谷方言山咸摄的鼻音韵尾就已经弱化为鼻化韵了。四等韵本身没有腭化介音,而我们看到太谷方言的山咸摄四等韵也发生了元音高化现象,且它们现在都有腭化介音,因此我们相信,太谷方言的鼻音韵尾弱化一定发生在四等韵产生腭化介音之后。这也就是说,太谷方言的鼻音韵尾弱化发生在四等韵产生腭化介音之后知系三等字丢失腭化介音之前,同时元音高化也发生在这一阶段。由于整个山咸摄没有庄组三等字,而知二庄二及精组洪音字都没有发生元音高化现象,因此我们推测元音高化发生在早期韵图之后,即知二庄和知三章分别合并之后,这也和四等韵产生腭化介音的时间是吻合的。此外,所有山咸摄合口三等轻唇音字都没有发生元音高化现象,这又进一步说明,太谷方言山咸摄鼻音韵尾弱化为鼻化韵的时间在轻唇化之后,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轻唇化导致合口三等的腭化介音丢失,不符合元音高化的条件了。综合这些条件,我们推测太谷方言鼻音韵尾弱化为鼻化韵发生的时间大致应在《中原音韵》时代。这还可以由山咸摄开口二等见系字的元音高化得到证明。

1.1.2.1.2山摄一等合口端组及精组擦音字腭化的时间

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山摄一等合口端组字及精组擦音字早在百年前就发生了腭化,它们的元音也符合了元音高化的基本条件,即有腭化介音,故也发生了这种现象。从这种现象产生的结果来看,山摄一等合口腭化首先在端组字上发生,然后波及精组擦音字,然而并没有波及精组的塞音和塞擦音。从这种现象发生的时间来看,精组擦音的腭化一定发生在精组细音腭化之后,否则它们必定和其他精组细音字一起腭化了,然而我们发现,在高本汉记录的20世纪初太谷方言的语音来看,“酸”仍然读[    ],声母并没有腭化。这个字在中期和后期的腭化音读法应该是受普通话影响而发生的变化。由此,我们推测山摄一等合口端组及精组擦音字腭化介音的产生发生在精组细音声母腭化之后,是很晚才产生的现象。这也说明,腭化音节中的鼻化韵元音升高现象是循环演变现象,只要条件符合,这种现象就会产生。

1.1.2.1.3声母为钝音的非腭化音节的元音高化——例外的解释

在1.1.2.1中,我们曾指出声母为钝音的非腭化音节也发生了元音高化现象。它有着严格的条件,即一等字。我们可以看到山摄二等的开口字“扮”、合口字“鳏”、“关”、“还”等字都没有发生元音高化现象,因为它们都没有腭化介音。那么为什么独一等字p系和k系的非腭化音发生元音高化了呢?它们没有腭化介音,元音高化怎么发生了呢?这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我们在1.1.2.1.2中讨论了太谷方言山摄一等合口字腭化介音的产生问题。那么这些一等非腭化的p系和k系字是否历史上也曾经产生过腭化介音呢?如果它们产生过腭化介音,那么它们当然也就符合元音高化的条件了。仅从单字音来看,无论是高本汉记录的太谷话,还是杨述祖记录的太谷话,这些字都没有腭化介音。但是在杨述祖记录的故事中,我们发现太谷方言这些一等字都有腭化介音。如表9所示:

表9故事标音中的山咸摄一等字读音

例字
读音  e 

    

    

这些见系帮系一等字都有腭化介音。这些故事应该口耳相传的,反映的是较早的太谷方言语音。这些字在后来的语音演变中丢失了腭化介音,但这一现象一定发生在元音高化之后,且在高本汉记录太谷方言之前就发生了,这就是我们目前看到的现象。声母为钝音的非腭化音节也发生了元音高化现象。但若仔细考察这些字读音的演变,我们会发现,它们原来也曾产生腭化介音。它们是符合元音高化的条件的。

综上所论,百年前太谷方言山咸摄字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是鼻音韵尾的弱化及元音高化,其元音高化的条件是具有腭化介音。

