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3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啜泣(chuò) 伫立(zhù) 匿名(nì) 锲而不舍(qiè)
B.干涸(gù) 菜畦(qí) 狭隘(ài) 怪诞不经(dàn)
C.徘徊(huái) 倜傥(tǎng) 缥缈(miǎo)随声附和(hé)
D.绽开(zhàn) 诅咒(zǔ) 蓦然(mù) 拈轻怕重(niān)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字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1)A.刊物 B.境界 C.消毁 D.风景名胜
(2)A.涨潮 B.讯期 C.闲逸 D.索然无味
(3)A.漫游 B.篇章 C.忘却 D.一之半解
(4)A.燥声 B.规律 C.俯冲 D.翩翩起舞
3.我能读拼音写词语,并能把字写漂亮。
shì xiàn | bài făng | yǒng qì | yáo huàng |
chì bǎng | yǎn zòu | nǎo dai | cōng ming |
4.看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正确的汉字。
(1)宇航员jià shǐ 宇宙飞船到太空去探索宇宙的ào mì 。
(2)天空lǒng zhào 着阴云,卖火柴的小女孩bēi cǎn 的死去。
(3)小战士wéi kàng 了班长让他撤退的命令,在yǎn hù 大撤退时牺牲了。
5.用“√”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假期(jiǎ jià) | 处理(chǔ chù) |
几乎(jī jǐ) | 喷香(pēn pèn ) |
昂贵﹣ | 简单﹣ | 成功﹣ |
粗糙﹣ | 凶狠﹣ | 慌张﹣ |
面红耳赤 披头散发
四平八稳 百战百胜
8.按要求写句子。
(1)请把句子改成反问句写下来。
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是不会满意的。
(2)请选择“霎时、顿时、一会儿工夫、过了一会儿”中的一两个词语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看,在雨的滋润下,桂花开了。
9.“ , 。”通过写梅与雪的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唐代诗人王翰在《 》中写道:“ , ?”描绘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勇气;老师常引用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 。”教我们写作时要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俗语“ ,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三.填空题(共16小题)
10.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此情此景,我不禁吟诵道:“ , 。”
11.读下面的句子,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回答有关问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①但使: ②不教:
(2)诗句的大体意思是:
(3)从诗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12.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变,可以平实,可以活泼。 (判断对错)
13.《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 的日记体小说,原名 。
14.想一想,填一填。
五行:
五音:
15.《桥》《穷人》《在柏林》虽然篇幅长短不同,但从题体裁上看,都属于 。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要特别关注作品的 、 和 。
16.《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 。
你最欣赏的人物是 ,他的性格特点是 。
17.《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请至少写出二个故事的名字。
18.《红楼梦》的作者是 代作家 ,相传后40回是 所作。
19.书中蕴含丰富的哲理。小强放学回家不洗手就吃东西,妈妈告诉他“ ,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陀螺》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就如陀螺一般,不要只看外表,要看内在,正如作者在文中所引用的一句古语:“ , 。”
20.
古人谈读书(节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1)下列对“士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将士B.读书人C.老百姓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理解。
(3)下列诗句最能体现曾国藩所说的读书方法的哪一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A.有志 B.有识 C.有恒
2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这篇文言文的作者是 ,文中讲到读书有三到: 、 和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谓: 漫浪: 决: 岂: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读了本文,由此我们想到了作者还在《观书有感》一诗中悟到:“只有不断学习、更新和发展,汲取新的知识,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那样,才能使内心澄明”的诗句是:
22.阅读下面这小令,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点明季节的词是 ;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 。
(2)小令的主旨句是 , 的情感。
(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并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3.默写《长相思》并回答: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思想感情。
24.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大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②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纪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靠 也许 舒服
(2)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你对以下词语的理解。
洞察: “地球村”:
(3)文中画横线的一句诗出自唐代诗人 的《 》。
(4)文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分别指的是: 和 。
(5)请用“ ”画出第二小节的中心句。
(6)现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全是好处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25.
