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析结构家庭治疗法在解决家庭结构问题中的应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0:55:55
文档

浅析结构家庭治疗法在解决家庭结构问题中的应用

浅析结构家庭治疗法在解决家庭结构问题中的应用关于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实际运用结构家庭治疗法是一种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个案工作在其诞生之初,是非常重视家庭个案工作的。个案工作理论模式有很多,其中家庭治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家庭治疗是在传统个人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庭治疗的两个重要模式即结构家庭治疗和联合家庭治疗。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美国的米纽钦与他的同事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立的,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并不直接解决个人行为问题,而是致力于改变案主家庭的交往方式,因为,结构式家庭治疗模
推荐度:
导读浅析结构家庭治疗法在解决家庭结构问题中的应用关于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实际运用结构家庭治疗法是一种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个案工作在其诞生之初,是非常重视家庭个案工作的。个案工作理论模式有很多,其中家庭治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家庭治疗是在传统个人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庭治疗的两个重要模式即结构家庭治疗和联合家庭治疗。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美国的米纽钦与他的同事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立的,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并不直接解决个人行为问题,而是致力于改变案主家庭的交往方式,因为,结构式家庭治疗模
浅析结构家庭治疗法在解决家庭结构问题中的应用

关于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实际运用 结构家庭治疗法是一种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个案工作在其诞生之初,是非常重视家庭个案工作的。个案工作理论模式有很多,其中家庭治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家庭治疗是在传统个人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庭治疗的两个重要模式即结构家庭治疗和联合家庭治疗。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美国的米纽钦与他的同事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立的,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并不直接解决个人行为问题,而是致力于改变案主家庭的交往方式,因为,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认为,个人的问题只是表象,家庭的问题才是导致案主个人问题的真正原因,因此,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主张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家庭介入,解决家庭的问题,最终解决案主个人的问题。 米纽钦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清晰的治疗理念:(1)以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2)相信个人的问题是家庭交往过程中的问题的反映(3)家庭功能的发挥不良是因为家庭的结构不合理,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组织,可以使家庭的功能得到发挥(4)不把个人行为问题作为治疗的焦点,而把改变家人的交往方式作为治疗的手段与中心(5)治疗不采用直接的、单对单的谈话方式,而是多元化、多层次地介入到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中(6)注重此时此地的现实情况,而不注重对家庭历史的回顾与家庭成因的追溯。米纽秦的一系列工作方法和原者成为结构家庭治疗法的基础,他的《贫民区家庭》《结构派家庭治疗入门》《Family Healing》《Mastering Family Therapy》等著作对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进行了基本的总结。而在今天的纽约米纽秦家庭治疗中心Wai-Yung Lee Simon,G.M等人使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其前沿领域中一直保持领导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思想不断出现。其中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对结构式家庭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构式家庭治疗吸收了后现代主义中合理的内核,做了相应调整,促使自己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有了新的进展。在《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新进展》一文中作者系统地阐述了这种新发展。首先是建构主义的影响:(1)建构主义质疑了结构式家庭治疗试图寻找症状背后原因的努力(2)建构主义质疑了结构式家庭治疗认为治疗师是专家,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加入”家庭,指导家庭改变的治疗理念。20世纪80年代后,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发展吸纳了建构主义中很多有意义的元素,如米纽钦受建构主义的影响,后来也很重视家庭的“叙事”。其次是女性主义的影响: (1)对结构式家庭治疗中刻板的性别角色和以性别定义的家庭功能的质疑。(2)对结构式家庭治疗家庭功能不良归因的质疑。(3)对结构式家庭治疗关于家庭问题是家庭成员循环反复作用结果的质疑。在理论和临床上实践上,女性主义促使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治疗师反思自己的价值与态度,承认性别肯定是家庭治疗的主要构成概念,进而促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与态度,越来越注意从性别的角度看待家庭中呈现的问题。再次分析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1)强调治疗师介入家庭时,不是以自己的文化背景为指导,而是从家庭所在社会环境背景的角度来了解家庭,审视家庭与所在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结构(2)越来越强调在看到家庭内在成员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它背后的社会结构的影响(3)重视从家庭以外环境层面的介入。 在对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的研究中,将其与个体取向的心理治疗相区分是理解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结构式家庭疗法的普及,相关的书籍文章也越来越多,黄慧的这篇《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评述》中通过阐述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的核心观点,即结构式家庭治疗在谈到问题和解决方法时偏好以脉络为焦点,而非个人。其独到之处在于使用空间和结构隐喻来描述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对结构式家庭治疗与个体取向心理治疗进行了比较。并初步分析了结构式家庭治疗在中国的发展:结构式家庭治疗所具有的简洁性和实用性特点,对中国家人的处理也非常适用。治疗师可透过观察家人成员的互动以了解家庭结构,并绘制出简明清楚的家庭图;免去了中国人谈内心感受的困难及“家丑外扬”的尴尬。而利用治疗师的权威来要求家庭成员实际行动以改变结构,对中国文化而言,应该较容易被接受也较易达成。 随着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的传播,近年来,结构家庭治疗已经被我国心理学者开始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实际应用。在〈结构家庭治疗在中国的文化适应性及其本土化途径>一文中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舒敏和饶夏溦结合中国家庭特点和国人人格特征来探讨结构家庭治疗在中国的文化适应性及其本土化途径。首先介绍了中国家庭的特点:家庭内成员相互依赖,倾向于将家庭看作是一个整体系统。另外,中国家庭在权力和界限方面的表现明显,再加之儒家文化对家庭成员的代际角色有明确界定和要国家庭总体上结构化程度都很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家庭与西方家庭的差异决定了结构家庭治疗无法完全适用于中国文化下的中国家庭。