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次课 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
课程名称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 | 年级 | 专业、层次 | |||||
任课教师 | 专业技术职务 | 授课方式 | 讲授或多媒体 | 学时 | ||||
授课题目(章、节) | 第三章 骨骼肌肉伤病的康复 第七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 | |||||||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临床康复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唐强主编) 2.康复治疗技术学(华夏出版社 纪树荣主编) 3.牛津临床康复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宁华等主译) 4.临床康复医学 (汕头大学出版社 黄东锋 主编) | ||||||||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定义。 2.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生理。 3.熟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康复评定。 4.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 ||||||||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约2分钟)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生理。(约8分钟)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约10分钟) 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评定。(约10分钟) 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约7分钟,图像3分钟) | ||||||||
1.重点: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 2.难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 3.思考题: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方法及内容 |
2、其余各项标题栏五号宋体。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
第三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1.概述 1.1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西医的诊断,中医没有此病名。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内。本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1.2病理生理: ①椎间盘退行性变因 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内在因素。椎间盘组织在人体30岁以后即开始发生退行性变,髓核基质中的纤维网状结构逐渐变为较粗的纤维组织和软骨组织,含水量逐渐减少,张力降低,最后可完全被纤维和软骨组织所替代而失去固有的弹性。纤维环的退变也会逐渐变粗,边缘出现裂隙。软骨板的退行性变,开始为软骨变薄,逐渐发生硬化被骨组织所代替,失去了软骨板的生理作用。在此状态下,遇有一定的外力或椎间盘内部压力突然增高时,即可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②过度负荷因素 长期从事持重物劳动,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大,因过度超越生理负荷,导致椎间盘早期发生退行性变。腰年置于屈位操作,髓核后位压力增大,间盘外围发生薄弱,形成了突出的因素。汽车、拖拉机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长期处于坐位与颠簸状态,椎间盘受到不均衡的压力,因而加速了椎间盘退变与突出的因素。 ③扭转作用因素 长期从事腰部转侧劳动或转侧性较强的体育运动,使椎间盘长期受到扭转力的牵拉,使纤维环的组织结构发生细微断裂,降低了椎间盘的韧性,形成了间盘外围组织的损伤,使椎间盘结构的健康状态受到影响。 ④脊柱畸形的影响因素 脊柱的原发性侧弯与后天姿势性体位引起的侧弯,均可导致腰椎的负重力线与关节间隙的变化,使椎间盘受以不平衡的压力,易早期发生退行性变。 ⑤寒邪因素 祖国医学对于腰部感受风寒致病,很早就有论述。医学古籍《诸病源侯论腰脚痛侯论》中说:“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 | 图像3分钟 |
2、其余各项标题栏五号宋体。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
于风寒,寒邪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受寒后气血凝滞、经络不通,筋失所养,筋脉拘急,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小血管的收缩造成局部血液循环受阻,进而使椎间盘的供血营养失调,降低了椎间盘的弹性与耐受力。肌肉的紧张痉挛,造成了椎间盘内部压力增高,常借助扭转、打喷嚏、咳嗽等微妙之力使椎间盘发生突变。 ⑥年龄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一般20岁以前很少发病,根据椎间盘生理分析,髓核内含水量充足耐压力强,髓核外围的纤维环、软骨板营养充足,具有良好的弹性与坚固性,突出则多发于严重外伤跌仆与强力的扭捩损伤。根据我院专业门诊统计20岁—30岁发病率占11%,30岁—50岁占67%,50岁以上占22%。由此反映了高年龄段髓核中含水量的缺少,椎间盘突出的机会增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1.3主要症状 本病患者主要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发病前常有腰部扭伤史,腰部劳累史或腰部受寒史。 此腰腿痛因行走站立久坐等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可暂时缓解,一侧或双侧下肢痛沿坐骨神经分布的放射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后侧至足背或足底,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下肢疼痛加重。对于高位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 1.4诊断 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腰3-4间隙突出,因腰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 图像3分钟 |
2、其余各项标题栏五号宋体。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
左: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如向健侧的弯则疼痛加剧 右: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外前方,脊柱向健侧弯,如向患侧的弯则疼痛加剧 三、脊柱活动受限: 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四、腰部压痛伴放射痛: 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五、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六、神经系统检查: 腰3-4突出(腰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腰4-5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伸及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腰5骶1间突出(骶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如突出较大,或为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常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应注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2.康复评定: 2.1腰椎活动度的评定 2.2肌力、肌张力评定 2.3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2.3疼痛的评定 2.4感觉的评定 2.5反射的评定 2.6影像学的评定 2.6肌电图的评定 | 图像3分钟 |
2、其余各项标题栏五号宋体。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
2.7下腰痛定量表 3.康复治疗 3.1康复目标 3.2颈椎牵引 体位、角度、时间、重量、注意事项 3.3肌力训练 3.4物理因子治疗 3.4推拿治疗 3.5针灸治疗 3.6中药治疗 3.7其他治疗 4适应症和禁忌症 | 多媒体(以下同) 图片 |
2、其余各项标题栏五号宋体。
(教案末页)
小 结 | 1.主要讲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及发病情况。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生理。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 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评定。 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方法及内容 |
实施情况及分析 | 已实施。 |
2、其余各项标题栏五号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