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00:42
文档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前言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某些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基础课和桥梁课之一。其目的任务是把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在正常和病理条件下的免疫现象,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并能将所学的免疫学理论和方法用于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实践中。医学微生物学要紧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特异性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是
推荐度:
导读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前言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某些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基础课和桥梁课之一。其目的任务是把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在正常和病理条件下的免疫现象,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并能将所学的免疫学理论和方法用于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实践中。医学微生物学要紧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特异性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是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前    言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某些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基础课和桥梁课之一。其目的任务是把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在正常和病理条件下的免疫现象,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并能将所学的免疫学理论和方法用于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实践中。

医学微生物学要紧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特异性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为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本门学科属形状学范畴,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比例,它不仅起着验证理论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差不多操作技能起着重要作用,应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课教学。

本大纲的教学要求分为“把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把握内容”要求讲深讲透,要求学生深刻明白得,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穿;“熟悉内容”要重点讲解,要求学生差不多把握;“了解内容”可概括讲解或让学生自学。要求学生明白得并留有印象,教学采纳讲授、实验、演示、讨论、自学、答疑等多种形式,采纳启发式教诲等教学方法,并尽量采纳投影、幻灯、录像等先进教学手段,并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努力实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标准。

本课程总学时为54~66学时,其中理论课38~48学时,实验课16~18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2.4~3.5:1。

学时分配表

理论课教学内容学时数实验课教学内容学时数
绪言与基础免疫学概述2实验一    免疫血清的制备(录像)

1
第一章    抗原

2实验二    免疫荧光技术(录像)

1
第二章    抗体

2实验三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0.5
第三章    补体系统

1实验四    E花环形成试验(示教)

0.25
第四章    人类要紧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实验五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示教)

0.25
第五章    免疫细胞

1实验六    琼脂扩散试验

0.5
第六章    免疫应答

2实验七    动物过敏试验

0.5
第七章    变态反应

3实验八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
第八章    免疫学应用

2实验九    血清总补体测定法(示教)

第九章    细菌的形状与结构

2实验十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示教)

0.5
第十章    细菌的生长繁育及代谢

2实验十一    细菌的培养方法

0.5
第十一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1实验十二    细菌的分布和消毒灭菌

1
第十二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1实验十三    细菌涂片标本的制作及

            革兰氏染色法

0.5
第十三章    细菌的感梁和免疫

2
第十四章    球菌

2实验十四    细菌形状结构及运动的观看

0.25
第十五章    肠道杆菌

2
第十六章    弧菌属

1实验十五    生物因素对细菌的阻碍

0.5
第十七章    厌氧性细菌

实验十六    细菌的变异(示教)

0.25
第十八章    棒状杆菌属

2实验十七    病原菌的致病作用

0.5
第十九章    分枝杆菌属

实验十八    感染动物的尸体解剖与

            细菌学检查(示教)

1
第二十章    动物源性细菌

1
第二十一章    其他致病菌

实验十九    机体的天然防备因素

1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差不多性状

2实验二十    常见致病菌的形状及培

            养物的观看(示教)

0.5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
第二十四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与防治原则

1实验二十一    脓汁标本与粪便标本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1.5
第二十五章    呼吸道病毒

实验二十二    抗链球菌溶血素"O"

              抗体的测定(示教)

0.5
第二十六章    肠道病毒

2
第二十七章    肝炎病毒

实验二十三    肥达氏反应

1.5
第二十八章    虫媒病毒

1实验二十四    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电

              镜照片及幻灯片(示教)

0.5
第二十九章    疱疹病毒

第三十章    其他病毒

实验二十五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

              体系统的检测

1.5
第三十一章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

2实验二十六    乙肝病毒DNA的检测(示教)

1
第三十二章    螺旋体

第三十三章    放线菌与真菌

2实验二十七    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

                        镜检法

0.5
实验二十八    真菌的培养法(示教)

1.5
合计4420
绪   言

[目的要求]

把握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了解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关系及二者的进展简史和研究现状。

[教学内容]

1、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概况。

2、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进展简史。

3、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研究现状。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一篇    基础免疫学

概    述

[目的要求]