必须承受的痛苦
三岁半的女儿扁桃腺(xiàn)发炎,开了十针青霉素,上午八点和下午三点,一天两针。头两天是妻子带她去。她怕打针,不肯去。妻子就骗她,说不打针,是去买酸奶喝,或骑小车车、踢皮球什么的,瞒哄着抱她下楼。当针扎进小屁股蛋,针剂的疼痛加上被欺骗的愤怒,女儿无法承受,哭闹得惊天动地,大夫直担心孩子会闭过气去。女儿哭,妻子也垂泪,她实在受不了啦,第三天死活不干了,把担子卸给了我。
我把针药和注射单揣进兜里,对病恹(yān)恹地坐在床上翻图画书的女儿说:“乖,咱们去打针。”女儿可怜巴巴地仰望着我,嗓音沙哑地说:“爸,打针很疼。”我坐下来,说:“疼也得打啊,要不你的病好不了,上不了幼儿园,爸爸妈妈也上不成班,得在家看着你。不上班就没有钱,怎么给你买玩具和好吃的?”“那我以后不要玩具和好吃的还不行吗?”“那咱们三个人总得吃饭吧?鸡蛋、牛奶、肉、菜……你穿的衣服,什么不要钱啊?”
我停下来,给她时间思考。
在如何对待孩子上我们两口子迥(jiǒng)然不同。我认为小孩子也有足够作出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只要把道理讲清楚。除非她硬要抓电源或玩刀片,我绝少采取强制手段。而且,我从不骗孩子。
女儿愣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我抱,说:“爸爸,咱们去吧。”
打针的时候她又哭了,不过不厉害,针没拔出来已哭完了。
女儿睡了个大午觉。下午两点多我去卧室门口望了一眼,她已醒了,瞪着两只大眼睛瞅着天花板聚精会神地不知在琢磨什么。我没打搅她。三点了,我用遥控器关上客厅的电视,起身去卧室。女儿睁着眼的,可她一看见我,马上说:“爸爸我困了,现在我要睡觉了。”就阖(hé)目装睡。斜阳照在她紧张的小脸上,楚楚动人。
我一阵感动﹣﹣
原来她不知动了多长时间脑筋,才想出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以逃避打针。
“不行!回来再睡。”我硬着心肠拉她起来穿外套。
抱着她慢慢往医院走,我对她说:“乖,不是爸爸不疼你。可人活着就有很多的事,很多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就只有勇敢地去面对。逃避没有用,哭也没有用。”
女儿似乎懂了,因为我感到她的小脸好像刚毅了起来。
这一针,她没哭,嘴唇哆嗦着,却一滴眼泪也没掉。
第二天上午八点,我才要开口,女儿突然拿着注射单和针药盒子站在我面前,说:“爸爸,咱们打针去!”
我抱起她,紧紧搂在怀里。
(1)“当针扎进小屁股蛋,针剂的疼痛加上被欺骗的愤怒”一句话中“欺骗”具体指什么?
(2)“女儿哭,妻子也垂泪,她实在受不了啦,第三天死活不干了,把担子卸给了我。”一句中,妻子为何死活不干了?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无可奈何
②聚精会神
(4)文中“才想出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以逃避打针”一句中“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具体指什么?
(5)文章结尾写道:“我抱起她,紧紧搂在怀里。”体会一下,作者这时应是什么样的心情?
