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实践论》读书笔记(读后感)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0:55:32
文档

《实践论》读书笔记(读后感)

《实践论》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实践论》是一篇伟大光辉著作,发表于1937年7月,主要揭示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在我们中国石化拥抱四大、爬坡过坎,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征途上,作为一位中青年干部,重读这一著作,很有现实意义。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论》指出:“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生产实践活动是人认识发展的基
推荐度:
导读《实践论》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实践论》是一篇伟大光辉著作,发表于1937年7月,主要揭示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在我们中国石化拥抱四大、爬坡过坎,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征途上,作为一位中青年干部,重读这一著作,很有现实意义。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论》指出:“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生产实践活动是人认识发展的基
《实践论》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实践论》是一篇伟大光辉著作,发表于1937年7月,主要揭示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在我们中国石化拥抱四大、爬坡过坎,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征途上,作为一位中青年干部,重读这一著作,很有现实意义。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论》指出:“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生产实践活动是人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明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指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方面,还是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其绝对性表现在它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没有其他的标准。其相对性表现在随着实践本身的发展,此时此地的被实践检验过的正确认识,在彼时彼地就可能是不正确的,同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实践也是有局限性的。

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的。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实践中产生的首先是感性认识,即“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以及这些事物的外部联系”,他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没有深入到事物的内部,还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随着实践的继续,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人的认识产生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就成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有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是物质变精神的过程,是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理性认识还必须经过由认识到实践,来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3.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规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三、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的统一

改造世界的具体任务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社会及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一切反动势力。读后感·改造主观世界包括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统一的。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必须改造主观世界,而主观世界的改造也不可能是孤立进行的,而必须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实现的。

学习《实践论》,使我们能够进一步认识到要坚持和发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实践论》,使我们能够进一步认识到要积极投身于中国石化改革创新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时代伟业当中,用实际行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附赠材料: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写作技巧

    什么是读/观/听后感

    顾名思义,先来读,再有感受和想法。读后感,就是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后感”。(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听了某场演讲或者播等所写的感想,则叫“听后感”,它们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

    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读后感的题目可以命名为《×××读后感》或《读××x有感》,也可以根据自己所感的主题来命题,为点明文章体裁,可以用“×××读后感”或“读××有感”作为副标题。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一种读后感的基本写法:引一议一联一结。

    “引”,适当地引用原文,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总之

要交代清楚“感”的由来。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否则会喧宾夺主。很多同学只有“读”而无“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写法使

    文章成了对书的内容介绍,本末倒置。

    “议”,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重点应落在“感”字上。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写一点儿,最后,什么也讲不深、讲不透,重点部分像蜻蜒点水

    样一掠而过,这样的读后感会很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来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联”,密切联系实际发表感想。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会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二、如何轻松地写出读/观/听后感

    对原文进行简要的概括

    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为开头,然后再写体会,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的作品上来。原文内容往往用三四句话概括为宜,我们可以按照概括记叙文六要素的法来概括原文内容,另外,概括原文的主要内容,不仅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文档

《实践论》读书笔记(读后感)

《实践论》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实践论》是一篇伟大光辉著作,发表于1937年7月,主要揭示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在我们中国石化拥抱四大、爬坡过坎,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征途上,作为一位中青年干部,重读这一著作,很有现实意义。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论》指出:“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生产实践活动是人认识发展的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