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巧玲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江苏南京 2111)
摘要:风险管理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由分散的风险控制逐步发展成系统的风险管理。本文首先回顾了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简介,从权变视角提出一个基本假设:风险管理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取决于风险管理与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公司规模、董事会效力四个变量的匹配,以A股市场100家企业2008年年报数据为样本,通过两个回归模型验证基本假设。实证结果证实了上面的假设,结论表明企业应根据不同的背景环境来实施风险管理系统,才能实现提高企业业绩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风险管理;企业业绩;权变视角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2010)04-0052-02
一、引言
在全球多变经济环境下,如何控制风险已成为企业运营的必要组成部分,渗透至企业的每一项业务流程。我国企业于80年代中期引入企业风险管理理论,90年代末金融行业进入全面风险管理时代,21世纪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后这一理论和框架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如何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已成为各界研究的热点。许多理论和案例表明企业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业绩的改善,但相关的影响路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研究表明这种影响并非固定的,而是在某些权变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变化的,这对于指导企业实施风险管理有重要意义。
二、风险管理基本概念
学术界一般讲风险管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风险管理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现代风险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面风险管理阶段(21世纪初—)。第一阶段的风险管理主要针对信用风险和财务风险,测量和控制这两种风险的方法已基本成熟,但是一种单一的、分散的管理,无论纵向或横向上都没有联系。第二阶段是过渡阶段,全球第一个企业风险管理标准(澳洲风险管理标准)和第一个全球性风险管理专家协会(GARP)成立,同时整体风险管理理论开始成型,强调将各种风险及其管理综合起来,赋予全面的考虑。第三个阶段是全面风险管理阶段,各国和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北美非寿险精算师协会(CAS) 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 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或,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以下简称ERM)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推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Ⅱ)以及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推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等。
2004年COSO委员会提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将全面风险管理定义为是一个受该实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个人影响,并应用在整个机构战略设定中的过程。它被设计用于识别影响整个实体的潜在重大风险,能根据该组织的具体情况提供一个风险管理框架,并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根据COSO的概念,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包括八个方面:内部环
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有四种类型
的目标:战略、经营、报告及合规。
三、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COSO在设计风险管理框架时指出合适的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将因公司而
异,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标准风险管理系统,因此如何设计实施适用的风险管理系统成为学术界
和企业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以企业业绩为切入点,提出以下基本假设: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否有助
于提高企业业绩取决于风险管理与公司的环境、行业竞争、规模及领导能力四个权变变量间的匹
配程度。
本文的基本假设可由如下方程1和方程2来检验。第一步,根据净资产收益率大于15的
标准将25个样本用方程1做回归,得出样本方程3。第二步,将100个样本数据代入样本方程
3,并计算出风险管理效率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差额。第三步,将已得出差额的绝对值与企业业绩
做回归分析。
ERM=b0+b1EU+b2CI+b3FS+b4BD+e (1)
方程1描述了四个变量对风险管理效率的回归分析,其中ERM代表风险管理效率,EU是
环境不确定性,CI是行业竞争强度,FS是企业规模,BD是董事会成员的参与程度,bi代表模
型参数,i=0-5,e是残差项。
P=b0+b1ARES+e (2)
方程2是等式1中残差项的绝对值对企业业绩的回归分析,其中P代表公司业绩,ARES
是方程1中ERM实际值与估计值差额的绝对值,bi代表模型参数,e是残差项。方程1的结果
反映了业绩较好的企业风险管理与四个变量之间的匹配模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风险管理最佳实
践模型。若本文的假设成立,即越接近最佳实践的企业业绩越好,则方程1的残差绝对值与企
业业绩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择与变量计算