(6)“人活着就有很多的事,很多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就只有勇敢地去面对。逃避没有用,哭也没有用。”你是怎样理解父亲对女儿说的这些话的?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日常用语中易读错的字读音的辨析能力,完成时要注意拼读,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
【解答】A.正确。
B.有误,干涸(gù)错,应读:hé。
C.有误,.随声附和(hé)错,应读:hè。
和[hé]平和;和缓:温~.柔~.~颜悦色。[hè]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一唱百~.[huò]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面。~泥。~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
D.有误,蓦然(mù)错,应读:mò。
故选:A。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1)C.销毁:烧掉,毁掉的意思。“消”改为“销”。
(2)B.汛期: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上涨的时期。“讯”改为“汛”。
(3)D.一知半解:指理解事物不透彻。“之”改为“知”。
(4)A.噪声:指声音嘈杂刺耳。“燥”改为“噪”。
故答案为:
(1)消;
(2)讯;
(3)之;
(4)燥。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书写正误,可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视线 拜访 勇气 摇晃 翅膀 演奏 脑袋 聪明
【点评】此题根据拼音写汉字,考查对字形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难写字要多练习。
二.填空题(共6小题)
4.【分析】看拼音写词语,重要的是读准声母和韵母,注意调号,多拼读两遍就不会出错。平时要规范汉字的书写,按正确的笔画顺序书写汉字,把字写规范、写整齐、写美观。
【解答】答案为:
(1)驾 驶 奥 秘;
(2)笼 罩 悲 惨;
(3)违 抗 掩 护。
【点评】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最重要的是拼音要过关,拼读要正确,平时要多听写。
5.【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解答】假:[jiǎ]虚伪的;不真实的。[jià]放假。故“假期”的“假”读音为jià。
处:[chǔ]处置,办理。[chù]地方。故“处理”的“处”读音为chǔ。
几:[jǐ]询问数量多少。[jī]副词。将近;差一点。故“几乎”的“几”读音为jī。
喷:[pēn](液体、气体、粉末等)受压力而射出。[pèn]散发着。故“喷香”的“喷”读音为pèn。
故答案为:
jià chǔ jī pèn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6.【分析】本题考查了写反义词的能力,反义词就是指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反义词表现了事物之间明显的对比关系。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反义词呢?首先抓词素的反义,也可以对原词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
【解答】昂贵:价格很高。反义词:便宜。
简单:结构单纯。反义词:复杂。
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反义词:失败。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反义词:细腻。
凶狠:(性情、行为)凶恶狠毒。反义词:善良。
慌张:心里不沉着,动作忙乱。反义词:冷静。
故答案为:
便宜;复杂;失败;细腻;善良;冷静。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7.【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词语仿写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例词在结构及内容上的特点,然后进行仿写。
【解答】是含有身体部位的词语如:摇头晃脑、手忙脚乱;
是含有数字的词语如:百发百中、四面八方。
故答案为:
摇头晃脑 手忙脚乱;
百发百中 四面八方。
【点评】完成此类完题目的关键是平时要注意好词佳句的积累,只有丰富的词汇量,才能得心应手的完成。
8.【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要掌握各种句型的改写方法,反复练习,熟能生巧,才可达到效果。
【解答】(1)考查了改为反问句,句子中加“怎么”,句末加疑问词“呢”,句号改为问号。
(2)考查了把句子写具体,可在“桂花开了”前加“一会儿工夫”。
故答案为:
(1)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怎能么会满意呢?
(2)看,在雨的滋润下,一会儿工夫,桂花开了。
【点评】改写句子,多种多样,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9.【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出自宋朝诗人卢梅坡诗《雪梅》,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苏轼在《题西林壁》,民间俗语。
故答案为: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凉州词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三.填空题(共16小题)
10.【分析】考查了古典诗词的默写,诗歌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解答】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意思是: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故答案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点评】诗句默写中需要注意的七点:①领悟含义,圈点强记,边诵边写;②要突破生僻难写字,规范书写;③要注重同音异义词;④要关注同义异形词;⑤要留意具体语境;⑥要留心语句顺序;⑦要注意语句出处。
11.【分析】《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解答】(1)(2)考查了对诗中词句的理解,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完成。
(2)考查了对思想感情的辨析。
本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揭示了本文的主题,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表达了诗人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的意愿。
故答案为:
(1)①只要; 不教。
(2)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3)诗人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的意愿。
【点评】诗歌鉴赏就是对诗歌以及诗歌里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在鉴赏的时候可以从每句诗的字、词入手,找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再分析诗歌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最好联系诗歌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综合分析。
12.【分析】考查了对文章体裁的了解,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其中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解答】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的语言风格多变,可以平实,可以活泼。
