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00:03
文档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名称(英文)ExperimentsofMicrobiology课程编号33101079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1《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王伟编著,中山大学自编教材,2010,1)2《微生物学实验》(杨文博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3《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沈萍范秀容李广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是否设课是√否学时学分总学时54总学分1.5实验学时54实验学分1.5
推荐度:
导读《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名称(英文)ExperimentsofMicrobiology课程编号33101079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1《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王伟编著,中山大学自编教材,2010,1)2《微生物学实验》(杨文博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3《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沈萍范秀容李广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是否设课是√否学时学分总学时54总学分1.5实验学时54实验学分1.5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      微生物学实验  

课程名称(英文)       Experiments of Microbiology  

课程编号       33101079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1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王伟编著,中山大学自编教材,2010,1)

                        2     《微生物学实验》   

                            (杨文博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

                        3     《微生物学实验》   (第三版)

                            (沈萍 范秀容 李广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是否设课    是    √   否        

学时学分    总学时 54  总学分 1.5  实验学时 54  实验学分 1.5 

开出时间       二   年级     五   学期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基地班)、生态学、临床医学(八

年制)、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逸仙班(生物方向)   

先修课程       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生命科学、海洋生物学、医药学及环境科学类各个专业的主干基础课和实验必修课。学生在掌握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和经典的实验方法,树立微生物学工作的无菌意识,体验规范化的操作要领;同时肩负起一定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责任,为从事生命科学的各项研究和应用工作打下比较牢固的技术基础。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是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整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独特的规范化操作。微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与微生物实验技术体系的出现和不断创新息息相关,这种技术重要性较之其它同类学科更为突出。与此同时,微生物经典技术已为其它的相关学科广泛应用并引起性的突破,成为生命科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微生物学实验》是于微生物学理论课之外的实验技术课程,实践环节为主。以全面掌握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为课程指导思想,以技术学和对技术的掌握为中心,围绕技术、综合和创新(开放性实验)三个要素设计课程内容,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技术意识和无菌规范操作的意识,强化实验考核手段。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已由附属于理论课的直观验证为主,向着具有考核体系和课程学分的实验技术学方向发展,同时不断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技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微生物各大类群的基本形态和培养特征,熟悉掌握微生物学独特的实验技术和规范的无菌操作技术要领,树立微生物学工作的无菌化意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创新型实验的锻炼和考核,使学生达到对理论与实验技术的灵活运用,有所学习、有所掌握、有所进步,初步地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微生物学实际问题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适用专业

生命科学类,医学类,药学类,海洋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类。

四、主要仪器设备

显微镜、消毒灭菌器、培养箱、生化(霉菌)培养箱、干燥箱、高温鼓风烘箱、电冰箱、超净工作台、微波炉、电磁炉、恒温水浴箱、真空干燥箱、电子天平等。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动手实验为主,另外开出部分选做实验和开放性创新型探索实验项目供学生实验实习。根据微生物学及实验技术的特点,设计形态观察、理论验证、技术方法、综合训练和开放创新实验等5个实验类型的学习内容。课程成绩以平时训练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方式综合评定。

在课程方式上,分为普通实验和考试实验,分别以1人1组或4人1组的形式开展,另外结合观看多媒体影像了解实验或技术的全貌。其中普通实验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实践学习为主,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课前自学预习,教师堂前提问并要学生回答、讲解实验内容和操作要领,然后进入课中学生动手,教师做技术示范并纠正不良操作,课后安排学生自我总结、完成实验报告,教师认真批阅实验报告、记录成绩、下次课前讲解报告中反映的问题。考试实验在期中和期末各安排一次,要求学生将综合实验的操作与思考总结结合起来,全过程完成,直至得出最终结果。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巩固和提高的学习效果,同时综合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课程设置开放性创新型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备选实验和难易适度的兴趣性、探索性实验研究,着意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中的基本实验仪器遵循每个学生人手一套的原则,大型设备和水电配置做好相应配备,实验室场所以全时开放的良好条件保障课余开放性实验的正常开展。

六、考核与报告

本实验课成绩以百分制评定,总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实验成绩和期末考成绩三部分共同组成。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技术和操作的掌握度、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对结果的判断与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技术去合理设计实验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实验成绩占30%,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与结果、实验报告成绩及卫生值日情况;期中考实验成绩占30%,主要是上半程实验的综合考查,考核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完成实验报告的总结得分;期末考实验占40%,为综合实验,包括完成的操作、结果与分析报告的最后得分。

七、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序号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每组人数实验类型实验者类别开出要求
1环境微生物的检查空气、自来水和手指表面的微生物类群检查21验证性本科生选做
2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1.显微镜的构造,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的使用  

