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取等质量或等体积混合后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ρA大于ρB .ρA小于ρB
C.ρA等于ρB .ρA和ρB大小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
设两种密度不同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ρ2,
第一种情况:取等质量m的液体混合时,混合液体的质量为mA=2m,由可得,两种液体的体积分别为:,,则混合液体的体积为:
,
所以混合液体的密度为:
;
第二种情况:取等体积V的液体混合时,混合液体的体积为VB=2V,则两种液体的质量分别为:,则混合液体的质量为:
,
所以混合液体的密度为:
;
因为
,
所以,。故B正确,ACD错误。
2.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 m/g | 40 | 60 | 80 | 100 |
液体的体积V/cm3 | 20 | 40 | 60 | 80 |
A.20g, 1.25×103kg/m3 .20g, 1.0×103kg/m3
C.60g, 1.0×103kg/m3 .20g, 0.8×103kg/m3
【答案】B
【解析】
【详解】
观察图象可知:当体积为0时质量是20g,所以烧杯质量为20g;当体积为60cm3时质量为80g,液体质量为
80g-20g=60g;
即:
==1g/cm3=1.0×103kg/m3;
故选B。
3.为了测量醋的密度,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m0;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m总。对小明的实验设计,下列评价中最合理的是( )
A.实验步骤科学且合理 .对醋的体积测量错误
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小 .量筒不够稳定易摔碎
【答案】D
【解析】
【分析】
液体体积要用量程测量,量程的形状细而长,放在天平上在调节的过程中很容易倾斜而摔碎。
【详解】
步骤中把量筒放在天平上测液体的质量是不合适的,因为量筒的形状细高,重心高,重心越低越稳定,越高越不变稳定。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容易掉下来摔碎,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液体的测量,测量液体的密度常用的步骤是: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液体,记下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1-m2;⑤计算液体的密度。
4.把一个实心金属球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时,从杯中溢出10克水。若将这个金属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杯子中,则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 )
A.10克 .8克 .9克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
∵=∴溢出的水体积:
V===10×10-6m3
若把这个金属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杯子里,则V排=V金属球=V,则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
m酒精=酒精V排=0.8×103kg/m3×10×10-6m3=8×10-3kg=8g
故选B。
5.甲物质的密度为2g/cm3,乙物质的密度为5 g/cm3,各取一定质量的甲、乙混合后的密度为3 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
A.2∶5 .5∶2 .4∶5 .5∶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表示出两者的体积,利用总质量除以总体积表示出混合后的密度,可以得到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
【详解】
设甲、乙两物质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混合后的总质量
混合后的总体积
甲乙混合后的密度
由此可得。
故选C。
6.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350 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00 g(ρ水=1.0×103 kg/m3,ρ酒精=0.8×103 kg/m3),则该瓶的容积是( )
A.350 cm3 .300 cm3 .250 cm3 .150 cm3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空瓶的质量为m0,则瓶子的容积可表示为
同时还可表示为
二者相等,即
解得m0=100g。将瓶子的质量代入第一个表达式得
==250cm3
即空瓶的容积为250cm3。
故选C。
7.一个铜块温度从20℃升高到20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不发生变化 .体积不发生变化
C.体积变小了 .密度不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温度、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所以铜块的温度升高,它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A正确;
B.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铜块温度升高,它的体积会变大,B错误;
C.由上述可知,它的体积会变大,C错误;
D.根据密度公式,质量不变,它的体积变大,那么它的密度变小,D错误。
8.如图,小明在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秤他的文具盒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内加了几个砝码后,发现指针偏左;当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要测出文具盒的质量,他应该
A.取下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B.取下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C.不取下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D.不取下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当再加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所以应该取下最小的砝码,然后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故B正确,D错误;
天平测质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平衡螺母是使用前调节平衡的,故AC错误;
故选B.
9.以下是陈老师测定酒精密度的部分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为m;
②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m1;
③将水倒出,在矿泉水瓶中装满酒精,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2;
④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中酒精的体积为V;
⑤计算酒精的密度;
这些步骤中可以省去的是( )
A.①或③ .①或②或④ .①或③或④ .前三个答案都错了
【答案】B
【解析】
【分析】
测定酒精密度的实验依据的原理是,因此关键看所提供的步骤能否顺利测出酒精的质量与体积,只要能达这一实验目的就是可取的.分析时注意有些步骤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达成同一目的,这样的步骤可以有所取舍。
【详解】
仔细分析所提供的实验步骤可以看出,通过步骤①③可得出酒精的质量为m2-m,再利用④可得出酒精的体积V,最后代入密度公式可得,因此,步骤②可以省去;从另一角度分析,利用步骤①②可得出水的质量,已知水的密度可得出水的体积,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也就是步骤③中所装的酒精的体积,再根据步骤①③可得出酒精的质量为m2-m,最后代入密度公式可得,因此步骤④可以省去;再换个角度分析,②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m1;则可以列出等式
③将水倒出,在矿泉水瓶中装满酒精,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2;则可以列出等式
二式联立可分别求得m瓶和V瓶,因此步骤①也可以省去。综上所述,这些步骤中可以省去的是①或②或④,故B正确。
故选B。
【点睛】
通过本题,我们要明确在设计实验步骤时,要追求最优化设计,尽量使步骤既简化,同时又有利于准确测量.本题中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既可以用等效替代法,也可以用直接测量法,值得我们关注。
10.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装满密度分别为ρ1、ρ2不相混合的两种液体(ρ1≠ρ2)。甲杯中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乙杯中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比较甲、乙两杯中的液体总质量得( )