故答案为:√
【点评】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
13.【分析】考查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解答】《爱的教育》原名《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首次出版于1886年。写的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一个学年的生活,期间穿插着老师每月给学生讲述的“故事”,还有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
故答案为:
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14.【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五行、五音的了解。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上网或阅读相关书籍、报刊完成。对于搜集到的资料要注意整理与分类。
【解答】五音指中国五声音阶中的角、徵、宫、商、羽,五个音级。五音中各相邻两音间的音程,除角和徵、羽和宫(高八度的宫)之间为小三度外,余均为大二度。
五行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地用于中医学、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故答案为:
金 木 水 火 土;
角 徵 宫 商 羽。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课外知识的搜集与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5.【分析】考查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解答】《桥》《穷人》《在柏林》是三篇小说,对于小说的阅读,要关注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写作方法。
故答案为:
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写作方法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16.【分析】考查了名人名著作品的积累,平时多读书,熟读书,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读文学作品,是一种知识的累积,一种智慧的累积。
【解答】《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空城计》,文章写了在敌众我寡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 最欣赏的人物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故答案为:
罗贯中《空城计》诸葛亮 神机妙算
【点评】一些经典的名著,不仅仅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且还有着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在生活中,人们要锻炼自己的文笔,还需要多学习优秀著作的写法。
17.【分析】考查了对名著的了解情况,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解答】《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中国四大名著、四大奇书之一,作者是明代吴承恩,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是家喻户晓的,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
故答案为:
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
【点评】阅读名著能给人们以警示和深远影响,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有效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18.【分析】考查了名人名著作品的积累,平时多读书,熟读书,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读文学作品,是一种知识的累积,一种智慧的累积。
【解答】《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相传后40回是高鹗所作。
故答案为:
清 曹雪芹 高鄂
【点评】一些经典的名著,不仅仅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且还有着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在生活中,人们要锻炼自己的文笔,还需要多学习优秀著作的写法。
19.【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谚语或俗语的积累,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课外的积累及课本中“日积月累”的诵读完成。
【解答】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指病毒常常因饮食不注意而入侵,灾祸往往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比喻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如同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度量一样,不可根据某人的相貌就低估其未来。
故答案为:
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点评】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好词佳句的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20.【分析】译文:知识分子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见,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有识见,则知道学问是没有穷尽的,不敢以一点点所得为满足;比如用河伯的眼光看大海,用井底之蛙的角度来窥测天空,这都是没有见识的原故。有恒心,则绝对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方面,缺一都不行。
【解答】(1)考查了对文中词语的理解,结合课内学习及译文完成。
(2)考查了学生对文中句子的理解。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意思是:有恒心的人绝对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会成功。
(3)考查了对诗句的积累与理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宋代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意思是:人消瘦了,衣带越来越宽松,我始终不曾懊悔,为了思念她,我宁可自己容颜憔悴。这句话描绘了热恋中的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然衣带渐宽、面容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这句诗表现了对恋人的思念的专一与恒心。故选C。
故答案为:
(1)B;
(2)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会成功。
(3)C。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与理解是小学语文中的重点与难点,完成时要注意古今异义及语言习惯的不同。
21.【分析】出自宋代朱熹的《读书要三到》,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解答】(1)考查了文学常识,这篇文言文的作者是朱熹,由“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可知答案。
(2)考查了对文中字词的理解,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完成。
