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层土压分布和破裂面的确定
1.1面层土压力的分布
未加筋的素土边坡,是很容易发生快速滑裂的。锚喷支护体系由锚杆、复合土体、钢筋网与喷射混凝土面层组成,其土压力分布与挡土墙、桩、板等支护结构不同。本计算书以图1土压力分布作为计算依据。
2、在进行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黄土类粉土和粉质粘土,作用在面层上的土压力分布,我们采用简化形式,如图2所示。
(1)表一地质条件和计算参数
土层 | 层底标高 | 层厚 | 重度(KN/m3) | φ(°) | C(Kpa) | 渗透系数(m/d) | 压缩模量(Mpa) |
杂填土 | 3 | 1 | 20 | 20 | 15 | ||
粉质粘土 | -0.5 | 2.5 | 20 | 21 | 16 |
q1.75=20*0.47+20*1.75*0.47-2*16*=3.91(Kpa)
q1.5=q1.75*=3.91*=3.35(Kpa)
(2)Ka=tg2(45°-)=0.47
(3)P=20KN/m
(4)锚杆抗拔力T=14.4KN/m
以后将保持不变的土压力。
3、 破裂面的确定
3.1对于均质土陡坡,在无支挡条件下的破坏是沿着库伦破裂面发展的;但在锚喷支护情况下,复合土体潜在破裂面不是沿库伦破裂面发展的。参照图1的破裂面形式,经过大量工程实践,可得出简化破裂面形式如图3所示。
3.2支护后的稳定分析
(1)内部稳定性分析
支护结构内部稳定性分析,主要考虑单根锚杆的受力状态,计算时不考虑锚杆的受弯和剪切作用,仅按受拉杆进行验算。
已知fy=310Mpa [采用φ18钢筋作为土钉,长度为2200mm,间隔为1.5m为条件]
Fg =Agfy=π*0.0182m2*310*106N/m2=78.(KN)
L0=2.2-1.05=1.15m
T1=TL0=14.4*(2.2-1.05)=16.56(KN)
T2=TL0=14.4*(2.2-1.05)=16.56(KN)
T3=TL0=14.4*(2.2-1.05)=16.56(KN)
因Fg>Ti取F1=T1=16.56(KN) F2=T2=16.56 (KN) F3=T3=16.56 (KN)
q1=0
q2=q1.5=3.35KPa
q3=q1.75=3.91KPa
Sx=1.5m,Sy=1.5m
E1=0
E2=E1.5=3.35*1.5*1.5=7.54(KN)
E3= E1.75= E3.5=1.0*3.91*1.5*1.5=8.80(KN)
K1为无限大
K2==2.20>1.2
K3==1.88>1.2
MW=*(2.2*)2(20*3.5+20)=183.01KN
MQ=(*20*3.52*0.47)*2*16*3.5*+)(3.5-2*16/20*)+*20*3.52*0.47=60.06KN
FX=(20*2.2*+20*2.2**3.5)*0.4=72.6KN
Eax=*20*3.52*0.47-2*16*3.5*++20*3.5*0.47=39.292KN
KS==72.6/39.292=1.85
4、外部稳定性分析
(1)抗倾覆验算
由式(6)、(7)、(8)得:KQ===3.05>2.0
满足要求。
(2)抗滑验算
由式(9)、(10)、(11)得:Ks==72.6/39.292=1.85>1.2
满足要求。
以上计算中均按垂直边坡分析,若施工中放坡,则安全度进一步提高。
5、施工中应注意问题
本计算模型和计算只适用于黄土类粉土和粉质粘土,但因土的力学性质变化很大,应根据现场具体及开挖的信息反馈,及时对施工方案改进和补充,以确保边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