把握免疫的概念及功能。熟悉免疫系统的特点。了解免疫功能获得方式及免疫系统的组成。

[教学内容]

1、免疫的概念。

2、免疫的功能。

3、免疫系统的组成。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一章  抗原

把握抗原的概念,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以及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了解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抗原的分类及佐剂的概念。

[教学内容]

1、抗原的概念。

2、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3、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4、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  抗体

[目的要求]

把握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以及抗体的生物学活性。了解抗体的血清型及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教学内容]

1、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2、各类1g的结构、性状与功能。

3、抗体多样性与血清型。

4、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三章  补体系统

[目的要求]

把握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及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了解补体的激活途径及调剂。

[教学内容]

1、补体系统的组成。

2、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剂。

3、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4、血清补体的检测及专门。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四章  人类要紧组织相容性系统

[目的要求]

把握MHS、MHC、HLA的概念,熟悉HLA的分布和功能及其在医学上意义。了解HLA的遗传特点及其鉴定的方法。

[教学内容]

1、人类要紧组织相容性系统的概述。

2、HLA的分布、结构与功能。

3、HLA的遗传特点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4、HLA的鉴定。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五章  免疫细胞

[目的要求]

把握ADCC、IL、LAK细胞的概念,及T、B淋巴细胞的功能和单核吞噬细胞的特性和功能。了解T、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表面标志,其它免疫细胞的特性和功能。细胞因子的种类及特性。

[教学内容]

1、兔疫细胞的共性。

2、淋巴细胞。

3、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六章  免疫应答

[目的要求]

把握免疫应答的过程。熟悉体液和细胞免疫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免疫应答的类型和调剂,免疫耐受的概念,形成因素及耐受状态的排除。

[教学内容]

1、兔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及过程。

2、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3、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4、免疫应答的调剂。

5、免疫耐受。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七章  变态反应

[目的要求]

把握变态反应的概念、类型及各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气理和所致的常见疾病。了解各型变态反应的检测方法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变态反应的概念及类型。

2、各型变态反应的特点、发生气理、常见病及其免疫学诊断及防治原则。

[教学时数]3学时。

第八章  免疫学应用

[目的要求]

把握人工免疫的种类、特点及常用兔疫制剂的治疗机理和用途。熟悉现代常用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检测方法及其差不多原理和用途,了解免疫学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教学内容]

1、免疫学预防。

2、免疫学治疗。

3、免疫学诊断。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篇  细菌学差不多知识与临床

第九章  细菌的形状与结构

[目的要求]

把握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成份与特点、细菌的专门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熟悉细菌的形状、大小、差不多结构及革兰氏染色法,了解抗酸染色和专门染色方法。

[教学内容]

1、细菌的大小、形状。

2、细菌的结构。

3、细菌形状检查法。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十章  细菌的生长繁育及代谢

[目的要求]

把握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熟悉细菌生长繁育的条件、方式、速度及规律,细菌的人工培养方法、条件,常用培养基及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了解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原则。

[教学内容]

1、细菌的生长繁育规律。

2、细菌的人工培养。

3、细菌新陈代谢的产物。

4、细菌的分类、命名原则。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十一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目的要求]

把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消毒、灭菌、无菌操作、防腐等概念,菌群失调症的防治措施及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熟悉热力灭菌法的最佳温度及坚持时刻和适用范畴。了解细菌在自然界和人体的分布。

[教学内容]

1、细菌的分布。

2、人体正常菌群及其意义。

3、消毒灭菌的概念。

4、消毒灭菌方法。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二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目的要求]

把握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噬菌体)及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熟悉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转化、转导、接合、转换)。了解变异的实例及基因突变的类型和机制。

[教学内容]

1、细菌性状变异的实例。

2、细菌变异的物质基础。

3、细菌变异的机理。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三章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目的要求]

把握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内外毒素的要紧区不,细菌致病性的三个条件和机体抗菌免疫的组成。了解感染的来源与途径,常见菌外毒素作用特点及内毒素的毒性作用。

[教学内容]

1、细菌的致病性。

2、机体的抗菌免疫。

3、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十四章  球菌

[目的要求]

把握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抗“О”和血浆凝固酶试验;熟悉以上菌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查;了解葡萄球菌、链球菌的分类原则。