1.1.2.2百年来发生的演变

百年来,太谷方言山咸摄字发生的音变主要是非腭化韵元音的进一步升高,即  > 。这一音变发生的范围都是非腭化音节。在1.2. 1中,我们曾证明山咸摄的这些非腭化韵曾经也存在过腭化介音。但是这些韵的腭化介音在高本汉时代的太谷方言单字音中就已经存在了。这些非腭化韵的元音在高本汉时代比腭化韵的韵的元音要低。这就说明,这些非腭化韵的腭化介音产生的时间要比腭化韵腭化介音产生的时间要晚,且它们在后来的演变中消失了。但这种消失一定发生在元音高化之后。这样这些非腭化韵便与腭化韵形成对立的韵,因为这是它们存在着有无介音的对立。有腭化介音的音节,其主要元音舌位高,没有腭化介音的音节,其主要元音舌位稍低,但比从来就没有腭化介音的音节元音要高。这从表 至表 可以清楚地看到。同时,我们认为高本汉记录的  和很有可能是同位音。前者由于没有腭化介音,舌位显得稍低,而后者因为有腭化介音,舌位显得稍高。我们知道,高本汉不相信音位学,因此他的记音是音素性记音。现在我们一般采用音位记音,所以  > 的变化应该是音值性变化,而不是音位性变化。由于高本汉没有对太谷方言进行音系分析,所以没有制定同音字表,因此上述变化到底是音值性的还是音位性的,还有待进一步考察。不过,从音变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是音值性演变的可能性较大。

1.1.3小结

从太谷方言山咸摄字读音的演变来看,鼻音韵尾弱化为鼻化韵是所有演变的起点。由此可以看出,相较阳声韵,鼻化韵同阴声韵一样是不稳定的。太谷方言是晋方言核心地区的典型方言,晋方言核心地区腭化音节中的元音倾向于前高化,太谷方言也不例外。

1.2深臻摄读音的演变

1.2.1深臻摄字在三个时期的读音状况

1.2.1.1深摄字的读音状况

表9深摄字的读音

深开三

上侵帮

深开三平侵来深开三平侵心深开三上寝书深开三上寝禅深开三平侵见深开三平侵群深开三平侵影深开三平侵以
初期   

 e 

 i 

ts  

   

     

t    

  

  

中期     

 i 

 i 

 s  

    

      

 t    

   

   

后期     

 i 

 i 

 s  

    

      

 t    

   

   

1.2.1.2臻摄字的读音状况

1.2.1.2.1臻摄一等字的读音

表10臻摄一等的读音

臻开一

平痕透

臻开一平痕见臻开一上很溪臻开一平痕匣臻合一

上混帮

臻合一平魂端臻合一平魂精臻合一平魂溪臻合一平魂影
初期  

   

  

   

po 

tu 

   

   

   

中期   

   

   

    

 p  

 tu 

 ts  

    

    

后期   

   

   

    

 p 

 tu 

 ts  

    

    

1.2.1.2.2臻摄三等字的读音

表11-1臻摄三等字的读音(开口)

臻开三

平真帮

臻开三平真精臻开三平真知臻开三平真见臻开三平真疑臻开三平殷见臻开三平殷群臻开三平殷影臻开三平隐影
初期   

  i 

   

t i  

Ƥi  

     

t    

   

  

中期     

  i 

   

 t i  

 Ƥi  

      

 t    

    

   

后期     

  i 

   

 t i  

 Ƥi  

      

 t    

    

   

表11-2臻摄三等字的读音(合口)

椿
臻合三

平谆来

臻合三去稕精臻合三平谆徹

臻合三平谆昌臻合三平谆见臻合三平文滂臻合三平文明臻合三平文见臻合三去问晓
初期   

  yu

   

   

  yu 

    

uo 

    

 yu

中期    

  yu 

   

   

   yu 

    

 v  

     

 yu 

后期    

  yu 

   

   

   yu 

    

 v  

     

 yu 

1.2.2深臻摄字读音的演变

1.2.2.1百年前已完成的演变

同山咸摄一样,百年前深臻两摄字鼻音韵尾合并且弱化为鼻化韵了,这一点由表9-表11可以看出,而这是它们后来一切演变的基础。从表9-表11还可以看出,到20世纪初深臻两摄的合口一等字(除影母字外)及合口三等字(除唇音字外)都变成了高元音鼻化韵 ,而其他则读中元音鼻化韵  或  。我们认为  和 是同位音,它们的分布呈互补状态,前者出现在有腭化介音的韵,后者则否。深臻两摄的开合韵本来是同韵的,它们的主元音本来是相同的。在这个系列的演变中有没有腭化介音不是演变的关键,而有没有合口介音 却是两类不同演变结果的根本原因。但恩人寻味的是影母合口字,它虽然有合口介音,但它同唇音字一样,没有变成高元音 。其中的原因,我们将在讨论穿鼻韵时一并讨论,因为这种现象还涉及到穿鼻韵中字。

