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学作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改变了“教师 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形式,对学生可以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发展创新、培养能力和提高质量,培养了听听、说、读、写、做的能力,促进了儿童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智力的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
直观形象能满足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符合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而电教媒体图像清晰、色彩逼真,展示过程、显现内容十分简便,有刺激感官的作用,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生听、说、读、写,学习字、词、句、篇的兴趣。如:教《美丽的祖国》一文时,先给学生观看祖国的名胜古迹的实景录像,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历史悠久、奇山秀水、优美风光,就会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激活思维。
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对困惑既渴望质疑又害怕出错。思维发展受到了阻碍。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为此,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九寨沟》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文章,如果在教学时,就让学生一起来学课文的话,学生和“九寨沟”的距离相差甚远,枯燥的学习很难让学生对九寨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深情地说道:“九寨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人间天堂’的美称,你们想亲自去游览一下吗?”“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我就对同学们说:“我们开始出发了。”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地图,然后描述:“我们乘飞机到了四川,下了飞机,坐上了去九寨沟的汽车。汽车到了南坪,再往西行了四十公里,九寨沟终于到了。”接着就配乐播放九寨沟的录像。同学们在看时,都暗暗地、情不自禁地赞叹那儿的美景。从他们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兴奋。接下来的教学,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整堂课学生们都是兴致盎然。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形成了思维的表象,更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创新。
在解决重点、难点过程中,我们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努力形成思维的升华。实践中,我们常常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或提示,运用多媒体分步骤、有层次地展现出来,结合适当的点拨引导,做到图文并茂,启而有发。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先启发学生想象小女孩是怎样生活的?并略加提示,鼓励学生自由展开联想和想象。课后,学生在《续编“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文里,竟写出了多种结局,实现了思维的多元化。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能力。
小学语文中的《小萝卜头》是一篇描写烈士在反动派监狱里非人生活的文章。利用投影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刻,记忆清晰。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使学生幼小心灵迸发出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为祖国而奋斗。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质量
电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把大千世界的景象,鲜明、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瀑布》一文使用电教手段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祖国的山河是无比壮丽的。我们从网上下载了有关瀑布的视频,让学生聆听了瀑布的声音,观察了瀑布的整体形象,仔细观察了瀑布的局部形状,近处和远处的景象,这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总之,多媒体技术它将音、像、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进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取最多的知识,优化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充满活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