第一,中国家庭经历了从直系家庭、联合家庭向一父一母一子家式的转变。家庭中的个体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家庭成情绪、情感都得以释放,家庭冲突也随之呈现出来。第二,中国家庭内的手足次系统存在特殊之处。一方面,中国传统中“重男轻女”的思想已为沉疴,对手足次系统功能的发挥造成障碍;另一方面,在实施“计划生育”后,一父一母一子的模式占据家庭结构的主体,次系统的丧失可能会导致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或过度干涉孩子的成长都会为家庭冲突的爆发埋下隐患。第三,中国人“尊重隐私”的意识比较薄弱,尤其是在家庭内部。无论是夫妻双方,还是父母与孩间,倘若一方过多干预对方的事情,剥夺了对方的个人空间,遭遇家庭冲突的“责难”。第四,在中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同住的现象十分普遍。父母与子女生活习惯的差异、对孩子教养理念的不合等都会引发家庭冲突。其次对于公众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分析:公众普遍具有从众性强、易受暗示、习惯服从权威等性格特点。而社会是一个非常重视面子的社会。当个体心理上存在痛苦时,他们往往不会主动向治疗机构寻求心理援助。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家庭在冲突发生和寻求帮助的过程中还存在“双重束缚”的现象。传统上,国人一向重视家庭的尊严,对家庭成员的生老病死和发展前途都极为关注。再次通过对中国家庭的特点和公众的人格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结构家庭治疗的本土化的问题,提出了以下观点:第一,运用疗法的过程中须做到在遵循“恢复家庭整体功能”原则的同时关注家庭成员个人的情绪,避免类似于“活现”家庭互动模式的治疗环节给某些成员带来过度的创伤和痛苦。第二,应该考虑到中国家庭不同于西方家庭的独到之处,敏锐抓住与家庭症状有关的中心问题。第三,针对中国人“讲面子”“、重关系”的特点,需要在全社会拓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度。 而在〈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及其应用评析〉一文中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祝菡从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产生背景出发,以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实际运用中的实用性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思考点, 对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现实运用做了较全面的分析。首先分析了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实用性:(1)结构式家庭治疗允许不同文化背景与价值的融入(2)与传统中国家庭的高度结构化不谋而合(3)已有本土研究证明其有效性。通过对治疗方法实用性的探讨,提出了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实际运用中的问题(1)个人魅力的局限性(2)缺乏东方人的技巧(3) 需跟进东方家庭的结构观念(4)家庭治疗的训练课程尚待开发。 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任朝霞通过〈不良亲子互动与病态家庭结构———对几个中国问题家庭的剖析〉一文,在对家庭的各种互动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亲子互动不良问题而直接造成病态家庭结构的分析中,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家庭结构:(1)改善父母的婚姻关系(2)提升父亲教育孩子的影响力(3)弱化祖辈对幼辈的影响(4)构建合理的权力架构。所谓权力架构即指家庭中谁作决定,怎样作决定,谁是支配者等。 关于选题 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家庭是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庭永远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伴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与家庭相关问题的范围不断扩大和复杂化社会变迁引发家庭的结构、功能、关系系统发生了变化,家庭问题开始大量出现。社会工作一直把陷入困境的家庭作为服务领域之一,社会工作者采用专业方法介入家庭问题的解决。而社会工作的理念就是运用各方面的工作方法和理论分析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结构家庭治疗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它的研究与应用也只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但他将在解决家庭问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对于新时期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复杂的家庭问题把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应用于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项创新性的实践,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联系实际国情与家庭特点和状况,指定符合实际的操作课程,以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庭成员间沟通,改善家庭病态结构,去除阻碍家庭功能正常发挥的不良因素,用一种综合的,联系的工作理论方法解决家庭中的日趋复杂的家庭问题。 参考文献: [1]Goldenberg,I.,Goldenberg,H 家族治疗[A].Wedding,D.当代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C].台北:心理出版社,2000. [2]朱臻宝.结构式家庭治疗[J].大众心理学,2002,(11). [3]Minuchin,S.结构派家族治疗入门[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9 [4]汪新建,吕小康.整合:西方家庭治疗领域的新趋势[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7(01) [5]赵芳.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新进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2) [6]曹丽丽.结构式家庭治疗及其对中国家庭的运用性[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5(02) [7]舒敏,饶夏溦.论结构家庭治疗在中国的文化适应性及其本土化途径[J]科技经济市场,2007(07) [8]王跃生.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1) [9]黄慧.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评述[J].理论月刊,2006 (3) [10]Minuchin,S., Wai-Yung Lee, & Simon,G.M. Mastering family therapy[M].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Inc.2006 [11]Salvador Minuchin.FamilyHealing[M].2007 [12]朱臻雯.结构式家庭治疗[J].大众心理学,2002(11) [13]钟华.家庭结构疗法的理论及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4(02) [14]Hoffman, L. Constructing realities : An art of lenses [M] .Family Process,1993 [15]Hoffman, L. Foundations of family therapy [M]New York:Basic Books,1981 [16]祝菡.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及其应用评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7(Z2)

文档

浅析结构家庭治疗法在解决家庭结构问题中的应用

浅析结构家庭治疗法在解决家庭结构问题中的应用关于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实际运用结构家庭治疗法是一种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个案工作在其诞生之初,是非常重视家庭个案工作的。个案工作理论模式有很多,其中家庭治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家庭治疗是在传统个人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庭治疗的两个重要模式即结构家庭治疗和联合家庭治疗。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美国的米纽钦与他的同事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立的,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并不直接解决个人行为问题,而是致力于改变案主家庭的交往方式,因为,结构式家庭治疗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