  2.2.2百年来发生的演变

百年来,深臻两摄读音最明显的变化就是 >  。在 .2.2.1中,我们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高本汉在20世纪初采用的音值记音法,而我们现在一般采用音位记音法。从音位这个角度说,深臻两摄读音其实并没有发生变化。另外,涉及到深臻两摄读音变化的是零声母合口字的合口介音u变成了唇齿浊擦音v,不过这是个涉及晋方言声母的演变的问题,待到讨论太谷方言声母时再作详细讨论。

1.2.3小结

    百年来,太谷方言的深臻两摄字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其表面上的变化是记音方法不同造成的,是音值的变化,而不是音位上的变化。

2穿鼻韵字读音的演变

2.1江宕摄读音的演变

2.1.1江宕摄字在三个时期的读音状况

2.1.1.1江摄字的读音状况

表12江摄字的读音

江开二

平江帮

江开二上讲並江开二平江知江开二去绛澄江开二平江初江开二

去绛生

江开二平江见江开二平江溪江开二上讲匣
初期po  

tsu 

tsu 

——fu 

  i 

  i 

 i 

中期 puo

    

 tsuo

tsuo 

 tsuo

tsuo 

 t i 

 t i 

 i  

后期 p 

puo 

——tsuo 

 tsuo

tsuo 

 t i 

 t i 

 i  

2.1.1.2宕摄字的读音

2.1.1.2.1宕摄一等字的读音

表13宕摄一等字的读音

宕开一

平唐並

宕开一平唐端宕开一平唐清宕开一平唐见宕开一平唐疑宕合一平唐见宕合一平唐晓宕合一平唐匣宕合一平唐影
初期po

  

ts 

  

   

ku 

xu 

xu 

中期 puo

   

 ts 

 k 

    

 kuo

 xuo

 xuo

 vuo

后期 puo

   

 ts 

 k 

    

 kuo

 xuo

 xuo

 v 

2.1.1.2.2宕摄三等字的读音

表14宕摄三等字的读音

宕开三

平阳泥

宕开三平阳精

宕开三平阳知

宕开三平阳庄

宕开三

平阳昌

宕开三平阳见

宕合三平阳帮

宕合三平阳溪

宕合三平阳云

初期Ƥi 

  i 

ts 

tsu 

ts 

    

  

ku 

  

中期 Ƥi 

   i 

 ts 

 tsuo

  s 

 t i 

 fuo

 ku 

    

后期 Ƥi 

   i 

 ts 

 tsuo

  s 

 t i 

 fuo

 ku 

    

2.1.2江宕摄读音的演变

2.1.2.1百年前已完成的演变

百年前,太谷方言江宕摄字已经完全丢失了鼻音韵尾,进入阴声韵的行列。同时宕摄的开口庄组字同江摄的开口庄组字一样已经增生了合口介音转入合口。

2.1.2.2百年来发生的演变

高本汉记录的20世纪初太谷方言江宕摄字的读音同时和假摄二等字、果摄合口字及效摄字同韵。但是现代太谷方言的江宕摄字的读音只和假摄二等字和果摄合口字同韵与效摄无关。这是百年来江宕摄字最主要的变化。但这是否是语音演变的实际,值得讨论和澄清。我们认为高本汉的记录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高本汉对太谷方言没有进行音系整理,采用音值记音法造成的。另外,这个问题也和当初赵元任等学者对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翻译时所定的原则有关。对此我们在《百年来太谷方言阴声韵的演变》中已经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说明,这里仅撮其要。我们先来看一下高本汉的音标符号,及国际音标翻译符号,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图2

赵元任等在翻译《方言字汇》时,采用宽式音标将和 合并为 , 保留。但是 对译的是高本汉的ω,这个ω是o和 之间的音。我们知道o和 之间有两个音, 和 。这个音到底是指哪一个,高本汉对此没有进行细分。高本汉有时用ω记录 ,有时又用它记录 。相同的符号记录不同的音,这主要是由于他采用的符号系统中后元音只有4级不足以区别 和 。对此赵元任等在翻译时已经意识到了,比如他们就指出“比方原文写上海‘恶’的元音为ω(或å),我们对译作国际音标部位比ω(或å)略高的ɔ,那并不是说我们所听出来的上海‘恶’字音的确比高氏所听的部位较高,乃是因为在那部位国际音标没有符号而用一个最近似的符号的办法。这本来是一切对译的当然的前提,现在因为在这几个后元音特别容易发生误会,所以要特别声明一下。”别的方言一般不存在 和 之间的对立,而太谷方言却正好存在,这是表面上看来近百年来太谷方言发生较大变化的原因。

