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钢网] 宝钢一直以来对武钢就是虎视眈眈,加上的推动,近年来宝钢将重组武钢的传闻不断发酵,早在一年前原宝钢股份总经理马国强执掌武钢集团时,也是宝钢将重组武钢的传闻最疯传的时候。
2015年3月,工信部为了加快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调整,曾就《钢铁产业调整》公开征求意见,并提出了要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进程,在全国形成3-5家超大型的钢铁集团。据记者了解,当时相关部门就在推进宝钢和武钢的合并。
宝钢和武钢这两家企业都是体量巨大的钢铁生产企业,宝钢是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钢铁生产企业,领先的技术及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让宝钢在世界钢 铁行业也占有一席之地;而武钢股份作为一家传统的钢铁生产企业,是国内第二大钢铁上市公司,同样拥有先进的钢铁生产线。
不过,这两家企业的盈利状况却有着天壤之别。今年4月,武钢股份发布了2015年年报,显示 2015年公司实现净亏损75.15亿元,成为当年A股发布年报中亏损额度最高的上市公司,并且公司的现金流已经为负。作为中国钢铁行业领导者的宝钢股份,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637.9亿元,净利润10.13亿元,尽管宝钢没有像大多数钢铁生产企业一样陷入亏损境地,但其利润率也同比大幅下降了 82.51%。这样的两家企业合并,无疑将是整个钢铁行业的大事,合并后必然成为“钢铁巨舰”,也符合国家层面的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集团的要 求。
而宝钢和武钢的重组,也符合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要求。从今年2月出台《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 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来,全国及多省市已经明确给出了具体的去产能目标,就全国而言,要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河北、江苏、 山东等都给出了具体目标,河北压减炼铁产能49万吨、炼钢产能4913万吨,山东将压减粗钢产能1500万吨,浙江每年淘汰1000家企业的落后产 能。
宝钢和武钢的合并重组也同样有出于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要求。今年5月,总理李克强在召开的 央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会议上就提出,2016-2017年两年时间央企要率先压减10%左右的钢铁和煤炭产能。一周之后,李克强总理考察了武钢集团, 并在现场将武钢集团纳入了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试点。就在宝钢和武钢公告停牌半日之前,国家主任徐绍史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其中提出,武钢和宝钢重组,是基于钢铁去产能的考虑。
宝钢和武钢的重组开启了国内钢铁企业重组大潮,他们合并后将成为中国钢铁业第一个 航母级钢企,产量超越河北钢铁跃居世界第二位。更重要的是,通过两家的合并,他们在技术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尤其是在冷轧汽车家电板、取向硅钢方面优势更 为明显,就现状来看,两者合并之前,其取向硅钢产能将占据国内总产能的71%,高端汽车板产能占据近60%。
更重要的是,宝钢武钢合并并非简单的1+1,他们的优势互补会放大合作的功能。分析师分析说, 宝钢和武钢合并有利于将双方的竞争立场转化为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在湛江港和防城港方面,通过产能重新调整布局,达到一致面对华中、华南市场和东南亚市 场。与此同时,宝钢和武钢在物流配送方面的互补,也将有助于双方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两者综合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