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课堂实录
该课获 2010 年(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语文基本功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杨 涵/执教、整理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师:通过听写,我感受到了咱们林东三中的同学有非常好的学习态度和学
习习惯,相信我们一定会合作得很愉快。大家有这个信心吗?
生(声音响亮):有。
师:好,上课。先来看几幅图片,他们都揭示了一种将要发生的自然现
象,有谁知道是什幺?
(屏显图片。)
生 1:要下雨了。
师:你通过什幺判断的?
生 1:第一幅燕子飞得很低,这预示着要下雨了;第二幅小鱼跃出水面透
气,这也是要下雨的表现;第三幅蚂蚁搬家,也是一样,这些现象都预示要下
雨了。
师:非常好,大雨来临之前,燕子、小鱼、蚂蚁的种种表现就是大自然的
语言。现在,我们就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课题、作者。)
初二语文学科导学案(20)
课题:治水必躬亲主备人:备课组长审核签名:
姓名:班级:学号:日期:2011.12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2.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课前导学】
一.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海瑞其人其事
二.自主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三.诵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1.加点字注音潴有浅深()非相度不得其情()亲劳胼胝()()
2. 解释下列加点词
(1)非咨询不穷其致()(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3)冒雨冲风()(4)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师:那幺什幺是大自然的语言呢?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想想文章向我们介绍
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默读课文时我们要注意: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不回读。
(生默读课文。)
师:读完了,想想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生 2: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
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师: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什幺?
生 3:这就好像大自然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师:好,还有吗?
生 4: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
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这些都表明秋
天来了。
生 5: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
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幺:阿公阿婆,
割麦插禾。’”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 6: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古代的劳动人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作是物候。《大
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既然文章要介绍的是物候知
识,为什幺不以物候”或物候学”为题,而要以大自然的语言
”为题呢?
生 1:作者把物候知识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
更能吸引读者,引发我们阅读的兴趣。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二>语文>初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