但是更为值得注意的是,高本汉在记音时没有对太谷方言进行音系处理,没有制定同音字表,没有能正确地处理好是否同韵的关系。否则,如果对太谷进行音系处理,高本汉就会采用不同的符号来处理假摄二等、果摄合口及效摄之间音值上的对立关系,尤其是假摄二等和效摄音值上的对立关系,而不是采用同一个符号来记录这处于o和 之间的音。

2.1.3小结

百年来,太谷方言江宕摄字的演变与深臻摄的演变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江宕摄一部分字的演变是音值上的变化而不是音位上的变化,这主要是开口和齐齿两类字。不同之处是,江宕摄还有部分字是属于音位上的变化,而不仅仅是音值上的变化,这主要是合口字。

2.2梗曾通摄字的演变

2.2.1梗曾通三摄字在三个时期的读音状况

2.2.1.1梗摄字的读音状况

2.2.1.1.1梗摄二等字的读音

表15梗摄二等字的读音

梗开二

平庚滂

梗开二平庚徹

梗开二平庚见梗开二去映匣梗开二

平耕並

梗开二平耕庄梗开二上耿见梗开二上耿匣梗合二

平庚匣

梗合二平耕匣
初期

ts  

   

 i  

p  

    

   

 i  

   

   

中期 p  

 ts  

 k  

 i   

 p  

     

 k  

 i   

   /   

    

后期 p  

 ts  

 k  

 i   

 p  

     

 k 

 i   

x  

    

2.2.1.1.2梗摄三等字的读音

表16-1梗摄三等字的读音

梗开三

平庚帮

梗开三平庚见

梗开三平清明

梗开三平清精

梗开三平清知

梗开三平清章梗开三平清溪梗合三平庚晓梗合三平清溪
初期pi  

  i  

    

  i  

    

    

t    

    

     

中期 pi  

   i  

     

   i   

     

     

 t    

  y/     

      

后期 pi  

   i   

     

   i  

     

    

 t    

  y/     

      

2.2.1.1.3梗摄四等字的读音

表17梗摄四等字的读音

梗开四

平青並

梗开四平青端梗开四平青透梗开四平青泥梗开四

平青心

梗开四平青见梗开四平青匣梗合四平青匣梗合四上青匣
初期   

 i 

 i 

 i  

 i  

t i  

 i  

————
中期    

 i 

 i 

  i  

  i  

 t i  

  i  

    

      

后期    

 i 

 i 

  i  

  i  

 t i  

  i  

     

   yu  

2.2.1.2曾摄字的读音状况

2.2.1.2.1曾摄一等字的读音

表18曾摄一等字的读音

曾开一

平登帮

曾开一平登滂曾开一平登端曾开一平登精曾开一平登从曾开一平登心曾开一平登溪曾开一平登匣曾合一平登匣
初期   

   

   

ts  

    

   

k  

x  

——
中期 p  

 p  

    

 ts  

     

    

 k  

 x  

 xu

后期 p  

 p  

    

 ts  

     

    

 k  

 xo 

 xu

2.2.1.2.2曾摄三等字的读音

表19曾摄三等字的读音

曾开三

平蒸帮

曾开三平蒸並

曾开三平蒸知

曾开三平蒸澄

曾开三平蒸章

曾开三平蒸日曾开三平蒸疑曾开三平蒸晓曾开三平蒸以
初期pi  

 i  

    

  o 

    

   

Ƥ   

    

    

中期 pi  

  i  

     

      

     

    

 Ƥ   

     

    

后期 pi  

  i   

     

     

     

   

 Ƥ   

     

    

2.2.1.3通摄字的读音状况

2.2.1.3.1通摄一等字的读音

表20通摄一等字的读音

通合一

平东並

通合一

平东端

通合一

平东经

通合一

平东见

通合一

平东影

通合一

平冬端

通合一

平冬泥

通合一

平冬精

通合一

平冬心

初期   

   

    

ku 

   

   

n  

tsu 

   

中期 p  

 tu 

     

 ku 

    /    

    

    

 tsu 

 su 

后期 p  

 tu 

     

 ku 

    /    

    