[教学内容]

1、葡萄球菌。

2、链球菌。

3、肺炎球菌。

4、脑膜炎球菌与淋球菌。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

重点讲授葡萄球菌,其他以自学为主。

第十五章  肠道杆菌

[目的要求]

把握肠道杆菌的共性、致病性与免疫性,肥达氏反应的原理、意义及判定标准;熟悉肠道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了解克雷伯菌属和变形杆菌属的致病性与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肠道杆菌的共性。

2、大肠杆菌。

3、志贺菌属。

4、沙门菌属。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总结。

第十六章~二十一章  弧菌属、厌氧性细菌、棒状杆菌属、分枝杆菌属、动物源性细菌,其他致病菌。

[目的要求]

把握霍乱弧菌、破伤风杆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等细菌的致病性、免疫性、防治原则,破伤风杆菌与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意义;熟悉以上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副溶血弧菌;产气荚膜杆菌、白喉杆菌、麻风杆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绿脓杆菌、空肠弯曲菌、幽门弯曲菌、军团菌等细菌的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了解各常见菌的生物学特性。

[教学内容]

1、弧菌属。

2、厌氧性细菌。

3、棒状杆菌属。

4、分枝杆菌属。

5、动物源性细菌。

6、其他致病菌。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

重点讲授结核杆菌、其他以自学为主教师辅导,领着讨论。

第三篇  病毒学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差不多性状

[目的要求]

把握病毒的差不多特点和病毒的复制过程,熟悉病毒的大小、形状和病毒的干扰现象,了解理化因素对病毒的阻碍及病毒的遗传变异。

[教学内容]

1、病毒的大小与形状

2、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3、病毒的增殖

4、病毒的干扰现象

5、理化因素对病毒的阻碍

6、病毒的遗传变异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启发式。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目的要求]

把握病毒的感染类型,致病机理及抗病毒免疫特点,熟悉干扰素的作用及其机理,了解病毒感染方式与途径。

[教学内容]

1、病毒的感染方式与途径。

2、病毒感染类型。

3、病毒的致病机理。

4、抗病毒免疫。

[教学时数]1.25学时。

[教学方法]

教诲式。

第二十四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

方法与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把握病毒感染的常用检查法及标本的采送,熟悉病毒感染的预防原则,了解病毒的分离培养技术、形状学检查及病毒感染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2、病毒感染的防治。

[教学时数]3/4学时。

[教学方法]

把握与熟悉内容以启发式讲授,了解内容自学。

第二十五章~三十章      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虫媒病毒、疱疹病毒、其他病毒

[目的要求]

把握流感病毒的分型与变异,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肝炎病毒、乙脑病毒、狂犬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的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和免疫性,熟悉乙肝病毒的检测方法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了解其他病毒的要紧特点及预防原则。

[教学内容]

1、呼吸道病毒。

2、肠道病毒。

3、肝炎病毒。

4、虫媒病毒。

5、疱疹病毒。

6、其他病毒。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

重点讲授乙肝病毒、其他自学为主,教师辅导。

第四篇  其他微生物

第三十一章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

[目的要求]

把握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要紧特点,熟悉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致病性、诊断与防治、了解其要紧生物学特性。

[教学内容]

1、支原体概述。

2、肺炎支原体。

3、立克次体生物学特性。

4、立克次体致病性与免疫性。

5、立克次体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6、衣原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

7、衣原体微生物学检查要点与防治原则。

[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方法]

重点讲授把握与熟悉内容、其它自学

第三十二章  螺旋体

[目的要求]

把握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法、熟悉螺旋体的要紧特点,了解回来热螺旋体、莱姆病螺旋体所致疾病特点。

[教学内容]

1、钩端螺旋体。

2、梅毒螺旋体。

[教学时数]0.5学时。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教师辅导

第三十三章  放线菌与真菌

[目的要求]

把握常见放线菌和真菌的感染特点和防治原则,熟悉真菌的生物学特性,了解其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1、放线菌。

2、真菌概述。

3、要紧病原性真菌。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

重点讲要紧病原性真菌,其他自学。

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实验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使学生把握实验的差不多技术和实验原理,熟悉微生物实验的差不多方法,了解科学研究的差不多程序,训练其动手操作、仪器使用,观看比较和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培养摸索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能力。为培养合格的有用性人材做出本学科的奉献。

