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0:57:16
文档

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一、教学目标和重点(一)教学目标面对元末长期战乱,社会经济衰落凋敝的状况,朱元璋采取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致力于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明王朝的坚实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为稳固统治,朱元璋废宰相设内阁、建立厂卫,致使皇权趋于极端,君主政体的集权程度臻于空前。本课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初经济恢复的原因和措施;理解加强皇权是朱元璋政治统治的一大特色,以及这一特色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结合图像和文献,归纳整理实例特征;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势。2.
推荐度:
导读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一、教学目标和重点(一)教学目标面对元末长期战乱,社会经济衰落凋敝的状况,朱元璋采取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致力于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明王朝的坚实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为稳固统治,朱元璋废宰相设内阁、建立厂卫,致使皇权趋于极端,君主政体的集权程度臻于空前。本课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初经济恢复的原因和措施;理解加强皇权是朱元璋政治统治的一大特色,以及这一特色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结合图像和文献,归纳整理实例特征;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势。2.
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

(一)教学目标

面对元末长期战乱,社会经济衰落凋敝的状况,朱元璋采取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致力于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明王朝的坚实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为稳固统治,朱元璋废宰相设内阁、建立厂卫,致使皇权趋于极端,君主政体的集权程度臻于空前。本课教学目标为: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明初经济恢复的原因和措施;理解加强皇权是朱元璋政治统治的一大特色,以及这一特色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结合图像和文献,归纳整理实例特征;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

整理明初经济恢复的措施,理解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经济的原因,并进而认识汉、唐、明等朝开国初期的“休养生息”与这些王朝日后强盛之间的关系。

比较秦、唐、明三朝机构的特征,学会归纳中国古代集权发展趋势的方法,并认识这一发展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朱元璋在明朝开国时期的有关史实,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经济恢复和发展是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所在,同时也是国家强盛的基本要素。认同皇权的强化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重点

1.重点:皇权强化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为稳固统治,大力强化皇权。其废丞相、设内阁、建厂卫等政治制度的建设,是自秦统一以来的皇权强化的新的发展,也是君主集权的极端阶段。皇权强化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故而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朱元璋。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的帝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根据当时社会经济的现实状况,采取了休养生息的复兴经济的措施,有利于皇朝的统治根基和社会的稳定。然而,其废丞相、设内阁、建厂卫的强化皇权,确实是有史以来的一种极端。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朱元璋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设计建议

(一)教学过程建议

●明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联系元朝“强”而“短”的历史特征,结合元朝的民族分化激化社会矛盾引入新课。简单介绍朱元璋出身贫寒的身世,参加红巾军反元的基本概况。将朱元璋于1368年定都应天(今南京),建立明朝,是为明太祖;同年,北上灭元交代清楚。进一步指出明朝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阶段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统治(1368-14)长达280年之久,这与朱元璋在开国初期确立的经济措施和政治密切相关。由此转向明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内容。

(2)组织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上“强”而“久”的王朝,如汉和唐,在王朝初期采取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措施——休养生息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明初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原因,一是当时社会的基本状况,长期战乱经济衰落;二是朱元璋农民出身了解民情,可结合“练习与测评”1中朱元璋的“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这句话加深理解。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明初休养生息恢复经济的措施以及效果。措施:农业——归耕减税、移民屯田、种植桑棉、兴修水利;工商业——改善官营手工业工匠劳作。效果:农业——土地为元末增长四倍多、粮食较元代增长两倍;工商业——丝棉业发展(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官营手工业发展(矿冶、造船、制瓷、织染)。

(3)如何看待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稳定政权的关系,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从为明朝的长久统治打下基础以及明成祖时期达到强盛角度加以引导,尤以郑和下西洋的空前壮举为例。

●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

(1)明朝强化皇权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加以分析,一是明朝是农民建立的王朝,为了加强巩固统治的需要;二是明朝处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后期阶段,体现出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性。

明朝强化皇权主要体现于,首先朱元璋废除了元朝的中书省和丞相之职,也就宣告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年的宰相制度由此终结,强调这是皇权强化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举动。其次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至朱棣正式确立的内阁制度,虽说逐渐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机构,但与以往的丞相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要明确内阁制度的特点。内阁职责为起草诏敕、票拟批答、咨询顾问、密疏进言等。从制度上说,其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不得妄提建议,不准自行其是,所以内阁实质上仍是皇权的组成部分。结合“练习与测评”3以及小字部分进一步加深理解。