    

 tsu 

 su 

2.2.1.3.2通摄三等字的读音

表21通摄三等字的读音

通合三

平东帮

通合三

平东知

通合三

平东日

通合三平东见通合三平钟帮通合三上肿知通合三

平钟日

通合三

平钟见

通合三

平钟影

初期   

    

   

ku

   

    

u  

ku 

   

中期 f  

     

    / zu

 ku

 f  

     

    / zu

 ku 

  yu

后期 f  

     

    

 ku

 f  

     

    

 ku 

  yu

2.2.2梗曾通摄的演变

2.2.2.1百年前已经完成的演变

同深臻两摄一样,梗曾通三摄字在20世纪初之前已经完成了鼻音韵尾的弱化变成了鼻化韵。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五摄有共同的演变结果,即开口和齐齿都是中元音o/ 鼻化韵,合口和撮口都是高元音u鼻化韵。但合口韵中的唇音字和大部分零声母字除外,这一点我们在1.2.2.1提到过。太谷方言深臻梗曾通这5摄的演变结果说明,它们是在和 合并之后发生的。从太谷方言这5摄现在的非前元音读音形式,及晋方言核心地带深臻梗曾通5摄的关系及读音形式来看,我们认为太谷是深臻两摄的并入了梗曾通摄的 。我们在前人曾说过“在这一系列演变中有没有腭化介音不是演变的关键,而有没有合口介音 却是两类不同演变结果的根本原因。”唇音字容易理解,它们的合口介音被声母的圆唇性特征取代,结果导致唇音字在形式上失去部分合口字的性质。影母合口字的演变是什么原因呢?从后来与影母合并的唇音三等微母字及日母字也发生了同样演变的现象来看,这一演变当发生在影微合流及部分日母字变成零声母之后。其实这不光是太谷方言的现象,北京话当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如 沃 读     而不读   ,只不过前者是鼻化韵的演变,而普通话则是入声韵的演变而已。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零声母发生了这一演变,还需要深入研究。

2.2.2.2百年来发生的演变

我们在1.2.2.2中就指出深臻两摄读音百年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o> 。前面我们认为这只是个同位音的演变而已。通过深臻与梗曾通的比较,结合它们在百年前的演变,我们认为深臻两摄的n韵尾先变成 ,然后其前元音也变成了后圆唇元音,并与梗曾通合流。这是百年前已经完成的演变。随着 韵尾的弱化,开口字元音的圆唇性也逐渐弱化,变成非圆唇元音,但是由于太谷方言所有的鼻音韵尾已经弱化为鼻化韵,只不过,江宕摄的鼻音韵尾已完全脱落,而山咸摄的鼻音韵尾是先变成n韵尾,然后才弱化,因此山咸摄的鼻化韵都是前元音鼻化韵,而深臻梗曾通则不同,它们的元音是后元音。在太古方言只有一套鼻化的情况下,鼻化韵在中元音上只有前后的对比,后元音的圆唇与否变得没有意义。因此,o> 的发生是很自然的变化。

3太谷方言阳声韵的特点及其演变

3.1太谷方言阳声韵鼻音韵尾弱化的过程

从太谷方言鼻音韵尾的演变来看,太谷方言江宕摄鼻音韵尾 最早丢失了,它们是先经过弱化还是直接丢失了现在很难证明。不过我们知道这是晋方言的一项特征之一,乔全生(2004/2008)认为早在唐五代时期,西北方言江宕摄的 韵尾就丢失了,而晋方言的核心地区继承了唐五代西北方音的特征,可见太谷方言江宕摄的鼻音韵尾最早丢失是既定的事实。这一点由太谷方言鼻音韵尾的现状也可以看出。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山咸摄与深臻梗曾通摄的鼻音韵尾是那一类先弱化。前面我们已经指出山咸摄的鼻音韵尾演变过程是咸摄的m韵尾变成n韵尾与山摄合并,然后n鼻音韵尾弱化。深臻梗曾通则不同,其过程是深臻两摄的n韵尾变成 ,然后 韵尾弱化。那么是山咸摄的n鼻音韵尾先弱化,还是深臻梗曾通的 韵尾先弱化。从太谷方言鼻化韵的演变结果来看,我们推测山咸摄的 韵尾先弱化,因为我们看到山咸摄的腭化音节鼻化韵中的元音已经升高,由低元音变成了前中元音,而这一切是需要时间的。

