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包括复合场)
1.(2011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引起的。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
A. B. C. D.
1.B 解析:根据地磁场分布和安培定则判断可知正确答案是B。
2.(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版理综卷)如图,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分别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I1和I2,且I1>I2;a、b、c、d为导线某一横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四点,且a、b、c与两导线共面;b点在两导线之间,b、d的连线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可能为零的点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来源:学|科|网]
2.C 解析:根据安培定则可知I1和I2电流分别在a处产生的磁场方向为垂直ac连线向上和向下,由于I1>I2,且I1电流与a点的距离比I2电流与a点距离要小,故B1a>B2a,则a处磁感应强度不可能为零,A错;两电流在b处产生的场强方向均垂直ac连线向下,故B错;I1和I2电流分别在c处产生的磁场方向为垂直ac连线向下和向上,且I1电流与c点的距离比I2电流与c点距离要大,故B1c与B2c有可能等大反向,C对;两电流在d处产生的场的方向一定成某一夹角,且夹角一定不为180°,D错。
3.(2011年高考·浙江理综卷)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选择一定速度范围内的带电粒子。图中板MN上方是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板上有两条宽度分别为2d和d的缝,两缝近端相距为L。一群质量为m、电荷量为q,具有不同速度的的粒子从宽度为2d的缝垂直于板MN进入磁场,对于能够从宽度d的缝射出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ZXXK]
A.粒子带正电[来源:学科网]
B.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为
C.保持d和L不变,增大B,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差增大
D.保持d和B不变,增大L,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差增大
3.BC 解析:由左手定则可判断粒子带负电,故A错误;由题意知:粒子的最大半径、粒子的最小半径,根据,可得、,则,故可知B、C正确,D错误。
4.(2011年高考·海南理综卷)空间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图中的正方形为其边界。一细束由两种粒子组成的粒子流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从O点入射。这两种粒子带同种电荷,它们的电荷量、质量均不同,但其比荷相同,且都包含不同速率的粒子。不计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速度不同的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一定不同
B.入射速度相同的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一定相同
C.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相同的粒子,其运动轨迹一定相同
D.在磁场中运动时间越长的粒子,其轨迹所对的圆心角一定越大
4.BD 解析:在磁场中半径运动时间:(θ为转过圆心角),故BD正确,当粒子从O点所在的边上射出的粒子时:轨迹可以不同,但圆心角相同为1800,因而AC错。
5.(2011年高考·上海卷)如图,质量为m、长为L的直导线用两绝缘细线悬挂于O、O′,并处于匀强磁场中。当导线中通以沿x正方向的电流I,且导线保持静止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磁感应强度方向和大小可能为
A.z正向, B.y正向, C.z负向, D.沿悬线向上,
5.BC 解析:本题考查安培力、左手定则。如图所示为沿着x轴负方向看的示意图,导线受到向下的重力、沿着绳子方向的拉力以及安培力。当磁感应强度方向沿着z轴正向时,由左手定则可得安培力向左,导线不可能平衡,A错;同理当磁感应强度方向沿着z轴负向时,安培力向右,可能平衡,C对;当磁感应强度方向沿着y轴正向时,安培力竖直向上,若大小等于重力,则可使导线平衡,B对;当磁感应强度方向沿悬线向上时,安培力垂直悬线向下,不可能使导线平衡,D错。[来源:学科网ZXXK]
6.(2011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电流I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后从另一条轨道流回。轨道电流可形成在弹体处垂直于轨道面的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I成正比。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高速射出。现欲使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理论上可采用的办法是