(3)考查了对文中句子的理解,结合课内的学习及译文完成。
(4)考查对朱熹诗句的积累与理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本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故答案为:
(1)朱熹 心到 眼到 口到;
(2)说。 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一定。 难道;
(3)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点评】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是小学语文中的重点与难点,完成时要注意古今异义及语言习惯的不同。
22.【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元曲小令《天净沙•秋思》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课内的学习与理解完成。
【解答】《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1)考查了小令内容的理解。“枯藤”点明小令中的季节是秋天,“夕阳”点明了具体的时间。
(2)考查了小令内容的理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将哀物与喜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想愁绪。
(3)考查了诗句意思的立即以及小令内容的理解。“小桥流水人家”意思是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作者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故答案为:
(1)枯藤 夕阳
(2)断肠人在天涯 孤寂和思乡之情
(3)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点评】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23.【分析】《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解答】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故答案为: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思念家乡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24.【分析】语段选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借用这个形象化的说法表明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激发广大少年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解答】(1)考查了近义词。依靠:指望(某种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故近义词“依赖”。也许:表示不很肯定。故近义词“大概”。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故近义词“舒适”。
(2)考查了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洞察:观察得非常清楚。地球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信息业的发展,地球上生活的人类感到彼此的距离大大缩短,地球就像一个村庄那样联系紧密,所以把地球叫做地球村。
(3)考查了诗句的出处。结合积累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考查了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千里眼”指看得远;“顺风耳”指听得远。
(5)考查了中心句。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第二小节先从两个方面写20世纪的变化,最后总结,因此第二小节的中心句是: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6)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例: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不一定全是好处,看应用在什么方面,例如激光的发明,应用在医学、测量、工业方面都是好的,若应用于军事,武器,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故答案为:
(1)依赖 大概 舒适;
(2)观察得非常清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信息业的发展,地球上生活的人类感到彼此的距离大大缩短,地球就像一个村庄那样联系紧密,所以把地球叫做地球村。
(3)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看得远 听得远;
(5)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6)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不一定全是好处,看应用在什么方面,例如激光的发明,应用在医学、测量、工业方面都是好的,若应用于军事,武器,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25.【分析】这篇短文主要写了“我”的女儿生病了,她想要逃避打针,“我”告诉她有些痛苦时必须承受的,女儿明白并理解了我的话,主动叫我抱她去打针,我很感动。
【解答】(1)考查了课文的理解,结合句子“她怕打针,不肯去。妻子就骗她,说不打针,是去买酸奶喝,或骑小车车、踢皮球什么的,瞒哄着抱她下楼。”可知:女儿不肯去打针,妻子就骗她,说不打针,是去买酸奶喝,或骑小车车、踢皮球什么的,瞒哄着抱她下楼打针。
(2)考查了课文的理解,结合句子“当针扎进小屁股,针剂的疼痛加上被欺骗的愤怒,女儿无法承受,哭闹得惊天动地,大夫担心孩子会闭过气去。女儿哭,妻子也垂泪,第三天死活不干了,把担子卸给了我。”可知:妻子“死活不干了”是因为妻子带女儿去打针时,女儿哭闹得惊天动地,大夫直担心孩子会闭过气去,妻子看了很心疼。
(3)考查了词语的理解,先理解词语的原义,再结合课文分析,①“无可奈何”没有任何的办法,文中指女儿终于在没有任何的办法的情况下张开双臂叫我抱。②“聚精会神”精神集中,文中指女儿精神集中的想问题。
(4)考查了课文的理解,结合句子:看见我,马上说:“爸爸,我困了,现在我要睡觉了。”就闭眼装睡。斜阳照在她紧张的小脸上,楚楚动人。原来她不知动了多长时间脑筋,才想出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以逃避打针。这个“自以为是的办法”指闭眼装睡。
(5)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我抱起她,紧紧搂在怀里。”从关键词“抱、紧紧”可以看出当时作者的心情是激动、高兴的。
(6)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人活着就有很多的事,很多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就只有勇敢地去面对。逃避没有用,哭也没有用”看出父亲的话语深刻有理,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有很多未知的苦难和坎坷。每当我们面临困境时,要学会勇敢面对,唯有此,我们方可生活得更坚强、更开心。
故答案为:
(1)女儿不肯去打针,妻子就骗她,说不打针,是去买酸奶喝,或骑小车车、踢皮球什么的,瞒哄着抱她下楼打针。
(2)妻子“死活不干了”是因为妻子带女儿去打针时,女儿哭闹得惊天动地,大夫直担心孩子会闭过气去,妻子看了很心疼。
(3)①文中指女儿终于在没有任何的办法的情况下张开双臂叫我抱。②文中指女儿精神集中的想问题。
(4)指闭眼装睡。
(5)当时作者的心情是激动、高兴的。
(6)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面临困境时,要学会勇敢面对,唯有此,才可生活得更坚强、更开心。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关键句子的感悟能力,需加强训练,读懂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