A.m甲 C.m甲=m乙 .缺条件,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甲杯中密度大的液体占总体积的一半,而乙杯中两液体质量相等,则密度大的液体其体积小,小于总体积的一半,即甲杯中密度大的液体多一些,故甲杯里液体总质量较大。故ACD都不正确,B正确。 故选B。 【点睛】 两种液体等质量放入时,密度较大的液体体积要比等体积放入时的体积小,根据这个特点也能很快的确定答案。 11.一个薄壁的瓶子内装满某种液体,已知液体的质量为 m。瓶底的面积为 S,小明同学想测出液体的密度,他用刻度尺测得瓶子高度为 L,然后倒出小半瓶液体(正立时近弯处), 如图所示,测出液面高度,然后堵住瓶口,将瓶倒置,测出液面高度。则液体的密度为( ) A. . .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可得,瓶中剩余液体的体积 瓶中未装液体的体积为 则瓶的容积为 根据可得液体的密度 故选D。 12.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铝球、铁球和铅球密度分别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铝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C.若铅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个球都可能是实心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铝、铁、铅的密度关系为 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式可知,相同质量铝球、铁球和铅球的体积关系为 又因三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铅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铝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心的,故BCD错误;若铝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故A正确。 故选A。 1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的音调。下列做法中所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都伴有次声波产生,而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不能准确预测灾害的发生。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B.人们用噪声监测仪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噪声 C.人们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 题目正文中使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耳朵不能直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人们用噪声监测仪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采取措施,控制噪声,是转换法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实际并不存在,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采用是模型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D符合题意。 14.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边长不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的质量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的部分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此时它们的质量分别为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小于. .定小于 C.能大于 .一定大于 【答案】D 【解析】 【详解】 因为甲乙的质量相等,由密度公式和体积公式可得: 由图知:L甲>L乙,则有: , 在两个正方体的上半部分沿水平截取相同高度h时,截取的质量分别为: , , 因为,截取高度h相同,所以,即甲截取的质量小,剩余部分质量大,乙截取部分质量大,剩余部分质量小;当将截去的部分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后,此时甲的质量一定大于乙的质量,即一定大于。故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15.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将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容器a和b中,木块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容器盛的是乙液体,b容器盛的是甲液体 B.木块在a容器内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C.a、b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D.a、b两容器中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象可知,体积V相同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则根据可知 相同木块在a、b中都处于漂浮 ,则所受浮力 根据可得 由图可知 所以 所以,由此可知,a容器盛的是甲液体,b容器盛的是乙液体 故A不正确; B.因为 所以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则 故B不正确; C.由于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且 根据,a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故C不正确; D.木块在a、b 两容器中都处于漂浮,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则 由于两个木块相同,则底面积相同,根据可知 故D正确。 故选D。 16.如图甲所示,左上方装有电子阀门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控制阀门,使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入液体的质量相等,注入液体直至图乙所示状态。下列表示液面上升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液面上升的速度v随液面到容器底部高度h的关系、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随液体的体积V变化的关系、液体的密度ρ随液体的体积V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 A. . C. . 【答案】C 【解析】 【详解】 AB.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入液体的质量△相等,则相同时间内液面上升的高度 △, 则液面上升的速度不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故AB错误; C.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入液体的质量△相等,则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 △ 可知,与的关系为一次函数,故C正确; D.因液体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所以液体密度不随其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 17.现有密度为ρ=5g/cm3的某种材料制成的a、b两个小球,一个球是实心的,一个是空心的,两小球质量之比为ma:mb=6:5,体积之比为Va:Vb=2: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球是空心的 B.空心小球的平均密度是3g/cm3 C.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与空心球的总体积之比为2:5 D.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与实心球的体积之比为8:15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两小球密度之比为 密度大的为实心,因此a球是空心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为,因此空心小球a的平均密度是3g/cm3,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空心小球中实心部分的体积,空心部分的体积 空心部分的体积与实心体积之比: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与空心球的总体积之比为 。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18.某钢瓶中装有氧气,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则钢瓶内剩余的氧气( ) A.质量和体积都只有原来的一半 B.质量和密度都只有原来的一半 C.密度和体积都只有原来的一半 D.质量、密度和体积都只有原来的一半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指的是用去了质量的一半,钢瓶的体积不变,氧气会充满整个钢瓶,氧气的体积还是不变,根据可知,密度也减小一半,即质量和密度都只有原来的一半,故选B。 19.一容器装满水后,容器和水的总质量为m1,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2;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和一质量也为m的小金属块B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3,则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块A的密度为 B.金属块A的密度为 C.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为(m3-m2+m):(m2-m1+m) D.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m2+m-m3):(m1+m-m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假设A密度ρA,体积VA;B的密度ρB,体积VB,容器体积V容,容器的质量为m容,则有 ρAVA=m,ρBVB=m 装满水后容器和水总质量为m1,则 m容+ρ水V容=m1 对于放进A的情况 m容+m+ρ水(V容-VA)=m2 m容+m+ρ水V容-ρ水VA=m2 ρ水VA=m+m1-m2① VA= 金属块A的密度为 ρA= 故AB错误; CD.对于放进AB的情况 ρ水(VA+VB)=2m+m1-m3② 由①②可得 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20.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铜球是空心的,铝球也一定是空心的 .铝球一定是实心的 C.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 .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假设两球都是实心的,根据两球质量相等,利用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比较出两球的实际体积大小,由此可知铝球的体积最大,然后再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 若二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知,因为,两种材料的体积关系为,又因为二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铜球一定是空心的,铝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心。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