3.2太谷方言鼻化韵与其他方言鼻化韵形成的差异

Matthew Chen(陈渊泉,1975)和张琨(1983/1993)曾指出鼻化作用发生在低元音后边比较普遍且多半发生在n鼻音韵尾的韵母上,也就是说n鼻音低元音韵是最早变成鼻化韵的。张琨(1983/1993)则进一步指出,汉语方言的鼻音韵尾,“最保存的一组是后高(圆唇)元音后附舌根音韵尾(*o ),其次是前高(不圆唇)元音后附舌根鼻音韵尾(*e ),最前进的一组韵母是低元音后附舌头鼻音韵尾(*a/an)。”

拿太谷方言与之比较,我们会发现,太谷方言最早丢失鼻音韵尾的不是张琨先生所说的低元音后附舌头鼻音韵尾(*a/an),而是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韵尾。这是太谷方言的特色,也是整个晋方言核心地带方言的特色。

另外,张琨(1983/1993)还指出,“关于在低元音后边*n韵尾和* 韵尾持久性的比较,我们可以归纳成下面三点:(1)*n韵尾消失的机会比* 韵尾多,* 韵尾保存的机会比*n韵尾多。(2)要是* 韵尾已经受了鼻化作用的影响,则*n韵尾至少也已经受了鼻化作用的影响,甚至已经把鼻音韵尾完全丢掉了,读成纯元音。(3)要是* 韵尾完全消失了,则*n韵尾也一定已经完全消失掉了。” 

就太谷方言来看,张琨先生的观点并不适合。张琨先生的观点是基于吴方言和官话方言得出的。张琨(1983/1993)所依据的晋方言的材料只有太原一个点。太谷方言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韵尾最早丢失鼻音韵尾,可见* 韵尾保存的机会并不比*n韵尾多。而且,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韵尾丢失了鼻音韵尾,但是n韵尾还一直处于鼻化韵的阶段,并没有任何消失的迹象。可见,就太谷方言来说,* 韵尾的丢失或弱化和其前面元音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前面是低元音,则其很早就丢失了,若是非低元音,则其保存的机会就很大。

4结论

上面,我们讨论了太谷方言阳声韵百年前和百年来的发展演变。通过讨论,我们认为太谷方言鼻音韵尾弱化消失的过程与其他方言有别。* 韵尾前元音的高低决定了其保存的机会的大小,这不仅是太谷本身的特点,也是晋方言核心地带方言的特点之一。太谷方言鼻音韵尾弱化的过程是先是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韵尾,其次是低元音后附舌头鼻音韵尾,最后是非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韵尾。在低元音后附舌头鼻音韵尾的演化过程中,有无腭化介音是决定其演变结果的重要条件,而在非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韵尾的演化过程中,有无合口介音是决定其演变结果的重要条件。

晋方言地处北方山地,在语言演变的地理类型上属于“孤立区域模式”。张光宇(2006)曾指出“晉方言主要元音的演變是相當劇烈的”。这一点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晋方言鼻音韵尾的弱化消失。晋方言鼻音韵尾的消失与其他汉语方言存在明显的不同,它对音系演变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这对全面了解汉语方言鼻音韵尾的演变有重要的补充意义。

参考文献:

侯精一  温端政  1993  《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刘勋宁  1995  《再论汉语北方话的分区》,《中国语文》第6期。

项梦冰  曹晖  2005  《汉语方言地理学》,中国文史出版社。

乔全生  2008  《晋方言语音史研究》,中华书局。

乔全生  王为民   《百年来太谷方言阴声韵的演变》(待刊)。

张琨  1993  《汉语方言》,学生书局。

张光宇  2006  《论汉语方言的层次分析》,《语言学论丛》(第三十三辑),商务印书馆。

Matthew Chen  1975 An Areal Study of Nasalization in Chinese, Nasalfest.

文档

太谷方言阳声韵百年来的演变 -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太谷方言阳声韵的演变*乔全生王为民(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中国山西030006)提要:通过对太谷方言阳声韵百年前及百年来的演变分析,认为太谷方言鼻音韵尾弱化消失的过程与其他汉语方言存在明显不同,这种不同是晋方言的特征之一。太谷方言鼻音韵尾弱化消失的依次是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低元音后附舌头鼻音、非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在低元音后附舌头鼻音的演变中,有无腭化介音是决定其演变结果的重要条件,在非低元音后附舌根鼻音的演变中,有无合口介音是决定其演变结果的重要条件。关键词:太谷方言阳声韵鼻化1抵腭韵字读音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