2.细菌的染色制片与形态观察

3.螺旋体及其它微生物类群的制片与观察

41综合性本科生必做
3细菌的运动性观察悬滴法观察细菌自主运动11验证性本科生选做
4细菌染色技术1.普通染色

2.革兰氏染色

3.芽孢染色

4.荚膜染色

5.鞭毛染色

61验证性本科生必做
5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放线菌的制片观察

2.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及孢子丝的形成

21验证性本科生必做
6酵母菌的形态观察1.酵母菌的制片观察

2.假丝酵母形态特征

3.死活酵母的染色鉴别

21验证性本科生必做
7酵母菌的有性子囊孢子观察1.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诱导产生

2.子囊孢子的制片观察

41综合性本科生选做
8霉菌的形态及无性孢子观察1.霉菌的制片观察

2.典型霉菌的形态特征

3.青霉、曲霉、毛霉、根霉和白地霉的形态与产孢特征

41综合性本科生必做
9霉菌的有性接合孢子观察

1.根霉有性接合孢子的诱导培养

2.接合孢子和配子囊的制片观察

41综合性本科生选做
10担子菌子实体的担孢子观察

蘑菇体子实层的压片显微观察及其担子、担孢子结构

31验证性本科生选做
11微生物菌落的识别鉴定1.人工培养基的菌落鉴定

2.天然培养基的菌落鉴定

41综合性本科生必做
12

显微测微技术1.测微尺构造

2.目尺校正

3.细菌、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大小测量

41综合性本科生必做
13

微生物的显微计数和平板计数方法1.显微计数

2.平板菌落计数

41综合性本科生必做
14

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淀粉固体培养基和无菌水的制备

2.培养基的分装与包扎

3.常用玻璃器皿的包扎

34综合性本科生必做
15

灭菌与消毒1.常压干热灭菌技术

2.高压湿热灭菌技术

34综合性本科生必做
16

微生物的接种与分离技术1.斜面接种、穿刺接种及液体接种

2.划线分离、稀释分离及涂布分离

3.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统计

44研究设计性本科生必做
17微生物的菌种保藏技术

1.低温冷藏保藏

2.砂土管干燥保藏

3.液体石蜡保藏

4.冷冻真空干燥保藏

5.液氮超低温保藏

64综合性本科生选做
18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和鉴定1.苏云金杆菌的分离筛选

2.苏云金杆菌的鉴定

9-12

4研究设计性本科生选做
19土壤固氮菌的选择性分离1.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分离

2.厌氧固氮菌的分离

3.固氮酶的活性测定

6-9

4研究设计性本科生选做
20外生菌根菌的分离及染色鉴定

1.组织分离

2.孢子分离

3.菌根分离

4.土壤蔗糖浓度梯度分离

5.外生菌根菌的染色观察和形态鉴定

6-9

4研究设计性本科生选做
21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紫外线

2.渗透压

3.化学消毒剂(滤纸圈法)

4.染料(琼脂块浓度梯度法)

5.抗菌素(滤纸片法)

6.植物抗菌素(平板打孔法)

41研究设计性本科生必做
22厌氧微生物的培养技术专性厌氧菌的无氧培养64研究设计性本科生选做
23细菌的鉴定1.检定培养基的设计和制备

2.待检细菌的接种和培养

3.菌落特征和菌体形态鉴定

4.生理生化鉴定

5.结果总结和菌种定名

124研究设计性本科生必做
24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1.比浊法测定微生物的动态生长

2.生长曲线的绘制

184研究设计性本科生选做
25昆虫病毒的培养方法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制备、收集及保存44综合性本科生选做
26病毒的形态观察及噬菌体效价测定1.昆虫多角体病毒的制片与观察

2.噬菌体的培养与效价测定

41综合性本科生必做
27食品的细菌学检查与卫生评价1.食品材料的样品制备与检样稀释

2.稀释样的无菌取样与培养

3.培养菌落的计数

4.数据的取舍及计数报告

5.食品卫生评价

64综合性本科生选做
28免疫血清的制备实验动物抗大肠杆菌免疫血清的制备12-154研究设计性本科生选做
29凝集实验1.定性凝集实验  

2.定量凝集实验

34综合性本科生选做
30开放性创新型实验教师指导下自由选题不限不限研究设计性本科生必做
八、说明

修订人:王  伟   

审核人:

批准人:

修订日期:2011年5月15日

文档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名称(英文)ExperimentsofMicrobiology课程编号33101079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1《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王伟编著,中山大学自编教材,2010,1)2《微生物学实验》(杨文博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3《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沈萍范秀容李广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是否设课是√否学时学分总学时54总学分1.5实验学时54实验学分1.5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