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促进和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新中国化学工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曾有过2次重要的标志:一是20世纪50年代末,以重点建设前苏联帮助设计和建设的156项中的吉林、兰州、太原化工区和华北制药厂等十几个新的化工项目为起点,新中国化学工业进入了第一个快速发展期;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化学工业以引进30万t/a乙烯、30万t/a合成氨为标志,相继扩建和新建了燕山、齐鲁、大庆、扬子、金山等大型石化基地,我国化学工业从此进入第2个高速发展期也是持续快速的发展时期。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周期的上升,特别是“十五”计划开始,大亚湾、青岛、镇海等地几套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装置的相继立项和开工,以及氯碱、聚氯乙烯和煤制甲醇、煤制油等项目的建成投产和论证立项,我国化学工业正在经历着第3次建设热潮。
现阶段化学工业正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而我区工业化进步比较晚,化工行业的起步和发展更晚,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如能源问题,供需问题,环境问题,人才问题等。如何妥善的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实现弯道超车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能源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态势,能源供应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据2013年资料显示中国原油进口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2013年已经达到59%,向中国出口原油的主要国家依次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俄罗斯联邦、阿曼、伊拉克和伊朗等六个国家,占进口总量的68%。历年来,这个顺序变化比较小。中东国家对中国出口原油占48%,但是中东局势的不稳定性,让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和下游产业饱受考验,所以解决进口原油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附表1
后石油时代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来说更是一种挑战。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一样,人口众多,在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面前,化石能源严重不足。再加上化石能源的地理分配不均衡,80%集中于少数国家,中国极有可能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近年来多次的“三荒”给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生活带来强劲冲击。这种挑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如何化解,如何在困局中实现我们的目标,这是中国未来最大的问题。
二、供需问题
我区的产业的发展是依靠80万吨/年乙烯产业为龙头,牵动下游企业发展,2014年国内新建乙烯项目投产计划显示,2014年我国共计完全乙烯项目投产368万吨/年,据初步统计2014年国内乙烯产量将达到1972万吨,较2013年增长21.35%,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产能的急速增长再加上美国页岩气给美国本土乙烯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原料乙烷,令乙烯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从而大大提升了其乙烯及衍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必将影响中国乙烯产业的供求,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下,增强乙烯产品的竞争力,就显得格外关键。
2014年国内新建乙烯项目投产计划
三、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包含了许多因素,其中包含了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化工企业的建设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少量的污水、扬尘、机械设备和其他噪声、工业垃圾或者生活垃圾等如果这些问题都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必将影响到当地环境的质量,另外化工企业运营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得不到及时处理也将影响到当地的生态。
四、人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