1、样本选择。本文样本选自中国A股证券市场100家企业,这100家企业于2008年都
不同程度地实施了企业风险管理,分布于各个行业,其中以金融行业比例最高,而制造业中的服
装、造纸业比例最低。下表列示了企业行业分布图:
表1 样本行业分布
行业企业数量百分比
金融保险业14 14% 信息技术业10 10% 综合类9 9% 批发、零售业8 8%房地产业8 8% 机械设备7 7% 交通运输业7 7% 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 6 6% 农、林、牧、渔 5 5% 社会服务业 5 5% 医药、生物制品 5 5% 建筑业 4 4% 采掘业 3 3% 食品、饮料 2 2% 传播与文化业 2 2% 电子 2 2%
服装 1 1% 金属、非金属 1 1% 造纸 1 1% 总和100 100%
2、变量的计算依据。企业业绩用风险调整后的净资产收益率表示,公式为式略,其中代
表企业i2008年的业绩,代表企业i的实际净资产回报率,是企业i的风险系数,是无风险利
率,用2008年一年期存款利率2.25%表示,是市场平均净资产回报率。
环境不确定性指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Kren (1992) 提出公司环境波动由三个方面的
不稳定性组成,即市场销售份额的变化、资本投入(构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投入)的变化及
税前利润的变化。本文通过对100家企业2004~2008年这三个方面的综合测算得出环境不确
定性(EU)的值,计算公式如下:
EU= ,其中,CV= ,k=1,2,3代表销售额、资本投入、税前利润三个方面的不稳定
性,是k在t年的值,代表k的不稳定系数,t=1~5分别代表2004~2008五年。
行业竞争强度(CI)代表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用1-HHI(赫芬达尔-赫希曼指
数)来计算,其中HHI为行业中所有企业市场份额占市场总额比例的平方和。HHI通常用于反
映行业密集度,即市场中厂商规模的离散度。 HHI越大,表明行业越分散而竞争越激烈即CI
越大。企业规模(FS)用企业五年平均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董事会领导力度(BD)代表董
事会成员在企业成长过程的付出,用董事会成员个数占销售额比例的自然对数来计算。企业风险
管理效率(ERM)用四个目标的实现程度来反映,可用下列等式表示:式略其中,代表企业i在2008年的销售额,代表企业i所处行业2008年的平均销售额,代表企业所处行业销售额的标准差。Operation用企业2008年的总资产周转率来表示。Reporting 用审计单位是否是四大会计事务所来判断,若是则用1表示,若不是则用0表示。Compliance 则用企业2008年审计费用占当年总资产的比例来表示。
(三)实证结果。本文选择Eviews5.0作为分析软件,根据第一步的回归结果,得出样本估计方程:(3)式略
据此计算出ARES,根据第二步的回归结果得出,Prob=0.03<0.1。根据本文的假设,企业风险管理是否提高企业业绩取决于风险管理与环境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强度、企业规模及董事会领导力度之间的匹配,方程3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风险管理与四个变量间的最佳实践模型,而据此计算出的ARES代表各企业风险管理与最佳实践模型的差距,必然引起企业业绩的差距。方程2的回归结果显示ARES与企业业绩P显著负相关(系数为-1.987,显著性水平为0.03),即ARES越小,企业风险管理模型越接近最佳实践模型,企业业绩越好,从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
四、总结
本文选取了A股市场100家实施风险管理的企业为样本,以2008年的企业年报数据作为分析依据,对风险管理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从权变角度出发,引入环境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强度、企业规模、董事会领导力度四个中间变量,先以25家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5的企业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四个中间变量与ERM的回归模型,以此模型代表企业的风险管理最佳实践模型,并据此为估计方程对ERM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差额绝对值和企业业绩做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出风险管理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取决于四个权变变量,说明企业应根据不同的环境背景来实施风险管理,才能有效促进企业业绩的增长。本文只初步探讨了风险管理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例如权变变量的选择、变量计算依据以及样本选择等方面存在缺陷,引入企业文化指标作为权变变量将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Beasley, M.S., Clune, R., Hermanson, D.R,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extent of implement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005; 24(6):521~531
[2] 张维功,何建敏.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研究综述.软科学,2008;22(12):40~43
[3] Hoyt,R.E.,Liebenberg, A.P., The value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Working Paper,2009
[4] 华小宁,梁文昭,陈昊.整合进行时: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路线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3
[5] 吴秀波.论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框架的建立与实施.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3:~65
[6] Lawrence A.Gordon, Martin P.Loeb, Chi-Yang Tseng,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 A contingency perspective. J. Account. Public Policy,2009;28:301~327
作者简介:吴巧玲(1987—),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