至于建立厂卫特务机构,更是明朝皇权强化的一个极端表现。从厂卫的地位——由皇帝直接指挥,权力凌驾司法部门之上,职掌侦察、缉捕、审刑等,并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厂卫的活动——无孔不入,他们遍布各地,上至文武重臣,下及平民百姓,都被列为侦缉对象来说明。

与此同时,朱元璋整顿吏治,监督考核各级官吏,乃至严惩贪官,确实使明初官场比较清廉,但其实质也是皇权强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2)自秦统一以来,中国古代社会实行了君主集权的政治,并经历了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衰落乃至消亡的历史发展过程。组织学生结合“练习与测评”2试从秦、唐、明三朝机构的变化中,阐明中国古代集权的发展趋势来展开讨论,通过比较秦、唐、明三朝机构的特征,学会归纳中国古代集权发展趋势的方法,并认识这一发展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对这一人物的评价,历史上褒贬不一。如何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应客观公正一分为二进行评价,应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对历史发展所起的客观作用,看其主流进行评价。从明初经济恢复发展与政治皇权强化的角度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还可结合“探索与争鸣”以及吴晗的《朱元璋传》有关内容加深理解。     

(二)知识结构图示             

原因—元末战乱,衰落凋敝;稳固统治

措施—农业:归耕减税、移民屯田、种植桑棉、兴修水利

      工商业:改善工匠劳作状况

效果—农业:耕地粮食增加

      工商业:丝棉业、官营手工业发展

经济休养生息

原因—稳固统治,加强皇权

措施—废除丞相、确立内阁制度;建立厂卫机构

后果—君主集权趋于极端

政治皇权强化

三、栏目和习题分析

1. 谚语选读

“湖广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超出北方,成为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明一是江南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二是在此基础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 练习与测评分析(1)

有,主要是抚百姓,因为他是由农民而得天下,深知官逼民反的教训。

具体表现:经过元末的长期战乱,明初社会经济衰落凋敝,出现大量抛荒土地。朱元璋致力于复兴农村经济,下令农民归耕,承认由农民开垦耕种的荒田归农民自有,并减免徭役和赋税。同时,实施大规模的移民屯田,多次调集无田农民前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屯种。为使屯田顺利推行,向屯田之家配发大量耕牛和农具。

朱元璋还鼓励农民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责令地方官督促,从而优化了农产品结构,为丝、棉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初还推行一些有利于工商业的措施,改善了官营手工业工匠的劳作状况。此外,还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复与兴建,元末水利失修、河滥成灾的情况得以明显改观。

经明初的一系列措施,明朝前期的社会经济迅速恢复,生产力逐步提高。

3. 练习与测评分析(2)

秦朝设三公,确立君主集权的统治;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其实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明朝罢去中书省和丞相之职,包括六部在内的各职能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皇帝集国家元首、首脑于一身,总揽决策、行政大权,形成绝对的之权。趋势:皇权逐渐强化,相权趋于消失的态势。

4. 练习与测评分析(3)

明内阁权力仅仅限于批答之权,而批答又必须得到皇帝的面授后才能拟定,只相当于文书的职能。可见,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不得妄提建议,不准自行其是,所以内阁实质上仍是皇权的组成部分,与前朝的宰相具有拟定、审查和执行的权利不可同日而语。说明了相权消亡,皇权强化的实质。    

5. 探索与争鸣分析

明代是继元朝蒙古统治后,恢复汉族传统政治的再建。然而,由于朱元璋全面强化政权,废丞相,设内阁;屠戮功臣,建立厂卫,使得政治局面全盘恶化。比如,厂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权力凌驾司法部门之上,并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况且,厂卫特务的活动遍布各地,上至文武重臣,下及平民百姓,都被列为侦缉对象。中国历史上,以法外行事的特务政治加强统治,明朝皇帝确实开了一个恶例。

可能与朱元璋本人生性疑忌的个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集权政治即将走到尽头的大趋势是一致的。

文档

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一、教学目标和重点(一)教学目标面对元末长期战乱,社会经济衰落凋敝的状况,朱元璋采取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致力于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明王朝的坚实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为稳固统治,朱元璋废宰相设内阁、建立厂卫,致使皇权趋于极端,君主政体的集权程度臻于空前。本课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初经济恢复的原因和措施;理解加强皇权是朱元璋政治统治的一大特色,以及这一特色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结合图像和文献,归纳整理实例特征;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势。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