A.只将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
B.只将电流I增加至原来的2倍
C.只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
D.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其它量不变
6.BD解析:利用动能定理有,B=kI解得。所以正确答案是BD。
7.(2011年高考·重庆理综卷)有人设计了一种可测速的跑步机,测速原理如图所示,该机底面固定有间距为L、长度为d的平行金属电极。电极间充满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且接有电压表和电阻R。绝缘橡胶带上镀有间距为d的平行细金属条,磁场中始终仅有一根金属条,且与电极接触良好,不计金属电阻,若橡胶带匀速运动时,电压表读数为U,求:
⑴橡胶带匀速运动的速率;
⑵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
⑶一根金属条每次经过磁场区域克服安培力做的功。
7.解析:(1)设电动势为E,橡胶带运动速率为v。由:E=BLv,E=U,得:v=
(2)设电功率为P,则P=
(3)设电流强度为I,安培力为F,克服安培力做的功为W。
I=,F=BIL,W=Fd 得:W=
8.(2011年高考·四川理综卷)如图所示,正方形绝缘光滑水平台面WXYZ边长l=1.8m,距地面h=0.8m。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CD间距d=0.1m且垂直放置于台面。C板位于边界WX上,D板与边界WZ相交处有一小孔。电容器外的台面区域内有磁感应强度B=1T,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电荷量q=5×10-13C的微粒静止于W处,在CD间加上恒定电压U=2.5V,板间微粒经电场加速后由D板所开小孔进入磁场(微粒始终不与极板接触),然后由XY边界离开台面。在微粒离开台面瞬时,静止于X正下方水平地面上A点的滑块获得一水平速度,在微粒落地时恰好与之相遇。假定微粒在真空中运动、极板间电场视为匀强电场,滑块视为质点。滑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g=10m/s2。
⑴求微粒在极板间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并说明两板的极性;
⑵求由XY边界离开台面的微粒的质量范围;
⑶若微粒质量m0=1×10-13kg,求滑块开始运动所获得的速度。
8.解析:(1)微粒在极板间所受电场力大小为F=,代入数据:F=1.25×10-11N
由微粒在磁场中的运动可判断微粒带正电荷,微粒由极板间电场加速,故C板为正极,D板为负极。
(2)若微粒的质量为m,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v,由动能定理:Uq=mv2
微粒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仑兹力充当向心力,若圆周运动半径为R,有:qvB=m
微粒要从XY边界离开台面,则圆周运动的边缘轨迹如图所示,半径的极小值与极大值分别为R1=,R2=l-d,联立代入数据有 8.1×10-14kg<m≤2.×10-13kg
(3)如图,微粒在台面以速度v做以O点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周运动,从台面边缘P点沿与XY边界成θ角飞出做平抛运动,落地点Q,水平位移s,下落时间t。设滑块质量为M,滑块获得速度v0后在t内沿与平台前侧面成ф角方向,以就爱上的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Q,经过位移为k。由几何关系,可得
cosθ=,根据平抛运动,t=,s=vt
对于滑块,由牛顿定律及运动学方程,有
μMg=Ma,k=v0t-at2
再由余弦定理:k2=s2+(d+Rsinθ)2-2s(d+Rsinθ)cosθ
及正弦定理:=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v0=4.15m/s,ф=arcsin0.8(或ф=53°)[来源:学*科*网]
9.(2011年高考·广东理综卷)如图(a)所示,在以O为圆心,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区域内,存在辐射状电场和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内外圆间的电势差U为常量,R1=R0,R2=3R0,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从内圆上的A点进入该区域,不计重力。
⑴已知粒子从外圆上以速度v1射出,求粒子在A点的初速度v0的大小。[来源:学科网]
⑵若撤去电场,如图(b),已知粒子从OA延长线与外圆的交点C以速度v2射出,方向与OA延长线成45°角,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及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⑶在图(b)中,若粒子从A点进入磁场,速度大小为v3,方向不确定,要使粒子一定能够从外圆射出,磁感应强度应小于多少?