[目的要求]

1、把握免疫学常用的检测方法,原理和应用,常见传染病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标本的采集、送检注意事项。

2、熟悉消毒灭菌的方法,把握无菌操作。

3、了解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检测新技术。

实验一  免疫血清的制备(录像)1学时

目的:

了解免疫血清的制备过程,进一步明白得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以及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

实验二  免荧光技术(录像)1学时

目的:了解免疫学荧光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实验三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0.5学时

目的:了解间接凝集抑制试验的原理与方法。

实验四  E花环形成试验的原理、方

法及应用0.5学时

目的:了解E花环形成试验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实验五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示教)

0.5学时

目的:了解淋转的实验方法及应用,认识淋巴细胞转化后的特点。

实验六  琼脂扩散试验0.5学时

目的:了解琼脂扩散试验(双扩、单扩)的差不多方法、结果观看及用途。

实验七  动物过敏试验0.5学时

目的:加深明白得I型变态反应的发病机理。

实验八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2学时

目的:了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与用途。

实验九  血清总补体测定法(示教)

1学时

目的:了解血清总补体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

实验十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示教)

0.5学时

目的:了解常用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实验十一  细菌的培养方法0.5学时

目的:初步把握细菌分离培养及纯培养接种技术,并了解分离培养的意义。

实验十二  细菌的分布和消毒灭菌1学时

目的:证明自然界和正常人体均有许多细菌存在,为在医学实践中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提供依据,证实煮沸消毒、紫外线杀菌及碘酒、酒精的杀菌成效,并了解阻碍成效的因素。

实验十三  细菌涂片标本的制作及革兰氏

染色法0.5学时

目的:把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作及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十四  细菌形状结构及运动的观看

0.5学时

目的:熟练把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爱护方法,认识细菌的差不多形状和专门结构,了解细菌动力检查法及意义。

实验十五  生物因素对细菌的阻碍

1学时

目的:把握药物敏锐试验的方法和实际意义;观看噬菌体对细菌的特异裂解现象,了解用噬菌体鉴定细菌的差不多方法。

实验十六  细菌的变异(示教)

0.25学时

目的:观看细菌鞭毛变异的菌落现象,证实R因子传递,可导致敏锐菌株产生耐药性变异。

实验十六  病原菌的致病作用

0.5学时

目的:证实病原菌透亮质酸酶的侵袭作用,证实破伤风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实验十八  感染动物的尸体解剖与细菌学检查(示教)1学时

目的:了解感染动物尸体解剖的方法。

实验十九  机体的天然防备因素1学时

目的:证实健康人唾液中溶菌酶的溶菌作用并了解其含量的测定方法;证实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实验二十  常见致病茵的形状及培养物的观看(示教)

0.5学时

目的:认识常见致病菌的形状、染色性及培养特点。

实验二十一  脓汁标本与粪便标本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1.5学时

目的:了解脓汁标本与粪便标本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的程序;了解血浆凝固酶试验的方法和意义:了解细菌生化反应的试验方法及意义。

实验二十二  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测定(示教)0.5学时

目的:了解抗“0”试验的方法、原理及临床意义。

实验二十三  肥达氏反应 1.5学时

目的:了解肥达氏反应的操作方法和结果观看,并学会分析其结果。

实验二十四  病毒和其它微生物电镜照片及幻灯片(示教)0.5学时

目的:了解病毒和其它微生物的形状特点。

实验二十五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的检测  1.5学时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的检测方法和意义。

实验二十六  乙型肝炎病毒DNA的

检测(示教)1学时

目的:了解PCR检测技术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验二十七  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镜

检法0.5学时

目的:把握浅部真菌临床标本镜检方法。

实验二十八  真菌的培养法(示教)

0.5学时

目的:了解真菌的培养方法,并把握真菌菌落特点。

文档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前言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某些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基础课和桥梁课之一。其目的任务是把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在正常和病理条件下的免疫现象,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并能将所学的免疫学理论和方法用于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实践中。医学微生物学要紧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特异性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