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痴迷于研究转盘一发而不可收。前几天将 DIYZONE 的CDPRO转盘大卸八块,不敢私自藏在自留地里,拿出来秀一下算是与大家分享。
这张是DIYZONE CDPRO的正面玉照。
整体看来机箱的做工还是不错的,全部用铝板铣成并经过拉丝氧化处理。按钮全部用不锈钢车制而成,整体突出一种金属的质感,还算是比较大气。
再看一下转盘的后面。数字输出有RCA、光纤、平衡三组,比较全面。还有一组模拟输出,但CDPRO模组的模拟输出并不是重点,而那组平衡模拟输出更是没有用的,只能作为日后升级内部解码器的备用部件。
现在打开上盖看下内部的。
虽然内部布线比较零乱,但结构还算是比较清晰。整机由PHILIPS CDPRO模组、显示控制板、机芯模组电源、机芯供电继电器、控制板电源、数字输出板和碟片传感器板几部分构成。下面对这几个部分逐个做个简单的分析。
一、数字输出板
这是数字输出板的照片。RCA输出由74HC04N、SUMLINK ST-DV709脉冲变压器构成。SunLink的ST-DV709是一只专用的数码音频变压器,其磁芯材料专门从PHILIPS订购并非普通的脉冲变压器。个人认IC为如果换用74VHCU04,数字输出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因为74VHCU04为单门结构,延迟时间仅为3.5ns;而74HC04的延迟时间为8ns,是前者的一倍还多。而延迟时间越长,由缓冲器引起的传输抖动就越大。平衡输出部分使用了DS26LS31,与Mark Levinson使用的是同一颗芯片。像很多发烧转盘一样,光纤输出使用了东芝原装的TOTX176,可见东芝的光纤输入输出芯片的口碑是不错的。
二、CDPRO机芯电源
DIYZONE在机芯的电源部分还是很下了一番功夫,这是一张整个的机芯电源照片。
CDPRO机芯需要一组9V模拟电源和一组5V数字电源。在这个转盘里这两组电源分别由两只环牛和两块电源板提供。电源板是两块主要由分立元件和晶体管构成精密稳压电源。调整管直接固定在机箱地板上以利于散热。滤波电容使用了Nichicon的绿色MUSE音频专用电解电容、三洋固体电容、精密电阻,用料还是比较到位的。看起来这两块电源板的性能应该不错。这是电源板的特写。
根据PHILIPS CDPRO手册的要求,在上电时5V数字电源要早于9V模拟电源150ms建立;在断电时9V电源要早于数码电源150ms断开。所以必须有一块电脑控制的继电器板。平时在STANDBY状态,停止向CDPRO机芯供电;工作时按时间顺序分别向机芯加电;工作结束后又按顺序断开机芯的电源。下面是继电器板的照片。但DIYZONE的控制软件中可能有一些小的BUG,在打开总电源而进入STANDBY模式的瞬间,会有持续0.5秒左右的脉冲电压分别加到机芯的模拟和数字电源上,这可能也是有人投诉个别的DIYZONE转盘使用一段时间后挂掉的原因之一吧。
三、显示控制板
这是显示控制板的全貌。DIYZONE的控制板支持VFD显示和PHILIPS遥控器编码,功能设置还是比较地道的。
显示控制板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
1、接受用户的按键操作指令;
2、通过PHILIPS专用DSA总线和协议控制CDPRO机芯;
3、同过VFD显示转盘播放和控制状态;
4、接受遥控器指令;
5、控制机芯电源继电器。
显示控制板的核心是微处理器,请看照片。
可以看出微处理器系统由一片ATMEL 2051和一片带有片外27C256 EPROM 的INTEL 80C31两粒CPU组成。虽然这只是两年以前的设计,可现在看起来完全不符合时代潮流,已经老土的不可忍受。因为当今的微控制器单片就轻易可以达到12MIPS以上的处理能力、一个时钟的指令周期、16K以上的FLASH程序存储器和1us的中断相应速度。完全没有必要采用双CPU的结构和扩展内存。
在看一下VFD控制器,这也是一颗相当过时的芯片。
四、控制器电源
为提高CDPRO机芯电源的纯净度,控制部分采用一组的环牛和电源板供电,请看控制板供电系统。
五、碟片传感器板
碟片传感器板置于CDPRO机芯的侧面,专门用来侦测CD碟片是否已经放置在机芯上。碟片传感器是一个比较高级的配置,可以通知控制CPU根据传感器的状态作出相应的动作,避免了通过机芯检测碟片的状态,提高了智能化程度,提高了速度,延长了机芯的寿命。原理是检测CD碟片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以判断CD是否在机芯上。传感器由一个反射式红外发射接收对和相应的控制电路组成。
六、CDPRO机芯
PHILIPS CDPRO机芯在多种高端转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转盘的核心。在本人的其他文章中有过详细的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