9.解析:⑴根据动能定理,,所以
⑵如图所示,设粒子在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由几何知识可知,解得:。根据洛仑兹力公式,解得:。
根据公式,,解得:
⑶考虑临界情况,如图所示
①,解得:
②,解得:,综合得: [来源:学科网ZXXK]
10.(2011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如图,在区域I(0≤x≤d)和区域II(d ⑵当a离开区域II时,a、b两粒子的y坐标之差。 10.解析:(1)设粒子a 在I 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为C(在y轴上),半径为Ra1,粒子速率为va,运动轨迹与两磁场区域边界的交点为P′,如图,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①,由几何关系得 ②, ③ 式中,,由①②③式得 ④[来源:Z#xx#k.Com] (2)设粒子a在II内做圆周运动的圆心为Oa,半径为Ra1 ,射出点为Pa(图中未画出轨迹),。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⑤,由①⑤式得 ⑥, C、P/和Oa三点共线,且由⑥式知Oa点必位于 ⑦的平面上。由对称性知,Pa点与P/点纵坐标相同,即 ⑧式中,h是C点的y坐标。 设b在I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b1 ,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⑨, 设a到达Pa点时,b位于Pb点,转过的角度为α。如果b没有飞出I,则⑩, ⑪, 式中,t 是a 在区域II 中运动的时间,而 ⑫,⑬, 由⑤⑨⑩式得α=30° ⑭, 由①③⑨⑭式可见,b没有飞出。Pb点的y坐标为 ⑮ 由①③⑧⑨式及题给条件得,a、b 两粒子的y 坐标之差为⑯ 11.(2011年高考·安徽理综卷)如图所示,在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半径为R的半圆形区域内,有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一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O点沿y轴正方向以某一速度射入,带电粒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经t0时间从P点射出。 ⑴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⑵若仅撤去磁场,带电粒子仍从O点以相同的速度射入,经t0/2时间恰从半圆形区域的边界射出。求粒子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⑶若仅撤去电场,带电粒子仍从O点射入,且速度为原来的4倍,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11.解析:(1)设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初速度为v,电场强度为E。可判断出粒子受到的洛伦磁力沿x轴负方向,于是可知电场强度沿x轴正方向 且有:qE=qvB,又R=vt0,则E= (2)仅有电场时,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作类平抛运动 在y方向位移:y=v,则y= 设在水平方向位移为x,因射出位置在半圆形区域边界上,于是x=R,又有:x=a()2,得a= (3)仅有磁场时,入射速度v′=4v,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设轨道半径为r,由牛顿第二定律有qv′B=m,又qE=ma,联立解得:r=R,由几何关系:sinα=,即sinα=,α=,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周期:T=,则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tR=T,所以tR=t0 12.(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版理综卷)如图,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MN将空间分成I和II两个区域。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以速度v0从平面MN上的P0点水平向右射入I区。粒子在I区运动时,只受到大小不变、方向竖直向下的电场作用,电场强度大小为E;在II区运动时,只受到匀强磁场的作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求粒子首次从II区离开时到出发点P0的距离。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 12.解析:带电粒子进入电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抛物线运动,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设其大小为a,由牛顿定律得qE=ma ① 设经过时间t0,粒子从平面MN上的点P1进入磁场,由运动学公式和几何关系得 v0t0=at02 ② 粒子速度大小V1为 V1= ③ 设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 tanα= ④ 此时粒子到出发点P0的距离为 s0=v0t0 ⑤ 此后,粒子进入磁场,在洛仑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半径为 r1= ⑥ 设粒子首次离开磁场的点为P2,弧P1P2所张的圆心角为2β,则P1到点P2的距离为 s1=2r1sinβ ⑦ 由几何关系得 α+β=45° ⑧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得 s1= ⑨ 点P2与点P0相距 l=s0+s1 ⑩ 联立①②⑤⑨⑩解得 l=(+) ⑪ 13.(2011年高考·北京理综卷)利用电场和磁场,可以将比荷不同的离子分开,这种方法在化学分析和原子核技术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如图所示的矩形区域ACDG(AC边足够长)中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A处有一狭缝。离子源产生的离子,经静电场加速后穿过狭缝沿垂直于GA边且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磁场,运动到GA边,被相应的收集器收集。整个装置内部为真空。 已知被加速度的两种正离子的质量分别是m1和m2(m1>m2),电荷量均为q。加速电场的电势差为U,离子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可以忽略,不计重力,也不考虑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⑴求质量为m1的离子进入磁场时的速率v1; ⑵当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时,求两种离子在GA边落点的间距s; ⑶在前面的讨论中忽略了狭缝宽度的影响,实际装置中狭缝具有一定宽度。若狭缝过宽,可能使两束离子在GA边上的落点区域交叠,导致两种离子无法完全分离。 设磁感应强度大小可调,GA边长为定值L,狭缝宽度为d,狭缝右边缘在A处。离子可以从狭缝各处射入磁场,入射方向仍垂直于GA边且垂直于磁场。为保证上述两种离子能落在GA边上并被完全分离,求狭缝的最大宽度。 13.解析:(1)动能定理 得 (2)由牛顿第二定律 ,利用式得 离子在磁场中的轨道半径为别为 , 两种离子在GA上落点的间距 (3)质量为m1的离子,在GA边上的落点都在其入射点左侧2R1处,由于狭缝的宽度为d,因此落点区域的宽度也是d。同理,质量为m2的离子在GA边上落点区域的宽度也是d。 为保证两种离子能完全分离,两个区域应无交叠,条件为 利用式,代入式得 R1的最大值满足 得 求得最大值 14.(2011年高考·重庆理综卷)某仪器用电场和磁场来控制电子在材料表面上方的运动。如图所示,材料表面上方矩形区域PP'N'N充满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宽为d;矩形区域NN'M′M充满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长为3s,宽为s;NN'为磁场与电场之间的薄隔离层。一个电荷量为e、质量为m、初速为零的电子,从P点开始被电场加速经隔离层垂直进入磁场,电子每次穿越隔离层,运动方向不变,其动能损失是每次穿越前动能的10%,最后电子仅能从磁场边界M'N'飞出。不计电子所受重力。 ⑴求电子第二次与第一次圆周运动半径之比; ⑵求电场强度的取值范围; ⑶A是M′N′的中点,若要使电子在A、M ′间垂直于AM ′飞出,求电子在磁场区域中运动的时间。 14.解析:(1)设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1、R2、…Rn、Rn+1…,第一和第二次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1和v2,动能分别为Ek1和Ek2 由:Ek2=0.81Ek1,R1=,R2=,Ek1=mv12,Ek2=mv22,得:R1:R2=0.9 (2)设电场强度为E,第一次到达隔离层前的速率为v′ 由:,,R1≤s 得: E≤ 又由:,得:E > 电场强度的取值范围为<E≤ (3)设电子在匀强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周期为,运动的半圆周个数为n,运动总时间为t 由题意,有:,R1≤s,,≥ 得:n=2 由: 得: 15.(2011年高考·福建理综卷)如图甲,在x >0的空间中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垂直于xOy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q>0)的粒子从坐标原点O处,以初速度v0沿x轴正方向射入,粒子的运动轨迹见图甲,不计粒子的重力。[来源:Zxxk.Com] ⑴求该粒子运动到y=h时的速度大小v; ⑵现只改变入射粒子初速度的大小,发现初速度大小不同的粒子虽然运动轨迹(y-x曲线)不同,但具有相同的空间周期性,如图乙所示;同时,这些粒子在y轴方向上的运动(y-t关系)是简谐运动,且都有相同的周期。 Ⅰ.求粒子在一个周期T内,沿x轴方向前进的距离s; Ⅱ.当入射粒子的初速度大小为v0时,其y-t图像如图丙所示,求该粒子在y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的振幅Ay,并写出y-t的函数表达式。 15.(1)(2)Ⅰ.Ⅱ. 解析:(1)由于洛仑兹力不做功,只有电场力做功,由动能定理有 ① 由①式解得 v = ② (2)Ⅰ.由图乙可知,所有粒子在一个周期T内沿x轴方向前进的距离相同,即都等于恰好沿x轴方向匀速运动的粒子在T时间内前进的距离。设粒子恰好沿x轴方向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则 qv1B = qE ③ 又 s = v1T ④ 式中T = 解得 s = ⑤ Ⅱ.设粒子在y方向上的最大位移为ym(图丙曲线的最高处),对应的粒子运动速度大小为v2(沿x轴),因为粒子在y方向上的运动为简谐运动,因而在y = 0和y = ym处粒子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 ⑥ 由动能定理有 ⑦ 又 Ay = ⑧ 由⑥⑦⑧式解得 Ay = 可写出图丙曲线满足的简谐运动y-t函数表达式为y = 16.(2011年高考·江苏理综卷)某种加速器的理想模型如图1所示:两块相距很近的平行小极板中间各开有一小孔a、b,两极板间电压uab的变化图象如图2所示,电压的最大值为U0、周期为T0,在两极板外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若将一质量为m0、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从板内a孔处静止释放,经电场加速后进入磁场,在磁场中运动时间T0后恰能再次从a 孔进入电场加速。现该粒子的质量增加了。(粒子在两极板间的运动时间不计,两极板外无电场,不考虑粒子所受的重力) ⑴若在t=0时刻将该粒子从板内a孔处静止释放,求其第二次加速后从b孔射出时的动能; ⑵现要利用一根长为L的磁屏蔽管(磁屏蔽管置于磁场中时管内无磁场,忽略其对管外磁场的影响),使图1中实线轨迹(圆心为O)上运动的粒子从a孔正下方相距L处的c孔水平射出,请在答题卡图上的相应位置处画出磁屏蔽管; ⑶若将电压uab的频率提高为原来的2倍,该粒子应何时由板内a孔处静止开始加速,才能经多次加速后获得最大动能?最大动能是多少? 16.(1) (2)如图 (3) 解析:(1) 质量为m0的粒子在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 则 当粒子的质量增加了,其周期增加 根据题图可知,粒子第一次的加速电压 粒子第二次的加速电压 粒子射出时的动能 解得 (2) 磁屏蔽管的位置如图所示 (3) 在时,粒子被加速,则最多连续被加速的次数 ,得 分析可得,粒子在连续被加速的次数最多,且时也被加速的情况时,最终获得的动能最大。 粒子由静止开始被加速的时刻(n=0,1,2,……) 最大动能 解得. 17.(2011年高考·山东理综卷)扭摆器是同步辐射装置中的插入件,能使粒子的运动轨迹发生扭摆。其简化模型如图:Ⅰ、Ⅱ两处的条形匀强磁场区边界竖直,相距为L,磁场方向相反且垂直纸面。一质量为m、电量为-q、重力不计的粒子,从靠行板电容器MN板处由静止释放,极板间电压为U,粒子经电场加速后平行于纸面射入Ⅰ区,射入时速度与水平和方向夹角θ=30º, ⑴当Ⅰ区宽度L1=L、磁感应强度大小B1=B0时,粒子从Ⅰ区右边界射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也为30º,求B0及粒子在Ⅰ区运动的时间t。 ⑵若Ⅱ区宽度L2=L1=L、磁感应强度大小B2=B1=B0,求粒子在Ⅰ区的最高点与Ⅱ区的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h。 ⑶若L2=L1=L、B1=B0,为使粒子能返回Ⅰ区,求B2应满足的条件。 ⑷若B1≠B2,L1≠L2,且已保证了粒子能从Ⅱ区右边界射出。为使粒子从Ⅱ区右边界射出的方向与从Ⅰ区左边界射出的方向总相同,求B1、B2、L1、L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式。 17.解析:(1)如图1所示,设粒子射入磁场I区的速度为v,在磁场I区做圆周运动半径为,由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得①,②,由几何关系得③,联立①②③得④。 设粒子在I区做圆周运动周期为T,运动时间为t , ⑤,⑥, 联立①③⑤⑥式解得⑦ (2)设粒子在磁场II区做圆周运动半径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⑧ 由几何知识得 ⑨ 联立②③⑧⑨式解得 ⑩ (3)如图2所示,为使粒子能再次返回到I区应满足 ⑪ 联立①⑧式解得 ⑫ (4)如图3(或图4)所示,设粒子射出磁场I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由几何知识可得 ⑬ ,⑭ 联立②⑧式解得 ⑮ [来源:Z_xx_k.Com] 18.(2011年高考·天津理综卷)回旋加速器在核科学、核技术、核医学等高新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⑴当今医学影像诊断设备PET/CT堪称“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它在医疗诊断中,常利用能放射正电子的同位素碳11作示踪原子。碳11是由小型回旋加速器输出的高速质子轰击氮14获得,同时还产生另一粒子,试写出核反应方程。若碳11的半衰期τ为20min,经2.0h剩余碳11的质量占原来的百分之几?(结果取2位有效数字) ⑵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如图,D1和D2是两个中空的半径为R的半圆金属盒,它们接在电压一定、频率为f的交流电源上,位于D1圆心处的质子源A能不断产生质子(初速度可以忽略,重力不计),它们在两盒之间被电场加速,D1、D2置于与盒面垂直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若质子束从回旋加速器输出时的平均功率为P,求输出时质子束的等效电流I与P、B、R、f的关系式(忽略质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其最大速度远小于光速)。 ⑶试推理说明:质子在回旋加速器中运动时,随轨道半径r的增大,同一盒中相邻轨道的半径之差Δr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 18.解析:(1)核反应方程为 ① 设碳11原有质量为m0,经过t=2.0h剩余的质量为mt,根据半衰期定义,有: ② (2)设质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质子离开加速器时速度大小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③ 质子运动的回旋周期为: ④ 由回旋加速器工作原理可知,交变电源的频率与质子回旋频率相同,由周期T与频率f的关系可得: ⑤ 设在t时间内离开加速器的质子数为N,则质子束从回旋加速器输出时的平均功率 ⑥ 输出时质子束的等效电流为: ⑦ 由上述各式得 若以单个质子为研究对象解答过程正确的同样给分 (3)方法一: 设k(k∈N*)为同一盒子中质子运动轨道半径的序数,相邻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k,rk+1(rk>rk+1), ,在相应轨道上质子对应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k,vk+1,D1、D2之间的电压为U,由动能定理知 ⑧ 由洛伦兹力充当质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知,则 ⑨ 整理得 ⑩ 因U、q、m、B均为定值,令,由上式得 ⑾ 相邻轨道半径rk+1,rk+2之差 同理 因为rk+2> rk,比较,得 说明随轨道半径r的增大,同一盒中相邻轨道的半径之差减小 方法二: 设k(k∈N*)为同一盒子中质子运动轨道半径的序数,相邻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k,rk+1(rk>rk+1), ,在相应轨道上质子对应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k,vk+1,D1、D2之间的电压为U 由洛伦兹力充当质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知,故 ⑿ 由动能定理知,质子每加速一次,其动能增量 ⒀ 以质子在D2盒中运动为例,第k次进入D2时,被电场加速(2k﹣1)次 速度大小为 ⒁ 同理,质子第(k+1)次进入D2时,速度大小为 综合上述各式可得 整理得, 同理,对于相邻轨道半径rk+1,rk+2,,整理后有 由于rk+2> rk,比较,得 说明随轨道半径r的增大,同一盒中相邻轨道的半径之差减小,用同样的方法也可得到质子在D1盒中运动时具有相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